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五通神
【相傳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香江的高升戲院有一種極其殘忍的表演——雞人。
戲院宣傳這是一種人和雞的雜交生物。
和人差不多大,但是有著雞的翅膀和羽毛。
當時的人大多沒有這方麵的科學觀念,加上表演帶有獵奇性質,非常多的人慕名前來圍觀。
此時的其他戲院還在玩花瓶姑娘、會算術的雞之類的小把戲。
雞人屬實是降維打擊了,高升戲院也因此大賺一筆。
直到有一個雞人逃脫,並將幕後的事情全部揭發。
哪來的人雞雜交,有的隻有被折磨的不成人樣的孩子。
高升戲院借著社會動蕩,誘拐小孩、乞丐,將他們的雙手卸掉,剪斷舌頭。
然後在他們身上劃出傷口,在傷口愈合前插入羽毛,讓他們更像一隻雞,這就是雞人的秘密。
當真相被揭開的時候,人們在高升戲院的後台發現了許多斷臂的孩子。
雙目無神,仿佛失去了所有希望,蛇舌頭也被剪斷,隻能放出嘶嘶的悲鳴。
這個故事後來還被列入了香江十大都市傳說之首。
但是!這件事是假的。
準確來說是一位香江著名女作家寫的一篇短篇小說。
後來在互聯網發達的年代,被人發到了網上,衍生出了多個版本。
作者本人在一三年的時候,專門發文澄清了故事是自己虛構的。
但並不妨礙此事廣泛傳播。
雞人的故事應該是借鑒了《子不語》中人熊的故事而創造出來的。
相傳乾隆年間,有個乞丐飼養了一頭狗熊,身材和小馬一樣。
渾身皮毛光滑發亮,又密又長。
最讓人驚奇的是這隻狗熊會拿筆、可以寫字、作詩,但是不會說話。
乞丐在郊外立了個棚子,隻要一文錢就可以看熊表演。
一百文可以讓熊給你寫一首詩。
狗熊寫字聞所未聞,所以來看表演的人絡繹不絕。
後來有一天,乞丐臨時有事,外出買食物。
將狗熊拴在了一棵大樹旁,旁邊放了個碗,要看的人可以自覺投幣。
等乞丐走後,就有人拿出了紙筆讓狗熊寫字。
狗熊拿起筆來揮灑灑的寫了幾行字,不過並不是詩,而是他的遭遇。
他本是長沙的一個老師,名叫金立。
年輕的時候被這個乞丐和其同夥抓住,用啞藥毒壞了他的嗓子,讓他不能說話。
而他們還養了隻狗熊,在將他毒啞之後,就脫掉了他的衣服,手腳捆綁,用針刺他的全身。
趁著血往外冒還沒凝固的時候,將狗熊殺了,把熊皮剝了下來,蓋在金立身上。
過程很快,人血和熊血混合,幾天後就牢牢的黏在一起。
然後乞丐就牽著他到處行騙,到現在至少已經賺了幾萬貫了。
狗熊寫完後指著自己的嘴,眼淚嘩嘩的往下流。
圍觀的人看了無不對其的遭遇感到痛心,沒想到還有這種喪心病狂的人。
於是眾人報官,將乞丐抓到了衙門。
曆朝曆代對人販子,尤其是對采生擇割判刑是非常重。
乞丐和他的同夥被杖殺。】
. . . . . .
“雞人是假的,那這人熊是真是假啊?”
“子不語又是啥?”
“該不會是專門記載恐怖故事的書籍吧?”
“這音樂怪滲人的,還好現在是大白天。”
“你看,太陽快要落山了……要是晚上還看這個,我怕是一夜都睡不著。”
“誰又知道呢,本來看些曆史和樂子挺好的,誰知道突然後人又看這個……”
“你說,後人哪裏現在是白天還是黑夜,他看著怕不怕啊?”
現代時空,酒店內。
“啪嗒。”
十七看了眼時間,放棄了打開窗簾的想法,轉而伸手在床頭一巴掌按下去。
瞬間從內到外,都亮了起來。
又連忙將被子裹了裹,確定腳沒有露在外麵,才開始接著刷視頻。
畢竟,根據人鬼條約,當人把腳包裹在被子裏的時候,鬼是不能攻擊的。
一八八九年。
李升看著即將封頂的戲院,陷入沉思。
“是改個名字呢?”
