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等等,我爸生前有交代。”
這句話在我耳邊迴響時,我的腳步頓時停住,心跳也跟著漏了一拍。離開的決心在一瞬間動搖了。18年了,我以為這一天會悄無聲息地結束,像我曾經照顧的無數個日夜一樣平淡無奇。可如今,建國突然開口讓我留下來,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
我是一個保姆,名字叫劉蘭,今年63歲。自從我45歲那年,被朋友介紹到李家幫忙照顧李老爺子後,這一幹就是18年。18年,我看著李家上下三代人忙碌著,見證了這個家庭的喜怒哀樂,也默默陪伴著李老爺子度過了生命的最後時光。
李老爺子是個有些嚴肅但並不刻薄的老人,年輕時是個企業家,到了晚年,身體不大好,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行動不便,所以需要人24小時照顧。李家的兩個兒子都忙,尤其是老大建國,整天在外麵跑生意,很少迴家。小兒子建軍呢,比建國還忙,常年定居國外,隻有過年過節時能見上一麵。因此,李老爺子的生活基本上由我這個“外人”掌管了。
剛開始那幾年,老爺子脾氣暴躁,任何一點小事都會惹得他大發雷霆。記得我第一次來照顧他時,還沒走到他房間門口,就聽到他朝著家裏的保姆陳姐大聲嗬斥:“你們都幹什麽吃的?一個雞蛋煮成這樣能吃嗎?我不要吃了,拿走!”
陳姐忙不迭地道歉,端著盤子進了廚房。我站在門口,心裏開始打鼓,不知道這樣的脾氣我能不能承受得了。但沒想到,剛踏進門,李老爺子就狠狠地盯著我,冷冷道:“你是新來的吧?會不會幹活?我可不喜歡手腳慢騰騰的。”
我努力笑了笑,說:“老爺子,您放心,我做事利索。”
那時候,我心裏其實也沒底,隻是想著,既然接了這份活兒,就好好做下去。何況我那個時候孩子還小,家裏需要錢。
痛,被緊急送往醫院,建國在手術室門外來迴踱步,臉色蒼白,焦急得連煙都忘了點。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這樣的表情,平時他在外人麵前永遠是那個雷厲風行、氣場強大的企業家,可在父親麵前,他就是一個擔憂父親病情的兒子。
手術結束後,建國走進病房,看著昏睡中的父親,忽然對我說:“劉姨,辛苦您了,這些年我爸的病情都是您在照顧,要是沒有您,我真的不知道怎麽辦。”
我趕緊擺手:“這是我該做的,您不用謝我。”
我本以為建國說完就會走,可他站在床邊,沉默了片刻,接著說:“您知道嗎?我其實和我爸關係一直不好。他從小對我要求特別嚴格,什麽都管著,我小時候做什麽他都不滿意,長大後我做生意,他也說我不務正業……所以這些年我很少迴家。”
說到這裏,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眼神有些空洞:“可現在他病成這樣,我才發現,他畢竟是我爸,無論我們之間有多少隔閡,這血緣關係是割不斷的。”
聽他這樣說,我心裏也有些酸楚。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問題,建國和他父親的關係如此緊張,可能也是因為彼此之間從來沒有真正坐下來好好溝通過。作為旁觀者,我有時候很想勸勸他們,但畢竟我是外人,這種事情不好插手。
李老爺子的病情逐漸穩定後,建國還是繼續忙於自己的事業,建軍依然很少露麵。我依舊每天按時給老爺子喂藥、做飯、幫他按摩、陪他說話。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已經像是這個家的“家庭成員”了,但終究隻是個保姆。
轉眼到了第十八個年頭,李老爺子的身體每況愈下。終於,在一個清晨,他安詳地離開了。那一刻,我心裏說不清是鬆了一口氣,還是有種說不出的失落。這麽多年,我早已習慣了這個老人對我的冷嘲熱諷,習慣了他時不時的抱怨和偶爾流露出的感激。突然他不在了,我感到一種莫名的空虛。
老爺子的葬禮非常低調,隻有李家的一些親戚和朋友參加。忙完了這一切,我覺得自己也該走了,畢竟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這麽多年來,我也沒想過要在李家一直待下去。
我收拾好行李,準備離開時,李建國突然叫住了我。
“劉姨,您等等,我爸生前有交代。”
他的語氣裏透著一股凝重,我心頭微微一顫,不知道接下來他要說些什麽。我放下行李,轉過身,看著他。
“您跟我來。”他說完,徑直往書房走去,我跟在他後麵,心裏莫名有些緊張。
我跟著建國走進了書房。房間的陳設和老爺子生前一模一樣,空氣裏似乎還殘留著他的氣息。建國坐在書桌前,伸手從抽屜裏拿出一個厚厚的信封,遞到我麵前。
“這是我爸生前交代給我的,說是一定要親手交給您。”李建國語氣有些低沉。
我疑惑地看著他,接過信封,摸起來厚實沉重。信封上沒有寫名字,我心裏一時間充滿了疑問:老爺子生前有什麽交代?他到底想對我說什麽?
