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書說到阿史那都曼與欲穀帶著統葉護大可汗逃跑。
西突厥十幾萬大軍被唐軍殺的七零八落,一個個猶如無頭蒼蠅亂撞,自然有不少逃兵逃向山口方向。
且說都曼、欲穀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護送著統葉護大可汗眼看著來到天山山口處,眾人一看這裏無人把守,心中稍安。
剛要打馬進入山穀,倏地斜刺裏殺出來一支唐軍,為首一員唐朝大將,那人麵如冠玉,目若朗星,劍眉倒豎,頭戴一頂鳳翅亮銀盔,身穿龍鱗明光鎧,胯下馬,掌中槍,不是李昭還能是誰?
隻聽李昭大喝一聲,“爾等不下馬投降,還往哪裏跑?”
阿史那都曼一看李昭腦瓜仁都疼啊,老虎口一戰李昭單刀破錘的場景還曆曆在目,但是沒辦法,他現在隻能硬著頭皮頂上來。
他吩咐阿史那欲穀,“快走,我來擋住此人。”
於是率領上千人馬阻擋李昭。
阿史那欲穀早帶著統葉護向山穀之中竄去,哪裏會管都曼。
李昭眼看著他們逃走也不命人追趕,揮舞手中破陣霸王槍來戰都曼。
“阿史那都曼,今天就是你的死期!看槍!”
想一想前些天接這貨的大錘閃了胳膊,心裏就來氣,養了十多天才好,今天必須結果他的性命。
阿史那都曼一看李昭的槍不是刺,也不是紮,而是砸過來的,唿唿帶風,他知道李昭的力氣,在遇到李昭之前,都曼一直認為天底下除了兄弟都支,再沒人比他力氣大,可哪成想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沒辦法,一催胯下馬,硬著頭皮接下這一槍吧!
“鐺啷啷!”震耳欲聾。
霸王破陣槍和一對大錘擦出來火星子,哪怕陽光閃耀依舊不能遮掩光芒。
都曼低頭一看,虎口崩裂,血唿啦的……心說完了,我命休矣啊!
兩馬交肩而過,英雄閃背迴轉。
李昭又砸一槍,心說你阿史那都曼不就是認為自己力氣大,指著力氣活著嗎?我就是要用你引以為傲的力氣打敗你,從心理和身體給予你雙重打擊,徹底將你擊垮。
阿史那都曼倒也是條血性漢子,明知不敵,還是硬接這一槍。
“鐺!”
李昭原本以為阿史那都曼接下這一槍,兵刃必然撒手,但是這阿史那都曼一咬牙,死死握住雙錘,竟然沒扔,隻是那一張大臉憋的通紅,嗓子眼發鹹,“哇……”的一口鮮血吐了出來。
都曼在馬上晃了兩晃,搖了幾搖,栽下馬去。
李昭一夾馬肚子,來到他的近前,把破陣霸王槍抵住他的喉嚨,厲聲問道,“你!降是不降!”
此時的阿史那都曼進氣少,出氣多,氣息微弱從口裏一字一頓蹦出來幾個字,“大丈夫馬革裹屍死而無憾,死在你的手裏也不枉我一世英名!”
李昭心說這小子是個人物,“好!那我就送你上路。”
說罷,他把眼睛一閉,一槍結果了都曼性命。
西突厥一代猛將,橫屍當場。
李昭下馬抽出橫刀,準備砍下他的頭顱,但一看這人睜著雙眼,死不瞑目。
李昭心說此人倒也忠誠,是個漢子,兩軍交戰,各為其主,就給他留個全屍吧!
然後命令士卒把都曼屍體找個地方埋了起來。
至此,西突厥名噪一時的八大金剛死的死、降的降,折損殆盡。
滾滾黃沙,埋葬多少英雄夢。
話說這都曼已經和唐軍血戰一番,又與李道玄大戰幾十個迴合,哪裏還是李昭的一合之敵。
日在中央,戰鬥已經接近尾聲。
唐軍斬首六萬,俘虜五萬,其餘作鳥獸散。
李昭點了點人馬,這一戰唐軍戰死三千,受傷四千,可以說已經把損失降到最低了!
話分兩頭。
阿史那欲穀護著統葉護可汗帶著幾千殘兵敗將,可以說急急如喪家之犬,惶惶如漏網之魚,逃竄在天山山穀之中。
欲穀迴頭一看,眾人盔歪甲斜,滿身黃沙,有的還滴血滴了一路,眼看著堅持不住。
他趕緊鼓舞士氣,“兄弟們!前方就是出口了!隻要逃出天山,我們就安全啦!”
他也是順嘴胡謅,就算逃出去,茫茫西域,又能去哪裏?老巢早讓蘇定方給端了啊!
眾人快馬加鞭向天山北側山口逃竄,約摸又跑了半個時辰,突然前方有一人大喊道,“兄弟們!前方就是出口啦!我們馬上就逃出去了!”
