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活子孫壽
【#活子孫壽#】
【古人認為陽壽並不是虛幻的東西,是可以通過某種手段增加或者是奪取的。
據說在民間有一種巫術叫活子孫壽,借用子孫後代的壽命為己用。
方法有很多種,比方說爺爺給孫子下跪,甚至改口叫他爺爺。
更邪更陰損的方法是收集子孫們的指甲,然後磨成粉泡澡。
所以在一些地方有種奇特的風俗,叫祭死窯,也作:寄死窯、自死窯、老人洞。
當老人到了一定歲數,就帶到山上。
挖一個兩米長、一米寬的小山洞。
把老人送進去,接著送飯三天,然後就不再管,讓他自生自滅。
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老人奪取後代的壽命。
當然現在都知道壽命是沒準的,誰都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出意外,活子孫壽純屬糟粕,那麽為什麽會出現這種事?
有位網友分享了一個故事:
他們村裏幾十年前發生過類似的事,有個老人叫周平生。
很長壽,快百歲了,但是身體依舊健康。
吃嘛嘛香,不用人幫襯,還能自己去散散步。
但是活得太久也有煩惱,身邊的人都一個接一個的死去,連大兒子都走了。
好在老人有三個兒子,老二在外工作。
周平生就住在老三家裏,老三負責照料,老二負責出錢。
剛開始的幾年還算家庭和睦、父慈子孝。
可後來有一天周平生大病一場,差點就不行了。
可緩了幾日後又好了起來,取而代之的是老三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孫子出了意外,沒由頭地病倒,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這個時候,村裏人就開始傳有關周平生的閑話。
的確邪門,他們家人丁不興,周平生早年喪妻,中年喪子,現在連孫子都出了意外,全家就他一個人越活越精神。
那時候醫療沒那麽發達,人均壽命也就四五十,六七十都算高壽,百歲老人更是少見。
加上他家裏人都相繼出事,所以村裏人都在傳周平生是做咒取了自己後代的陽壽。
知道這事後,最氣憤的莫過於周家老三。
自己贍養父親那麽久,沒想到他竟然還想害自己的兒子。
於是,他帶人闖進了周平生的房中一頓搜查,竟然真從床底發現一個箱子。
裏麵裝著的是一副銅鏡和兒子的生辰八字,還有自己和二哥的。
他一怒之下打破銅鏡,宣布不再管父親了,將他趕出家門。
村裏人聽說後也沒苛責他,並覺得情有可原,虎毒尚不食子,如此狠心的確不該再管了。
周平生雖然日常生活沒問題,但卻沒有勞動能力,沒了兒子的供養就隻能靠乞討為生。
但殃及子孫這件事情實在是遭人厭惡。
也隻有一些好心人會施舍他一些吃的,大部分人是看到他都會直接趕他走。
直到一個月後,在外打工的老二迴來了。
聽聞此事後,老二大發雷霆,從村中破屋裏將父親背了出來,當麵與弟弟對峙。
他哪能不知道弟弟的想法,就是因為父親活得太久,養的不耐煩了,早就想趕他走。
隻不過害怕傳出去,會敗壞自己的名聲,所以就有了這麽一出,那些閑話的源頭自然也是他。
其實寄死窯也是一樣的道理。
說白了就是沒錢沒糧,養了老的養不起小的,但這個事情又違反了孝道,所以需要找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好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
. . . . .
評論區:
〖難怪室友叫我爸爸,原來是偷我陽壽。〗
〖那你就叫他爺爺,超級加倍。〗
〖其實並不是老人長壽禍及子孫,而是家裏孩子沒本事,身體又不如老人好,自己過日子艱難無力贍養老人,偏偏越這樣,老人越長壽。〗
〖老二出錢老三出力,而且老人又沒病,又沒癱瘓在床,能自己照顧自己,隻需要每天吃飯的時候叫一聲,怎麽就不養了呢?〗
〖或許是老二給不起錢了,但故事裏沒說。〗
〖不一定,我伯公三個兒子,老大在城裏上班定居,老二在鎮上,隻有老三在老家,原本定的是各住幾個月,老人年紀大了就不願意出去,想長期跟老三生活,老大也願意出錢,老二願意出糧,但老三不願意養啊!最後整得老人家都哭了,當晚老大就把老人家接走了!〗
大明,應天府。
朱元璋望向朱標,緩緩搖了搖頭。
目光移向朱棣,似笑非笑的打量著他。
朱棣一咬牙,沉聲道:“爹,我願意借壽命給娘。”
“砰。”
可憐的茶杯,越過朱標往朱棣頭上飛去,
朱棣忙低頭一躲,茶杯發出清冽的碎聲。
“長兄還如父呢,你怎麽不讓你大哥跪下叫你大哥!”
