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朱元璋:藍玉,咱給你個封國吧。


    【題目二:隨著電影《哪吒2》的爆火,有人評價“五年前申公豹說‘'人心中的成見就是一座大山,一旦形成誰也挪不走’,直到五年後,電影中申公豹沒有懷疑是哪吒害他族人,而我卻認為是申公豹滅了陳塘關。


    這時候我才明白,我心中已經有了一座大山。


    請以“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 . . . . .


    評論區:


    〖我很喜歡申公豹,記得那是一個下著暴雨的夜晚,媽媽背著發高燒的我去醫院……〗


    〖可以把親媽改成後媽,大家都覺得後媽不好、很惡毒,但她為了我磨破了腳,然後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從病床上醒來發現了守在床邊睡著的媽媽,我看見累了一晚的媽媽雙眼布滿了血絲。〗


    〖床頭還有一碗溫熱的白粥。〗


    〖結尾:媽媽背著發高燒的我去醫院,好多人覺得我的作文跑題了,其實不是的,沒人明白我,隻有申公豹明白我,因為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可以這樣寫:記得那是一個下著暴雨的夜晚,你們是不是以為,我又要寫媽媽背著發高燒的我去醫院,果然,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


    〖我來寫,就是一直以為來接我的是媽媽,那天感冒了,我以為來接我的是媽媽,爸爸是一個冷漠的人,結果來接我的是爸爸,人心中的成見是座大山。〗


    〖我小時候寫作文,如果寫父愛,就寫父親教我騎自行車。如果寫耐心,就寫自己經過很久學會騎自行車。如果寫成長中的一件事,那還是學騎自行車。〗


    〖真的很好奇,小的時候網絡還不發達,怎麽大家全都寫媽媽淋著雨帶著發燒的我去醫院看病?〗


    〖有那種作文書,基本上不是媽媽淋雨送我去醫院,就是爸爸對我很嚴厲,然後我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知道了爸爸的辛苦,幾乎全是這種優秀範文。〗


    〖我寫我奶奶下雨天冒著雨澆地,然後老師說不真實,當時覺得他歧視我。〗


    〖暴雨的夜,高燒的我,嚴厲的爸,拚命的媽。〗


    〖我寫作文,開始是柏油路、中間是土路、結尾是又是柏油路。〗


    〖我是兩段土路,中間夾了一小段柏油路。〗


    〖所以你肯定沒得過高分,開頭和結尾很重要。〗


    〖開頭要讓人眼前一亮,第一印象很重要。〗


    〖結尾要點題,不管前麵怎麽瞎編,結尾一定要繞迴題目本身。〗


    〖大家的萬能公式是不是都是一樣的?〗


    〖萬能公式一共有九種。


    第一種:學車,不會,摔倒,父親鼓勵,學會了。


    第二種:發燒,母親背著,下雨,摔倒,起來,去醫院。


    第三種:成績差,不愛學習,老師鼓勵,深有感觸,愛上學習。


    第四種:好朋友,誤會,絕交,失落,道歉,和好。


    第五種:沒考好,害怕,告訴,爸媽鼓勵,信心滿滿。


    第六種:沒考好,害怕,不告訴,爸媽知道,告訴,爸媽鼓勵,信心滿滿。


    第七種:做錯事,冤枉,傷心,絕望,查清原因,道歉,和好。


    第八種:運動會,摔倒,鼓勵,爬起來,衝向終點,掌聲。〗


    ……


    北宋,汴梁,茶樓。


    “看到沒有,這就是答案。”


    “後人的萬能公式就是繞到父愛、母愛、師長之愛。”


    “歸根到底就是孝道。”


    “任何時候講孝道都是無錯的。”


    聽到張小郎君說無錯,李姓士子吐槽道:“雖然無錯,可也無功啊。”


    “就如我們寫策論一般,人人都知道要提聖賢道理,可……”


    古代科舉也要寫作文,也許是摘錄一句聖賢語錄問你怎麽看,又或是問你對某件事的看法,亦或者對國家眼前的困難提出政策或方法來解決等等。


    現在寫論文,要有文獻作為依據。


    古代科舉寫作文,也要有依據。


    要麽引用先賢語錄,要麽引用曆代明君賢臣的故事或政策。


    比如問:如何解決百姓造反的問題?


    士子就可以引用孔孟語錄,講講各朝的典故,然後迴答一句:隻要實行德治,使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百姓就不會造反了。


    迴答錯了嗎?