“還是……”
香江,地方不大,鬼神倒是挺多的。
又篤信風水、鬼怪之說。
後人雖然說是故事,但百姓終究會秉持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
何況還有競爭對手,肯定會借著這事暗中詆毀。
雖然自己如今也算是華商領袖之一,但想自己倒台的人可不少。
這戲院雖然花了大筆錢,可自家也不差這兩個。
拆就不用拆了,改做書院,公益書院,戲院另選他處吧。
甭管這將來是如曆史一樣,清廷倒台,軍閥混戰,還是有所改變。
不管是誰得了天下,做教育總沒錯。
【#五通神與陰債#】
【蘇州有句古話叫做“上方山的陰債還不清”。
上方山有一座五通廟,供奉著五通神。
很多撈偏門的會去那裏借陰債以此發家,但最後這些人的下場都不怎麽好。
五通神: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有供奉,地位基本上和財神差不多,但卻是個邪神。
甚至不算是神,就是山精鬼怪。
五通神也不單單隻有五個,而是民間一群神鬼的通稱,他們中的每一位,都可單獨稱作五通神。
有點類似東北的仙家,隻不過是壞的。
周樹人先生的散文《五猖會》裏提到,有一個叫五猖廟的地方。
和五通廟本質上是同一個東西。
那麽一個邪神為什麽能被當成財神拜呢?
這就要提到陰債。
陰債即受生債,說法來自於道教。
人在投胎轉世之前都和冥官借了一筆錢。
在地府裏幹什麽也要錢,投胎也要錢。
花的錢越多,投胎質量越高。
不過投胎之前都需要喝孟婆湯,所以大家忘了。
但是陰債還在,所以需要多做好事,用功德還了陰債,下半輩子才能幸福美滿。
而五通神,他雖然沒有辦法幫忙還上陰債。
但是他卻可以走其他途徑幫你再借一點。
借用你後半輩子乃至子孫後代的福報,加在你身上,短期內會財運亨通,但之後那就別提了……
借陰債的方法有兩種,其中一種是準備大元寶揣在懷裏,拿的元寶越多,借的越多。
拜完五通神後,帶迴家中放著不動,如果幾天後元寶沒有變形,那就是借到了。
反之,如果癟掉了,那就是五通神覺得你還不上,所以沒借給你。
不過得要牢記一件事,陰債和你所獲得的一切都是五通神用特殊手段幫你弄來的。
相當於違規操作,並不受保護。
一切的解釋全都歸五通神所有。
而他又是個鐵奸商,當初借得越多,還得就越多。
發達了以後,每年都需要帶著大把的供奉迴來還願。
你還不能不還,不還他就搶。
並且這個債是沒有期限的,更沒有盡頭。
你借到了,那麽你的兒孫後代永生永世都欠他的。
需要一直還到斷子絕孫的時候,所以才有了還不清的說法。
有些類似五鬼運財術,財富不會憑空增加,現在花的隻是以後的錢。
但不同的是,五通神作為中間商,他更厲害,拿的也更多。
因此,如果不是走投無路,或者本就是刀口舔血的兇惡之徒,是絕對不會去借陰債的。
但這種人從來不會少,所以五通神寺廟的香火也從來沒斷絕過。
傳聞浦東三大亨之一的黃某人能夠發跡,就是借陰債借出來的。
早年間,他還是個落魄人,收入低微,察覺到自己在蘇州難有出頭之日。
於是是他轉戰浦東,準備在那裏闖出一片天。
臨走前,黃某人到上方山燒香許願,許諾隻要能保佑自己到浦東後一帆風順,日後一定年年進香,歲歲還願。
後來,黃某人成功發家。
而他也非常守規矩,每年的八月八日,隻要沒有特殊情況都會迴來還願。
不過隻要是借了陰債的人,最後都不得善終。
就像黃某人一樣,無兒無女,認養了一對兒女,還早早的離開了人世。
到了晚年,萬貫家財不在,一個人孤獨終老。】
評論區:
〖我是孤兒,又不準備結婚生後代,豈不是可以放心大膽的借?〗
〖你是跳著看的?你沒有後代,人家直接不借你,你還想鑽漏洞?〗
〖五通神和五猖、五顯是不是同一個東西?〗
〖五顯好像是好的,是善良的。〗
“輪迴,轉世,孟婆湯。”
“陰債,冥官。”
早期的道教人士對這個故事並不著迷。
真正讓他們入迷的其中的三言兩句。
早期道教雖然也有輪迴、幽冥的概念,但和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道教概念並不一樣,相差極大。
所以,此時不補全概念,更待何時?