朱棣正想接話說,也不是不行。
誰知藍玉猛的直起身來,行禮道:“臣願意借壽命給太子。”
“啪。”
朱棣敢躲,那是因為他是老朱兒子。
藍玉雖然多少也沾親帶故,但卻不敢躲,任由杯子砸在胸膛。
見藍玉一臉委屈樣,老朱怒罵道:“說你沒腦子,你還不服氣。”
“這——”老朱指著【活子孫壽】四個大字:“這是比淫祀更可怕的東西!”
“天家帶頭行事的後果,比胡人入關統治中原更可怕!”
“華夏根基就此崩塌!”
孝,根植於諸多文明,而華夏尤為突出。
因為孝和華夏的很多東西,其實是綁定在一起的。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何孝派第一位?
因為你連孝都做不到,後麵的能做到?
當然,古語還有句:忠孝不兩全。
但別忘了,在封建社會,天子即是君父。
一個孝順的人,不一定是好人,甚至還有可能是罪犯。
但他一定是有底線的,即便這個底線很低。
起碼還在人的範疇,雖然可能是人渣。
無有孝,連大部分牲畜都不如。
“爹,那您看我……”
朱棣囁嚅著問道,不是讓我借壽命,那您為什麽用那麽奇怪的眼光看我?
“我和你娘還有你大哥不是要迴鳳陽一趟,讓你監國了嘛,咱想著這件事要不要交給你處理。”
“爹,後人不都說了是糟粕,是故事,應該……沒人信吧?”
“沒人信?”
老朱冷哼一聲:“你信不信現在民間已經有人在實驗了?”
“甚至若是有人家中老父親病重,他兒子還會打著孝順的名義,獻祭自己的兒子!”
朱棣如今還沒滿十八,連十六歲都還差點,半大小子一個,從來沒有處理過如此極端之事,不禁脫口問道:
“那我應該怎麽做?”
“你監國還是我監國?”
“藍玉也給你留下。”
“你們兩個沒腦子的慢慢商量。”
“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
“你們一個是大將軍,一個是以皇帝之身封狼居胥的,朕相信你們兩個加起來,比諸葛亮強多了。”
藍玉連忙埋下頭,嘴角抽抽。
剛才罵我沒腦子,現在又堪比諸葛了……
清帝、明皇、元皇、宋皇、唐皇、漢皇、秦皇,以及更往上的春秋戰國等……
甚至於戰亂年代的割據政權皇帝們,隻要腦子沒問題,都已經預想到因這個視頻可能出現的情況。
立即下令加大伐山破廟、禁斷淫祀的力度。
而【活子孫壽】直接被劃入巫蠱之術的範疇。
曆朝曆代,對巫蠱之術的處罰都是很嚴重的。
《漢?賊律》:蠱人及教令者,棄市,坐妻為巫蠱,族。
《唐律》:造畜蠱毒及教令者,絞。
《大明律》:置造、藏畜蠱毒,堪以殺人及教令造畜者,斬。造畜者,不問已未殺人,財產入官,及同居家口,雖不知情,並流二千裏安置。
“爹,道錄司、僧錄司,我也可以調用?”
