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要不要一起去探索人體裏一個相當神奇的部位——橫結腸?


    橫結腸,也被稱為橫結腸帶,它就像一條長長的“巨龍”,長度大約 45 厘米呢!它往下懸吊在腹膜(也就是腸係膜)的皺襞中,是大腸中最長且最能活動的部分。想象一下,它從結腸右曲出發,繞到肝髒右葉的下方,然後大大咧咧地橫跨整個身體,朝著脾髒旁邊的結腸左曲一路延伸,這可是一段長約 40 - 50 厘米的腸道旅程。起始於結腸肝曲,沿著腹腔的左側慢慢前行至脾下極,在這兒腸管彎彎曲曲形成結腸脾曲,接著向下繼續前進,最終變成降結腸。


    橫結腸被腹膜包裹著,形成了一個特別的係膜,這就是橫結腸係膜。這個係膜有點意思,它的兩端比較短,而中間部分卻長長的,這就導致橫結腸呈現出一種弓狀下垂的形態,活動度那是相當大。這種獨特的結構讓橫結腸具有了一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就像一個靈活的“舞者”,能夠更好地適應人體消化係統的各種“舞步”和“節奏”。


    橫結腸的位置也很有趣哦!它的上方挨著肝髒、胃這些“鄰居”,下方又和迴腸等腸道“小夥伴”靠得很近。這種位置關係讓橫結腸在人體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就像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那橫結腸在肚臍眼上麵還是下麵呢?這可有點複雜。臨床上啊,大部分人的橫結腸位置是在上腹部的,不過也有一小部分人,他們的橫結腸會處在臍部下方。要知道,橫結腸是結腸的一部分,結腸分為升結腸在右側腹,橫結腸在上腹,降結腸在左側腹,然後是乙狀結腸在左下腹。橫結腸大多數情況下在臍部以上,但有一小部分人就比較特殊啦,可能會伴有髒器下垂的情況,還有可能是表現出結腸冗長症。這是因為結腸太長啦,導致橫結腸往下移,有的病人這橫結腸就下移到臍部以下了。這可就麻煩啦,臨床表現可能就是便秘。平時可能得靠口服緩瀉藥,要是不吃藥,根本就沒法排便,或者 3 - 5 天才排一次大便,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還可能會伴有腹脹、食欲下降、無法進食等讓人頭疼的臨床表現。


    咱們再來說說橫結腸腫瘤。這結腸腫瘤的嚴重程度啊,和部位其實沒有特別大的直接關係。對於不同部位的結腸腫瘤,預後也差不了太多。要是從大的部位來分,右半結腸可能比左半結腸的情況相對要差一些。那影響橫結腸腫瘤患者生存期的關鍵因素是什麽呢?其實最主要的就是看腫瘤分期的早晚。假如這腫瘤雖然長在橫結腸,但是分期是1期,那可是特別早的一類分期。這時候的結腸癌患者在做完根治性手術後,5 年生存率甚至能達到 98%左右呢!要是分期是2期,這一期的結腸癌患者 5 年生存率也能有 90%左右。可到了3期的結腸癌患者,5 年生存率就隻有 70%左右啦。而且這一期的患者除了手術,還得進行術後的化療,真是夠折騰的。如果是橫結腸腫瘤發生了遠處轉移,到了4期的患者,那 5 年生存率就驟降到 30%左右啦。所以說呀,橫結腸腫瘤嚴不嚴重,主要還是得看 tm 分期的早晚。


    接下來聊聊橫結腸息肉。橫結腸息肉呀,它是結腸息肉的一種。簡單來說,就是在橫結腸的黏膜上冒出了贅生物。這贅生物是一種良性的病變,主要有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等等。橫結腸的息肉可以是嚴重的,也可以不嚴重,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做結腸鏡檢查的時候,經常能發現結腸息肉。發生在橫結腸部位的就叫橫結腸息肉,小的可能隻有幾毫米,1 - 3 毫米的息肉比較常見,病理檢查以後,可能提示是絨毛狀腺瘤、管狀腺瘤或者炎性息肉,這些都是良性息肉,不算太嚴重。但要是橫結腸出現了很大的息肉,甚至有蒂,或者表麵出現糜爛、滲出、潰瘍,那就要懷疑可能會有癌變啦。還有一種病理結果迴報是鋸齒狀息肉,它介於普通的傳統息肉和腺癌之間,所以相對來說就比較嚴重,得進行內鏡下切除,然後做病理組織檢測,明確性質後才能指導隨訪周期。一般情況下,炎性息肉無需複查,因為切除後炎症自己就能消除。要是腺瘤性息肉,一般半年到 1 年就得定期隨訪。如果是鋸齒狀息肉或者息肉懷疑可能有癌變,那 3 個月到半年一定要複查,可不能馬虎,得防止病灶切除不幹淨或者複發,不然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喲!