西突厥眾人欣喜若狂。
可就在此時,那山口突然閃出一彪人馬,鈞是強弓硬弩,將山口堵的密不透風,連個鳥都飛不出去。
阿史那欲穀心說完了!徹底完了!他抬眼看了看唐軍為首戰將,是個年輕人,二十多歲的年紀,手提一杆虎頭鏨金槍,胯下黃驃馬,背後影影綽綽的好像還背了一對兵刃,不知道什麽玩意。
但看此人麵似淡金,唇如塗朱,怎麽看怎麽眼熟。
眼珠一轉,計上心頭。
欲穀打馬上前,麵帶微笑問道,“嘿嘿!敢問對麵唐將可是姓秦呐?”
那唐將聽到聲音一皺眉,心說誰說話,人在哪呢?
他又低頭這才看到欲穀,一看好嘛,這小子生的大腦袋小細脖,摞吧摞吧沒有三塊豆腐高,憋笑問道,“你是何人?怎知我姓?”
欲穀腆著個大臉,悶聲悶氣,“那……我不僅知道你是誰,我還知道你爹。”
“哦?那你說我父親是誰?”
“你父親就是那大唐開國的功臣,山東的英雄,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姓秦名瓊字叔寶,是也不是?”
咱就是說,這位可能聽過評書。
那唐將一聽心說哎呦喂,他真認識我父親?沒聽老頭提起過有這一號啊!
“嘶……你是何人?難不成與我父相熟?”
“熟!那可太熟了!想當年在陰山腳下……”阿史那欲穀突然頓住。
那唐將追問,“在陰山腳下如何?”
阿史那欲穀心的話你別著急啊,我還沒想好怎麽編呢,我和秦瓊是認識,但那是戰場上的仇人啊,當年在陰山下秦叔寶鐧打迴紇酋長,威震草原,當時欲穀在後麵看的真真的。
當下這個小子一樣的黃臉堂,手中兵刃好像也一樣,肯定是秦瓊的兒子,看這小娃娃年紀不大,且看我忽悠他一下!
你還真別說,真讓欲穀猜對了,那唐將正是秦懷玉,李昭命他率領一萬人在此埋伏,等著收拾西突厥殘兵敗將,這是把天大的功勞送給秦懷玉,當然全是看秦瓊老將軍的麵子。
隻聽阿史那欲穀繼續編道,“想當年在陰山腳下,我與汝父大戰三百餘合,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最後惺惺相惜,結為了異姓兄弟!一晃近十年光景,不知道我那秦老兄弟尚在否啊?”
欲穀一邊說著,一邊還比比劃劃的,說到激動處,甚至還掉兩滴眼淚……
這貨一通吹噓胡編亂造,也不臉紅。
欲知秦懷玉是否被騙,請看下迴分解。
西突厥十幾萬大軍被唐軍殺的七零八落,一個個猶如無頭蒼蠅亂撞,自然有不少逃兵逃向山口方向。
且說都曼、欲穀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護送著統葉護大可汗眼看著來到天山山口處,眾人一看這裏無人把守,心中稍安。
剛要打馬進入山穀,倏地斜刺裏殺出來一支唐軍,為首一員唐朝大將,那人麵如冠玉,目若朗星,劍眉倒豎,頭戴一頂鳳翅亮銀盔,身穿龍鱗明光鎧,胯下馬,掌中槍,不是李昭還能是誰?
隻聽李昭大喝一聲,“爾等不下馬投降,還往哪裏跑?”
阿史那都曼一看李昭腦瓜仁都疼啊,老虎口一戰李昭單刀破錘的場景還曆曆在目,但是沒辦法,他現在隻能硬著頭皮頂上來。
他吩咐阿史那欲穀,“快走,我來擋住此人。”
於是率領上千人馬阻擋李昭。
阿史那欲穀早帶著統葉護向山穀之中竄去,哪裏會管都曼。
李昭眼看著他們逃走也不命人追趕,揮舞手中破陣霸王槍來戰都曼。
“阿史那都曼,今天就是你的死期!看槍!”
想一想前些天接這貨的大錘閃了胳膊,心裏就來氣,養了十多天才好,今天必須結果他的性命。
阿史那都曼一看李昭的槍不是刺,也不是紮,而是砸過來的,唿唿帶風,他知道李昭的力氣,在遇到李昭之前,都曼一直認為天底下除了兄弟都支,再沒人比他力氣大,可哪成想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沒辦法,一催胯下馬,硬著頭皮接下這一槍吧!
“鐺啷啷!”震耳欲聾。
霸王破陣槍和一對大錘擦出來火星子,哪怕陽光閃耀依舊不能遮掩光芒。
都曼低頭一看,虎口崩裂,血唿啦的……心說完了,我命休矣啊!
兩馬交肩而過,英雄閃背迴轉。
李昭又砸一槍,心說你阿史那都曼不就是認為自己力氣大,指著力氣活著嗎?我就是要用你引以為傲的力氣打敗你,從心理和身體給予你雙重打擊,徹底將你擊垮。
阿史那都曼倒也是條血性漢子,明知不敵,還是硬接這一槍。
“鐺!”
