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城,東洲北邊,大運河延伸所至的最北端的一座城,也是大唐燕北邊塞最重要的城池。而現今的幽州城則是大唐除西涼賀蘭氏外,僅有的一個異性藩王在鎮守,這便是燕王石安山。
話說這石安山原是那大唐皇帝身邊的護衛中郎將,這為何又會成為這雄霸燕北一方的藩王,那就不得不從十八年前那起動亂說起了。
話說十八年前,燕北邊塞天降禍星,整個燕北大地霎時陷入動亂,加之天災人禍,旱情蝗災。一時間燕北之地到處都是災民,背景魔族也欲欲躍試,企圖南下。燕地百姓因此災害死去無數,具都哀聲怨道,生存苦不堪言,為求生存,許多流民四起。
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中,而那朝廷中的當政者卻是依舊沉醉在夢魂縈繞的大唐盛世之中,全然不顧不管災情民眾。
最終,在這禍亂之中爆發了農民起義。燕地雖小,卻也是起了星火,天下雖大,卻也可之火燎原。這燎原之火逐漸蔓延,頓時狼煙四起。
當長安方麵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時,起義軍業已快要攻到長安,皇帝西狩,入蜀避難。
而此時留守長安的大軍雖是大唐禁軍——玄甲軍,但是皇帝出逃,這支曾經威名赫赫的悍軍早已過慣了安逸,麵對來勢洶洶的叛軍,也是軍心四起。
那到了蜀中的皇帝原是以為到了這安樂窩,便可安心,可是那些個大臣們此時卻是化了兩派。國亂之際總是有義士忠臣站出來,皇帝被逼無奈,在內外一致進諫平叛聲中,皇帝發出了天下勤王之詔。
然而蜀中三次派出的將領去支援長安具都被叛軍擊敗,而此時安西邊疆也是告急,許多地方勢力則是暗自坐觀局勢,一時間諾大的帝國朝堂內,那些位高主平叛者也已再無一人能擔當大任。
正在朝廷無人之際,那皇帝身邊的中郎將石安山通過賄賂朝中大臣及位高的宦官推舉自己出兵討伐叛軍。
因這石安山是皇帝身邊護衛,平時常常言那行忠國報君之事,又極會奉承,深得皇帝信任。皇帝見朝中大臣舉薦他,又是自己信任之人,便覺他是個堪當大任之人,將石安山封為了平叛大將軍,率大軍前去平叛。
後來皇帝又頒布詔令,從邊疆抽調部隊迴來,叛軍漸漸被壓製,石安明抓住時機,率大軍直搗幽州地界,最後在強大武力下,起義被平定,皇帝重返長安。
石安山眼見即可就要迴京複命之際,魔族又是在北境騷擾頻頻,安西又有西蕃入侵。石安山擁兵自重,並率部在燕地抵禦魔族,同時暗中派人帶著在燕地收掠的金銀財寶迴到長安賄賂朝廷重臣,打探朝廷消息。
那皇帝經了此次劫難,迴到長安便一病不起,不久便駕崩了。
新皇登基,朝野之上,大臣們紛紛上書皇帝,表彰石安山功績,請求封賞石安山,以安撫他在燕地繼續抵禦魔族。當時的新繼任的大唐皇帝迫於無奈封石安山為燕王,掌管燕北之地,並率部抵禦魔族,至此已有十八個年頭。
燕王府邸,一年輕男子,麵如白玉,白袍加身,一副修長的身材,坐在院池旁饒有興致的賞閱著手中的書籍。
“大哥,大哥,”南邊院門處跑來一少年大叫道,隻見這少年十三四歲年紀,穿著華麗的赤色袍服,頭上卻是有些蓬亂。
男子轉過頭望向跑來的少年,“你啊,總是這樣,這次又是什麽事,這麽急躁,又貪玩了,看看頭發都亂了。”
男子邊幫少年摘著頭上的雜物邊說道。
喘著粗氣少年深吸氣,道:“大哥,你跟我來。”
剛說完便拉著男子的手就往來時的方向去。
男子一直無奈道:“慢點慢點,瞧把你急得。”
少年拉著男子來到一棵樹下,少年先是看了看四周有沒有人,然後從樹下的樹洞中掏出兩個雕飾精美的小罐子,打開開心的說道:“哥哥你看,這是我剛抓到的。”
男子一看,原來是兩隻蛐蛐,男子笑著摸摸少年的頭道:“你又在玩這些,小心讓父王知道了,又該責罰你了。”
少年哀求道:“好哥哥,你不要說給父王聽就是了,我就隻告訴了你聽,你一定會幫我保守秘密的,是吧哥哥。”
男子無奈道:“你看看你,就知道這樣,不要總是這樣貪玩,這次我就不告訴父王,你要好好用功學習,不許有下次了。”
“我就知道大哥最好了,”少年高興道。
這白衣男子是那燕王石安山的長子石慶義,那少年便是燕王幼子石慶仁。石慶義因是庶出,所以燕地人都尊稱他為燕王大公子,石慶仁雖年幼,卻是嫡子,也是深受石安山喜歡,被封為世子,石慶義也是知道父親喜歡他那弟弟多些,自己不會有機會繼承他的大統。但他卻不記恨,從不過問他父王的政事,也無心與他弟弟爭寵,倒是十分低調,石慶仁對他這個大哥也是十分聽從的。
“咳咳,”咳嗽聲引起了兩人的注意,兩兄弟抬頭一看。一中年男子,頭上戴著九旒冕冠,身上穿著赤色蟒紋大袍,冷峻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道:“仁兒,怎麽了,有什麽事不讓我知道啊!”
