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書說到李世民帶著李昭等人私下裏與執失思力交談。
而朝堂上兩個人不過作秀而已,為何作秀?
一是作為皇帝李世民必須強硬鎮定,給文武百官帶個頭,若是皇帝都慌了,那大唐可就危險了。
二是李世民能在突厥安插間諜,玩反間計,誰知道朝堂之上有沒有突厥的人?眾所周知,情報戰,間諜戰,最重要的就是保密!
李世民令思力退下,急召眾文武入內,開始調兵遣將。
“李昭,明日你帶領蘇定方,薛萬備以及一千陌刀隊出城迎戰,汝懼怕否?”
“哈哈哈哈,陛下,我匣中寶刀饑渴難耐,有何懼哉!”李昭豪氣幹雲道。
李世民又命令已經迴到長安的尉遲敬德,“尉遲將軍你與秦瓊,李道宗,薛萬徹等人率領三千玄甲軍於戰場側翼埋伏,待明日李昭將軍與敵激戰時,爾等伺機而出,不得有誤。”
眾將領命而去。
“侯君集,薛萬鈞,李道玄,劉弘基,房玄齡,蕭瑀,汝等明日與朕率三萬兵馬出城列陣。”
“長孫無忌與段誌玄等留守長安。”
數道命令傳下,名將精銳盡出。
李世民最信任的三個人,不過李昭,這是親姐夫;長孫無忌這是親大舅哥;房玄齡,這是心腹謀臣。
李昭可謂大唐第一勇將,讓他為先鋒迎敵正合適,房玄齡足智多謀,所以留在身邊出謀劃策,而長孫無忌不諳軍事,留下守城再好不過。
一夜無話。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六,李昭率領蘇定方,薛萬備以及一千陌刀隊出城迎敵。此時陌刀隊刀法純熟,隻是陣法剛剛練習十幾天,今日便要上陣迎敵。這是大唐陌刀隊第一次麵對真正的強敵,至於上次平叛純屬虐菜,不值一提。
李昭相信史書會記下這一刻!他放眼北望,隻見突厥人山人海,黑壓壓的一片,無邊無際。
李昭號令全軍,快速通過便橋,於渭水彼岸列陣。
薛萬備擔憂道,“師父,我軍隻有一千人,對岸的突厥有二十萬之眾,如此孤軍深入怕是不妥,不如在渭水這邊拒敵,隻要守住便橋,敵人再多也無用。”
“兩軍陣前,沒有師徒,叫我大帥!不要問那麽多,依令而行!”李昭斬釘截鐵道。
待全軍快速過河後,薛萬備又建議,“不如毀掉便橋,背水一戰。”
背水一戰是肯定的,但是便橋是不能毀的,李昭雖然沒讀過幾本兵書,但是看過三國演義,知道當陽長阪橋張飛之故事。當然了,薛萬備肯定是沒讀過三國演義的,最多看了看三國誌。
李昭朗聲道,“突厥騎兵有二十萬之眾,想靠毀橋攔住敵軍談何容易。敵軍就算用人填,也能把這渭水填滿,毀掉便橋,反而露怯。”
此時隻見李昭拔出橫刀,堅定道,“踏足此橋半步者,斬!後退半步者,斬!將士們,身後就是渭水,就是長安,就是我大唐的父老鄉親萬千子民!我們的皇帝就在後麵看著我們,國家危難存亡際,正是男兒建功時,隨我殺!”
說罷,李昭也不用槍了,按機關把破陣槍縮短插在背後,手持陌刀與眾軍士結陣前行。
長安城下列陣的李世民等人看的真切,隻聽蕭瑀說道,“老夫雖不懂兵法,可駙馬這是要幹什麽,這不是羊入虎口有去無迴嗎?”
一邊的房玄齡提醒道,“我料駙馬這是想效仿韓信背水一戰!”
李世民點了點頭隨即命令道,“擂鼓助威!”
聞聽身後鼓聲大作,唐軍士氣高昂!
對麵的頡利可汗一看人都傻了,這什麽情況?向來隻有騎兵衝擊步兵,還沒見過步兵衝騎兵!
這群漢人一定是瘋了,想我突厥大軍一路南下,所向披靡!此刻的頡利根本沒把這千把唐軍放在眼裏。
頡利可汗立刻命令先鋒大將阿史德烏沒啜率領五千輕騎兵殺向唐軍,一場大戰一觸即發。而突厥人也終究會為他們的傲慢付出代價!
兩百步,一百步。
李昭心中默數,“射!”
唐軍箭如雨下!
