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逮捕江子軒後,已經過了整整三天。
所有與犯罪相關的事實,他都承認了。隻有一樣,他三緘其口,遲遲不肯迴答--有關他的犯罪動機。
為何他要殺害劉裕?那是他自童年起就認識的好友,又是在工作上關照他的恩人,關於這點江子軒怎麽也不肯說。
“人是我殺的,動機根本不值一提。你就把它當作是我一時衝動的魯莽行動就行了。”
麵對檢察官時,江子軒也是這套說詞。
不過,許木猜得出來,這一切和《番薯的春天》的原稿有關。那份稿子已經找到了。正如許木所猜測的,它還儲存在文字處理機的硬碟裏。此外,被認為案發當天江子軒帶到劉裕家的磁片也在書桌的抽屜裏,那張磁片與劉裕家的電腦可以相容。
許木一直以為,此次犯案並非預先計劃好的,而整個偵查小組也是這樣認為。
如果真是這樣,問題就來了:江子軒那天為何剛好身上會帶著《番薯的春天》下迴連載的磁片呢?不,應該說,江子軒為何事先寫好原本該是劉裕工作內容的稿子呢?
關於這點,許木成立一個假設,隻要在這假設的延長線上,肯定能找到犯罪的真正動機。
剩下的隻要讓江子軒親口證實這個假設就好了,可是他什麽都不說。關於身上為何會帶有《番薯的春天》原稿的磁片,江子軒的說法是這樣的:“那是我出於好玩寫的。我想嚇劉裕一跳,所以才帶上了它。我跟他說,如果趕不及截稿時間,就把這個拿去用。當然,他沒把我的話當真。”
這套供詞在許木看來一點說服力都沒有。不過,江子軒卻是一副信不信隨你的態度。
於是,許木隻好再次搜索江子軒的屋子。之前那次,隻查看了文字處理機的檔案和書桌的抽屜,根本談不上是搜索。
結果,許木點收了十八件重要的物證,可以證明他的假設確實成立。這其中包括厚厚的大學筆記八冊,2hd規格的磁片八張,與兩大本裝訂成冊的稿紙。
刑事組調查過後,發現這些全是小說。從大學筆記以及稿紙上的筆跡,可以確定這些的確是江子軒本人所寫。
一開始,許木從某張磁片裏,發現了不可置信的東西--磁片裏是《番薯的春天》的原稿。不過那不是這次的,而是之前已經在雜誌發表過的所有篇章。
許木請報社的編劇幫他看那些稿子,編劇給的迴複是:“這確實是《番薯的春天》至為止連載過的部分。故事的情節雖然相同,卻有好幾個部分是我們手上的稿子所沒有的,也有正好相反的情形。總之,兩者在辭語的運用及文體的表現確實有微妙的差異。”
也就是說,同樣的現象不僅出現在此次江子軒利用作為不在場證明的原稿上,也出現在這張磁碟片裏。
於是許木收集起劉裕的所有作品,分配給其餘警察閱讀。附帶一提,若不是李明從旁勸說,很多警察並不願花時間在這裏。
而這份努力的成果,讓許木發現驚人的事實。從江子軒的房裏搜出的八本大學筆記,裏麵共寫了五部長篇小說,而其中的內容和劉裕至今發表的作品完全一樣。書名和人物的名稱或許稍有變動,形式或略有不同,但故事的演變、進展卻如出一轍。
而其他的磁片裏共包括了三部長篇、二十部短篇,所有的長篇都與劉裕的作品相同,短篇則有十七部是相同的情形。至於那些湊不起來的短篇,則隸屬於兒童文學的範疇,以江子軒的名義發表。
而寫在稿紙上的兩篇短篇小說,則在劉裕的作品裏找不到類似的。就稿紙的陳舊情形推斷,那應該是很久以前寫的,或許再往前探究,能發現什麽也說不定。
不管怎樣,在非作者的住處發現這麽多原稿已經很不合理了!看到這裏,許木不得不斷言自己的假設是正確的::江子軒該不會是劉裕的影子作家吧?因為這種種奇妙的糾葛,誘發了此次的殺人案件?對此,許木在偵查室裏針對這點詢問過江子軒,結果他麵不改色地否定了。
“不是。”
“那麽,那些筆記及磁片裏的小說要做何解釋?”麵對這些問題,江子軒隻是閉著眼,一貫保持沉默。
然後,今天在偵訊途中發生了一件料想不到的事。
江子軒突然按住肚子,非常痛苦。看他痛不欲生的樣子,許木甚至還以為他偷藏毒藥,服毒自盡了。
江子軒馬上被送到警察醫院,躺在床上休息。
楊直直把許木叫去,告訴許木一件令人意外的事。
江子軒好像罹患了癌症。
在他病倒後的隔天,許木前往江子軒住的醫院。
許木在探望江子軒之前,先去拜訪主治醫生。
醫生說,他的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包裹內髒的腹膜,情況十分危急,應該盡早動手術。
許木問他是複發嗎?結果醫生迴答“算是吧”。
動手術就會有救嗎?許木試著進一步了解。結果一臉理智的醫生微偏著頭說道:“一半一半吧?”