    並沒有。


    但迴答對了嗎?


    也沒有。


    你連個具體方案都沒有,嚷嚷著德治就能解決,這叫站著說話不腰疼,肯定不能算對。


    這樣的文章,得不了高分,也得不了太低的分。


    這便是李姓士子如此糾結的原因。


    無功也無過,還怎麽脫穎而出、高中狀元?


    文采好的人,或用詩詞、或用論說、或用駢文。


    更有甚者,居然用楚辭的文體來寫作。


    同樣是以德治為答案,很明顯用這幾種寫的方式得分要高一些。


    如果恰好用的是主考官和官家喜歡的文體,更是……


    “李兄,你倒是心高氣傲,你可知無功無過有多難?”


    “能有多難?”


    李姓士子不服氣。


    張小郎君又道:“那便如剛才一樣,一問一答,如何?”


    “自無不可。”


    “假設策論問:燕雲十六州該不該收複,又該如何收複,你如何作答?”


    “自然該收複,收複自然……”


    張小郎君打斷道:“且慢,該不該得看朝堂和官家想不想,若是與朝堂想法相悖,即便是再好的政策,你也不可能中狀元。”


    “李兄,請接著講如何收複。”


    “強兵備戰。”


    “如何強兵?”


    “發展武器,訓練士兵。”


    “士兵如何訓練?”


    “武器如何發展?”


    “李兄總不能說一句發展火器,一路炸過去吧?”


    “發展武器,歸哪個部門管?”


    “錢財、人手由何處而來?”


    “備戰,糧草從何出?”


    “強兵備戰成功之前,敵人若進攻,是和談還是強行進攻?”


    “強軍備戰成功,又該從何處進攻?”


    “所需錢糧,是否需要加稅?”


    “加稅又該加誰的稅?”


    “若是激起民變,又該如何處理?”


    張小郎君端起茶杯,淺飲一口,給李姓士子留足思考空間。


    待他如鬥敗的公雞,垂頭喪氣的坐下,張小郎君才開口道:“李兄,現在知道無功無過有多難了吧?”


    “遠的不說,若是在太宗朝,同樣的問題在高梁河之前和高梁河之後,答案都是不一樣的。”


    “唉,你說的對。”


    李姓士子也不爭辯,隻是嘟囔道:“隻是不公平,科舉應該規定大家都用同一種文體,這該有多好。”


    “哈哈,李兄你這是不擅長其他文體,若是擅長,真規定用某種文體,你又要嚷嚷著扼殺天性、不合聖賢道理了。”


    又有士子高聲自嘲道:“哈哈,是極,若是讓我規定文體,我就規定用大白話,不許咬文嚼字的用典故,看來人性本自私啊。”


    ……


    大明,洪武年間。


    “標兒,若是規定文體,北方可有勝算?”


    洪武朝初次科舉,高中者幾乎全是南方人。


    朱元璋以為有人徇私舞弊,親自查卷。


    結果發現按照標準,還真不能說臣子舞弊,頂多隻能算有點偏心。


    北方是真考不過南方啊。


    老朱一怒之下,把科舉停了,又強行推動南方文人去北方教學。


    此刻,視頻裏的萬能公式倒是給了老朱靈感。


    規定文體,大家用同樣的方式做題。


    北方人又不比南方人笨,總不能這也考不過吧?


    “懸。”


    朱標搖搖頭:“這才幾年啊,還不夠。”


    “再等等,洪武十三年再重開科舉,剛好十年。”


    馬皇後提議道:“分南北榜吧。”


    胡軍版的電視劇《朱元璋》中有個情節:洪武科舉因錄取的皆是南方士子,朱元璋愁眉苦臉不知如何解決之時,馬皇後提出分南北榜的建議。


    但其實,這件事和馬皇後半毛錢關係沒有,屬於藝術加工。


    南北榜發生的時候,馬皇後如果沒有在陰間逗留的話,大概率是個十五歲的男孩或女孩。


    明朝科舉正式南北分卷的時候,馬皇後首次投胎的運氣要是不好,這時候大概率已經開始排隊,進行第二輪投胎了。


    而此時,馬皇後提出分南北榜的靈感來源於後世高考。


    既然後世不同地方的科舉難度不一樣,乃至不同大學對不同地方的考生錄取分數線都不一樣,更有針對偏遠地區的加分行為。


    為何不把大明的科舉分為南北榜呢?


