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書說到波斯王子卑路斯來到長安求援兵。
李昭一看他身體羸弱就讓他在府中休養兩日,這才帶到太極殿上參見李世民。
是時,李昭已經三十八歲,正是年富力強,戰爭經驗豐富,槍法也達到巔峰。
那日朝會,大唐文武分列太極殿兩旁,波斯王子恭恭敬敬跪在中央。
隻看他鼻涕一把淚一把,“參見大唐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世民一皺眉,看此人二十來歲,長相與中原人大不相同,便好奇問道,“你便是波斯王子?”
“以前是,現在恐怕不是了,亡國奴罷了……嗚嗚嗚……請大唐皇帝為我做主!”卑路斯哭哭啼啼,像個娘們兒。
“好了,好了,不要哭了,朕為何要出兵助你?與大唐有何幹係?”
“皇帝陛下,小王昔日就聽說大唐皇帝雄才大略,英武過人,大唐帝國國力雄厚,世間無二,那大食與西突厥汗國狼狽為奸,沆瀣一氣,以二打一,以多欺寡,這才讓我波斯難以招架,兩國在我們的土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唐皇帝乃是天可汗,天下共主,我波斯亦當歸屬大唐,如今臣屬有難,大唐豈有袖手旁觀之理?”
哦吼!李世民一看這小子年紀輕輕,嘴上功夫了得。
不過他還是不為所動,你說出兵就出兵?對外開戰是那麽容易的嗎?幾十萬將士的命運怎麽可能因為一個外國王子的一兩句話就被決定?
但是李世民被戴了一個大高帽也不好直接拒絕,隻得說道,“我朝倒是可以出麵調停,至於結果如何那就不是我朝能左右的了。”
卑路斯一聽李世民不肯出兵,叩頭在地,頭破血流。
“陛下!大食國與西突厥狼子野心,吃下去的土地人口,他們怎麽可能歸還,調停怕是無用,況且大唐向來是天朝上國,以吊民伐罪為己任,如今臣屬百姓處於倒懸之中,大唐豈能不發兵相救?”
“……”李世民一陣語塞,心說這小子口若懸河,小嘴叭叭叭的一直給大唐戴高帽,還真不好應付。
長孫無忌趕緊救場,“王子殿下,非是我大唐見死不救,然而波斯距離長安一萬多裏,山高路遠,大食與西突厥又是強國,發兵少則不足以與之相抗,發兵多後勤糧草又難以保障,況且就算幫你複國,於我朝又有何益處呢?”
長孫無忌的意思很簡單,我們大唐費挺大勁幫你複國,你能給我們多少好處?難道讓我們白出力?這話李世民作為皇帝不好開口,隻能由臣子來說。
波斯王子心領神會,“若是別國定難以救援,但是聽說大唐有那個什麽壓縮餅幹,那玩意可以解決糧草問題,如果幫我波斯複國成功,願作大唐一都督,永為臣屬,絕不相背。”
李世民聽到這裏眼前一亮,“事關重大,還需再議,這樣吧,你先去芙蓉苑住下,在那裏好好放鬆幾天。”
於是波斯王子悻悻而退,太極殿再無外人。
李世民命人把早已完成的坤輿萬國全圖抬到大殿中央。
書中交代,李世民有事沒事就在地圖前看幾眼,如今已經是對世界地理爛熟於心。李昭也懶得給各大洲重新起名,直接借用現代之名,其餘各地要麽沿用唐朝地名,唐朝沒有命名的就用了明朝地名。(實際上筆者本來想重新命名各大洲,但起名這玩意實在不是筆者強項,況且如果重新命名會導致後麵行文不便,大家也不方便閱讀。至於曆史上真正的坤輿萬國全圖可謂是疑點重重,感興趣的看官可以自行搜索。)
言歸正傳。
李世民從龍椅上起身來到地圖前方,以手指道,“波斯地處要衝,如果真的納入我朝版圖,倒是一件好事!”
“萬萬不可!陛下!此去波斯,飄搖萬裏,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啊!”站出來反對的自然是魏征!
李世民看了一眼魏征,又瞧了瞧李昭,“駙馬,這幅圖是你主持編撰的,你有什麽意見。”
“陛下,若為中國之皇帝,則不必出兵,若作世界之皇帝,則必出兵。”李昭言簡意賅。
“哦?”
