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倭島宣告亡國,李昭欲行殺戮


    唐軍大營中軍帳。


    裴行儉對李昭說道,“大帥,您是不是想先安其心,再趁機出兵?”


    “知我者,守約也,這樣一來我軍就可以兵不血刃拿下九州島,等江夏王傳來消息,咱們再繼續進攻!”


    江夏王李道宗率領大軍正與敵血戰九州島,突然傳來消息,兩國簽訂條約,倭寇繳械,並且全軍退出九州島。


    江夏王一臉懵逼。


    這一日阿曇比羅夫再次來到唐營,眾人分賓主落座。


    李昭假裝糊塗道,“不知道阿曇將軍此來所為何事啊?”


    阿曇笑道,“大帥可真是貴人多忘事啊,如今九州島已經全部交割完畢,不知大帥打算什麽時候退兵啊?”


    李昭睜著大眼睛道,“退兵?退什麽兵?”


    “啊?當初說好了隻要我國割讓九州島,大唐軍隊就退出……”


    “阿曇將軍你怕是糊塗了……條約上白紙黑字寫著九州島自古以來就是中華領土,大唐收複自己的領土……和你們有什麽關係?”


    阿曇比羅夫大驚失色,心說是我糊塗還是你糊塗?他做夢也沒想到堂堂帝國元帥竟然說話不作數!


    “大帥……可別開玩笑啊……小臣還要迴去複命!”


    “誰和你開玩笑了?迴去告訴你主子,把四國島也交出來,否則我們就要兵臨藤原京下!”


    “這……這……這怎麽能行!大將軍怎能出爾反爾,不講信用?”阿曇真急了!


    “你說誰不講信用,看看這白紙黑字寫著,自古以來,大唐收複對不對?”


    阿曇心說你真不要臉,當初不是你硬要這麽寫的嗎,原來這是在給我們下套。


    他無奈道,“此事小臣還需要迴去和女王商量!”


    “商量?沒啥好商量的,你們是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


    阿曇比羅夫迴到藤原京之後,把這事和女王以及群臣一說,蘇我倉山立刻就炸了毛,“阿曇!你這個賣國賊!怎麽樣?怎麽樣?”


    “女王陛下!咱們中了大唐的圈套了!”


    推穀女王恨恨道,“實在沒想到唐朝人這麽不要臉,如今該怎麽辦?”


    蘇我倉山道,“還能咋辦!打啊!征集全國十三歲以上男子,全民皆兵!和唐朝人拚了!”


    阿曇道,“不可!不可啊!若如此,咱們就要亡族滅種!”


    就在此時傳來消息,“報!唐軍李昭率領大軍已經兵臨城下!”


    “報!唐軍李道宗部,抵達京城南部!”


    “報!唐軍高侃部兵臨西城城下!”


    倭國群臣無不驚駭。


    一個個如熱鍋上的螞蟻。


    “女王!別猶豫了,趕緊割讓四國島!不然咱們就要完了!”


    “女王!咱們快從北門逃跑吧!”


    “女王!趕緊出城投降吧!”


    眾人七嘴八舌的說什麽的都有,搞得推穀女王一時拿不定主意,想要割讓四國島又怕唐軍說話不算數,想要開戰又打不過。


    蘇我倉山一聲暴喝,“今日割一島,明日割一島,咱們有多少島可以割?況且如今唐軍兵臨城下,這城下之盟可不能簽!這是恥辱啊女王陛下!會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的!”


    推穀道,“那你說怎麽辦?”


    蘇我倉山道,“不如取城中精壯男子成立敢死隊,就叫神風特攻隊!唐軍已是驕兵,今晚趁夜劫營,未嚐不可一戰!”


    推穀突然振作精神,“好!蘇我將軍此次行動就由你負責,名為玉碎行動!”


    是夜三更,蘇我倉山率領一萬精壯男子,手持利刃,在夜色的掩護下,摸向唐軍大營。


    待至營沒發現空無一人。


    蘇我倉山大驚,心知中計。


    “退!快退!”


    忽然四周火光衝天,照如白晝,也不知道從哪裏冒出來許多唐軍,人人手持大刀,正是陌刀軍,將倭軍圍在中央。


    有一中年男子,書生模樣,分開人群,大笑道,“哈哈哈,倭賊!我家大帥早就料到你們有這一手!看你們還往哪裏跑!給我殺!一個不留!”


    此人正是裴行儉。


    蘇我倉山見退無可退,便喊道,“和唐軍拚了!”


    激鬥展開,要說這倭人也真不怕死,一個個手持彎刀衝向唐軍,然而哪裏是陌刀軍的對手?


    不等他們衝到近前,陌刀軍持刀橫掃,一掃一大片,無數倭人被砍成肉泥!


    連續幾次衝鋒以後,倭寇損失過半,蘇我倉山心生絕望,仰天怒吼道,“天要滅我倭國!身為國家重臣,卻不能保住江山社稷,有何麵目去見列祖列宗!全軍聽令,切腹自盡!自刎歸天!”