“您打開看看吧。”建國推了推眼鏡,示意我把信封拆開。
我遲疑了一下,心裏有些忐忑。這麽多年,我照顧老爺子可說是盡心盡力,從沒想過他會留下什麽東西給我,更別提在他去世之後,還會有這樣的“交代”。
我緩緩撕開信封,裏麵是一疊厚厚的紙幣,還有一封手寫的信。我先是愣住了,沒想到老爺子會給我這麽一大筆錢。我迅速數了一下,至少有十萬塊。我捧著信和錢,手有些微微發抖,不知道該如何迴應。
不可能真正關心我。可慢慢地,我發現你比誰都細心,比誰都懂得照顧人。你每天早起為我準備早餐,打理我的一切起居,甚至我生病時,你會徹夜不眠地守在我床邊,這些我都看在眼裏。
有很多次,我都想對你說聲‘謝謝’,可我說不出口。你知道的,我這人脾氣倔,年輕時習慣了發號施令,到老了還是改不了這臭脾氣。可到了現在,我才明白,真正關心我的,不是那些表麵上看起來孝順的親戚,而是你這樣默默無聞、無怨無悔為我付出的人。
這筆錢,是我留給你的。你不必覺得不安,也不用推辭。這是我唯一能為你做的。我希望你離開這個家後,能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再為我們操心。畢竟,你也有自己的家庭和未來。
如果有機會,我希望我的兩個兒子能學會如何真心對待別人,而不是把一切當成理所當然。
謝謝你,劉秀蘭。願你一生安好。
我看著信,淚水模糊了視線。老爺子的這些話,讓我感受到了一種遲來的溫情。我從沒想過,他居然一直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對他來說,這或許是一種遲來的道歉與感激。
建國坐在旁邊,安靜地看著我,似乎明白了我的情緒。他緩緩開口道:“劉姨,這些年您照顧我爸,我知道有時候他脾氣不太好,但其實他心裏一直很感激您。尤其是最近幾年,他經常提到您,說您比我們這些做兒子兒媳的還要貼心。”
我擦了擦眼淚,勉強笑了笑:“李老爺子脾氣是急了點,但他心不壞,我知道的。”
李建國點點頭,又沉默了一會兒,仿佛有什麽話在醞釀,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終於開口:“劉姨,除了這封信和這些錢,我爸還有個更重要的托付給您。”
我心裏一驚,急忙問道:“還有什麽托付?”
李建國的神色變得複雜,他低聲說道:“您知道我爸在外麵其實還有……一個孩子吧?”
我愣住了,腦袋一時反應不過來。“一個孩子?”這件事情我從未聽老爺子提起過,也從來沒聽到李家的其他人說起過。
李建國點點頭,神情有些凝重:“是的,我爸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外麵有過一個女人,他們有個兒子,比我和建軍小二十歲左右。這件事我們全家都知道,隻是一直沒對外說過。”
我張大了嘴,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這麽多年,我從未料想到老爺子還有這麽一段隱秘的往事。
李建國接著說道:“這個孩子現在二十多歲,生活並不太好,我爸去世前,交代我一定要找到他,並且讓他能夠得到應有的照顧。可我一直不知道該怎麽麵對這個人,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這件事。”
他抬起頭,目光裏帶著一絲無奈:“我爸知道我做生意的事情太多,照顧不了這個弟弟,所以他希望您……能幫我。”
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爺子是讓我……去照顧這個孩子?”