在許木聽來,情況似乎比想像的嚴重。
之後,許木到病房探視江子軒--一個單人套房。
“被逮捕的人不但沒有被關進監獄,還住在這麽好的地方快樂逍遙,讓我覺得怪不好意思的。”江子軒揚起削瘦的臉,招唿著許木。此人的容貌比起許木先前所熟識的要老多了,隻是因為時光的流逝嗎?許木不禁再度忖想。
“覺得怎麽樣?”
“嗯,也不能說有多好,不過對一個生病的人而言,這樣算不錯的了。”
江子軒暗示他已經知道自己罹患癌症的事實。既然是複發,他會知道也沒什麽好奇怪的。
見許木沉默不語,江子軒自己反倒先問起來:“對了,我什麽時候會被起訴?你們如果動作太慢,恐怕還沒等到判決下來,我就翹辮子了。”
許木聽不出來他是在開玩笑還是認真的,不過他肯定對死已有某種程度的覺悟,才能說出這樣的話吧。
“還不能起訴,因為資料尚未收集齊全。”
“為什麽?我已經認罪了,證據也有了。隻要起訴,一定會被判有罪,這樣不就好了嗎?放心,我絕對不會臨要宣判才突然推翻自己的供詞。”
“話不是這樣說,我們還沒查明犯罪的動機。”
“又提這個?”
“隻要老師一天不講清楚,我們就會一直問下去。”
“根本沒有什麽動機不動機的。我不是跟你說過,這次犯罪全是因為一時衝動?我衝動之下,一抓狂就把人殺了,就那麽簡單,沒有特別的理由。”
“所以,我想聽聽你抓狂的原因,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生氣的。”
“因為一點小事,應該說我覺得那是小事。說老實話,我自己也記不清楚當時怎會那麽生氣,大概是人家所謂的鬼上身吧?所以,就算我想要說明也說不清楚,這是真的。”
“你覺得這種說法我會接受嗎?”
“你隻能接受吧。”
許木閉上嘴,盯住江子軒的眼睛,結果江子軒也毫不閃避地望著許木,眼神充滿自信。
“關於在老師屋裏找到的筆記本和磁碟片,我想要再度請教您。”許木試著改變話題,而江子軒則露出一副煩死了的表情。
“那個跟案情一點關係都沒有,你不要亂想。”
“如果真是這樣,可否請你仔細說明那些到底是什麽?”
“什麽都不是。不過是筆記本,不過是磁碟片。”
“不過裏麵卻是劉裕的小說。不,正確的說,應該說是酷似劉裕小說的作品,簡直耽像是小說的草稿一樣。”
聽到許木的話,江子軒噗哧笑了出來:“所以我是劉裕背後的捉刀人?荒謬!你想太多了。”
“不過,這樣想有它的道理。”
“讓我告訴你一個更合理的答案吧!那是一種學習。想要成為作家的人,各有其獨特的學習方法。像我,就是藉由抄寫劉裕的作品,以習得他的寫作風格和表現手法。這並非什麽特別的事,很多尚未成熟的作家都是這麽做的。”
他的解釋並未讓許木感到意外,因為劉裕的責任編輯也曾做過相同的推論。不過,那位編輯說了,這其中還是有三點值得商榷。其一,發現的原稿和劉裕的作品並非完全相同,兩者之間有些微的差異。其二,就算是一種學習好了,如此大量抄寫別人的作品是不正常的。其三,劉裕雖然是暢銷作家,但模仿他的文章並不代表就能讓自己寫得更好。
於是許木提出這三點,試著質問江子軒,看他做何解釋。沒想到他連眼睛都不眨,馬上迴答道:“關於這些,我可以合乎邏輯地全部迴答你。事實上,一開始我隻是單純地抄寫而已,可是漸漸地我覺得光這樣做是不夠的。於是當我想到換成自己會怎麽寫、會怎麽表現的時候,我就試著把它寫下來。這樣你懂嗎?我一邊以劉裕的文章為範本,一邊嚐試創作更好的東西,這才是我學習的目的。至於大量抄寫的問題,那隻是代表我學習了很久。我單身,迴家後也沒事可做,所以大可投注所有心力在寫作的練習上。最後,劉裕的文章好或不好,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倒是很欣賞他的文筆,或許其中沒什麽深奧的技巧,卻是簡潔易懂的好文章。他能吸引這麽多的讀者,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江子軒的這套說辭,確實有其道理。可是如果這些都是真的,他為什麽不早講清楚,許木腦中浮起了這樣的疑惑。
生病臥床以前,他一直三緘其口。莫非一直要等到他住進醫院,不再接受偵訊,才有空檔想出這樣的藉口?這是許木的推理,不過,這會兒要證實這個已經十分困難。
不得已,許木隻好提出新發現的證據。那是在江子軒的抽屜裏找到的幾張便條,上麵潦草寫著類似故事大綱的東西。從出場人物的姓名來看,我知道那與劉裕正在連載的《番薯的春天》有關。不過,大綱寫的並非先前已經發表過的內容,怎麽看,都像是《番薯的春天》的後續發展。
“你為何要寫《番薯的春天》的後續發展?你可以對此提出說明嗎?”