“陛下請看,波斯南接大食,而大食是世界上亞非歐三塊大陸的鏈接之地,誰控製了大食,便控製了世界咽喉,而我大唐如果想染指大食,首先必須占據波斯!”李昭指著地圖鏗鏘有力。
李靖也上前進諫,“陛下,前者駙馬虎口奪食,從西突厥手中收複西域三十六國,西突厥豈會善罷甘休,之所以沒有與我朝開戰,不過是忙於攻討波斯,今波斯已亡,必揮師東進,犯我大唐,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反正我大唐和西突厥早晚必有一戰!”
李世民深以為然,心中忖道,一方麵收拾西突厥,一方麵也可以染指波斯,為以後和大食開戰做準備,可謂是一箭雙雕。
魏征連連搖頭,“陛下!諸位將軍,我大唐休養生息,不過三年,一旦開戰,好不容易恢複的國力又要損失殆盡,陛下三思啊!”
李世民望了魏征一眼,“玄成呐,朕知道你說的有道理,然而當年波斯也算為我大唐分擔火力,不然怎麽可能輕易收複西域三十六國?如今波斯有難,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王者當視四海為一家!”
講到此處,李世民把心一橫,袍袖一甩,“朕意已決,以安西大都護李昭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蘇定方侯君集為副總管,李道玄為先鋒官,征調各地兵馬二十萬,明年春天兵發西域!為波斯複國!”
此時大唐最厲害的三大名將,李靖已經六十六歲,年紀大了,李世績又沒打過西突厥,李世民自然選擇了熟悉西域,年富力強的李昭為大總管。
那二十萬人馬包括安西軍三萬,玄甲軍一萬,陌刀軍一萬,其餘各地府兵十五萬。
至於軍糧一分為三,李昭隨軍攜帶壓縮餅幹,西域諸國又供給部分糧草,再加上大唐自己的後勤輜重部隊。
公元六百三十七年,貞觀十一年,春,李昭帶著波斯王子以及侯君集、蘇定方、李道玄、程知節、段誌玄、薛萬鈞、秦懷玉、程懷亮、一同上路,奔往西域。
對了,還帶上了裴行儉,畢竟十七八歲了,該上戰場曆練一番!
李雷非要跟著去,但李昭顧及他年齡太小,便未應允。
大唐和西突厥的全麵戰爭即將開始!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分解。
李昭一看他身體羸弱就讓他在府中休養兩日,這才帶到太極殿上參見李世民。
是時,李昭已經三十八歲,正是年富力強,戰爭經驗豐富,槍法也達到巔峰。
那日朝會,大唐文武分列太極殿兩旁,波斯王子恭恭敬敬跪在中央。
隻看他鼻涕一把淚一把,“參見大唐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世民一皺眉,看此人二十來歲,長相與中原人大不相同,便好奇問道,“你便是波斯王子?”
“以前是,現在恐怕不是了,亡國奴罷了……嗚嗚嗚……請大唐皇帝為我做主!”卑路斯哭哭啼啼,像個娘們兒。
“好了,好了,不要哭了,朕為何要出兵助你?與大唐有何幹係?”
“皇帝陛下,小王昔日就聽說大唐皇帝雄才大略,英武過人,大唐帝國國力雄厚,世間無二,那大食與西突厥汗國狼狽為奸,沆瀣一氣,以二打一,以多欺寡,這才讓我波斯難以招架,兩國在我們的土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唐皇帝乃是天可汗,天下共主,我波斯亦當歸屬大唐,如今臣屬有難,大唐豈有袖手旁觀之理?”
哦吼!李世民一看這小子年紀輕輕,嘴上功夫了得。
不過他還是不為所動,你說出兵就出兵?對外開戰是那麽容易的嗎?幾十萬將士的命運怎麽可能因為一個外國王子的一兩句話就被決定?
但是李世民被戴了一個大高帽也不好直接拒絕,隻得說道,“我朝倒是可以出麵調停,至於結果如何那就不是我朝能左右的了。”
卑路斯一聽李世民不肯出兵,叩頭在地,頭破血流。
“陛下!大食國與西突厥狼子野心,吃下去的土地人口,他們怎麽可能歸還,調停怕是無用,況且大唐向來是天朝上國,以吊民伐罪為己任,如今臣屬百姓處於倒懸之中,大唐豈能不發兵相救?”