“是的。”李建國點頭,語氣裏帶著請求,“我爸說,隻有您,他最信任您。他相信,您一定會照顧好這個弟弟,就像您這麽多年照顧他一樣。”
我沉默了許久,腦子裏飛快地運轉著。照顧一個陌生的孩子?這個孩子還是李老爺子在外麵的私生子?我怎麽也想不到,這個看似普通的雇傭關係竟然牽扯出了這麽複雜的家庭糾葛。
可是,我已經照顧了李家18年,現在李老爺子已經不在了,我本該是時候離開,迴到自己的生活了。這突然冒出來的“托付”,我該如何麵對?
我站在那裏,心情複雜,說不出一句話。李建國望著我,似乎明白我的猶豫,走到一旁給我倒了一杯茶,輕輕遞過來。
劉姨,我知道這是個難題,尤其對您來說。這麽多年,您辛辛苦苦照顧我爸,原本老爺子走了,您就該迴歸自己的生活了。但我爸的遺願,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他歎了一口氣,目光裏透著真誠和無奈。
“這個孩子……他現在在哪裏?”我接過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強迫自己鎮定下來。
他叫李明輝,今年25歲。小時候在他媽媽那邊長大,母親前些年去世了,現在住在郊區,條件很一般。”李建國頓了頓,似乎有些難以啟齒,“這些年我爸一直每個月給他生活費,但除了錢,我爸沒有跟他有太多聯係。孩子對我們這個家幾乎沒什麽感情,甚至對我爸心裏還有怨恨。”
“怨恨?”我不由得皺眉。
“是啊,他覺得自己一直被這個家拋棄了,覺得我爸是個無情的人。”李建國無奈地搖頭,“其實我爸年輕的時候確實做了不少讓他後悔的事,但到晚年,他開始反思,尤其是這些年身體越來越不好,他對明輝有很深的愧疚感。所以才會在臨終前,想讓您幫忙照顧他。”
我低頭看著手中的茶杯,心裏五味雜陳。老爺子生前對我從未有過特別的囑托,卻在去世後,把這麽大的責任壓到了我肩上。我本以為離開李家後,自己可以好好過幾年清閑的日子,沒想到竟會牽扯到這樣複雜的家庭糾紛。
“劉姨,您不用急著答應,您可以先去看看他,再決定。”李建國看出了我的猶豫,輕聲勸道,“這件事情對我來說也很為難,畢竟是家裏的事情,我也不希望讓您承擔太多壓力。”
我點點頭,輕輕歎了口氣:“好吧,建國,我會去看看他。但我能不能幫到什麽忙,還得看情況。”
李建國露出一絲感激的微笑:“謝謝您,劉姨。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感激您能願意考慮這件事。”
幾天後,我按照李建國提供的地址,去了郊區。李明輝住的地方遠沒有我想象中的富足,而是一個簡陋的小區,破舊的樓房牆壁斑駁,電梯時常壞掉。我一路走到他家門口,心裏有些緊張。
敲了門,過了很久才聽到裏麵傳來一陣沉重的腳步聲。門開了,一個年輕人站在我麵前,高瘦,麵容有些憔悴,穿著皺巴巴的襯衫。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顯得老成,或許是生活的壓力讓他比同齡人多了幾分疲憊。
“你是誰?”他皺著眉頭看我,顯然並不期待有什麽客人。
“你是李明輝吧?我是你父親的……嗯,我是劉姨,照顧你父親很多年的保姆。”我盡量讓語氣聽起來柔和一些。
他微微愣了一下,隨即臉色冷了下來,聲音裏透出一種厭倦:“我父親?嗬,他已經不在了吧,你來找我有什麽事?”
我一時語塞,不知道該如何迴答。他的態度讓我感到一些抵觸和冷漠,仿佛在他眼裏,李老爺子從來不是一個真正的“父親”,而隻是一個讓他心裏充滿複雜情感的陌生人。
“你父親生前……對你有一些交代。他……希望我能來看看你,看看你現在的生活。”我努力保持平靜,繼續說道。
李明輝冷笑了一聲,聲音中帶著明顯的諷刺:“生前交代?他活著的時候可從沒真正關心過我,現在死了反倒來‘關心’我了?有意思。”
我聽著他的話,心裏一陣刺痛。這個年輕人心裏的怨恨和失望幾乎寫在臉上,但我知道,這些年他所經曆的苦楚,恐怕隻有他自己清楚。
“我知道你對他有很多怨氣,但他……其實真的很在意你。”我斟酌著詞句,盡量讓自己聽起來更加真誠,“他晚年的時候經常提起你,他為你沒有得到更好的生活感到愧疚,才會在臨終前希望我來看看你。”
李明輝的表情微微動了動,但仍舊帶著冷漠:“愧疚?那他的愧疚可真是廉價。這些年,我媽一個人帶著我,我過的是什麽日子,他知道嗎?每個月寄來的那點錢,就能彌補我失去父親的痛苦?”