    於是剩餘三四千人直接當著唐軍的麵切腹自盡,蘇我倉山橫屍當場,據大唐的老兵後來迴憶說,當時場麵血腥至極,倭人腸子肚子流了一地,唐軍雖身經百戰,但是也沒遇到過這種事,有不少人直接吐了……


    一萬名神風特攻隊全軍覆沒。


    消息傳迴藤原京,推穀女王悲痛欲絕,絕望至極,又召群臣商議對策。


    有人說,“唐軍向來優待俘虜,投降可以保全性命!”


    也有人說,“前些日還有數萬人被就地坑殺,唐人不足為信!”


    女王又派阿曇比羅夫前往唐營談判求和。


    阿曇開門見山,“我們準備開城門舉國歸降,唯一的要求就是請保全王室、文武群臣以及百姓的性命!”


    李昭不置可否,冷冷道,“你們現在沒有資格和本帥談條件,限三日內出城投降,否則本帥就殺進城中!”


    阿曇碰了一鼻子灰……


    三日後,倭國推穀女王率領文武百官出城投降,立國數百年的倭國宣告滅亡。


    李昭騎著高頭大馬,來到女王麵前,推穀女王跪在地上,雙手奉上女王璽印道,“妾恭迎大將軍入城!”


    李昭搭都沒搭理她,命人接過璽印,便率兵入城。


    入城以後眾人本以為還向以前一樣,該慶功慶功,該安民安民,該犒賞三軍就犒賞三軍!


    卻沒想到聽到一個令人震驚的命令!


    隻見李昭尋到一輛馬車,命士卒拆下車軲轆,用槍一指,“傳本帥命令!身高在此車輪以上的男丁皆斬!”


    “啊?這……這……這……”


    “大帥這不合適吧!”


    “大帥,倭人已降!何必枉殺生靈?”


    “大帥萬萬不可!咱們唐軍從沒有屠殺百姓的先例啊!”


    裴行儉、李洛、劉仁軌眾人都苦苦相勸,反對屠殺。


    “沒有先例就開個先例,另外本帥殺的不是百姓而是畜生!”李昭怒道。


    眾人都被這沒來由的憤怒搞得暈頭轉向,心說大帥這是怎麽了?好像換了一個人,認識他幾十年,他也不是嗜殺殘忍之輩啊!這是被奪了舍了?


    劉仁軌是心中是最奇怪的,因為他是最早得知李昭要滅倭國的,當年他在李昭的安排下率兵進駐倭國。


    多年以來他百思不得其解,要知道人做一件事情那一定是有目的的,李昭的目的是什麽?到底是為什麽一定要滅倭國?這幫人平時規規矩矩挺老實的啊,對唐朝人那是沒得說,恭恭敬敬,奉之若爹。


    大帥到底圖什麽?圖土地?可這地方山多地少,土壤貧瘠,地震又多,也不適合居住啊……


    圖美色?那更不對,圖海鮮?大唐也不缺那點臭魚爛蝦啊……


    別說他不明白,就算李昭的親兒子,親徒弟李洛和裴行儉也是不解。


    這二人從小那是在李昭的教誨下長大的,李昭的為人他們再清楚不過!怎麽如今卻一反常態?


    又聽李昭說道,“程懷亮你來執行這個命令!”


    懷亮支支吾吾道,“啊!啊?大帥……這……”


    “你怎麽還吞吞吐吐的,要違抗本帥的命令嗎?”


    程懷亮把那車輪立在手下,比比劃劃還要量量尺寸,“啊不是!大帥,末將怕殺錯了,因此……”


    他還沒說完,李昭大怒,“本帥是讓你把車輪放平了!”


    “啊?啊?放平了?”


    “那不就是一個不留,全殺?全……全殺?”


    “對!你沒有聽錯,島上男丁一個不留!”


    “這……太殘忍了吧?”


    “這……大帥,此事事關重大,要不要稟告陛下再做決定……”


    “是啊,若是陛下怪罪下來如何是好?”


    “大帥三思啊!”


    “大帥,咱們興的是仁義之師,怎麽能妄開殺戮?”


    “大帥,倭人既然歸降,便是我大唐子民!怎麽能對自己的子民下此毒手?”


    “大帥!咱們得了土地,如果土地上沒有百姓,那要這土地有什麽意義?”


    眾人唿啦跪倒一大片,這這種事他們聞所未聞,當時島上男丁起碼有一二百萬,這要是真開了殺戒,那就是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事件,是要被史家罵死的……


    “請大帥三思!”


    然而麵對眾人勸說,李昭充耳不聞,不容置疑道,“本帥命令你們聽不懂?陛下若是降罪,本帥一力承擔,百官若有彈劾,本帥自行承受,史家若要記載,就記在本帥一人頭上!絕對不連累諸位!本帥問心無愧!有何懼哉!今天這些倭人,本帥殺定了!”


    眾人跪在地上,一時無話可說……


    就在此時,士卒來報,李績率兵趕到,他從北海道來,路程遠了些,眾人大喜,畢竟李績的地位僅次於李昭,有資格勸說,眾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豈不知李昭心如鐵石,早就打定主意,還是那句話,報仇雪恨也好,永絕後患也罷,他就是要把倭人亡族滅種,即使如此也難解心頭之恨!


    那麽李績能夠成功阻止這場殺戮嗎?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銀槍白馬戰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錦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錦唐並收藏銀槍白馬戰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