而往後朝代,有的將此祭祀加入淫祀範疇。
肯定會有人依據天幕的故事,真的造出一座廟來供奉祭祀。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淫祀了,必須重拳出擊。
而天幕的最後一條評論,倒是讓北宋的最後兩位皇帝,和南宋的無數位皇帝鬆了口氣。
因為五顯神,是江西德興、婺源一帶傳統民間崇奉的財神,原為兄弟五人,因其封號第一字皆為顯,故稱五顯神。
而封他們的,正是趙宋官家。
宋徽宗宣和年間封兩字侯。
宋高宗紹興年間加封四字侯。
宋孝宗乾道年間加封八字公。
宋寧宗嘉泰二年封二字王。
宋理宗景定元年封四字王,因累有陰助於江左,封六字王。
景定十—年,宋理宗又改封八字王號。
若是五顯神和後人故事裏的是同一位,那就成了天家帶頭進行淫祀,還加封邪神。
這可是天大的恥辱,雖然南宋的恥辱挺多的,也不差這一個。
但趙官家可接受不了,剛剛才加封,後腳就被後人確定為邪神。
這哪是罵邪神,分明是罵趙宋官家有眼無珠。
清朝。
湯斌,出生在天啟七年,崇禎十四年,應童子試,順治九年,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
如今已是康熙二十三年,當初那個抱著四書五經啃讀的孩童,如今已是一地巡撫。
今早,晨霧未散,天幕未現之時。
蘇州城隍廟前已擠滿黑壓壓的人頭。
湯斌撩起官袍跨過門檻時,被香灰嗆得連咳三聲,但見殿內五通神像披紅掛彩,供桌上堆著滴血的生雞與裹紅綢的銀錠。
“砸!”巡撫的令牌擲地有聲。
衙役的鐵錘尚未落下,人群裏忽竄出個白發老婦,枯枝般的手死死拽住湯斌衣角:“使不得啊大人!前年李三砸了半塊磚,當夜全家七口暴斃……”
銅鑼當啷落地,湯斌瞥見神像獠牙上的血垢,忽想起半月前暗訪所見:少女被剝得隻剩肚兜捆在神轎裏,巫師舉著帶倒刺的荊條抽打她後背,血珠濺在令旗上。
“本官倒要看看,是邪神的咒靈快,還是王法的鍘刀快!”
他奪過衙役鐵錘,青筋暴起的手腕掄出半輪滿月。
木胎爆裂聲裏飛出大把發黴的銅錢,有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突然慘叫倒地,四肢抽搐著喊:“五通爺降罪了!”
湯斌靴底碾碎滾到腳邊的神像眼珠,濺起朱砂混著香灰的猩紅。
暴雨毫無征兆傾瀉而下,衝刷著滿地彩漆殘片,老婦人癱坐在泥水裏,看著雨水把銀錠上的血跡衝成淡粉色的小溪。
砸碎了一塊木像,卻砸不碎人心裏的神像。
若換從前,哪會和這群大字不識一個的人講道理。
許是天幕出現,湯斌心中年幼的迴憶被勾起。
於是靜下心來,就坐在這城隍廟前。
一邊給百姓講道理,一邊等天幕出現。
直到這個視頻的出現,湯斌才直起身來,伸了個懶腰。
向那老婦人,解釋道:“我說,您不信,現在天幕說,您信了嗎?”