突厥騎兵落馬者甚多。
此時突厥騎兵已衝到眼前,李昭急命全軍棄掉弓箭,手持陌刀,如牆而進。
唐軍與突厥輕騎兵短兵相接,所當之敵,人馬俱碎!
沒錯!人馬俱碎,李昭在史書上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隻是覺得厲害,但此刻身臨其境那種血肉橫飛的畫麵讓他終生難忘,他自穿越以來戰鬥無數,如今天這般慘烈還是第一次!
突厥騎兵一輪一輪的衝鋒卻怎麽樣也衝不進如鐵桶般的陌刀軍陣。
隻見陌刀隊,有人專砍馬腿,有人專砍馬頭,有人補刀落馬突厥兵,有人連人帶馬一起砍,分工明確,人數雖少,卻能以一當十!
壓刀式,背砍式,朝天刀式,陌刀十二式盡出。唐軍簡直是把這五千突厥騎兵當成經驗兵了。
阿史德烏沒啜一看屬三個人砍的最歡,當然是李昭,薛萬備,蘇定方三個人,已經分別砍了數十名突厥騎兵,他拍馬直奔薛萬備衝來。
活該他倒黴,偏偏看上這三個最能打的,薛萬備見他衝來,背後提刀,覷得親近,把手中陌刀掄圓,口中大喝道,“開!”
好家夥,一刀把阿史德烏沒啜連人帶馬,砍成兩段。這便是陌刀十二式中的背砍式。
這一幕,突厥人看呆了,長安城下的李世民等眾將也看呆了,今天李世民算是見識到陌刀軍的威力,也感激幸虧李昭組建了這支軍隊,今日竟然有大用!
突厥騎兵不過衝殺幾個來迴,先鋒陣亡,折損上千!而大唐陌刀軍皆身著重甲,防禦屬性拉滿,這五千騎兵根本對他們造成不了什麽實質性的傷害。
後麵的頡利可汗一看,哎呦喂,好家夥,我還就不信了。他急命麾下大將阿史那必斯再率一萬騎兵衝鋒。
那位說頡利可汗怎麽不讓二十萬騎兵一起上啊,開玩笑,俗話說人過一百,形形色色;人過一千,徹地連天;人過一萬,無邊無沿。二十萬人鋪開了那得需要多大的地方?長安城北涇陽附近多山又河網密布,二十萬騎兵根本施展不開。況且頡利太過輕敵,畢竟唐軍隻派一千人。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而朝堂上兩個人不過作秀而已,為何作秀?
一是作為皇帝李世民必須強硬鎮定,給文武百官帶個頭,若是皇帝都慌了,那大唐可就危險了。
二是李世民能在突厥安插間諜,玩反間計,誰知道朝堂之上有沒有突厥的人?眾所周知,情報戰,間諜戰,最重要的就是保密!
李世民令思力退下,急召眾文武入內,開始調兵遣將。
“李昭,明日你帶領蘇定方,薛萬備以及一千陌刀隊出城迎戰,汝懼怕否?”
“哈哈哈哈,陛下,我匣中寶刀饑渴難耐,有何懼哉!”李昭豪氣幹雲道。
李世民又命令已經迴到長安的尉遲敬德,“尉遲將軍你與秦瓊,李道宗,薛萬徹等人率領三千玄甲軍於戰場側翼埋伏,待明日李昭將軍與敵激戰時,爾等伺機而出,不得有誤。”
眾將領命而去。
“侯君集,薛萬鈞,李道玄,劉弘基,房玄齡,蕭瑀,汝等明日與朕率三萬兵馬出城列陣。”
“長孫無忌與段誌玄等留守長安。”
數道命令傳下,名將精銳盡出。
李世民最信任的三個人,不過李昭,這是親姐夫;長孫無忌這是親大舅哥;房玄齡,這是心腹謀臣。
李昭可謂大唐第一勇將,讓他為先鋒迎敵正合適,房玄齡足智多謀,所以留在身邊出謀劃策,而長孫無忌不諳軍事,留下守城再好不過。
一夜無話。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六,李昭率領蘇定方,薛萬備以及一千陌刀隊出城迎敵。此時陌刀隊刀法純熟,隻是陣法剛剛練習十幾天,今日便要上陣迎敵。這是大唐陌刀隊第一次麵對真正的強敵,至於上次平叛純屬虐菜,不值一提。
李昭相信史書會記下這一刻!他放眼北望,隻見突厥人山人海,黑壓壓的一片,無邊無際。
李昭號令全軍,快速通過便橋,於渭水彼岸列陣。
薛萬備擔憂道,“師父,我軍隻有一千人,對岸的突厥有二十萬之眾,如此孤軍深入怕是不妥,不如在渭水這邊拒敵,隻要守住便橋,敵人再多也無用。”
“兩軍陣前,沒有師徒,叫我大帥!不要問那麽多,依令而行!”李昭斬釘截鐵道。
待全軍快速過河後,薛萬備又建議,“不如毀掉便橋,背水一戰。”
背水一戰是肯定的,但是便橋是不能毀的,李昭雖然沒讀過幾本兵書,但是看過三國演義,知道當陽長阪橋張飛之故事。當然了,薛萬備肯定是沒讀過三國演義的,最多看了看三國誌。
李昭朗聲道,“突厥騎兵有二十萬之眾,想靠毀橋攔住敵軍談何容易。敵軍就算用人填,也能把這渭水填滿,毀掉便橋,反而露怯。”
此時隻見李昭拔出橫刀,堅定道,“踏足此橋半步者,斬!後退半步者,斬!將士們,身後就是渭水,就是長安,就是我大唐的父老鄉親萬千子民!我們的皇帝就在後麵看著我們,國家危難存亡際,正是男兒建功時,隨我殺!”