我一時語塞。的確,錢解決不了情感上的缺失。對於李明輝來說,李老爺子的離棄和缺席可能在他心裏留下了永遠的傷痕。
沉默了一會兒後,我輕聲說道:“我不敢說能替他彌補什麽,隻是……我希望能幫到你,做一些你需要的事情。你現在有什麽困難,我或許可以幫忙。”
他皺了皺眉,似乎有些不耐煩:“你能幫我什麽?我現在一個人也能過下去,不需要別人來插手。”
我歎了口氣:“你不需要幫忙也沒關係,我隻是想知道,你的未來有什麽打算。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聊聊。我也不想強迫你接受什麽,隻是希望你能過得好。”
子,我想他如果在天上看著你,應該希望你能過得更好。”
李明輝沒有再說話,低頭盯著手中的杯子,似乎在思考什麽。
那天我們聊了很多,他漸漸放下了戒備,講述了他這些年的生活。雖然他表麵上對父親滿是怨恨,但我能感覺到,他心裏其實一直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與關懷。隻是這種情感,在父親去世後,變得更加複雜和無解。
之後的幾個月,我時常去看李明輝,幫他找工作,偶爾也帶些家常菜過去。他雖然性格冷淡,但逐漸對我產生了信任,甚至有時候會問我一些關於他父親的事情。
有一天,李明輝突然對我說:“劉姨,其實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爸當年能早點迴頭,事情是不是會不一樣?”
我愣了一下,隨後微微一笑:“也許吧,人總是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他點了點頭,眼神中帶著一絲複雜的情緒。那一刻,我知道,李明輝或許已經開始放下對父親的怨恨,慢慢走向他自己的人生。
李老爺子的遺願,或許終究不會完全實現,但至少,他的孩子,終於開始試著走出過去的陰影,走向光明的未來。
這句話在我耳邊迴響時,我的腳步頓時停住,心跳也跟著漏了一拍。離開的決心在一瞬間動搖了。18年了,我以為這一天會悄無聲息地結束,像我曾經照顧的無數個日夜一樣平淡無奇。可如今,建國突然開口讓我留下來,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
我是一個保姆,名字叫劉蘭,今年63歲。自從我45歲那年,被朋友介紹到李家幫忙照顧李老爺子後,這一幹就是18年。18年,我看著李家上下三代人忙碌著,見證了這個家庭的喜怒哀樂,也默默陪伴著李老爺子度過了生命的最後時光。
李老爺子是個有些嚴肅但並不刻薄的老人,年輕時是個企業家,到了晚年,身體不大好,患有多種慢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行動不便,所以需要人24小時照顧。李家的兩個兒子都忙,尤其是老大建國,整天在外麵跑生意,很少迴家。小兒子建軍呢,比建國還忙,常年定居國外,隻有過年過節時能見上一麵。因此,李老爺子的生活基本上由我這個“外人”掌管了。
剛開始那幾年,老爺子脾氣暴躁,任何一點小事都會惹得他大發雷霆。記得我第一次來照顧他時,還沒走到他房間門口,就聽到他朝著家裏的保姆陳姐大聲嗬斥:“你們都幹什麽吃的?一個雞蛋煮成這樣能吃嗎?我不要吃了,拿走!”
