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前方馬蹄戰鼓聲震顫了平壤城中夏蟬的翅膀,近幾日總是鳴個不停。


    平壤城中,大同江上,夜晚時,風總算歇了,那水麵平靜而又深邃,沒有一絲漣漪,隻有月光灑在江麵,銀光粼粼,抬眼望去,遠山如黛。


    有一人站在窗前,遠看這山高月小,卻無心觀賞。


    但見此人,眼窩深邃,一對濃眉豹子眼,鷹鉤鼻,菱角嘴,兩撇八字胡赫然在上。


    身穿紫紅色袍服,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頂梁門鑲嵌一塊無瑕美玉。


    不是別人,正是高句麗的大對盧泉蓋蘇文!


    此人深通韜略,熟讀兵書,武藝超群,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乃高句麗軍政雙界第一人,就連國王高建武都要給他三分薄麵。


    善使一把赤銅大砍刀,胯下遼東混海駒,有萬夫不當之勇。


    背後又插滿五把飛刀,據說此人在兩軍陣前,常以飛刀殺敵,百發百中。


    有詩讚曰:


    高麗泉家有戰神,飛刀來去不留痕。


    天降太歲震東北,從來半島第一人。


    前方戰報不斷傳至大對盧府,泉蓋蘇文起初並不把唐軍放在眼裏。


    心說那隋朝小兒楊廣的一百萬大軍猛不猛?還不是被老子打的雞飛狗跳,屁滾尿流。你唐軍最近兩年是沒少滅國,但那都是小卡拉米,況且你李世民就帶了十來萬軍隊瞧不起誰呢?


    要知道我高句麗此時可是有雄兵五十萬!再加上隋朝運輸大隊長給我們送來的鎧甲軍資器械,現在簡直富得流油,近乎人人披甲。


    直到親弟弟泉蓋蘇賢陣亡的消息傳來,蓋蘇文才大吃一驚。


    “哎呀!我這弟弟真是個廢物!但是該報的仇還是得報!而且唐軍接下來肯定攻打遼東城,這座城池乃是我高句麗多年經營的重鎮,絕不能有閃失。”


    “是!是!是!大對盧說的是!”


    說話的人叫高延壽,是高句麗國王高建武的親弟弟。


    泉蓋蘇文壓了壓心中怒火,沉吟半晌,“嗯……如今唐軍連續攻下我數座城池,遼河一線的五萬軍隊已經潰敗,該派……”


    這蓋蘇文話還沒說完,窗外的蟬叫聲更甚,吵的蓋蘇文心煩意亂,“媽了個巴子的,高惠真!你帶人去把外麵這些玩意都給老子弄死!”


    “是!是!是!”高惠真轉身去到府門外,吩咐士卒開始滅蟬行動。


    高惠真身份也不一般,那也是國王高建武的本家兄弟,這在唐朝也是皇親國戚,此時竟然淪落到在大對盧府中捉蟬。


    泉蓋蘇文在高句麗一手遮天、囂張跋扈可見一斑!


    堂堂高惠真撅著屁股撲在草地上左抓右打,竟真的讓他捉到一隻蟬,當然了,他並不會覺得抓住了整個夏天,而是嘴角輕揚,然後狠狠的一用力把那蟬捏碎在手中,一抖手,夏天的微風便把那碎蟬吹落了。


    府中的蓋蘇文一皺眉,“我剛才說到哪裏了?”


    “迴對盧大人,您說該派誰去支援前線,抵擋唐軍!”高延壽滿臉諂笑,一邊說著,一邊還給蓋蘇文滿了一杯茶水。


    那蓋蘇文毫不客氣,端起茶杯,一飲而盡,“嗬!忒!”


    還吐出來一塊茶葉。


    他慢悠悠說道,“延壽啊!這茶是真不錯!那你說派誰前往最合適啊?”


    “啊這……依我之見,大對盧您的幾個兒子,勇冠三軍,可當此重任!”高延壽心說讓你兒子去試試水吧先。


    蓋蘇文思索片刻,豹子眼一瞪,“隻怕不夠啊,這樣!讓泉男勇帶四萬兵馬為先鋒,你和高惠真領十五萬大軍在後,如此這十九萬兵馬應當足以應對唐軍!爾等切不可魯莽,一定要小心行事!”


    泉男勇和高延壽領命。


    泉蓋蘇文突然一摔茶杯,“高惠真怎麽迴事,讓他去抓個蟲兒,怎地這些時候還沒迴來。”


    話音未落,門外傳來高惠真的聲音,“對盧大人,我迴來了,大人莫怪,實在是蟬太多了,這才耽誤。”


    書中交代,這泉蓋蘇文如今三十五歲,別看年紀不算大,五個兒子都已經是軍中驍將。


    老大泉男生,老二泉男建,老三泉男產,老四泉男勇,老五泉男德。


    都是十七八歲的年紀,這泉蓋蘇文有意讓幾個兒子趁著這場戰爭曆練一番,正好也能考察一下哪個兒子表現好,日後也好傳承他的衣缽。


    泉蓋蘇文想的倒是長遠,隻是不知道有沒有來日方長。


    且說老四泉男勇引領四萬高句麗大軍,從平壤出發,直奔前線。


    此時唐軍正在圍攻蓋牟城,城中守將王新赫奮勇殺敵,但是他拿什麽阻擋大唐精銳?唐軍隻用了十天時間,便攻克此城,將王新赫梟首。


    正巧薛家兄弟趕到與李世績李道宗在城中會合,下一步就要攻打高句麗重鎮——遼東城。


    這遼東城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城牆高聳,厚實而堅固,仿佛能抵禦任何強大的攻擊。城中駐守著一萬名精銳士兵,訓練有素且士氣高昂,隻因這城中流傳著一段傳說,傳說當年隋煬帝三征高句麗,雄兵百萬都沒有攻下遼東城,自此之後,遼東城守軍那簡直不把任何軍隊放在眼裏。


    城中還囤積了大量的糧草物資,足夠支撐守城軍隊長時間的戰鬥需求。


    如今這座城依舊堅挺如山,擋在唐軍麵前。


    蓋牟城中,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世績擂鼓聚將,升帳議事。


    他居中而坐,一隻手拿起令箭,“李道宗、薛萬備聽令,你二人為先鋒,引兵四千,先行出發,本帥帶著薛萬徹引兵一萬在後相隨。”


    當時李世績手底下隻有這一萬四千人馬,畢竟打下了好幾座城池,都要分兵駐守。


    話說李道宗與薛萬備引兵來到遼東城城下挑戰。


    城內士兵根本不搭理他們,拒不出戰。


    正在此時,探馬來報,遠方有一支高句麗援軍,看人數有四萬人左右。


    四千對四萬,這仗怎麽打?唐軍將士竟有懼色。


    盡管唐軍戰力強悍,但高句麗軍隊那也不是軟蛋。當年楊廣百萬大軍折戟遼東就是明證。


    李道宗麾下部將張君乂建議,“副元帥,如今敵眾我寡,應當防守,深溝高壘,抵擋高句麗援軍!等我軍主力部隊一到,再與敵人決戰。”


    “放屁!”李道宗大發雷霆!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銀槍白馬戰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錦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錦唐並收藏銀槍白馬戰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