“當然,儀鸞司你也可動用。”
“畢竟這是你監國應有的權利。”
朱元璋半是調侃,半是敲打的語氣響起:
“甚至你起草廢帝詔書,自行登基也不是不成。”
朱棣忙上前請罪,大殿突有寒風入內。
“沒事別總嚇孩子。”
馬皇後慈愛的聲音響起,一時間冰雪消融,春天到來。
【#活子孫壽#】
【古人認為陽壽並不是虛幻的東西,是可以通過某種手段增加或者是奪取的。
據說在民間有一種巫術叫活子孫壽,借用子孫後代的壽命為己用。
方法有很多種,比方說爺爺給孫子下跪,甚至改口叫他爺爺。
更邪更陰損的方法是收集子孫們的指甲,然後磨成粉泡澡。
所以在一些地方有種奇特的風俗,叫祭死窯,也作:寄死窯、自死窯、老人洞。
當老人到了一定歲數,就帶到山上。
挖一個兩米長、一米寬的小山洞。
把老人送進去,接著送飯三天,然後就不再管,讓他自生自滅。
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老人奪取後代的壽命。
當然現在都知道壽命是沒準的,誰都不知道什麽時候會出意外,活子孫壽純屬糟粕,那麽為什麽會出現這種事?
有位網友分享了一個故事:
他們村裏幾十年前發生過類似的事,有個老人叫周平生。
很長壽,快百歲了,但是身體依舊健康。
吃嘛嘛香,不用人幫襯,還能自己去散散步。
但是活得太久也有煩惱,身邊的人都一個接一個的死去,連大兒子都走了。
好在老人有三個兒子,老二在外工作。
周平生就住在老三家裏,老三負責照料,老二負責出錢。
剛開始的幾年還算家庭和睦、父慈子孝。
可後來有一天周平生大病一場,差點就不行了。
可緩了幾日後又好了起來,取而代之的是老三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孫子出了意外,沒由頭地病倒,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這個時候,村裏人就開始傳有關周平生的閑話。
的確邪門,他們家人丁不興,周平生早年喪妻,中年喪子,現在連孫子都出了意外,全家就他一個人越活越精神。
那時候醫療沒那麽發達,人均壽命也就四五十,六七十都算高壽,百歲老人更是少見。
加上他家裏人都相繼出事,所以村裏人都在傳周平生是做咒取了自己後代的陽壽。
知道這事後,最氣憤的莫過於周家老三。
自己贍養父親那麽久,沒想到他竟然還想害自己的兒子。
於是,他帶人闖進了周平生的房中一頓搜查,竟然真從床底發現一個箱子。
裏麵裝著的是一副銅鏡和兒子的生辰八字,還有自己和二哥的。
他一怒之下打破銅鏡,宣布不再管父親了,將他趕出家門。
村裏人聽說後也沒苛責他,並覺得情有可原,虎毒尚不食子,如此狠心的確不該再管了。
周平生雖然日常生活沒問題,但卻沒有勞動能力,沒了兒子的供養就隻能靠乞討為生。
但殃及子孫這件事情實在是遭人厭惡。
也隻有一些好心人會施舍他一些吃的,大部分人是看到他都會直接趕他走。
直到一個月後,在外打工的老二迴來了。
聽聞此事後,老二大發雷霆,從村中破屋裏將父親背了出來,當麵與弟弟對峙。
他哪能不知道弟弟的想法,就是因為父親活得太久,養的不耐煩了,早就想趕他走。
隻不過害怕傳出去,會敗壞自己的名聲,所以就有了這麽一出,那些閑話的源頭自然也是他。
其實寄死窯也是一樣的道理。
說白了就是沒錢沒糧,養了老的養不起小的,但這個事情又違反了孝道,所以需要找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好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
. . . . .
評論區:
〖難怪室友叫我爸爸,原來是偷我陽壽。〗
〖那你就叫他爺爺,超級加倍。〗
〖其實並不是老人長壽禍及子孫,而是家裏孩子沒本事,身體又不如老人好,自己過日子艱難無力贍養老人,偏偏越這樣,老人越長壽。〗
〖老二出錢老三出力,而且老人又沒病,又沒癱瘓在床,能自己照顧自己,隻需要每天吃飯的時候叫一聲,怎麽就不養了呢?〗
〖或許是老二給不起錢了,但故事裏沒說。〗
〖不一定,我伯公三個兒子,老大在城裏上班定居,老二在鎮上,隻有老三在老家,原本定的是各住幾個月,老人年紀大了就不願意出去,想長期跟老三生活,老大也願意出錢,老二願意出糧,但老三不願意養啊!最後整得老人家都哭了,當晚老大就把老人家接走了!〗
大明,應天府。
朱元璋望向朱標,緩緩搖了搖頭。
目光移向朱棣,似笑非笑的打量著他。
朱棣一咬牙,沉聲道:“爹,我願意借壽命給娘。”
“砰。”
可憐的茶杯,越過朱標往朱棣頭上飛去,
朱棣忙低頭一躲,茶杯發出清冽的碎聲。
“長兄還如父呢,你怎麽不讓你大哥跪下叫你大哥!”
