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慢慢開始流行這樣的想法了,大家可以看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現在人們的思想越來越超前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有很多人已經想明白了,這對於老年人能有這樣想法,真的是震撼了不少人的三觀,也讓我有了這樣的想法。


    現在的老年人大多數獨生子女,有的時候也是非常困惑迷茫,因為退休工資也不高,去高級養老院也去不起,便宜的還不想去,所以對於以後的養老生活也是想盡辦法。再有幾年我也步入老年時代,想著以後孩子有家有孩子。


    也許根本照顧不了我們,思來想去就想出來這麽個規劃,如果老伴先我走了,我就用我這個規劃養老。


    當我有了這個想法,也讓我自己重新有了改變,心裏也不慌不忙了,有和我一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的規劃合適不合適。


    一個,如果沒有對我特別好的人,我就選擇一個人過,自己一個人隻要能動,自己做飯,不找任何老伴。


    即使他身體健康也不找了,因為這時候的人說沒就沒了,也沒有什麽感情可言了,靜下心來安心度過剩下的時光。


    不和女兒一起生活,不想給他們找麻煩,也不想讓他們看見自己生氣,因為歲數大了,難免腦子身體不太好,不是有句話說嗎,人老討人嫌。


    不在一起,沒有那麽多接觸,就不會讓人看著不順眼,再說了,子女也有自己的孩子教育。


    咱們看著也不能參與,生活中有個矛盾也管不了,還是一個人清淨舒心。


    不雇保姆,保姆就是為了錢而來,根本不會有真心實意的想法,我們自己親生的也不一定能毫無怨言照顧你。


    一個沒有任何關係的人,怎麽會對你好,也許給你受的氣,讓你也不會舒服,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見到過那些保姆。


    她們能湊合就湊合,不會有一絲真心,換了我自己也是這樣的想法。


    不管養老院怎麽好,也不去,因為我的工資不高,那些高檔養老院我去不起,低檔的和我自己在家,也沒有多大差別。


    看到那裏那麽多人在一起生活,心情也不會好,我喜歡安靜,再說了,這個年齡段的,說走就走了。


    不想看到這樣的情況,那樣,隻會影響自己的心情,省下這些錢,用在有用的地方。


    有的人說了,你不能動怎麽辦,不能動就請小時工,打掃衛生,收拾家,缺什麽買點什麽。


    這時候我就不睡床了,打成地鋪,幹什麽也比較方便,以免掉地有什麽危險,


    吃飯能自己湊合也湊合,或者小區有食堂,讓他們幫我送上來,或者點外賣,這時候也沒有什麽生活質量了。


    喜歡吃什麽就打電話,這樣也不麻煩,一頓吃不了,下頓熱熱吃了,生活一天就算賺了一天。


    有個小病小災的能吃藥就吃藥,現在網上買藥也比較方便,有快遞,有外賣,有人幫忙取就點自取,沒有幫忙的就選外賣,能治就好,


    遇到大病,我選擇放棄治療,不去醫院,就在家裏,這個年齡已經很不錯了,何必再折騰呢,每天孩子也辛苦,自己也折騰夠嗆,不就是為了那口氣嗎?


    這時候的人也不想折騰了,而且就是折騰錢呢,也許還是白折騰,省下這些錢,留給女兒生活用吧。


    我要是不在了,不要骨灰不要墓地,骨灰想怎麽處理就怎麽處理,找個小河,樹坑,都可以,孩子也不需要燒紙祭祀,活著麻煩,走了也不需要麻煩了,這些就交代給女兒,她能不能做到,我也看不到了。


    這就是我的餘生安排,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更好的規劃。


    人們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不生孩子,未能延續香火,就會覺得是很大的悲哀和恥辱,甚至在親朋好友麵前都覺得難以抬頭做人。絕戶一詞,沉重地壓在社會的價值觀之上,就像一道無形的枷鎖,讓人失去了應有的尊嚴與自在。


    然而,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如今的社會風氣已大不相同。實行了30年的計劃生育,讓幾億家庭都成了獨生子女,如果家裏是個女孩,那麽這一家就從此絕戶了。還有20年的城市化,也讓城裏的人不敢結婚,不敢多生孩子,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成為“丁克”一族,他們主動選擇無子女的生活方式,這種選擇非但不再受到嘲諷,反而逐漸成為一種時尚和趨勢。


    為什麽這麽多人寧願做絕戶呢?歸根結底有兩點。首先,是思想觀念的根本轉變。當代年輕人更傾向於享受當下,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他們不再將全部心血傾注於下一代的培育上,而是希望自己的辛勤所得能夠更多地迴饋給自己,享受生活的美好。這與老一輩“為孩子而活”的犧牲精神形成了鮮明對比,老一輩人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要把最好的給了孩子。再看看現在的年輕人,還有幾個能有這種想法的,這就是不同時代價值觀的差異。


    其次,現在的社會經濟壓力確實巨大,高昂的房價和教育成本如同兩座大山,讓許多年輕人對生育孩子心生恐懼。他們清楚,即便是傾盡所有,也未必能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成長環境。加上職場競爭的激烈,中年危機的普遍存在,更讓許多人擔心無法給予孩子穩定的未來,從而選擇了不生育,以避免讓孩子承受生活的重壓。以前是“多子多福”,如今是“多子多苦”。丁克的群體越來越龐大,年輕人也從重視家庭,到重視自己,這或許就是曆史潮流的趨勢。


    女房東穿得很單薄,在和女房東聊天的時候不小心看到房東的腿,房東有所察覺,於是我就找理由去上廁所,沒想到房東跟了上來。


    我輕輕關上洗手間的門後,正準備使用時,聽到敲門聲。女房東輕聲問道:“你沒事吧?感覺你突然走開有些不自在。”我隔著門迴答:“哦,沒什麽大事,可能稍微有點不舒服。”


    為了緩解尷尬,我打開門,禮貌地笑了笑,表示自己真的隻是不太舒服。女房東似乎理解了,她點了點頭,沒有繼續追問,隻是告訴我如果她能幫忙的話盡管說。


    我們迴到客廳,繼續之前的話題,但這次我更加注意保持適當的距離和視線,以免再次發生尷尬的情況。女房東也似乎更自在了些,氣氛逐漸恢複了正常。


    這次小插曲讓我意識到與人交往中的界限與分寸,也學到了如何通過簡單的溝通來減少誤會。我們的對話最終愉快地結束了,我也更加清楚地了解了如何在尊重他人的同時保持自己的舒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散文詩1000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台式鍋貼的雲傾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台式鍋貼的雲傾雪並收藏散文詩1000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