老婦人知這大官是為自己好,今早大雨,眾人衣物盡濕,大官還派人煮了熱湯給大家喝。
雖然心中仍然對發財抱有幻想,但老婦人還是迴答道:“信了,以後不拜了。”
為官幾十年,湯斌哪能不知道老婦人心裏所想,最後出聲勸解道:“即便真能保佑人有萬貫家財,可終究是邪神。”
“有了萬貫家財,子孫斷絕,絕了香火,又有什麽意義呢?”
湯斌長歎一口氣,言盡於此,就要坐下。
誰知早上那倒在地上、四肢抽搐,大叫五通神降罪的書生吼道:“這是明朝太祖皇帝祭祀戰死的將士,將他們封為城隍,怎麽可能是邪神,肯定是後人瞎說。”
湯斌很肯定的迴答道:“明太祖沒有封過!”
見那學子不服,還要爭辯,湯斌示意士子跟著自己走進城隍廟。
被砸的粉碎的木像前,湯斌俯身撿起一塊木屑,放在手中,輕輕一吹。
“你問我為何知道?”
“我祖上名諱湯寬,滁州人士,是最早跟著明太祖皇帝起兵的。”
湯斌笑了笑,扭頭望向學子:“至於為何明明是一個淫祀,卻被傳成戰死的士兵,被明太祖敕封為城隍——”
湯斌拖著長長的音調問道:“這個故事,想必你比我更清楚。”
那學子眼光躲閃,四處張望,也不知道是在找武器,還是在找出路。
“你要抓我?”
“抓你,又有什麽意義呢?”
“我隻是想告訴你,靠邪魔歪道是得不了國的,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行正道,方能得正果。”
湯斌扭頭走了,學子愣在原地,看著滿地的木塊,陣陣出神。
而在門口坐下的湯斌也望著天幕,神遊天外。
“寧人死了。”
“改日去學館約上太衝,一起去昆山祭拜寧人。”
顧炎武,初名繼紳,字忠清,因滿清入關,遂改名炎武,字寧人。
黃宗羲,字太衝。
學子從廟內走了出來,向湯斌行師徒大禮。
湯斌餘光瞥見,無所謂的擺了擺手,示意學子自行離去。
【相傳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香江的高升戲院有一種極其殘忍的表演——雞人。
戲院宣傳這是一種人和雞的雜交生物。
和人差不多大,但是有著雞的翅膀和羽毛。
當時的人大多沒有這方麵的科學觀念,加上表演帶有獵奇性質,非常多的人慕名前來圍觀。
此時的其他戲院還在玩花瓶姑娘、會算術的雞之類的小把戲。
雞人屬實是降維打擊了,高升戲院也因此大賺一筆。
直到有一個雞人逃脫,並將幕後的事情全部揭發。
哪來的人雞雜交,有的隻有被折磨的不成人樣的孩子。
高升戲院借著社會動蕩,誘拐小孩、乞丐,將他們的雙手卸掉,剪斷舌頭。
然後在他們身上劃出傷口,在傷口愈合前插入羽毛,讓他們更像一隻雞,這就是雞人的秘密。
當真相被揭開的時候,人們在高升戲院的後台發現了許多斷臂的孩子。
雙目無神,仿佛失去了所有希望,蛇舌頭也被剪斷,隻能放出嘶嘶的悲鳴。
這個故事後來還被列入了香江十大都市傳說之首。
但是!這件事是假的。
準確來說是一位香江著名女作家寫的一篇短篇小說。
後來在互聯網發達的年代,被人發到了網上,衍生出了多個版本。
作者本人在一三年的時候,專門發文澄清了故事是自己虛構的。
但並不妨礙此事廣泛傳播。
雞人的故事應該是借鑒了《子不語》中人熊的故事而創造出來的。
相傳乾隆年間,有個乞丐飼養了一頭狗熊,身材和小馬一樣。
渾身皮毛光滑發亮,又密又長。
