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們!今天咱們要來聊聊一個有點神秘又超級重要的家夥——梨狀肌!一提到“肌肉”,您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大塊頭、力量爆棚的肌肉群,但是今天要說的梨狀肌,它可有點與眾不同哦!


    說起梨狀肌,大家可能會先想到蘋果肌,畢竟聽到“蘋果肌”的時候,腦海裏可能會浮現出那一張張微笑的、充滿魅力的臉龐。但是,梨狀肌可不是在臉上哦,您知道它藏在身體的哪個角落嗎?


    梨狀肌啊,這可是一塊位於咱們臀部的小而強力的肌肉,它的名字來源特別有趣,就因為形狀類似於梨子,所以就被叫做梨狀肌啦。


    這梨狀肌位於小骨盆的後壁,形狀呈三角形,就像一個默默守護在後方的小衛士。它可不簡單,是重要的髖外旋肌,同時還有穩定髖關節的大作用呢,在臨床上那可是有著重要意義。


    您知道嗎?坐骨神經這家夥可能從梨狀肌的下麵、上麵,甚至從中間(或者部分從中間)通過,這可真是因人而異,充滿了變數。所以啊,梨狀肌要是緊張起來,不僅會引起它自身的疼痛,還可能會連累坐骨神經,這種情況就被稱為“梨狀肌綜合征”。


    說到這梨狀肌的問題,芭蕾舞演員們可是深有體會。因為他們在表演中需要持續地進行旋轉動作,尤其是髖部外旋,這就使得梨狀肌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出現各種不適。想象一下,芭蕾舞演員們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美麗動人,可台下他們的梨狀肌卻在默默承受著壓力,是不是有點心疼他們呢?


    咱們再來看看梨狀肌的具體位置。


    它位於臀中肌的下方,大部分起於第 2 至 4 骶椎前麵,起自盆內骶骨前麵、骶前孔的外側,肌束向外出坐骨大孔達臀部,最後向外止於股骨大轉子尖端。


    接下來瞧瞧它的結構。


    梨狀肌雖然在臀肌中屬於較小的肌肉,但在臀區中部的位置比較深。它還把坐骨大孔分隔為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就像一個小小的“交通指揮員”,孔內還有神經血管進出盆腔呢。


    梨狀肌主要包括肌腹和肌腱兩部分。先說肌腹,這部分主要是由肌纖維組成的,而肌纖維的內外又有致密的結締組織包裹著,形成了不同的膜。


    肌外膜,這就像是給整塊肌肉穿上了一層厚厚的防護服,是包裹在整塊肌外麵的致密結締組織。


    肌束膜呢,就像是把大部隊分成小分隊的指揮官,是肌外膜的結締組織伸入肌內,將其分隔形成肌束後,包裹肌束的結締組織。


    肌內膜,則像是每個小兵的貼身侍衛,分布在每條肌纖維外麵的結締組織。


    還有肌衛星細胞,這可是個神奇的存在,它是肌肉上一種扁平有突起的細胞,附著在肌纖維表麵。當肌纖維受傷後,肌衛星細胞就會像超級英雄一樣迅速增殖分化,參與肌纖維的修複,所以它具有幹細胞的性質呢。


    再說說肌腱,這腱性部分主要由平行排列的致密膠原纖維束構成,顏色白白的,強韌得很,但是沒有收縮功能。它位於肌腹的兩端,借肌腱附著於骨骼。


    那梨狀肌有啥功能呢?


    作為臀部後群肌中的一員,梨狀肌的功能可不少。它不僅具有讓髖關節外展後伸的功能,還承擔著維持骶骨和骶髂關節穩定性的重任。


    在維持髖關節運動方麵,梨狀肌協同骨盆和髖周的其他肌肉,比如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閉孔內肌等等,可以讓髖關節伸展和旋外等,就像一群小夥伴齊心協力完成一項艱巨的任務。


    在完成維持穩定性方麵,梨狀肌協同臀大肌等肌肉,在保持下肢固定的同時,能伸直軀幹,防止軀幹前傾。而且在行動過程中,梨狀肌及周圍肌群為骶骨和骶髂關節提供穩定性。隻有骶髂關節正常放鬆的時候,骨盆骨才能在行走和跑步中自由移動,同時又足夠穩固,以支撐脊柱。這就好比是一個堅固的底座,支撐著整個身體的平衡和穩定。


    再來說說肌連接。


    內側和上方,至骨盆骶前孔邊緣和髂骨大切跡。


    外側和下方,至大轉子上緣。


    神經及供血方麵,由骶叢神經控製,供血則來自臀上動脈,臀下動脈,陰部內動脈。


    要是梨狀肌出了問題,那症狀可不少!