陳姐忙不迭地道歉,端著盤子進了廚房。我站在門口,心裏開始打鼓,不知道這樣的脾氣我能不能承受得了。但沒想到,剛踏進門,李老爺子就狠狠地盯著我,冷冷道:“你是新來的吧?會不會幹活?我可不喜歡手腳慢騰騰的。”
我努力笑了笑,說:“老爺子,您放心,我做事利索。”
那時候,我心裏其實也沒底,隻是想著,既然接了這份活兒,就好好做下去。何況我那個時候孩子還小,家裏需要錢。
痛,被緊急送往醫院,建國在手術室門外來迴踱步,臉色蒼白,焦急得連煙都忘了點。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他這樣的表情,平時他在外人麵前永遠是那個雷厲風行、氣場強大的企業家,可在父親麵前,他就是一個擔憂父親病情的兒子。
手術結束後,建國走進病房,看著昏睡中的父親,忽然對我說:“劉姨,辛苦您了,這些年我爸的病情都是您在照顧,要是沒有您,我真的不知道怎麽辦。”
我趕緊擺手:“這是我該做的,您不用謝我。”
我本以為建國說完就會走,可他站在床邊,沉默了片刻,接著說:“您知道嗎?我其實和我爸關係一直不好。他從小對我要求特別嚴格,什麽都管著,我小時候做什麽他都不滿意,長大後我做生意,他也說我不務正業……所以這些年我很少迴家。”
說到這裏,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眼神有些空洞:“可現在他病成這樣,我才發現,他畢竟是我爸,無論我們之間有多少隔閡,這血緣關係是割不斷的。”
聽他這樣說,我心裏也有些酸楚。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問題,建國和他父親的關係如此緊張,可能也是因為彼此之間從來沒有真正坐下來好好溝通過。作為旁觀者,我有時候很想勸勸他們,但畢竟我是外人,這種事情不好插手。
李老爺子的病情逐漸穩定後,建國還是繼續忙於自己的事業,建軍依然很少露麵。我依舊每天按時給老爺子喂藥、做飯、幫他按摩、陪他說話。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已經像是這個家的“家庭成員”了,但終究隻是個保姆。
轉眼到了第十八個年頭,李老爺子的身體每況愈下。終於,在一個清晨,他安詳地離開了。那一刻,我心裏說不清是鬆了一口氣,還是有種說不出的失落。這麽多年,我早已習慣了這個老人對我的冷嘲熱諷,習慣了他時不時的抱怨和偶爾流露出的感激。突然他不在了,我感到一種莫名的空虛。
老爺子的葬禮非常低調,隻有李家的一些親戚和朋友參加。忙完了這一切,我覺得自己也該走了,畢竟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這麽多年來,我也沒想過要在李家一直待下去。
我收拾好行李,準備離開時,李建國突然叫住了我。
“劉姨,您等等,我爸生前有交代。”
他的語氣裏透著一股凝重,我心頭微微一顫,不知道接下來他要說些什麽。我放下行李,轉過身,看著他。
“您跟我來。”他說完,徑直往書房走去,我跟在他後麵,心裏莫名有些緊張。
我跟著建國走進了書房。房間的陳設和老爺子生前一模一樣,空氣裏似乎還殘留著他的氣息。建國坐在書桌前,伸手從抽屜裏拿出一個厚厚的信封,遞到我麵前。
“這是我爸生前交代給我的,說是一定要親手交給您。”李建國語氣有些低沉。
我疑惑地看著他,接過信封,摸起來厚實沉重。信封上沒有寫名字,我心裏一時間充滿了疑問:老爺子生前有什麽交代?他到底想對我說什麽?
“您打開看看吧。”建國推了推眼鏡,示意我把信封拆開。
我遲疑了一下,心裏有些忐忑。這麽多年,我照顧老爺子可說是盡心盡力,從沒想過他會留下什麽東西給我,更別提在他去世之後,還會有這樣的“交代”。
我緩緩撕開信封,裏麵是一疊厚厚的紙幣,還有一封手寫的信。我先是愣住了,沒想到老爺子會給我這麽一大筆錢。我迅速數了一下,至少有十萬塊。我捧著信和錢,手有些微微發抖,不知道該如何迴應。
不可能真正關心我。可慢慢地,我發現你比誰都細心,比誰都懂得照顧人。你每天早起為我準備早餐,打理我的一切起居,甚至我生病時,你會徹夜不眠地守在我床邊,這些我都看在眼裏。
有很多次,我都想對你說聲‘謝謝’,可我說不出口。你知道的,我這人脾氣倔,年輕時習慣了發號施令,到老了還是改不了這臭脾氣。可到了現在,我才明白,真正關心我的,不是那些表麵上看起來孝順的親戚,而是你這樣默默無聞、無怨無悔為我付出的人。
這筆錢,是我留給你的。你不必覺得不安,也不用推辭。這是我唯一能為你做的。我希望你離開這個家後,能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再為我們操心。畢竟,你也有自己的家庭和未來。
如果有機會,我希望我的兩個兒子能學會如何真心對待別人,而不是把一切當成理所當然。
謝謝你,劉秀蘭。願你一生安好。
我看著信,淚水模糊了視線。老爺子的這些話,讓我感受到了一種遲來的溫情。我從沒想過,他居然一直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對他來說,這或許是一種遲來的道歉與感激。
建國坐在旁邊,安靜地看著我,似乎明白了我的情緒。他緩緩開口道:“劉姨,這些年您照顧我爸,我知道有時候他脾氣不太好,但其實他心裏一直很感激您。尤其是最近幾年,他經常提到您,說您比我們這些做兒子兒媳的還要貼心。”
我擦了擦眼淚,勉強笑了笑:“李老爺子脾氣是急了點,但他心不壞,我知道的。”
李建國點點頭,又沉默了一會兒,仿佛有什麽話在醞釀,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終於開口:“劉姨,除了這封信和這些錢,我爸還有個更重要的托付給您。”
我心裏一驚,急忙問道:“還有什麽托付?”