江子軒迴答:“那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練習。隻要是讀者,不管是誰都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去揣想未來的劇情吧?而我隻是稍微積極一點,把它具體化而已,這沒什麽好大驚小怪的。”
江子軒看著許木繼續說道:“你好像硬要把我當作劉裕的捉刀人,真是太抬舉我了。我根本沒有那種本事,相反地,聽你這麽說,我心裏還想,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該有多好。如果真是如你所推理的,我肯定會大聲高喊:‘那些作品全是我寫的,真正的作者是江子軒!’可是很遺憾,那不是我寫的。我寫的東西,我當然會用自己的名義發表。我根本沒有必要借用劉裕的名字,你不覺得嗎?”
“我也是這麽想,所以才會覺得難以理解。”
“根本沒有什麽難以理解的。你隻是推測偏了,才會導出奇怪的結論,你想得太複雜了。”
“我不這麽覺得。”
“拜托你就這麽想吧。我希望這個話題到此為止,你們能盡早對我起訴。要用什麽動機我都無所謂,報告書上你愛怎麽寫就怎麽寫吧。”江子軒一副已經豁出去的樣子。
所有與犯罪相關的事實,他都承認了。隻有一樣,他三緘其口,遲遲不肯迴答--有關他的犯罪動機。
為何他要殺害劉裕?那是他自童年起就認識的好友,又是在工作上關照他的恩人,關於這點江子軒怎麽也不肯說。
“人是我殺的,動機根本不值一提。你就把它當作是我一時衝動的魯莽行動就行了。”
麵對檢察官時,江子軒也是這套說詞。
不過,許木猜得出來,這一切和《番薯的春天》的原稿有關。那份稿子已經找到了。正如許木所猜測的,它還儲存在文字處理機的硬碟裏。此外,被認為案發當天江子軒帶到劉裕家的磁片也在書桌的抽屜裏,那張磁片與劉裕家的電腦可以相容。
許木一直以為,此次犯案並非預先計劃好的,而整個偵查小組也是這樣認為。
如果真是這樣,問題就來了:江子軒那天為何剛好身上會帶著《番薯的春天》下迴連載的磁片呢?不,應該說,江子軒為何事先寫好原本該是劉裕工作內容的稿子呢?