石慶仁慌忙著把罐子藏在身後,兩人齊齊道:“見過父王。”少年顯得十分慌張,諂笑道:“父王怎麽有空來此啊,你不是在處理政事嗎?”
那中年男子便是石安山,他反倒質問道:“怎麽,我就不能來,你和你大哥在這裏做什麽,今天怎麽不在練功房練功啊!不要荒廢了武功。”
少年吞吐道:“那個,父王,額。”
“稟告父王,今日是慶仁的文課,他有一些不懂,所以來請教兒臣,”石慶義拿出手上的書道。
“對對,我是來向王兄請教的,”少年滿臉義正言辭的說道,順帶拿過他哥哥手中的書,認真的觀閱。
石安山對他有些懷疑道:“嗯,如此甚好,不要枉費你哥哥的一片苦心,好好用功,將來我才放心。”
石慶仁迴道:“是,是我定會努力的。”
石安山轉過對石慶義道:“義兒,你跟我過來一趟。”
“是,”石慶義滿是疑惑的道。此時石慶仁像是鬆了一口,看著父兄兩人離去。
悅書房三字高掛在門上,這悅書房內,石安山與石慶義兩人,石安山道:“義兒啊,你也受過冠禮了,為父呢,想你出門遊曆一番,增長增長見識,不知你覺得怎樣啊?”
石慶義想了想道:“父王,我也正有此意,既然父王說道,我哪有不從之禮。”
石安山笑道:“好義兒,如此正是好事,不愧是我兒,過幾天,我便替你準備準備,好為你送行,到時我再派多些高手與你一同。”
石慶義道:“父王,我不要任何人,我隻要一書童便足矣,還望父王成全。”
石安山有些愣住,又笑道:“好,好,依你便是。”
這石安山從小便不讓石慶義學習武功,所以石慶義自是沒有一點修為。讓他出去遊曆,江湖險惡,石安山不會不知道,也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是石慶義心裏應是很清楚不過.
從小父親便不讓他學習修煉半點,讓自己出去,無非是讓自己遠離幽州,擔心與弟弟爭權而已,派人若不是監視自己,那自己便不要任何人,就要一書童便是了,也好過自由,若是要求太多又免得他在猜忌。
那石安山也是怕這長子將來會威脅到嫡子,石慶仁才十三歲,雖然從小膂力過人,是個武學奇才,但是光光這樣還是不能與石慶義相比,畢竟論真才實學、年紀和人心所向來看,石慶義遠遠優於他,可是偏偏石安山就是要為那嫡子遠慮。
石安山前幾日也曾親自到城南通天閣拜訪那巫玄子,向他請教了關於他那兩個兒子之事,以及表明他立儲的偏向。
那巫玄子告訴他,若真的想要讓石慶仁繼承儲位,隻需將兩人分開便是,到時再為石慶仁尋一位好的師傅,原本就是天賦異稟的他,稍加引導,將來武境不可限量。
到人心歸向,大勢所趨後便再召迴石慶義即可,又告誡他兩子將來具是能幫助到他。所以石安山心裏便有了,讓石慶義外出遊曆,等到時機成熟時,再叫他迴來的想法。
石安山見他不要保護,便也不再強求,隻得叫他自安天命好了。
石慶仁見大哥久久沒有迴來,便想去尋找,半道上便遇上了迴來的石慶義。石慶仁問道:“大哥,剛才多虧了你,唉,父王找你什麽事啊,是不是看出什麽破綻了,沒有為難你吧。”
石慶義笑著摸摸他的頭道:“沒有,一些小事,對了,以後你要好好學習,勤加練習武功,莫要再荒廢。”
“嗯,會的,”石慶仁傻笑道。
此時石慶義抬起頭,沒了溫和,神情嚴肅的看向西邊的落日,像是在思索著什麽。
話說這石安山原是那大唐皇帝身邊的護衛中郎將,這為何又會成為這雄霸燕北一方的藩王,那就不得不從十八年前那起動亂說起了。
話說十八年前,燕北邊塞天降禍星,整個燕北大地霎時陷入動亂,加之天災人禍,旱情蝗災。一時間燕北之地到處都是災民,背景魔族也欲欲躍試,企圖南下。燕地百姓因此災害死去無數,具都哀聲怨道,生存苦不堪言,為求生存,許多流民四起。
百姓陷於水深火熱之中,而那朝廷中的當政者卻是依舊沉醉在夢魂縈繞的大唐盛世之中,全然不顧不管災情民眾。
