嘿,朋友們!今天咱們要一起來認識一個超級神奇的穴位——地五會!這名字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特別?別急,等我給您細細道來,保證讓您對它刮目相看!


    先說說這地五會的名字,一聽就感覺特別接地氣,其實它還真是個地地道道的奇穴。您平時可能沒怎麽關注過它,但它的本事可大了去了,不但能補五髒,還能把咱們頭麵五官中口、耳、鼻和眼的問題統統解決,厲害吧!


    咱們先來找找它在身體裏的位置。地五會穴在足背,就在第 4、5 蹠骨間,第 4 蹠趾關節近端的凹陷中。


    要快速找到它也不難,您可以這樣做。坐位,把小趾向上翹起,小趾長伸肌腱內側緣處,那就是地五會穴啦!


    接下來,咱們深入探究一下這名字背後的奧秘。


    地五會,這名字可是有來頭的。在中醫的世界裏,凡是兩經相交的穴位,都稱為“會”。本穴可是足少陽之氣與其他五經之氣會和的地方。您想想,以這一個穴位,會那五個經脈的氣,而且腳在下麵,就像大地一樣承載著萬物,所以叫地五會。


    還有一種解釋也很有意思。地,就是土地,意味著在下麵,指的是足部。五呢,就是數字五,也可以理解為五個。會,就是會合。分布在足部的少陽經穴有五個,這個穴位正好在其中,是上下脈氣會合的地方,所以就叫地五會啦。


    《釋名·釋地》裏說:“地,低也。其體低下,載萬物也。”還有《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裏講:“風行於地。”《備急千金要方》風毒腳氣門裏也提到:“夫風毒之氣皆起於地。地之寒暑風濕皆作蒸氣,足當履之,所以風毒之中人也必先中腳。”五,也可以理解為數,就像“五人為伍”。人的頭圓圓的像天,腳方方的像地。本穴是足少陽之氣與其他五經之氣會合的地方。就這麽一個地方,會聚了其他五經的氣,就像五髒六腑的氣血都匯合在這裏一樣,而且氣血是地部的經水,所以就有了地五會這個名字。


    再來說說這穴位的含義。地,就是地部。五,指的是五髒六腑。會,就是交會。地五會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天、地二部的寒濕水氣在這兒交會。本穴所處的位置是足背外側的凹陷中,膽經上部經脈足臨泣穴傳來的氣血又有天部的寒濕風氣和地部的寒冷水濕。穴外天部飄散的陽氣到了這裏,因為本穴氣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在穴內,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匯聚到本穴,所以就像是五髒六腑的氣血匯合而成,故而得名。五會的意思和地五會是一樣的。


    從穴義來講,就是天、地二部的寒濕水氣在此交會。


    地五會穴的氣血特征是地部經水。


    氣血運行的規律是沿著膽經下傳到俠溪穴。


    它的功能作用是收降水液。


    這地五會穴的功能可強大啦!它能疏泄肝膽,清利頭目,通經活絡。具有舒肝消腫、通經活絡的功效。而且地五會穴還有清肝泄膽、聰耳明目的作用。您知道嗎?凡是穴位名字裏叫“合”或者“會”的,都是和其他經脈的穴位會合一起發揮作用的。就像頭的百會穴、腿的合陽穴、手的合穀穴,還有臑會、會宗等等,都是這樣。它們所治療的病症,很多也都是和其他經脈的穴位協同合作才能奏效的。


    比如說,《天罡秘訣》裏講:“耳內蟬鳴先五會,次針耳門,三裏內。”還有《黃帝內經素問》裏說:“陽氣起於足趾之表。”少陽是一陽,從頭部到足部是下降的。厥陰是一陰,從足部到腹部是上升的。陽不降的話陰就沒法升,陽的下降是陰上升的引導;陰的上升是陽的促進,六經都是這樣,靠少陽厥陰來啟動。


    地五會穴主要治療頭、胸等部位的疾病。


    像頭痛、目赤腫痛、脅痛、足跗腫痛等各種痛證,它都能搞定。比如眼睛癢痛,用地五會和光明穴搭配,就能清肝明目。頭痛的話,地五會配上太陽、風池、懸顱、太衝、頷厭,就能清熱瀉火,趕走頭痛。目赤痛的時候,地五會、睛明、瞳子髎、風池一起發力,就能祛風明目止痛。要是目赤腫痛得厲害,地五會、睛明、瞳子髎、太陽、風池、太衝、合穀聯合起來,效果那是杠杠的!


    對於耳聾、耳鳴,地五會和翳風、聽會、太衝、丘墟、中渚一起,就能瀉火利竅,讓耳朵重新清晰地聽到聲音。


    還有乳癰,地五會和乳根、膻中、肩井、足三裏、足臨泣配合,或者地五會、乳根、膻中、足三裏一起,就能清熱瀉火解毒,或者理氣消癰,解決乳房的腫痛問題。


    在現代應用中,地五會常用於治療耳鳴、乳腺炎、腰疼、足背腫痛、肺結核、吐血、肋間神經痛、神經性耳聾、結膜炎、腰肌勞損、足扭傷、腋淋巴結炎等疾病。


    下麵咱們再來說說地五會穴的保健方法。


    針刺的話,直刺 0.3 - 0.5 寸就行。


    灸法可以用艾柱灸或溫針灸 3 - 5 壯,或者用艾條灸 5 - 10 分鍾。


    刮痧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由上往下刮。


    拔罐也沒問題。


    按摩就更簡單啦!經常用拇指的指腹按揉地五會穴,對足趾麻木等不舒服的感覺有很好的調理作用。用大拇指按揉地五會穴約 200 次,或者按揉 3 - 5 分鍾,還能治療頭痛、耳鳴等疾病呢!


    不過這裏有個小備注要跟您說一下。有醫書上說本穴“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這是因為本穴的作用就是沉降各經脈氣血中的陰濁,如果艾灸的話,陰濁不但不沉降,穴位內的物質還會因為艾灸而熱脹,脹了就會生風,陰濁的物質就會隨著風氣在人體各處亂跑,導致氣亂,所以不能艾灸。


    最後咱們來看看文獻裏是怎麽記載地五會穴的。


    《針灸甲乙經》裏說:“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地五會。”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裏講:“治內傷唾血,足外皮膚不澤,乳腫。”


    《針灸大成》裏提到:“主腋痛,內損唾血不足,外無膏澤,乳癰。”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裏說:“耳鳴腰腿先五會,次針耳門三裏內。”


    《針經標幽賦》裏講:“眼癢眼疼,瀉光明與地五。”


    《席弘賦》裏提到:“耳內蟬鳴腰欲折,膝下明存三裏穴。若能補瀉五會間,且莫向人容易說。”


    《針灸甲乙經》還說:“在足小指本節後間陷者中。”“內傷唾血不足,外無膏澤,刺第(地)五會。”


    《循經考穴編》裏講:“主足背紅腫,眼目赤痛。”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裏說:“不可灸,灸則使羸瘦,不出三年卒。”


    總之,地五會穴就像是我們身體裏隱藏的一個健康寶藏,平時不顯眼,但關鍵時刻能發揮大作用。大家一定要好好記住它,學會利用它來保持我們的身體健康,讓生活更加美好!


    好啦,關於地五會穴咱們就聊到這兒啦,希望大家都能通過它收獲滿滿的健康和快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華足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傳統藥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傳統藥王並收藏清華足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