    疼痛部位通常是從屁股一直到大腿後麵,那種感覺就像是有根筋吊著疼,交叉腿的時候更是疼痛難忍。


    症狀表現也是五花八門。


    首先是坐骨神經痛,病人會覺得臀部疼得厲害,那種疼就像是跳痛、灼痛,個別病人甚至疼得死去活來。走路或者活動的時候,疼痛還會加重,簡直是雪上加霜。


    還有坐骨神經間歇性跛行,75%的病人會有這個症狀。走一段路之後,臀部和下肢就開始疼,還伴有放射痛,隻好蹲下休息一會兒,疼痛才能減輕或者消失。因為病情不同,有的人走幾米就開始疼,有的人能走幾百米才發作。


    梨狀肌一緊張,還會把骶髂關節給扭曲了,讓您的痛苦加倍,甚至導致骶骨傾斜,看起來就像一條腿變短了。勞損引發的梨狀肌攣縮,會讓您交叉雙腿或者把腿內旋變得難上加難,伸展腿也會疼得要命。因為疼痛,您可能還會跛行。當勞損嚴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您甚至都沒法走路,也找不到一個舒服的坐姿,隻能坐立不安,輾轉反側。不過,坐著會讓梨狀肌的症狀變得更糟糕,躺著倒是能稍微減輕一些症狀。


    那怎麽來訓練和保護咱們的梨狀肌呢?


    強化訓練有幾招很管用。


    側臥外旋,您就側臥在墊子上,雙腿屈膝放在一起,然後把上側腿向外側抬起,保持身體穩定。每側重複個 15 到 20 次,感覺自己就像一隻靈活的小螃蟹。


    橋姿也不錯,仰臥在墊子上,雙腿彎曲,腳掌放在地板上,然後提臀至與身體成一條直線,保持數秒後放下。每組重複 10 到 15 次,這感覺就像是在搭建一座身體的“橋梁”。


    拉伸也不能少。


    坐姿交叉拉伸,坐在椅子上,把一條腿交叉放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身體向前傾,感受臀部的拉伸。每側保持 20 到 30 秒,就像在給臀部做一場溫柔的按摩。


    仰臥膝胸拉伸,仰臥在地板上,把一條腿膝蓋彎曲向胸部靠近,用雙手抱住膝蓋,感受臀部和大腿後側的拉伸。每側保持 20 到 30 秒,仿佛在給身體一個大大的擁抱。


    最後咱們來說說梨狀肌在足底的反射區。


    它位於雙腳內側,足跟內側的後緣向前一橫指寬、食指一個半指節高度的地方。


    定位是由足跟內側後段組成,兩者略成直線,自跟骨上端起始,沿足跟後麵與內側麵的交界緣向下。


    手法是指腹推法。


    著力點是拇指腹。


    手勢有兩種哦!


    手勢之一,施力手的手掌對著足底,拇指放在足內側,四指放在足外側。輔助手也有任務,四指在足背側,拇指在足底側,握住足前部並稍微向下壓,讓足外展,這樣區位就麵向著施術者啦。操作的時候,按壓到需要的力度就向近側推動。四指要相向用力,這樣可以減輕拇指的勞動強度。


    手勢之二,施力手用食指第 2 指節內側,由跟腱向足跟底刮。輔助手把腳向後方展開,使足跟呈直角。操作的時候也是按壓到需要的力度向近側推動。四指相向用力,能減輕拇指的勞動強度。


    這個梨狀肌反射區的適應症包括調理腰肌勞損、梨狀肌酸痛、梨狀肌綜合征、坐骨神經痛等等。


    好啦,朋友們,通過這次對梨狀肌反射區的有趣探索,是不是對梨狀肌有了更深入、更有趣的了解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華足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傳統藥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傳統藥王並收藏清華足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