“……”李世民一陣語塞,心說這小子口若懸河,小嘴叭叭叭的一直給大唐戴高帽,還真不好應付。
長孫無忌趕緊救場,“王子殿下,非是我大唐見死不救,然而波斯距離長安一萬多裏,山高路遠,大食與西突厥又是強國,發兵少則不足以與之相抗,發兵多後勤糧草又難以保障,況且就算幫你複國,於我朝又有何益處呢?”
長孫無忌的意思很簡單,我們大唐費挺大勁幫你複國,你能給我們多少好處?難道讓我們白出力?這話李世民作為皇帝不好開口,隻能由臣子來說。
波斯王子心領神會,“若是別國定難以救援,但是聽說大唐有那個什麽壓縮餅幹,那玩意可以解決糧草問題,如果幫我波斯複國成功,願作大唐一都督,永為臣屬,絕不相背。”
李世民聽到這裏眼前一亮,“事關重大,還需再議,這樣吧,你先去芙蓉苑住下,在那裏好好放鬆幾天。”
於是波斯王子悻悻而退,太極殿再無外人。
李世民命人把早已完成的坤輿萬國全圖抬到大殿中央。
書中交代,李世民有事沒事就在地圖前看幾眼,如今已經是對世界地理爛熟於心。李昭也懶得給各大洲重新起名,直接借用現代之名,其餘各地要麽沿用唐朝地名,唐朝沒有命名的就用了明朝地名。(實際上筆者本來想重新命名各大洲,但起名這玩意實在不是筆者強項,況且如果重新命名會導致後麵行文不便,大家也不方便閱讀。至於曆史上真正的坤輿萬國全圖可謂是疑點重重,感興趣的看官可以自行搜索。)
言歸正傳。
李世民從龍椅上起身來到地圖前方,以手指道,“波斯地處要衝,如果真的納入我朝版圖,倒是一件好事!”
“萬萬不可!陛下!此去波斯,飄搖萬裏,勞民傷財,得不償失啊!”站出來反對的自然是魏征!
李世民看了一眼魏征,又瞧了瞧李昭,“駙馬,這幅圖是你主持編撰的,你有什麽意見。”
“陛下,若為中國之皇帝,則不必出兵,若作世界之皇帝,則必出兵。”李昭言簡意賅。
“哦?”
“陛下請看,波斯南接大食,而大食是世界上亞非歐三塊大陸的鏈接之地,誰控製了大食,便控製了世界咽喉,而我大唐如果想染指大食,首先必須占據波斯!”李昭指著地圖鏗鏘有力。
李靖也上前進諫,“陛下,前者駙馬虎口奪食,從西突厥手中收複西域三十六國,西突厥豈會善罷甘休,之所以沒有與我朝開戰,不過是忙於攻討波斯,今波斯已亡,必揮師東進,犯我大唐,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反正我大唐和西突厥早晚必有一戰!”
李世民深以為然,心中忖道,一方麵收拾西突厥,一方麵也可以染指波斯,為以後和大食開戰做準備,可謂是一箭雙雕。
魏征連連搖頭,“陛下!諸位將軍,我大唐休養生息,不過三年,一旦開戰,好不容易恢複的國力又要損失殆盡,陛下三思啊!”
李世民望了魏征一眼,“玄成呐,朕知道你說的有道理,然而當年波斯也算為我大唐分擔火力,不然怎麽可能輕易收複西域三十六國?如今波斯有難,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王者當視四海為一家!”
講到此處,李世民把心一橫,袍袖一甩,“朕意已決,以安西大都護李昭為伊麗道行軍大總管,蘇定方侯君集為副總管,李道玄為先鋒官,征調各地兵馬二十萬,明年春天兵發西域!為波斯複國!”
此時大唐最厲害的三大名將,李靖已經六十六歲,年紀大了,李世績又沒打過西突厥,李世民自然選擇了熟悉西域,年富力強的李昭為大總管。
那二十萬人馬包括安西軍三萬,玄甲軍一萬,陌刀軍一萬,其餘各地府兵十五萬。
至於軍糧一分為三,李昭隨軍攜帶壓縮餅幹,西域諸國又供給部分糧草,再加上大唐自己的後勤輜重部隊。
公元六百三十七年,貞觀十一年,春,李昭帶著波斯王子以及侯君集、蘇定方、李道玄、程知節、段誌玄、薛萬鈞、秦懷玉、程懷亮、一同上路,奔往西域。
對了,還帶上了裴行儉,畢竟十七八歲了,該上戰場曆練一番!
李雷非要跟著去,但李昭顧及他年齡太小,便未應允。
大唐和西突厥的全麵戰爭即將開始!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