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卿皆為孤之肱骨,不必如此,起身吧”,劉榮此時此總算是也到了稱王道孤的時候了。


    “謝殿下”,又一行禮之後,跪地眾人這才起身,迴到自己的座位之上。


    掃視中眾人一眼,劉榮才說道:“自高皇帝伊始,我漢家便是賞罰分明矣,諸卿有功者,孤必賞之”。


    聞此言,這畫堂中的氣氛立即便活躍了起來,張湯、主父偃等人心中是異常激動。


    今日所來,最期待之事,總算是等到了!!


    見眾人如此,劉榮自然是嗬嗬一笑,而早在昨夜,還在後宮寢殿之時,劉榮便已開始考慮該如何為眾人安排職務。


    固此,劉榮更是將眾人之名,皆是寫在紙上一一斟酌。


    將合適的人安排合適的職位上,這也是一個考驗人的事。


    然還要考慮到其餘之人,不因此而覺得劉榮處事不公,這更是個大考驗。


    隻見劉榮起身,行至殿中,赫然言道:“孔仲尼有言,“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汲卿,近之矣。有卿在,可為孤之明鏡也,然汲卿可願為孤之家令?掌孤之起居衣食”。


    任誰也未曾想到,可以說是此次封賞中,最是重要的官職太子家令,竟如此輕描淡寫的便落在了汲黯的頭上。


    聞此言,汲黯立即是跪地叩首眼含熱淚道:“諾!臣定為殿下效死”。


    太子家令不僅僅是管理劉榮太子宮中的一應衣食住行,更是還要管理天子劉啟賜給劉榮的湯沐邑。


    漢家皇室的湯沐邑比之後世朝代而言,可是要多的多。


    劉榮的姑姑館陶公主劉嫖便有千戶之湯沐邑。


    然漢家的諸侯,大著也有一萬三千餘戶之多的封地,劉榮身為太子湯沐邑再怎說也要比列候多,才能說的過去。


    當然比之諸侯國,即便是最小的諸侯國,還是要小上許多。


    但太子身為儲君,將來的天子,要個一郡之地的湯沐邑也是無用。畢竟,將來整個漢家都是要繼承在如今的太子,將來的天子手中………………


    固此,身為太子的劉榮之湯沐邑,天子劉啟是拿捏的恰到好處,與列候、諸侯國相比是比下有餘而比上不足。


    十個縣,天子劉啟將關中的十個縣賜給了劉榮。


    若論其地方富庶,整個漢家,無一地能與關中相比。


    自當年劉邦將漢家之國都從山東之地的洛陽,遷到了位於關中的長安以後。


    便開始下大力氣,開發關中,也還別說,當年自劉邦入鹹陽約法三章,整個關中的百姓,盡皆成了擁護漢王之臣民。


    在之後的楚漢爭霸之中,關中各地之百姓更是踴躍參軍,慷慨赴死。


    正是有這些壯士的前仆後繼,累累白骨,這才有了漢家的今時今日。


    自長安定都伊始,各種各樣的惠民政策,令關中各地是蓬勃發展,劉榮曾在天祿閣中看到過,自文帝前元十年伊始,關中各地,幾乎是再無餓死之人。


    原本劉榮還是不太相信,但那奏折之上,還有自己祖父文帝劉恆的批注。


    也由不得劉榮不信,能在西元前這個時代,令如此大範圍的關中之地,不再有因饑餓而死之人,簡直是令人不敢相信。


    固此,比起對漢室的忠誠度來,關中各地的百姓,定然是最忠誠的。


    即便是真的有一天,天下大亂,關中之民也會是心向漢室之民。


    因而關中的十個縣,每年所收上來之稅賦當當也有近三萬金之多。


    當然,將劉榮的食邑放在關中,天子劉啟當然也是有自己的盤算。


    如此一來,當然是方便天子劉啟對太子的掌控。


    ………………………………………………………………………


    見到汲黯已然是拔得頭籌,將太子家令這至關重要之職攥在手中,張湯與主父偃二人當然是有些不舒服。


    汲黯已然有了個廷尉丞這個秩比千石的官職在身,按理來說,自然是不在這太子家令人選的考慮範圍之內。


    不過劉榮考慮了半天,還是決定將汲黯放在太子家令的位置之上。


    一者,劉榮能看的出來,汲黯並不喜在廷尉署中與郅都這樣的酷吏相處。


    再而,經此事劉榮這才發現,自己有一短板所在,手下的人皆是一群初出茅廬之臣,雖也是有才,但還是太過於稚嫩了。


    像張湯與主父偃這二人做官也不過數年,更別提有什麽朝臣所識得。


    將這兩人中任何一人放在太子家令的位子上,似乎都是不妥。


    也隻有汲黯是最為適合的,汲黯之名,早在文帝朝便為人所之,該做過自己老爹的太子舍人,不論是資曆還是知名度,做太子家令都是不二的人選。


    且汲黯不管什麽時候,不論是任何人,也不能令其那剛正的性格有些許之改變。


    最重要的,汲黯乃是學黃老出身,將其放在這個位置上,竇老太太若是知道了定然是高興。


    太子家令安排好了,那自然是便輪到率更令了,此時的張湯已然是認定,自己做不了太子家令,做個更率令定是可行之。


    在場之人中,似乎也沒有比自己更合適的了。


    但事事總是這麽的出人意料,隻見劉榮轉身望著跪坐一側的主父偃說道:“更率令掌賞罰之職責,主父卿可願之?”。


    聞此言,主父偃先是一愣,在其看來,此職務當然是張湯來做才是最為合適不過。


    但殿下都如此說了,自己怎不能做!