最讓人驚奇的是這隻狗熊會拿筆、可以寫字、作詩,但是不會說話。
乞丐在郊外立了個棚子,隻要一文錢就可以看熊表演。
一百文可以讓熊給你寫一首詩。
狗熊寫字聞所未聞,所以來看表演的人絡繹不絕。
後來有一天,乞丐臨時有事,外出買食物。
將狗熊拴在了一棵大樹旁,旁邊放了個碗,要看的人可以自覺投幣。
等乞丐走後,就有人拿出了紙筆讓狗熊寫字。
狗熊拿起筆來揮灑灑的寫了幾行字,不過並不是詩,而是他的遭遇。
他本是長沙的一個老師,名叫金立。
年輕的時候被這個乞丐和其同夥抓住,用啞藥毒壞了他的嗓子,讓他不能說話。
而他們還養了隻狗熊,在將他毒啞之後,就脫掉了他的衣服,手腳捆綁,用針刺他的全身。
趁著血往外冒還沒凝固的時候,將狗熊殺了,把熊皮剝了下來,蓋在金立身上。
過程很快,人血和熊血混合,幾天後就牢牢的黏在一起。
然後乞丐就牽著他到處行騙,到現在至少已經賺了幾萬貫了。
狗熊寫完後指著自己的嘴,眼淚嘩嘩的往下流。
圍觀的人看了無不對其的遭遇感到痛心,沒想到還有這種喪心病狂的人。
於是眾人報官,將乞丐抓到了衙門。
曆朝曆代對人販子,尤其是對采生擇割判刑是非常重。
乞丐和他的同夥被杖殺。】
. . . . . .
“雞人是假的,那這人熊是真是假啊?”
“子不語又是啥?”
“該不會是專門記載恐怖故事的書籍吧?”
“這音樂怪滲人的,還好現在是大白天。”
“你看,太陽快要落山了……要是晚上還看這個,我怕是一夜都睡不著。”
“誰又知道呢,本來看些曆史和樂子挺好的,誰知道突然後人又看這個……”
“你說,後人哪裏現在是白天還是黑夜,他看著怕不怕啊?”
現代時空,酒店內。
“啪嗒。”
十七看了眼時間,放棄了打開窗簾的想法,轉而伸手在床頭一巴掌按下去。
瞬間從內到外,都亮了起來。
又連忙將被子裹了裹,確定腳沒有露在外麵,才開始接著刷視頻。
畢竟,根據人鬼條約,當人把腳包裹在被子裏的時候,鬼是不能攻擊的。
一八八九年。
李升看著即將封頂的戲院,陷入沉思。
“是改個名字呢?”
“還是……”
香江,地方不大,鬼神倒是挺多的。
又篤信風水、鬼怪之說。
後人雖然說是故事,但百姓終究會秉持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
何況還有競爭對手,肯定會借著這事暗中詆毀。
雖然自己如今也算是華商領袖之一,但想自己倒台的人可不少。
這戲院雖然花了大筆錢,可自家也不差這兩個。
拆就不用拆了,改做書院,公益書院,戲院另選他處吧。
甭管這將來是如曆史一樣,清廷倒台,軍閥混戰,還是有所改變。
不管是誰得了天下,做教育總沒錯。
【#五通神與陰債#】
【蘇州有句古話叫做“上方山的陰債還不清”。
上方山有一座五通廟,供奉著五通神。
很多撈偏門的會去那裏借陰債以此發家,但最後這些人的下場都不怎麽好。
五通神:在南方很多地方都有供奉,地位基本上和財神差不多,但卻是個邪神。
甚至不算是神,就是山精鬼怪。
五通神也不單單隻有五個,而是民間一群神鬼的通稱,他們中的每一位,都可單獨稱作五通神。
有點類似東北的仙家,隻不過是壞的。
周樹人先生的散文《五猖會》裏提到,有一個叫五猖廟的地方。
和五通廟本質上是同一個東西。
那麽一個邪神為什麽能被當成財神拜呢?
