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迴。


    難道泉蓋蘇文真的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


    當然不是!


    自從李世民一征高句麗退兵之後,果然不出他所料。


    高句麗開始內訌模式,泉蓋蘇文為了最大力度整合高句麗,以對抗唐朝,加快了篡位步伐。


    在他看來,李世民當年是被他打跑的,唐軍退去之後,泉蓋蘇文不僅不反思,反而變本加厲!對外聯合百濟逐漸蠶食新羅,對內加大力度打壓高氏王族。


    原本就處於劣勢地位的國王高建武,失去高延壽兄弟之後,在權力鬥爭中更是節節敗退,力不從心,終於在李昭進兵靺鞨之時,泉蓋蘇文弑殺高建武,立他兒子高藏為傀儡國王,實際上泉蓋蘇文全麵掌握高句麗大權。


    可正當他在這場權力鬥爭中勝出之後,來不及沾沾自喜,因為他發現高句麗的麵對國際形勢陡然劇變。


    就在這幾年他忙於內鬥的時候,大唐已經出兵平定了南邊的真臘占婆,最近又滅掉了他最好的小夥伴,大祚榮。


    此刻的泉蓋蘇文如果仔細看一下世界地圖,會發現他們就像是東北亞一個孤島,隨時會被如同汪洋大海般的大唐所吞噬。


    ……


    平壤城。


    自稱莫離支的泉蓋蘇文,下一步計劃就是廢掉國王高藏,自己坐上國王寶座。


    可是李世民六路大軍圍攻高句麗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不僅打亂了他的計劃,也讓高句麗舉國震驚!


    泉蓋蘇文趕緊召集眾文武商議對策。


    麾下首席謀士高正義獻計道,“如今真臘占婆已然不在,我高麗若想尋求援兵,隻能派人渡海前往倭國。”


    泉蓋蘇文點頭答應。


    但抵抗唐朝單單依賴倭國援兵那是不夠的,泉蓋蘇文起身來到莫離支府大廳中央擺放的沙盤旁邊。


    他知道此時自己不能慌亂,一定要泰然自若,他強作鎮定,用手一指沙盤,對眾人說道,“我國境內東北多山,極難行軍,唐軍隻能沿海南行,必走清津城,今我欲命一上將,死守清津!此一路唐軍便無憂矣!”


    眾文武稱善。


    泉蓋蘇文朗聲問道,“哪位將軍願意去守清津?”


    一邊說著,一邊衝他的兒子泉男產使眼色。


    泉男產心領神會,“父親,兒願意領兵把守清津!”


    泉蓋蘇文滿意的點點頭,親手把令箭交到兒子手中,語重心長道,“男產啊!這清津城是我國北方門戶,幹係重大!為父給你兩萬兵馬,你切記住,隻能死守,不可出城與唐軍作戰!”


    泉男產低頭道,“孩兒謹記!”


    “好了,軍情緊急,你這就出發,一定要趕在唐軍之前趕到清津城!”


    泉男產領命而去。


    泉蓋蘇文繼續道,“唐軍水路進犯我平壤,必攻南浦港!南浦距離平壤不過一百多裏,此地若失,則平壤危矣!需一員大將在此鎮守!”


    “莫離支把此重任交給我吧!”說話的是一員老將軍。


    泉蓋蘇文抬頭一看正是名將乙支文德。


    泉蓋蘇文卻突然頓住,他思量再三,要不要派乙支文德防守此地?


    這人是高家心腹,如果不是唐軍大舉來攻,正是用人之際,他斷不會把這老將軍召來。


    乙支文德應該是看出了泉蓋蘇文的疑慮,他把白胡子一撅高傲的說道,“莫離支放心,我乙支文德分得清輕重緩急,如今國家存亡之間,昔日恩怨暫且放在一邊,若守不住南浦,我亦不複存矣!”


    泉蓋蘇文聽他這麽一說,把心一橫,滿臉堆笑,假惺惺的說道,“好!好啊!老將軍不愧是我高句麗之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哼!你也不用說這些有的沒的!我是為死去的高王而戰!為高麗數百萬生靈而戰!”乙支文德根本不吃他那一套。


    “好!老將軍,我也給你兩萬兵馬!”


    乙支文德領命而去。


    “薑邯讚!”


    “末將在!”


    “你引兵一萬前往卑沙城,多築水寨,以防唐軍!”


    “是!”薑邯讚領命而退。


    “張猴孫、高延武、高惠亮、高繼先、劍牟岑,李國良……爾等隨我引兵十五萬,一路向西正麵迎擊李世民!”泉蓋蘇文繼續下令。


    他這個人一向自視甚高,他要正麵擊潰大唐皇帝,打破李世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神話!


    另一方麵,他也知道擒賊先擒王的道理,唐軍雖然兵分多路,但毫無疑問,李世民這一路是當之無愧的主力部隊,縱你幾路來,我隻一路去!隻要擊潰李世民,唐軍其他幾路人馬不足為懼。


    他又命人去百濟傳信,提醒百濟國王重點防守熊津江江口,在泉蓋蘇文看來,唐軍一定會從那裏登陸。


    因為沿著熊津江逆流而上就是百濟國都泗沘城!


    最後,泉蓋蘇文留下長子泉男生率領五萬軍隊坐鎮平壤!至於新羅軍隊,在泉蓋蘇文眼裏根本不值一提,在他看來百濟足夠打敗新羅。


    李世民一征高句麗之時,讓高麗損失十幾萬兵馬,現在這二十五萬人,已經是他們所有家底!


    泉蓋蘇文籌謀已定,自認為作戰計劃天衣無縫。


    將軍劍牟岑恭維道,“莫離支談笑之間,便已平定唐朝五路大軍,真乃我高句麗萬古第一人啊!哈哈哈……”


    泉蓋蘇文聽罷,板著個臉,但心裏卻是美滋滋。


    話分兩頭,就在高句麗這邊派兵遣將的時候,大唐長安城,李世民頂盔摜甲,已然帶兵出征。


    大隊前方,李世民身穿金盔金甲居中而行,臉上滿是慷慨自信,左右兩邊分別是長孫無忌、李世績、尉遲敬德、程咬金、劉弘基、契苾何力、執失思力、阿史那社爾等等。


    十萬大軍接天連地,從長安出發,一路浩浩蕩蕩,旌旗招展,號帶飄揚,前後綿延數十裏,甚為壯觀!


    又有數百艘戰船,從劍南道沿江順流而下,直入大海,進抵萊州。


    李世民在三年前退軍後,立刻命人著手打造戰船,之所以選在劍南道,就是為了掩人耳目,避免過早暴露真實意圖。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銀槍白馬戰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錦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錦唐並收藏銀槍白馬戰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