    不就是個更率令嗎!我將來可是要出將入相之人,怎不能為之!


    隻見主父偃瞬間便是如換了個人一般,朝劉榮行拜禮言道:“臣蒙殿下之恩,即便身死也難報於萬一”。


    令主父偃來做率更令,劉榮自然是有自己的考慮,都說是呲牙必報主父偃,這當然是主父偃最大的短處,這也是其死在劉彘朝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率更令掌賞罰之權,自然是要求所任之人能做到一心為公,絕無偏私。


    在劉榮如此多的屬臣之中,主父偃算的上是一謀主之臣,但其那呲牙必報的性格,在很多時候,會直接影響到其決策。


    令其做率更令,便是希望其能在這個位置上收斂起其這種性格。


    “為更率令者,當處事公允,主父卿可知之?”。


    劉榮的這番話是再明白不過了,就差直言告訴主父偃其要如何做了。


    主父偃當即便明了了殿下是何用意,登時便是心中一暖,看來殿下對我是寄予厚望啊。


    當即便是言道:“殿下之教誨,臣定竭力遵從!”。


    見其如此,劉榮便放心了下來,不過主父偃究竟能否一改其這呲牙必報的個性,皆還要看其在率更令之位上的作為。


    若是經過如此敲打,其還是不成器,其此生也就止步於一,千石之吏了。


    …………………………………………………………………………


    要說起此時誰的心情最複雜,那必然是要屬張湯了,簡直是像坐過山車一般,大起大落……


    身為劉榮的舊臣,本來是提足了勁要與主父偃一爭太子家令。不曾想,還未說幾句話,太子家令便已被殿下賜給了汲黯。


    又想著即便做不了太子家令,做何率更令也好啊,卻不曾想,又被主父偃捷足先登了。


    張湯此時心裏隻想說一句,殿下!寶寶心裏苦啊。


    看著張湯那複雜的表情,劉榮是差點當場笑出來。


    隻見劉榮一清嗓子,這才說了一句:“張卿之才,可為廷尉丞也,孤欲向陛下上奏,令張卿為廷尉丞,卿可願?”。


    此言一出張湯自然自然是喜笑顏開了,比起太子家令、率更令,廷尉丞可是實打實的實權之官。


    做廷尉的副手,這當然是張湯一直想做而做不成之事。


    張湯激動的不停的叩首言道:“謝殿下,謝殿下之恩德”。


    劉榮是囑托道:“在郅卿身邊,卿可要虛心求教之”。


    張湯才剛剛及冠的話,然汲黯與主父偃皆已是近三十歲的人了。


    如此年紀便做了千石高官,劉榮也是怕張湯一時或許會有些飄飄然了…………


    “臣謹記殿下之教誨”,張湯拱手言道。


    然千石之官盡皆賜了下去,之後自然便輪到百石之官了。


    “顏異何在!”。


    這此次考舉之中,最是大放異彩的自然便要屬顏異了。


    當劉榮說道顏異之時,所有人的目光,皆是聚集在跪坐一側的顏異身上。


    “臣顏異在……”。


    劉榮是說道:“卿乃是正直之臣,為孤之仆,卿可願之?”。


    太子仆便是太仆的縮小版,主管太子之車馬儀仗。


    太仆之職務,一般都是由天子最信任之臣做之,這太子仆自然也是如此。


    固此,顏異自然也是未曾想到,如此之官職會落在自己頭上。


    太子仆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不是管理太子的車駕,而是要是要替太子入宮拜見陛下。


    依漢家之法度,太子要五日一朝,到宮中拜見天子與太後。


    其餘的時間便是要太子仆,代太子入宮去拜見天子。


    …………………………………………………………………………


    隨後,劉榮便又開始安排其餘之人的官職。


    劉榮卻是將公孫賀封為了門大夫,門大夫其主要的職責便是負責,太子宮中的宮禁,便是相當於衛尉一般。


    劉榮如此多的屬臣之中,也隻有公孫賀乃是武職出身,曾在軍中效力。雖然司馬遷評論公孫賀言道,此人七次與匈奴作戰,皆無大功,封侯拜相,皆是因娶了個好老婆……………………


    不過劉榮看中公孫賀的,當然不是這一點,而是他的忠心。


    公孫賀與其父平曲侯公孫渾邪,皆是一般模樣,對天子十分忠心之人。


    有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要用他,便也不妨一試。


    “望卿家不要墮了平曲侯之名也!”。


    身材魁梧的公孫賀是行禮道:“如此重要之職,殿下令臣受之,臣定竭力為殿下效死!!”。


    至於平陽侯家的曹崢,劉榮則是令其做了中庶子,為顏異之副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木難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木難支並收藏大漢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