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書說到慶功宴上突然傳來哭聲。


    隻聽“嗚嗚嗚,開山哥哥,士信兄弟,我挑了劉黑闥,給你們報仇了,黃泉路上一路走好,嗚嗚嗚。”


    眾人望去,乃是李昭,一邊喝酒一邊哭。


    軍中李世民,秦叔寶,程知節等與殷開山,羅士信關係極好,聞聽李昭之言,再借著酒勁,無不悲從中來。


    李世民趕緊趁機打圓場道,“諸位,這一杯我們敬那些為大唐陣亡的將士。”


    他把酒灑在地上,眾將隨後紛紛效仿。


    羅藝此刻也隻能有樣學樣,畢竟死者為大,這個時候再出來挑事那就會惹起眾怒。


    李昭之前一直冷眼旁觀,一句話也不說。


    突然這麽做一是發泄心中對蘇定方一事的不滿。二是想起殷開山羅士信的陣亡,心中不快,想要祭奠二人亡靈。三是趁機告誡眾人,爭功?你們配嗎?我李昭收複汴州城,槍挑劉黑闥,功勞不比你們大?


    李昭是大唐駙馬,又戰功赫赫,與秦王,太子齊王兩邊都有瓜葛,眾人都不好在爭什麽,肯定要給他麵子。


    於是一場鬧劇終於收場。


    三天後,李世民班師迴朝,羅藝留守幽州依然是總管。薛家三兄弟也跟著迴長安,名義上是接受冊封,實際上太子府私下裏聚集了三千精銳,號稱長林軍,太子想讓薛家三兄弟統領。


    他李世民不是有三千玄甲軍嘛,那我李建成就搞三千長林軍。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大唐徹底平定宇內,長安城外再無戰爭,而那場宮廷之中的宿命之戰也早已拉開帷幕。


    秦王李世民攜大唐天團一路浩浩蕩蕩班師迴朝。


    路上,李元吉總是偷偷跑去看望蘇定方,各種送藥送溫暖,畢竟蘇定方被打了軍棍有傷在身。


    “我說這二哥也真是,把蘇將軍打成這個樣子。”李元吉一臉不滿的說。


    “唉,都怪我當初害了羅將軍。”


    “蘇將軍不要這樣說,那時候你是劉黑闥的部將,出謀劃策本是臣子本分,況且當時你也不知道我們唐軍帶兵的是羅士信啊。”李元吉安慰道。


    隻見蘇定方淚流滿麵道,“有齊王此言,定方雖死無憾!”


    “什麽死不死的,要我說,秦王府就是仗勢欺人,你可是我姐夫收降的,秦王竟然不給麵子,如果將軍不嫌棄,來本王麾下如何?”李元吉一臉真誠的說道。


    “若如此,定方必肝腦塗地,死而後已。”蘇定方忍著疼痛行禮道。


    “蘇將軍有傷在身,不必多禮。”李元吉趕緊攙扶他。


    從蘇定方處出來後,李元吉誌得意滿,在洺州時他就有意收蘇定方,畢竟太子手下有羅藝,有薛家三兄弟,秦王府更不用說,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李世績,侯君集等等那是猛將如雲,隻有自己手下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將領,想成大事,這怎麽行,聽說蘇定方是個人才,今天收歸麾下,他怎能不高興。


    洛陽城。


    李昭與眾人別過,畢竟公主和袖雲還在洛陽等他歸來。


    臨走時李元吉一臉壞笑道,“姐夫,你和我姐小別勝新歡,這晚上還不得幹柴烈火啊,哈哈哈。”


    李昭瞪了他一眼入了洛陽城,而眾人隻是稍作休息,繼續前往長安。


    且說這一日公主在庭院中舞劍,袖雲在屋裏繡花,早有丫鬟來報,“殿下,殿下,駙馬迴來了。”


    公主望向門口,隻見李昭大步流星,邁進院中。


    “殿下一切安好。”李昭滿臉喜色道。


    “我倒是安好的很,隻是夫君在前線征戰,擔心的緊。”平陽公主上下打量李昭道。


    好像在檢查他有沒有受傷。


    “寶貝兒我好著呢。”李昭一邊笑嘻嘻道,一邊抱起公主。


    “夫君,夫君放我下來!下邊人瞧著呢。”公主滿麵羞紅。


    真沒想到她這樣一位巾幗英雄也會如此羞赧。


    一旁的丫鬟竊笑著。


    這時候裏麵的袖雲姑娘也趕了出來,李昭一手牽著一個,走去屋中。


    丫鬟們給上了點心水果,三人互訴衷腸,李昭給他們講戰場上的趣事,講自己怎麽收降蘇定方,怎麽挑了劉黑闥,講到緊要處,袖雲嚇得淚眼婆娑。


    李昭看她這麽關心自己,隻得好言安慰。


    不說李昭夜晚如何滿園春色,單說秦王李世民迴長安複命。


    太極殿上,李淵黑著個臉,氣氛有些緊張。


    李世民垂首而立,他覺得氣氛不對,以往得勝歸來,可不是這個樣子。


    隻聽李淵嚴肅道,“秦王啊,聽說你私自打開府庫,重賞將士,你這是收買人心嗎?”


    李世民一臉懵圈。


    按照慣例,將領在外征戰,攻城略地後打開府庫重賞三軍再平常不過,畢竟士兵也是人,不給錢,誰給你賣命啊?


    況且李世民不是尋常的將領,那是李淵親兒子,以往秦王出征都是這麽做的,也沒說什麽不是,怎麽這次...


    秦王李世民瞬間明白父皇的意圖,這是想打壓自己啊,畢竟自己現在頭銜太多了,官爵一口氣都念不完:天策上將,太尉領司徒,尚書令,中書令,陝東道大刑台尚書令,益州道行台尚書令,雍州牧,涼州總管,領十二衛大將軍,上柱國,秦王。


    秦王李世民想開口解釋,“兒臣,兒臣...”


    “你別說了,削去你十二衛大將軍的職位,迴去好好反省反省。”李淵不容分說道。


    “父皇,父皇不可啊,秦王勞苦功高,怎能不賞反罰呢?”太子李建成在一旁拱火道。


    “你是在說朕賞罰不明?”李淵反問道。


    “兒臣不敢。”李建成趕緊解釋。


    “太子,長安禁軍即刻起由你接手。”李淵說罷,拂袖而去。


    長安十二衛是京城的全部禁軍,此刻李淵決定把禁軍軍權從秦王手中拿迴來,暫且放給太子。


    諸位看官,讓我們來捋一捋,大唐朝廷一條政令由中書省最高長官中書令李世民負責起草,然後由門下省長官審核,再交給尚書省長官李世民負責執行落實。在關東,巴蜀,隴西等地,也由行台尚書令李世民將中央政令具體實施,再加上李世民掌握著長安兵權,這個權力太大了,別說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受威脅,就是皇帝李淵也開始警覺。


    那位說李淵不封這麽多官職不行嗎,可是李世民滅薛舉,滅劉武周,滅竇建德,滅王世充,滅劉黑闥,打下了大唐半壁江山,功勞太大。


    如今終於封無可封,還怎麽封?總不能把皇位都給秦王吧。作為皇帝李淵可以把最好的東西都給兒子,但是前提是任何一個兒子不能威脅到自己至高無上的皇權。李淵無奈隻能打壓。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銀槍白馬戰大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趙錦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趙錦唐並收藏銀槍白馬戰大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