最終,在這禍亂之中爆發了農民起義。燕地雖小,卻也是起了星火,天下雖大,卻也可之火燎原。這燎原之火逐漸蔓延,頓時狼煙四起。
當長安方麵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時,起義軍業已快要攻到長安,皇帝西狩,入蜀避難。
而此時留守長安的大軍雖是大唐禁軍——玄甲軍,但是皇帝出逃,這支曾經威名赫赫的悍軍早已過慣了安逸,麵對來勢洶洶的叛軍,也是軍心四起。
那到了蜀中的皇帝原是以為到了這安樂窩,便可安心,可是那些個大臣們此時卻是化了兩派。國亂之際總是有義士忠臣站出來,皇帝被逼無奈,在內外一致進諫平叛聲中,皇帝發出了天下勤王之詔。
然而蜀中三次派出的將領去支援長安具都被叛軍擊敗,而此時安西邊疆也是告急,許多地方勢力則是暗自坐觀局勢,一時間諾大的帝國朝堂內,那些位高主平叛者也已再無一人能擔當大任。
正在朝廷無人之際,那皇帝身邊的中郎將石安山通過賄賂朝中大臣及位高的宦官推舉自己出兵討伐叛軍。
因這石安山是皇帝身邊護衛,平時常常言那行忠國報君之事,又極會奉承,深得皇帝信任。皇帝見朝中大臣舉薦他,又是自己信任之人,便覺他是個堪當大任之人,將石安山封為了平叛大將軍,率大軍前去平叛。
後來皇帝又頒布詔令,從邊疆抽調部隊迴來,叛軍漸漸被壓製,石安明抓住時機,率大軍直搗幽州地界,最後在強大武力下,起義被平定,皇帝重返長安。
石安山眼見即可就要迴京複命之際,魔族又是在北境騷擾頻頻,安西又有西蕃入侵。石安山擁兵自重,並率部在燕地抵禦魔族,同時暗中派人帶著在燕地收掠的金銀財寶迴到長安賄賂朝廷重臣,打探朝廷消息。
那皇帝經了此次劫難,迴到長安便一病不起,不久便駕崩了。
新皇登基,朝野之上,大臣們紛紛上書皇帝,表彰石安山功績,請求封賞石安山,以安撫他在燕地繼續抵禦魔族。當時的新繼任的大唐皇帝迫於無奈封石安山為燕王,掌管燕北之地,並率部抵禦魔族,至此已有十八個年頭。
燕王府邸,一年輕男子,麵如白玉,白袍加身,一副修長的身材,坐在院池旁饒有興致的賞閱著手中的書籍。
“大哥,大哥,”南邊院門處跑來一少年大叫道,隻見這少年十三四歲年紀,穿著華麗的赤色袍服,頭上卻是有些蓬亂。
男子轉過頭望向跑來的少年,“你啊,總是這樣,這次又是什麽事,這麽急躁,又貪玩了,看看頭發都亂了。”
男子邊幫少年摘著頭上的雜物邊說道。
喘著粗氣少年深吸氣,道:“大哥,你跟我來。”
剛說完便拉著男子的手就往來時的方向去。
男子一直無奈道:“慢點慢點,瞧把你急得。”
少年拉著男子來到一棵樹下,少年先是看了看四周有沒有人,然後從樹下的樹洞中掏出兩個雕飾精美的小罐子,打開開心的說道:“哥哥你看,這是我剛抓到的。”
男子一看,原來是兩隻蛐蛐,男子笑著摸摸少年的頭道:“你又在玩這些,小心讓父王知道了,又該責罰你了。”
少年哀求道:“好哥哥,你不要說給父王聽就是了,我就隻告訴了你聽,你一定會幫我保守秘密的,是吧哥哥。”
男子無奈道:“你看看你,就知道這樣,不要總是這樣貪玩,這次我就不告訴父王,你要好好用功學習,不許有下次了。”
“我就知道大哥最好了,”少年高興道。
這白衣男子是那燕王石安山的長子石慶義,那少年便是燕王幼子石慶仁。石慶義因是庶出,所以燕地人都尊稱他為燕王大公子,石慶仁雖年幼,卻是嫡子,也是深受石安山喜歡,被封為世子,石慶義也是知道父親喜歡他那弟弟多些,自己不會有機會繼承他的大統。但他卻不記恨,從不過問他父王的政事,也無心與他弟弟爭寵,倒是十分低調,石慶仁對他這個大哥也是十分聽從的。
“咳咳,”咳嗽聲引起了兩人的注意,兩兄弟抬頭一看。一中年男子,頭上戴著九旒冕冠,身上穿著赤色蟒紋大袍,冷峻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道:“仁兒,怎麽了,有什麽事不讓我知道啊!”