    “不分。”


    朱元璋皺眉解釋道:“妹子,你就是太心善。”


    更深層次的原因,老朱沒有說出口。


    如今大明初立,南北本就互不認同,再分南北榜,不是火上澆油、加劇割裂嗎?


    這事,可以留給兒孫做。


    何況,真分南北榜,到時候南方和南方抱團、北方和北方抱團。


    兩方內部,還會分成不同派係。


    到時候,大明朝堂就整天忙著黨爭吧。


    朱元璋冷哼一聲:“咱倒要看看下次科舉,是否又全是南方士子上榜!!!”


    “妹子,你可還記得後人說的洪武四大案?”


    “咱有預感,這其中必定有科舉一案!”


    “咱原本預留了一代人的時間,若非天幕,咱至少得等到洪武二十多年以後才會重開科舉!”


    “洪武年號總共就三十一年,這案一定是最後的,就是不知在他之前還是之後?”


    老朱伸手指向藍玉,嚇的他馬上將脖子縮進胸腔。


    “瞅你那副模樣,咱要殺你,就不會讓你來,還讓你協助老四監國了。”


    藍玉連忙跪地:“謝上位。”


    “別謝了,你指不定心裏還怎麽罵咱,覺得自己多冤屈呢。”


    “本來就冤……”藍玉連忙捂住嘴巴。


    特娘的,怎麽把心裏話說出來了?


    藍玉閉上眼睛,做好挨揍的準備。


    卻不料腋下受力,被人扶起。


    “咱給你個機會,你要是想明白了咱為啥要殺你,咱可以許你一個封國,真正的封國。”


    “不過嘛,你不能去,讓你兒子去封邦建國吧。”


    藍玉臉都要笑爛了,連忙問道:“上位,真的啊?”


    “咱說流放,就肯定流放。”


    “咱說滅全族,就肯定滅全族。”


    “咱信譽應該挺好的吧?”


    “謝……”藍玉又要跪下謝恩。


    “啪。”


    老朱一巴掌扇過來:“不打你一下,不得勁。”


    “行了,慢慢去想吧,不準問別人,自己想出來的才算。”


    藍玉捂著五個巴掌印的半邊臉連忙坐下,嘿嘿嘿的傻樂。


    朱棣餘光掃過去,你真沒腦子嗎?


    我用腳趾蓋都能想到爹將來會怎麽操作,你還當個天大的好事一樣傻樂?


    “標兒,咱們研究一下如何規定文體。”


    見朱棣一副看透一切的表情,又想起他把洪武年號續到了三十五年,老朱手癢難耐。


    “啪。”


    “去拿紙筆,把我和你大哥的討論記下來。”


    八股文,起源於宋朝科舉的“經義。”


    明初第一場科舉,考試文體“略仿宋經義”,洪武二十四年才對程文格式進行了規範。


    但此時的八股文並不成熟,或者說根本算不上我們認知中的八股文。


    永樂朝至景泰朝八股文開始萌芽,天順朝至弘治朝八股文才算成熟完備。


    後先以理學入八股,又以心學入八股,還有俗話入八股。


    談不上百花齊放,但也並不是我們所了解的八股模樣。


    曆史書上曾評價:八股文嚴重束縛了學子們的精神思想,嚴重限製了民眾的創新意識。


    這段評價的前言是:明清兩朝。


    但嚴格意義來說,評價裏的八股文應該單指清朝八股文。


    順治二年規定:“定文有正體。凡篇內字句,務典雅純粹。不許故摭一家言,飾為宏博。”


    順治九年又規定:“其有剽竊異端邪說,矜奇立異者,不得取錄。”


    康熙初年,更是在《科場條例》強調:不能決裂本題、不遵傳注、引用異教、影合時事、摭入俚言諧語、有過五百五十字者,小束大結不分明者……等等。


    到了乾隆時期,乾隆本人更是親自下場規定首場三藝的虛字統一規範。


    比如承題,首藝用“夫”字,次藝用“蓋”字,第三篇用“甚矣”。


    破題、起講所用虛字也有明確限定。


    從這開始,才是我們在曆史書上了解的那個八股文。


    ……


    清朝,乾隆年間。


    “看看,有規範、有模板、還有相關書籍提供範文,這和朕做的有什麽區別嗎?”


    “後世憑什麽說朕的政策是愚民?”


    乾隆知錯但不改……不,在乾隆心中並不認為自己錯了。


    此事對華夏來說是錯,對愛新覺羅家族來說卻是好事。


    有天幕提醒又如何?