關於這點,許木成立一個假設,隻要在這假設的延長線上,肯定能找到犯罪的真正動機。
剩下的隻要讓江子軒親口證實這個假設就好了,可是他什麽都不說。關於身上為何會帶有《番薯的春天》原稿的磁片,江子軒的說法是這樣的:“那是我出於好玩寫的。我想嚇劉裕一跳,所以才帶上了它。我跟他說,如果趕不及截稿時間,就把這個拿去用。當然,他沒把我的話當真。”
這套供詞在許木看來一點說服力都沒有。不過,江子軒卻是一副信不信隨你的態度。
於是,許木隻好再次搜索江子軒的屋子。之前那次,隻查看了文字處理機的檔案和書桌的抽屜,根本談不上是搜索。
結果,許木點收了十八件重要的物證,可以證明他的假設確實成立。這其中包括厚厚的大學筆記八冊,2hd規格的磁片八張,與兩大本裝訂成冊的稿紙。
刑事組調查過後,發現這些全是小說。從大學筆記以及稿紙上的筆跡,可以確定這些的確是江子軒本人所寫。
一開始,許木從某張磁片裏,發現了不可置信的東西--磁片裏是《番薯的春天》的原稿。不過那不是這次的,而是之前已經在雜誌發表過的所有篇章。
許木請報社的編劇幫他看那些稿子,編劇給的迴複是:“這確實是《番薯的春天》至為止連載過的部分。故事的情節雖然相同,卻有好幾個部分是我們手上的稿子所沒有的,也有正好相反的情形。總之,兩者在辭語的運用及文體的表現確實有微妙的差異。”
也就是說,同樣的現象不僅出現在此次江子軒利用作為不在場證明的原稿上,也出現在這張磁碟片裏。
於是許木收集起劉裕的所有作品,分配給其餘警察閱讀。附帶一提,若不是李明從旁勸說,很多警察並不願花時間在這裏。
而這份努力的成果,讓許木發現驚人的事實。從江子軒的房裏搜出的八本大學筆記,裏麵共寫了五部長篇小說,而其中的內容和劉裕至今發表的作品完全一樣。書名和人物的名稱或許稍有變動,形式或略有不同,但故事的演變、進展卻如出一轍。
而其他的磁片裏共包括了三部長篇、二十部短篇,所有的長篇都與劉裕的作品相同,短篇則有十七部是相同的情形。至於那些湊不起來的短篇,則隸屬於兒童文學的範疇,以江子軒的名義發表。
而寫在稿紙上的兩篇短篇小說,則在劉裕的作品裏找不到類似的。就稿紙的陳舊情形推斷,那應該是很久以前寫的,或許再往前探究,能發現什麽也說不定。
不管怎樣,在非作者的住處發現這麽多原稿已經很不合理了!看到這裏,許木不得不斷言自己的假設是正確的::江子軒該不會是劉裕的影子作家吧?因為這種種奇妙的糾葛,誘發了此次的殺人案件?對此,許木在偵查室裏針對這點詢問過江子軒,結果他麵不改色地否定了。
“不是。”
“那麽,那些筆記及磁片裏的小說要做何解釋?”麵對這些問題,江子軒隻是閉著眼,一貫保持沉默。
然後,今天在偵訊途中發生了一件料想不到的事。
江子軒突然按住肚子,非常痛苦。看他痛不欲生的樣子,許木甚至還以為他偷藏毒藥,服毒自盡了。
江子軒馬上被送到警察醫院,躺在床上休息。
楊直直把許木叫去,告訴許木一件令人意外的事。
江子軒好像罹患了癌症。
在他病倒後的隔天,許木前往江子軒住的醫院。
許木在探望江子軒之前,先去拜訪主治醫生。
醫生說,他的癌細胞已經轉移到包裹內髒的腹膜,情況十分危急,應該盡早動手術。
許木問他是複發嗎?結果醫生迴答“算是吧”。
動手術就會有救嗎?許木試著進一步了解。結果一臉理智的醫生微偏著頭說道:“一半一半吧?”
在許木聽來,情況似乎比想像的嚴重。
之後,許木到病房探視江子軒--一個單人套房。
“被逮捕的人不但沒有被關進監獄,還住在這麽好的地方快樂逍遙,讓我覺得怪不好意思的。”江子軒揚起削瘦的臉,招唿著許木。此人的容貌比起許木先前所熟識的要老多了,隻是因為時光的流逝嗎?許木不禁再度忖想。
“覺得怎麽樣?”
“嗯,也不能說有多好,不過對一個生病的人而言,這樣算不錯的了。”
江子軒暗示他已經知道自己罹患癌症的事實。既然是複發,他會知道也沒什麽好奇怪的。
見許木沉默不語,江子軒自己反倒先問起來:“對了,我什麽時候會被起訴?你們如果動作太慢,恐怕還沒等到判決下來,我就翹辮子了。”
許木聽不出來他是在開玩笑還是認真的,不過他肯定對死已有某種程度的覺悟,才能說出這樣的話吧。
“還不能起訴,因為資料尚未收集齊全。”
“為什麽?我已經認罪了,證據也有了。隻要起訴,一定會被判有罪,這樣不就好了嗎?放心,我絕對不會臨要宣判才突然推翻自己的供詞。”
“話不是這樣說,我們還沒查明犯罪的動機。”
“又提這個?”
“隻要老師一天不講清楚,我們就會一直問下去。”
“根本沒有什麽動機不動機的。我不是跟你說過,這次犯罪全是因為一時衝動?我衝動之下,一抓狂就把人殺了,就那麽簡單,沒有特別的理由。”
“所以,我想聽聽你抓狂的原因,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生氣的。”
“因為一點小事,應該說我覺得那是小事。說老實話,我自己也記不清楚當時怎會那麽生氣,大概是人家所謂的鬼上身吧?所以,就算我想要說明也說不清楚,這是真的。”
“你覺得這種說法我會接受嗎?”