石慶仁慌忙著把罐子藏在身後,兩人齊齊道:“見過父王。”少年顯得十分慌張,諂笑道:“父王怎麽有空來此啊,你不是在處理政事嗎?”
那中年男子便是石安山,他反倒質問道:“怎麽,我就不能來,你和你大哥在這裏做什麽,今天怎麽不在練功房練功啊!不要荒廢了武功。”
少年吞吐道:“那個,父王,額。”
“稟告父王,今日是慶仁的文課,他有一些不懂,所以來請教兒臣,”石慶義拿出手上的書道。
“對對,我是來向王兄請教的,”少年滿臉義正言辭的說道,順帶拿過他哥哥手中的書,認真的觀閱。
石安山對他有些懷疑道:“嗯,如此甚好,不要枉費你哥哥的一片苦心,好好用功,將來我才放心。”
石慶仁迴道:“是,是我定會努力的。”
石安山轉過對石慶義道:“義兒,你跟我過來一趟。”
“是,”石慶義滿是疑惑的道。此時石慶仁像是鬆了一口,看著父兄兩人離去。
悅書房三字高掛在門上,這悅書房內,石安山與石慶義兩人,石安山道:“義兒啊,你也受過冠禮了,為父呢,想你出門遊曆一番,增長增長見識,不知你覺得怎樣啊?”
石慶義想了想道:“父王,我也正有此意,既然父王說道,我哪有不從之禮。”
石安山笑道:“好義兒,如此正是好事,不愧是我兒,過幾天,我便替你準備準備,好為你送行,到時我再派多些高手與你一同。”
石慶義道:“父王,我不要任何人,我隻要一書童便足矣,還望父王成全。”
石安山有些愣住,又笑道:“好,好,依你便是。”
這石安山從小便不讓石慶義學習武功,所以石慶義自是沒有一點修為。讓他出去遊曆,江湖險惡,石安山不會不知道,也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但是石慶義心裏應是很清楚不過.
從小父親便不讓他學習修煉半點,讓自己出去,無非是讓自己遠離幽州,擔心與弟弟爭權而已,派人若不是監視自己,那自己便不要任何人,就要一書童便是了,也好過自由,若是要求太多又免得他在猜忌。
那石安山也是怕這長子將來會威脅到嫡子,石慶仁才十三歲,雖然從小膂力過人,是個武學奇才,但是光光這樣還是不能與石慶義相比,畢竟論真才實學、年紀和人心所向來看,石慶義遠遠優於他,可是偏偏石安山就是要為那嫡子遠慮。
石安山前幾日也曾親自到城南通天閣拜訪那巫玄子,向他請教了關於他那兩個兒子之事,以及表明他立儲的偏向。
那巫玄子告訴他,若真的想要讓石慶仁繼承儲位,隻需將兩人分開便是,到時再為石慶仁尋一位好的師傅,原本就是天賦異稟的他,稍加引導,將來武境不可限量。
到人心歸向,大勢所趨後便再召迴石慶義即可,又告誡他兩子將來具是能幫助到他。所以石安山心裏便有了,讓石慶義外出遊曆,等到時機成熟時,再叫他迴來的想法。
石安山見他不要保護,便也不再強求,隻得叫他自安天命好了。
石慶仁見大哥久久沒有迴來,便想去尋找,半道上便遇上了迴來的石慶義。石慶仁問道:“大哥,剛才多虧了你,唉,父王找你什麽事啊,是不是看出什麽破綻了,沒有為難你吧。”
石慶義笑著摸摸他的頭道:“沒有,一些小事,對了,以後你要好好學習,勤加練習武功,莫要再荒廢。”
“嗯,會的,”石慶仁傻笑道。
此時石慶義抬起頭,沒了溫和,神情嚴肅的看向西邊的落日,像是在思索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