這就要提到陰債。
陰債即受生債,說法來自於道教。
人在投胎轉世之前都和冥官借了一筆錢。
在地府裏幹什麽也要錢,投胎也要錢。
花的錢越多,投胎質量越高。
不過投胎之前都需要喝孟婆湯,所以大家忘了。
但是陰債還在,所以需要多做好事,用功德還了陰債,下半輩子才能幸福美滿。
而五通神,他雖然沒有辦法幫忙還上陰債。
但是他卻可以走其他途徑幫你再借一點。
借用你後半輩子乃至子孫後代的福報,加在你身上,短期內會財運亨通,但之後那就別提了……
借陰債的方法有兩種,其中一種是準備大元寶揣在懷裏,拿的元寶越多,借的越多。
拜完五通神後,帶迴家中放著不動,如果幾天後元寶沒有變形,那就是借到了。
反之,如果癟掉了,那就是五通神覺得你還不上,所以沒借給你。
不過得要牢記一件事,陰債和你所獲得的一切都是五通神用特殊手段幫你弄來的。
相當於違規操作,並不受保護。
一切的解釋全都歸五通神所有。
而他又是個鐵奸商,當初借得越多,還得就越多。
發達了以後,每年都需要帶著大把的供奉迴來還願。
你還不能不還,不還他就搶。
並且這個債是沒有期限的,更沒有盡頭。
你借到了,那麽你的兒孫後代永生永世都欠他的。
需要一直還到斷子絕孫的時候,所以才有了還不清的說法。
有些類似五鬼運財術,財富不會憑空增加,現在花的隻是以後的錢。
但不同的是,五通神作為中間商,他更厲害,拿的也更多。
因此,如果不是走投無路,或者本就是刀口舔血的兇惡之徒,是絕對不會去借陰債的。
但這種人從來不會少,所以五通神寺廟的香火也從來沒斷絕過。
傳聞浦東三大亨之一的黃某人能夠發跡,就是借陰債借出來的。
早年間,他還是個落魄人,收入低微,察覺到自己在蘇州難有出頭之日。
於是是他轉戰浦東,準備在那裏闖出一片天。
臨走前,黃某人到上方山燒香許願,許諾隻要能保佑自己到浦東後一帆風順,日後一定年年進香,歲歲還願。
後來,黃某人成功發家。
而他也非常守規矩,每年的八月八日,隻要沒有特殊情況都會迴來還願。
不過隻要是借了陰債的人,最後都不得善終。
就像黃某人一樣,無兒無女,認養了一對兒女,還早早的離開了人世。
到了晚年,萬貫家財不在,一個人孤獨終老。】
評論區:
〖我是孤兒,又不準備結婚生後代,豈不是可以放心大膽的借?〗
〖你是跳著看的?你沒有後代,人家直接不借你,你還想鑽漏洞?〗
〖五通神和五猖、五顯是不是同一個東西?〗
〖五顯好像是好的,是善良的。〗
“輪迴,轉世,孟婆湯。”
“陰債,冥官。”
早期的道教人士對這個故事並不著迷。
真正讓他們入迷的其中的三言兩句。
早期道教雖然也有輪迴、幽冥的概念,但和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道教概念並不一樣,相差極大。
所以,此時不補全概念,更待何時?
而往後朝代,有的將此祭祀加入淫祀範疇。
肯定會有人依據天幕的故事,真的造出一座廟來供奉祭祀。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淫祀了,必須重拳出擊。
而天幕的最後一條評論,倒是讓北宋的最後兩位皇帝,和南宋的無數位皇帝鬆了口氣。
因為五顯神,是江西德興、婺源一帶傳統民間崇奉的財神,原為兄弟五人,因其封號第一字皆為顯,故稱五顯神。
而封他們的,正是趙宋官家。
宋徽宗宣和年間封兩字侯。
宋高宗紹興年間加封四字侯。
宋孝宗乾道年間加封八字公。
宋寧宗嘉泰二年封二字王。
宋理宗景定元年封四字王,因累有陰助於江左,封六字王。
景定十—年,宋理宗又改封八字王號。
若是五顯神和後人故事裏的是同一位,那就成了天家帶頭進行淫祀,還加封邪神。
這可是天大的恥辱,雖然南宋的恥辱挺多的,也不差這一個。
但趙官家可接受不了,剛剛才加封,後腳就被後人確定為邪神。
這哪是罵邪神,分明是罵趙宋官家有眼無珠。
清朝。
湯斌,出生在天啟七年,崇禎十四年,應童子試,順治九年,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
如今已是康熙二十三年,當初那個抱著四書五經啃讀的孩童,如今已是一地巡撫。
今早,晨霧未散,天幕未現之時。
蘇州城隍廟前已擠滿黑壓壓的人頭。
湯斌撩起官袍跨過門檻時,被香灰嗆得連咳三聲,但見殿內五通神像披紅掛彩,供桌上堆著滴血的生雞與裹紅綢的銀錠。
“砸!”巡撫的令牌擲地有聲。
衙役的鐵錘尚未落下,人群裏忽竄出個白發老婦,枯枝般的手死死拽住湯斌衣角:“使不得啊大人!前年李三砸了半塊磚,當夜全家七口暴斃……”
銅鑼當啷落地,湯斌瞥見神像獠牙上的血垢,忽想起半月前暗訪所見:少女被剝得隻剩肚兜捆在神轎裏,巫師舉著帶倒刺的荊條抽打她後背,血珠濺在令旗上。
“本官倒要看看,是邪神的咒靈快,還是王法的鍘刀快!”