李建國的神色變得複雜,他低聲說道:“您知道我爸在外麵其實還有……一個孩子吧?”
我愣住了,腦袋一時反應不過來。“一個孩子?”這件事情我從未聽老爺子提起過,也從來沒聽到李家的其他人說起過。
李建國點點頭,神情有些凝重:“是的,我爸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外麵有過一個女人,他們有個兒子,比我和建軍小二十歲左右。這件事我們全家都知道,隻是一直沒對外說過。”
我張大了嘴,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這麽多年,我從未料想到老爺子還有這麽一段隱秘的往事。
李建國接著說道:“這個孩子現在二十多歲,生活並不太好,我爸去世前,交代我一定要找到他,並且讓他能夠得到應有的照顧。可我一直不知道該怎麽麵對這個人,也不知道該怎麽處理這件事。”
他抬起頭,目光裏帶著一絲無奈:“我爸知道我做生意的事情太多,照顧不了這個弟弟,所以他希望您……能幫我。”
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老爺子是讓我……去照顧這個孩子?”
“是的。”李建國點頭,語氣裏帶著請求,“我爸說,隻有您,他最信任您。他相信,您一定會照顧好這個弟弟,就像您這麽多年照顧他一樣。”
我沉默了許久,腦子裏飛快地運轉著。照顧一個陌生的孩子?這個孩子還是李老爺子在外麵的私生子?我怎麽也想不到,這個看似普通的雇傭關係竟然牽扯出了這麽複雜的家庭糾葛。
可是,我已經照顧了李家18年,現在李老爺子已經不在了,我本該是時候離開,迴到自己的生活了。這突然冒出來的“托付”,我該如何麵對?
我站在那裏,心情複雜,說不出一句話。李建國望著我,似乎明白我的猶豫,走到一旁給我倒了一杯茶,輕輕遞過來。
劉姨,我知道這是個難題,尤其對您來說。這麽多年,您辛辛苦苦照顧我爸,原本老爺子走了,您就該迴歸自己的生活了。但我爸的遺願,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他歎了一口氣,目光裏透著真誠和無奈。
“這個孩子……他現在在哪裏?”我接過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強迫自己鎮定下來。
他叫李明輝,今年25歲。小時候在他媽媽那邊長大,母親前些年去世了,現在住在郊區,條件很一般。”李建國頓了頓,似乎有些難以啟齒,“這些年我爸一直每個月給他生活費,但除了錢,我爸沒有跟他有太多聯係。孩子對我們這個家幾乎沒什麽感情,甚至對我爸心裏還有怨恨。”
“怨恨?”我不由得皺眉。
“是啊,他覺得自己一直被這個家拋棄了,覺得我爸是個無情的人。”李建國無奈地搖頭,“其實我爸年輕的時候確實做了不少讓他後悔的事,但到晚年,他開始反思,尤其是這些年身體越來越不好,他對明輝有很深的愧疚感。所以才會在臨終前,想讓您幫忙照顧他。”
我低頭看著手中的茶杯,心裏五味雜陳。老爺子生前對我從未有過特別的囑托,卻在去世後,把這麽大的責任壓到了我肩上。我本以為離開李家後,自己可以好好過幾年清閑的日子,沒想到竟會牽扯到這樣複雜的家庭糾紛。
“劉姨,您不用急著答應,您可以先去看看他,再決定。”李建國看出了我的猶豫,輕聲勸道,“這件事情對我來說也很為難,畢竟是家裏的事情,我也不希望讓您承擔太多壓力。”
我點點頭,輕輕歎了口氣:“好吧,建國,我會去看看他。但我能不能幫到什麽忙,還得看情況。”
李建國露出一絲感激的微笑:“謝謝您,劉姨。無論結果如何,我都感激您能願意考慮這件事。”
幾天後,我按照李建國提供的地址,去了郊區。李明輝住的地方遠沒有我想象中的富足,而是一個簡陋的小區,破舊的樓房牆壁斑駁,電梯時常壞掉。我一路走到他家門口,心裏有些緊張。
敲了門,過了很久才聽到裏麵傳來一陣沉重的腳步聲。門開了,一個年輕人站在我麵前,高瘦,麵容有些憔悴,穿著皺巴巴的襯衫。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顯得老成,或許是生活的壓力讓他比同齡人多了幾分疲憊。
“你是誰?”他皺著眉頭看我,顯然並不期待有什麽客人。
“你是李明輝吧?我是你父親的……嗯,我是劉姨,照顧你父親很多年的保姆。”我盡量讓語氣聽起來柔和一些。
他微微愣了一下,隨即臉色冷了下來,聲音裏透出一種厭倦:“我父親?嗬,他已經不在了吧,你來找我有什麽事?”