    大清絕不會亡在自己手裏!


    乾隆比漢人還了解漢人,正因如此才能做出推斷。


    團結起來的漢人確實可怕,可沒有團結起來的漢人,比一盤散沙還不如。


    明末民亂時候他們不團結,所以李自成入了京。


    大清入關時候,他們也不團結,所以大清入主紫禁城。


    哪怕他們在大清立足未穩之時稍微團結一點,都能有個南北劃江而治的局麵。


    可他們也沒有。


    即便是三藩之亂時,那群嚷嚷著反清複明之人隻要不把吳三桂當叛賊,與他合力,如今之天下是誰人做主亦未曾可知。


    那群真心想恢複明朝的人,幾乎全死光了。


    現在嚷嚷著反清複明的都是什麽人?


    乾隆冷笑一聲:“想建立宗教國的。”


    “利益受損的。”


    “文人不得誌的。”


    “一群土雞瓦狗。”


    “口中嚷嚷著反清複明,恢複漢家江山,真正這樣想的人有多少?”


    “怕是萬裏挑一吧……”


    乾隆拍拍顒琰的肩膀:“所以,不要怕他們造反。”


    “隻要有足夠多的既得利益者,就亂不起來。”


    “百姓造反,就殺一批,再殺幾個貪官汙吏解決一下他們心裏的怨恨,這事也就了了。”


    “至於士紳,那就是群賤貨,你給他好臉色,他就敢在金鑾殿上罵你,殺頭都不怕,就為了在史書上留個清名。”


    “可你若是對他狠,把他骨頭打斷了,他就會對你搖尾乞憐,無時無刻不想著給你歌功頌德。”


    未來的嘉慶帝不解的問道:“皇阿瑪,那您叫和珅來……”


    “自然是讓他去巡視各地八旗,若不收拾一下,隻怕他們連拿著鋤頭的農夫都打不過了。”


    “他貪歸貪,但也能辦實事,何況……”


    愛新覺羅.顒琰連忙接話道:“兒臣知道,他的錢,未來都是國庫的。”


    “知道就好,朕百年之後,你要立即把他殺了。”


    “皇阿瑪,這不是重蹈前明崇禎帝殺魏忠賢的覆轍嗎?”


    “至少也應該等兒臣找到自己的和珅,再殺他吧?”


    乾隆微不可察的搖搖頭,罵道:“愚笨,若是永璉,他絕不會問出如此愚蠢的問題。”


    愛新覺羅·永璉,早夭,年僅六歲。


    未來的嘉慶帝心裏不服,我還不如一個九歲的孩子聰明?


    乾隆見狀,本想怒罵一番。


    但轉念一想,這也是自己親兒子。


    還是如今的皇子中矮個子裏挑高個子挑出來的。


    其他的皇子,還不如他。


    長歎一口氣,乾隆開口解釋道:


    “沒有天幕出現,你可以如此操作。”


    “但有了天幕……你政鬥是不如他的。”


    “他不需要反清複明,也不需要用西洋的君主立憲,就一點,他要恢複八王議政怎麽辦?”


    “給他臉了,他一個狗奴才,也敢妄談天家私事?”


    乾隆反問道:“你是能壓住大臣,還是能壓住宗室?”


    “連你的幾個弟弟,你都不一定能壓住。”


    “事成,宗室分享皇權。”


    “事敗,你頂多殺了和珅,難道能把宗室都殺了?”


    “和珅隻需要拉攏到足夠多的人支持,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慢慢的削弱皇權,你就成個傀儡吉祥物。”


    未來的嘉慶帝喃喃自語道:“和珅真會這樣做嗎?”


    這事,對和珅幾乎一點好處都沒有。


    即便恢複八王議政了,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也是殺了和珅。


    完全可以說得上是損人不利己。


    “你不了解和珅。”


    乾隆將手中的檸檬水遞給兒子:“你更不知一個人被逼到絕境,會做出什麽。”


    “他會拚著粉身碎骨,也要啐你一口,隻會解心頭恨意。”


    “嘶……好酸,這真能長壽?”


    乾隆笑罵道:“朕給你,是讓你倒了,幫朕重新倒一杯熱的,你個兔崽子,還喝上了。”


    顒琰嗬嗬傻樂兩聲。


    不知為何,乾隆明明是在罵他,他卻從乾隆的語氣中感覺到了父愛,這是數十年來從未有過的體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刷視頻:震驚古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光山色與人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光山色與人親並收藏刷視頻:震驚古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