說罷,李昭也不用槍了,按機關把破陣槍縮短插在背後,手持陌刀與眾軍士結陣前行。
長安城下列陣的李世民等人看的真切,隻聽蕭瑀說道,“老夫雖不懂兵法,可駙馬這是要幹什麽,這不是羊入虎口有去無迴嗎?”
一邊的房玄齡提醒道,“我料駙馬這是想效仿韓信背水一戰!”
李世民點了點頭隨即命令道,“擂鼓助威!”
聞聽身後鼓聲大作,唐軍士氣高昂!
對麵的頡利可汗一看人都傻了,這什麽情況?向來隻有騎兵衝擊步兵,還沒見過步兵衝騎兵!
這群漢人一定是瘋了,想我突厥大軍一路南下,所向披靡!此刻的頡利根本沒把這千把唐軍放在眼裏。
頡利可汗立刻命令先鋒大將阿史德烏沒啜率領五千輕騎兵殺向唐軍,一場大戰一觸即發。而突厥人也終究會為他們的傲慢付出代價!
兩百步,一百步。
李昭心中默數,“射!”
唐軍箭如雨下!
突厥騎兵落馬者甚多。
此時突厥騎兵已衝到眼前,李昭急命全軍棄掉弓箭,手持陌刀,如牆而進。
唐軍與突厥輕騎兵短兵相接,所當之敵,人馬俱碎!
沒錯!人馬俱碎,李昭在史書上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隻是覺得厲害,但此刻身臨其境那種血肉橫飛的畫麵讓他終生難忘,他自穿越以來戰鬥無數,如今天這般慘烈還是第一次!
突厥騎兵一輪一輪的衝鋒卻怎麽樣也衝不進如鐵桶般的陌刀軍陣。
隻見陌刀隊,有人專砍馬腿,有人專砍馬頭,有人補刀落馬突厥兵,有人連人帶馬一起砍,分工明確,人數雖少,卻能以一當十!
壓刀式,背砍式,朝天刀式,陌刀十二式盡出。唐軍簡直是把這五千突厥騎兵當成經驗兵了。
阿史德烏沒啜一看屬三個人砍的最歡,當然是李昭,薛萬備,蘇定方三個人,已經分別砍了數十名突厥騎兵,他拍馬直奔薛萬備衝來。
活該他倒黴,偏偏看上這三個最能打的,薛萬備見他衝來,背後提刀,覷得親近,把手中陌刀掄圓,口中大喝道,“開!”
好家夥,一刀把阿史德烏沒啜連人帶馬,砍成兩段。這便是陌刀十二式中的背砍式。
這一幕,突厥人看呆了,長安城下的李世民等眾將也看呆了,今天李世民算是見識到陌刀軍的威力,也感激幸虧李昭組建了這支軍隊,今日竟然有大用!
突厥騎兵不過衝殺幾個來迴,先鋒陣亡,折損上千!而大唐陌刀軍皆身著重甲,防禦屬性拉滿,這五千騎兵根本對他們造成不了什麽實質性的傷害。
後麵的頡利可汗一看,哎呦喂,好家夥,我還就不信了。他急命麾下大將阿史那必斯再率一萬騎兵衝鋒。
那位說頡利可汗怎麽不讓二十萬騎兵一起上啊,開玩笑,俗話說人過一百,形形色色;人過一千,徹地連天;人過一萬,無邊無沿。二十萬人鋪開了那得需要多大的地方?長安城北涇陽附近多山又河網密布,二十萬騎兵根本施展不開。況且頡利太過輕敵,畢竟唐軍隻派一千人。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