我一時語塞,不知道該如何迴答。他的態度讓我感到一些抵觸和冷漠,仿佛在他眼裏,李老爺子從來不是一個真正的“父親”,而隻是一個讓他心裏充滿複雜情感的陌生人。
“你父親生前……對你有一些交代。他……希望我能來看看你,看看你現在的生活。”我努力保持平靜,繼續說道。
李明輝冷笑了一聲,聲音中帶著明顯的諷刺:“生前交代?他活著的時候可從沒真正關心過我,現在死了反倒來‘關心’我了?有意思。”
我聽著他的話,心裏一陣刺痛。這個年輕人心裏的怨恨和失望幾乎寫在臉上,但我知道,這些年他所經曆的苦楚,恐怕隻有他自己清楚。
“我知道你對他有很多怨氣,但他……其實真的很在意你。”我斟酌著詞句,盡量讓自己聽起來更加真誠,“他晚年的時候經常提起你,他為你沒有得到更好的生活感到愧疚,才會在臨終前希望我來看看你。”
李明輝的表情微微動了動,但仍舊帶著冷漠:“愧疚?那他的愧疚可真是廉價。這些年,我媽一個人帶著我,我過的是什麽日子,他知道嗎?每個月寄來的那點錢,就能彌補我失去父親的痛苦?”
我一時語塞。的確,錢解決不了情感上的缺失。對於李明輝來說,李老爺子的離棄和缺席可能在他心裏留下了永遠的傷痕。
沉默了一會兒後,我輕聲說道:“我不敢說能替他彌補什麽,隻是……我希望能幫到你,做一些你需要的事情。你現在有什麽困難,我或許可以幫忙。”
他皺了皺眉,似乎有些不耐煩:“你能幫我什麽?我現在一個人也能過下去,不需要別人來插手。”
我歎了口氣:“你不需要幫忙也沒關係,我隻是想知道,你的未來有什麽打算。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聊聊。我也不想強迫你接受什麽,隻是希望你能過得好。”
子,我想他如果在天上看著你,應該希望你能過得更好。”
李明輝沒有再說話,低頭盯著手中的杯子,似乎在思考什麽。
那天我們聊了很多,他漸漸放下了戒備,講述了他這些年的生活。雖然他表麵上對父親滿是怨恨,但我能感覺到,他心裏其實一直渴望得到父親的認可與關懷。隻是這種情感,在父親去世後,變得更加複雜和無解。
之後的幾個月,我時常去看李明輝,幫他找工作,偶爾也帶些家常菜過去。他雖然性格冷淡,但逐漸對我產生了信任,甚至有時候會問我一些關於他父親的事情。
有一天,李明輝突然對我說:“劉姨,其實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我爸當年能早點迴頭,事情是不是會不一樣?”
我愣了一下,隨後微微一笑:“也許吧,人總是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他點了點頭,眼神中帶著一絲複雜的情緒。那一刻,我知道,李明輝或許已經開始放下對父親的怨恨,慢慢走向他自己的人生。
李老爺子的遺願,或許終究不會完全實現,但至少,他的孩子,終於開始試著走出過去的陰影,走向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