朱棣正想接話說,也不是不行。
誰知藍玉猛的直起身來,行禮道:“臣願意借壽命給太子。”
“啪。”
朱棣敢躲,那是因為他是老朱兒子。
藍玉雖然多少也沾親帶故,但卻不敢躲,任由杯子砸在胸膛。
見藍玉一臉委屈樣,老朱怒罵道:“說你沒腦子,你還不服氣。”
“這——”老朱指著【活子孫壽】四個大字:“這是比淫祀更可怕的東西!”
“天家帶頭行事的後果,比胡人入關統治中原更可怕!”
“華夏根基就此崩塌!”
孝,根植於諸多文明,而華夏尤為突出。
因為孝和華夏的很多東西,其實是綁定在一起的。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何孝派第一位?
因為你連孝都做不到,後麵的能做到?
當然,古語還有句:忠孝不兩全。
但別忘了,在封建社會,天子即是君父。
一個孝順的人,不一定是好人,甚至還有可能是罪犯。
但他一定是有底線的,即便這個底線很低。
起碼還在人的範疇,雖然可能是人渣。
無有孝,連大部分牲畜都不如。
“爹,那您看我……”
朱棣囁嚅著問道,不是讓我借壽命,那您為什麽用那麽奇怪的眼光看我?
“我和你娘還有你大哥不是要迴鳳陽一趟,讓你監國了嘛,咱想著這件事要不要交給你處理。”
“爹,後人不都說了是糟粕,是故事,應該……沒人信吧?”
“沒人信?”
老朱冷哼一聲:“你信不信現在民間已經有人在實驗了?”
“甚至若是有人家中老父親病重,他兒子還會打著孝順的名義,獻祭自己的兒子!”
朱棣如今還沒滿十八,連十六歲都還差點,半大小子一個,從來沒有處理過如此極端之事,不禁脫口問道:
“那我應該怎麽做?”
“你監國還是我監國?”
“藍玉也給你留下。”
“你們兩個沒腦子的慢慢商量。”
“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
“你們一個是大將軍,一個是以皇帝之身封狼居胥的,朕相信你們兩個加起來,比諸葛亮強多了。”
藍玉連忙埋下頭,嘴角抽抽。
剛才罵我沒腦子,現在又堪比諸葛了……
清帝、明皇、元皇、宋皇、唐皇、漢皇、秦皇,以及更往上的春秋戰國等……
甚至於戰亂年代的割據政權皇帝們,隻要腦子沒問題,都已經預想到因這個視頻可能出現的情況。
立即下令加大伐山破廟、禁斷淫祀的力度。
而【活子孫壽】直接被劃入巫蠱之術的範疇。
曆朝曆代,對巫蠱之術的處罰都是很嚴重的。
《漢?賊律》:蠱人及教令者,棄市,坐妻為巫蠱,族。
《唐律》:造畜蠱毒及教令者,絞。
《大明律》:置造、藏畜蠱毒,堪以殺人及教令造畜者,斬。造畜者,不問已未殺人,財產入官,及同居家口,雖不知情,並流二千裏安置。
“爹,道錄司、僧錄司,我也可以調用?”
“當然,儀鸞司你也可動用。”
“畢竟這是你監國應有的權利。”
朱元璋半是調侃,半是敲打的語氣響起:
“甚至你起草廢帝詔書,自行登基也不是不成。”
朱棣忙上前請罪,大殿突有寒風入內。
“沒事別總嚇孩子。”
馬皇後慈愛的聲音響起,一時間冰雪消融,春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