    再講講橫結腸腺瘤的症狀。橫結腸腺瘤的病人可能會表現出腹部有包塊,還會伴有腹痛,吃東西之後症狀會加重。要是腫瘤慢慢變大,還會出現腸梗阻的表現,比如惡心、嘔吐、停止肛門排氣和排便。早期可以通過纖維結腸鏡檢查來確診,在查體的時候,也能發現腹部有包塊,表麵光滑,境界清晰,活動度良好,可能會有輕度的觸痛。確診之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選擇手術。如果是位於黏膜下的腫瘤,病變小於 2 厘米,也可以經腸鏡進行局部切除;比較大的腫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開腹手術,選擇腸管的部分切除。術後也要注意靜脈抗感染治療,還要定期行腸鏡檢查。腺瘤屬於常見的一種良性疾病,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手術以後也應該定期隨訪和觀察,預防複發。


    還有橫結腸扭轉,這橫結腸扭轉指的是橫結腸袢的扭轉,在臨床上比較少見,通常還會合並其他的先天性畸形。當結腸扭轉時,就會形成閉袢性、絞窄性腸梗阻。常見的病因是橫結腸係膜過長,結腸脾曲活動度過大導致的。在治療方麵,治療原則是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必要的時候得急症手術切除扭轉的橫結腸、近端造瘺來解除腸梗阻。


    具體來說呢,第一,如果患者一般情況較好,扭轉複位後橫結腸活力良好,那就施行扭轉腸段切除一期對端吻合。單純橫結腸固定術複發率高,所以一般不采用。第二,如果結腸扭轉複位以後,結腸缺血、壞死、腹腔有感染、患者高齡或者一般情況較差,壞死結腸切除後不宜做結腸一期吻合,那就做結腸造瘺術,二期再行吻合。


    橫結腸炎的症狀也不少呢!橫結腸炎的症狀包含了腹痛、腹瀉、便血這些。先說腹痛,橫結腸位於上腹,在肚臍和肋骨之間,當橫結腸有炎症的時候,腹痛可能就發生在上腹部,包括上腹隱痛、絞痛,病情輕重不同,腹痛的輕重也不一樣。然後是腹瀉,腹瀉可能是排便次數增多,也可能是大便比較鬆軟,還可能是水樣瀉,多的時候一天可能達到十幾次、二十幾次,輕症患者可能隻是輕微的排便次數增加。再說說便血,根據病因不同,便血量也不一樣,可能是暗紅或者果醬色。在橫結腸有炎症時,血和大便混在一起,這是便血混合。


    區別於痔瘡或肛門疾病的鮮紅色血,它們是和大便不混合的。橫結腸炎的原因那是非常多,最常見的包括腸道缺血或腸道免疫因素引起的潰瘍性結腸炎,不同病因治療方法也不同。


    咱們再來說說橫結腸在足底的反射區。


    它在兩側足底,是第一楔骨和第五蹠骨底內側的連線。


    定位是在前墊後內角(甲狀腺區橫段內端)和後墊前內角(膀胱區)的中點向外到第五蹠骨粗隆的橫向水平線,其外端位於縱向第四、五趾間。


    手法是指關節推法。


    著力點是食指第一指間關節。


    施力手的食指要屈曲。


    輔助手要握住足部,讓四指放在足背側,正對著施力部位。


    操作的時候,左足要從內側向外側推動,右足要從外側向內側推動。


    要注意哦,結腸的推動方向和它蠕動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右足是從外到內,左足是從內到外。要是把雙足並合,應該是從右向左的“一個方向”。


    附注一下,第一楔骨大概在足內緣中點,第五蹠骨粗隆在足外緣中點。橫結腸是內外緣中點的連線。橫結腸區的外端就終止在第四、五趾之間的縱線上。


    這個橫結腸反射區的適應證包括便秘、急慢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征等等。


    朋友們,通過這次對橫結腸反射區的有趣探索,是不是對橫結腸有了更深刻、更有趣的認識呢?咱們可得好好照顧身體裏的這個“小家夥”,讓它健健康康的,這樣咱們才能吃得香、睡得好,每天都快快樂樂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清華足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傳統藥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傳統藥王並收藏清華足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