他奪過衙役鐵錘,青筋暴起的手腕掄出半輪滿月。
木胎爆裂聲裏飛出大把發黴的銅錢,有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突然慘叫倒地,四肢抽搐著喊:“五通爺降罪了!”
湯斌靴底碾碎滾到腳邊的神像眼珠,濺起朱砂混著香灰的猩紅。
暴雨毫無征兆傾瀉而下,衝刷著滿地彩漆殘片,老婦人癱坐在泥水裏,看著雨水把銀錠上的血跡衝成淡粉色的小溪。
砸碎了一塊木像,卻砸不碎人心裏的神像。
若換從前,哪會和這群大字不識一個的人講道理。
許是天幕出現,湯斌心中年幼的迴憶被勾起。
於是靜下心來,就坐在這城隍廟前。
一邊給百姓講道理,一邊等天幕出現。
直到這個視頻的出現,湯斌才直起身來,伸了個懶腰。
向那老婦人,解釋道:“我說,您不信,現在天幕說,您信了嗎?”
老婦人知這大官是為自己好,今早大雨,眾人衣物盡濕,大官還派人煮了熱湯給大家喝。
雖然心中仍然對發財抱有幻想,但老婦人還是迴答道:“信了,以後不拜了。”
為官幾十年,湯斌哪能不知道老婦人心裏所想,最後出聲勸解道:“即便真能保佑人有萬貫家財,可終究是邪神。”
“有了萬貫家財,子孫斷絕,絕了香火,又有什麽意義呢?”
湯斌長歎一口氣,言盡於此,就要坐下。
誰知早上那倒在地上、四肢抽搐,大叫五通神降罪的書生吼道:“這是明朝太祖皇帝祭祀戰死的將士,將他們封為城隍,怎麽可能是邪神,肯定是後人瞎說。”
湯斌很肯定的迴答道:“明太祖沒有封過!”
見那學子不服,還要爭辯,湯斌示意士子跟著自己走進城隍廟。
被砸的粉碎的木像前,湯斌俯身撿起一塊木屑,放在手中,輕輕一吹。
“你問我為何知道?”
“我祖上名諱湯寬,滁州人士,是最早跟著明太祖皇帝起兵的。”
湯斌笑了笑,扭頭望向學子:“至於為何明明是一個淫祀,卻被傳成戰死的士兵,被明太祖敕封為城隍——”
湯斌拖著長長的音調問道:“這個故事,想必你比我更清楚。”
那學子眼光躲閃,四處張望,也不知道是在找武器,還是在找出路。
“你要抓我?”
“抓你,又有什麽意義呢?”
“我隻是想告訴你,靠邪魔歪道是得不了國的,君以此興,必以此亡。”
“行正道,方能得正果。”
湯斌扭頭走了,學子愣在原地,看著滿地的木塊,陣陣出神。
而在門口坐下的湯斌也望著天幕,神遊天外。
“寧人死了。”
“改日去學館約上太衝,一起去昆山祭拜寧人。”
顧炎武,初名繼紳,字忠清,因滿清入關,遂改名炎武,字寧人。
黃宗羲,字太衝。
學子從廟內走了出來,向湯斌行師徒大禮。
湯斌餘光瞥見,無所謂的擺了擺手,示意學子自行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