“你隻能接受吧。”
許木閉上嘴,盯住江子軒的眼睛,結果江子軒也毫不閃避地望著許木,眼神充滿自信。
“關於在老師屋裏找到的筆記本和磁碟片,我想要再度請教您。”許木試著改變話題,而江子軒則露出一副煩死了的表情。
“那個跟案情一點關係都沒有,你不要亂想。”
“如果真是這樣,可否請你仔細說明那些到底是什麽?”
“什麽都不是。不過是筆記本,不過是磁碟片。”
“不過裏麵卻是劉裕的小說。不,正確的說,應該說是酷似劉裕小說的作品,簡直耽像是小說的草稿一樣。”
聽到許木的話,江子軒噗哧笑了出來:“所以我是劉裕背後的捉刀人?荒謬!你想太多了。”
“不過,這樣想有它的道理。”
“讓我告訴你一個更合理的答案吧!那是一種學習。想要成為作家的人,各有其獨特的學習方法。像我,就是藉由抄寫劉裕的作品,以習得他的寫作風格和表現手法。這並非什麽特別的事,很多尚未成熟的作家都是這麽做的。”
他的解釋並未讓許木感到意外,因為劉裕的責任編輯也曾做過相同的推論。不過,那位編輯說了,這其中還是有三點值得商榷。其一,發現的原稿和劉裕的作品並非完全相同,兩者之間有些微的差異。其二,就算是一種學習好了,如此大量抄寫別人的作品是不正常的。其三,劉裕雖然是暢銷作家,但模仿他的文章並不代表就能讓自己寫得更好。
於是許木提出這三點,試著質問江子軒,看他做何解釋。沒想到他連眼睛都不眨,馬上迴答道:“關於這些,我可以合乎邏輯地全部迴答你。事實上,一開始我隻是單純地抄寫而已,可是漸漸地我覺得光這樣做是不夠的。於是當我想到換成自己會怎麽寫、會怎麽表現的時候,我就試著把它寫下來。這樣你懂嗎?我一邊以劉裕的文章為範本,一邊嚐試創作更好的東西,這才是我學習的目的。至於大量抄寫的問題,那隻是代表我學習了很久。我單身,迴家後也沒事可做,所以大可投注所有心力在寫作的練習上。最後,劉裕的文章好或不好,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倒是很欣賞他的文筆,或許其中沒什麽深奧的技巧,卻是簡潔易懂的好文章。他能吸引這麽多的讀者,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江子軒的這套說辭,確實有其道理。可是如果這些都是真的,他為什麽不早講清楚,許木腦中浮起了這樣的疑惑。
生病臥床以前,他一直三緘其口。莫非一直要等到他住進醫院,不再接受偵訊,才有空檔想出這樣的藉口?這是許木的推理,不過,這會兒要證實這個已經十分困難。
不得已,許木隻好提出新發現的證據。那是在江子軒的抽屜裏找到的幾張便條,上麵潦草寫著類似故事大綱的東西。從出場人物的姓名來看,我知道那與劉裕正在連載的《番薯的春天》有關。不過,大綱寫的並非先前已經發表過的內容,怎麽看,都像是《番薯的春天》的後續發展。
“你為何要寫《番薯的春天》的後續發展?你可以對此提出說明嗎?”
江子軒迴答:“那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練習。隻要是讀者,不管是誰都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去揣想未來的劇情吧?而我隻是稍微積極一點,把它具體化而已,這沒什麽好大驚小怪的。”
江子軒看著許木繼續說道:“你好像硬要把我當作劉裕的捉刀人,真是太抬舉我了。我根本沒有那種本事,相反地,聽你這麽說,我心裏還想,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該有多好。如果真是如你所推理的,我肯定會大聲高喊:‘那些作品全是我寫的,真正的作者是江子軒!’可是很遺憾,那不是我寫的。我寫的東西,我當然會用自己的名義發表。我根本沒有必要借用劉裕的名字,你不覺得嗎?”
“我也是這麽想,所以才會覺得難以理解。”
“根本沒有什麽難以理解的。你隻是推測偏了,才會導出奇怪的結論,你想得太複雜了。”
“我不這麽覺得。”
“拜托你就這麽想吧。我希望這個話題到此為止,你們能盡早對我起訴。要用什麽動機我都無所謂,報告書上你愛怎麽寫就怎麽寫吧。”江子軒一副已經豁出去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