李昭原本以為阿史那都曼接下這一槍,兵刃必然撒手,但是這阿史那都曼一咬牙,死死握住雙錘,竟然沒扔,隻是那一張大臉憋的通紅,嗓子眼發鹹,“哇……”的一口鮮血吐了出來。
都曼在馬上晃了兩晃,搖了幾搖,栽下馬去。
李昭一夾馬肚子,來到他的近前,把破陣霸王槍抵住他的喉嚨,厲聲問道,“你!降是不降!”
此時的阿史那都曼進氣少,出氣多,氣息微弱從口裏一字一頓蹦出來幾個字,“大丈夫馬革裹屍死而無憾,死在你的手裏也不枉我一世英名!”
李昭心說這小子是個人物,“好!那我就送你上路。”
說罷,他把眼睛一閉,一槍結果了都曼性命。
西突厥一代猛將,橫屍當場。
李昭下馬抽出橫刀,準備砍下他的頭顱,但一看這人睜著雙眼,死不瞑目。
李昭心說此人倒也忠誠,是個漢子,兩軍交戰,各為其主,就給他留個全屍吧!
然後命令士卒把都曼屍體找個地方埋了起來。
至此,西突厥名噪一時的八大金剛死的死、降的降,折損殆盡。
滾滾黃沙,埋葬多少英雄夢。
話說這都曼已經和唐軍血戰一番,又與李道玄大戰幾十個迴合,哪裏還是李昭的一合之敵。
日在中央,戰鬥已經接近尾聲。
唐軍斬首六萬,俘虜五萬,其餘作鳥獸散。
李昭點了點人馬,這一戰唐軍戰死三千,受傷四千,可以說已經把損失降到最低了!
話分兩頭。
阿史那欲穀護著統葉護可汗帶著幾千殘兵敗將,可以說急急如喪家之犬,惶惶如漏網之魚,逃竄在天山山穀之中。
欲穀迴頭一看,眾人盔歪甲斜,滿身黃沙,有的還滴血滴了一路,眼看著堅持不住。
他趕緊鼓舞士氣,“兄弟們!前方就是出口了!隻要逃出天山,我們就安全啦!”
他也是順嘴胡謅,就算逃出去,茫茫西域,又能去哪裏?老巢早讓蘇定方給端了啊!
眾人快馬加鞭向天山北側山口逃竄,約摸又跑了半個時辰,突然前方有一人大喊道,“兄弟們!前方就是出口啦!我們馬上就逃出去了!”
西突厥眾人欣喜若狂。
可就在此時,那山口突然閃出一彪人馬,鈞是強弓硬弩,將山口堵的密不透風,連個鳥都飛不出去。
阿史那欲穀心說完了!徹底完了!他抬眼看了看唐軍為首戰將,是個年輕人,二十多歲的年紀,手提一杆虎頭鏨金槍,胯下黃驃馬,背後影影綽綽的好像還背了一對兵刃,不知道什麽玩意。
但看此人麵似淡金,唇如塗朱,怎麽看怎麽眼熟。
眼珠一轉,計上心頭。
欲穀打馬上前,麵帶微笑問道,“嘿嘿!敢問對麵唐將可是姓秦呐?”
那唐將聽到聲音一皺眉,心說誰說話,人在哪呢?
他又低頭這才看到欲穀,一看好嘛,這小子生的大腦袋小細脖,摞吧摞吧沒有三塊豆腐高,憋笑問道,“你是何人?怎知我姓?”
欲穀腆著個大臉,悶聲悶氣,“那……我不僅知道你是誰,我還知道你爹。”
“哦?那你說我父親是誰?”
“你父親就是那大唐開國的功臣,山東的英雄,馬踏黃河兩岸,鐧打三州六府,姓秦名瓊字叔寶,是也不是?”
咱就是說,這位可能聽過評書。
那唐將一聽心說哎呦喂,他真認識我父親?沒聽老頭提起過有這一號啊!
“嘶……你是何人?難不成與我父相熟?”
“熟!那可太熟了!想當年在陰山腳下……”阿史那欲穀突然頓住。
那唐將追問,“在陰山腳下如何?”
阿史那欲穀心的話你別著急啊,我還沒想好怎麽編呢,我和秦瓊是認識,但那是戰場上的仇人啊,當年在陰山下秦叔寶鐧打迴紇酋長,威震草原,當時欲穀在後麵看的真真的。
當下這個小子一樣的黃臉堂,手中兵刃好像也一樣,肯定是秦瓊的兒子,看這小娃娃年紀不大,且看我忽悠他一下!
你還真別說,真讓欲穀猜對了,那唐將正是秦懷玉,李昭命他率領一萬人在此埋伏,等著收拾西突厥殘兵敗將,這是把天大的功勞送給秦懷玉,當然全是看秦瓊老將軍的麵子。
隻聽阿史那欲穀繼續編道,“想當年在陰山腳下,我與汝父大戰三百餘合,可以說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最後惺惺相惜,結為了異姓兄弟!一晃近十年光景,不知道我那秦老兄弟尚在否啊?”
欲穀一邊說著,一邊還比比劃劃的,說到激動處,甚至還掉兩滴眼淚……
這貨一通吹噓胡編亂造,也不臉紅。
欲知秦懷玉是否被騙,請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