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郎


    ——仿張喬《書邊事》


    @丙叔佩史


    愁生半額無笑顏,為等多情李俊郎。


    紅燭淚幹香已冷,獨坐西窗夜漸長。


    風弄簾幕月含羞,銀漢無聲轉玉樓。


    相思入夢魂難留,願化朝露待日曦。


    賞析


    詩歌解釋


    愁生半額無笑顏,為等多情李俊郎。


    描述了一位女子因思念遠方的情人而眉頭緊鎖,失去了往日的笑容。她所等待的是一個多情且英俊的男子,暗示了她心中的深深牽掛。


    紅燭淚幹香已冷,獨坐西窗夜漸長。


    夜晚越來越深,屋內的紅燭已經燃盡,香氣消散,女子孤獨地坐在西窗之下,寓意著時間的流逝和她漫長的等待。


    風弄簾幕月含羞,銀漢無聲轉玉樓。


    風輕輕撩撥著窗簾,月亮似乎也害羞地躲進了雲層之後。銀河靜靜地流轉,時間如同玉製的沙漏,悄悄地滴落,描繪出夜晚的靜謐與時間的無情流逝。


    相思入夢魂難留,願化朝露待日曦。


    思念之情如此深切,即使在夢境中也無法完全留住對方的身影。女子希望自己能夠化身為清晨的露珠,等待太陽升起,照射其身,暗示著願意忍受短暫的存在,隻為了見到心上人的那一刻。


    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情感描寫和生動的自然景象對比,展現了女子對遠方情人的深切思念與等待的心情。從黑夜到黎明的時間變遷,反映了她內心的煎熬與期盼,同時也表現了愛情的純粹與執著。


    ###翻閱丙叔佩史的《唐詩宋詞漫話》,我們再來聊聊張喬的《書邊事》。


    書邊事


    張喬


    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春風對青塚,白日落梁州。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遊。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賞析


    《書邊事》賞析 —— 張喬


    這首詩描繪了邊疆的壯闊景象與和平時期的寧靜之美,以及詩人對和諧共處的渴望,展現了邊塞詩的獨特魅力。下麵我們分段深入分析每一聯的內涵與藝術特色:


    第一聯:“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


    這一開頭就以強烈的視覺與聽覺衝擊開啟,畫麵上是清冷的秋天,號角的聲音在空中迴蕩,清晰而有力,象征著邊疆的嚴肅與警惕。\"調角\"一般用於警示或召集士兵,但在\"清秋\"的背景下,更多了一份孤獨與蕭瑟的氣息。\"征人倚戍樓\"則刻畫了戍邊戰士的形象,他們或思鄉、或望敵,展現出軍人的責任感與犧牲精神。


    第二聯:“春風對青塚,白日落梁州。”


    這裏通過自然景象的變化,引入曆史感。\"青塚\"往往指帝王或貴族的陵墓,此處可能暗喻昔日戰場,而今已被春風吹綠,歲月的痕跡讓一切歸於平靜。\"白日落梁州\"則是對邊陲地域的特定命名,梁州是中國古代的一個行政區劃名稱,曾多次易主,代表著邊疆的動蕩不安。然而,在詩中,白日照耀下的梁州,象征著光明與希望的到來,預示著和平時期的來臨。


    第三聯:“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遊。”


    這兩句話直接描寫了當前的邊疆現狀:\"大漠無兵阻\",說明軍事防線的鬆弛,沒有軍隊的阻隔,表現出邊疆的和平與安全;\"窮邊有客遊\",證明邊疆地區不再封閉,有人來往,顯示了開放與自由的氣氛。這兩句對比強烈,傳達了邊疆由緊張到和平安定的轉變,也體現了作者對邊疆和諧共生的向往。


    第四聯:“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蕃情\"在此處特指異族的情誼或民族間的情感,如河水般連綿不斷,表達了詩人希望邊疆各民族間的感情能夠像河流一樣向南流淌,匯入華夏文明的大家庭,象征著民族團結與和諧。這裏的\"向南流\"不僅是地理方向上的,更深層含義指向文化和情感的融合,表達了對民族大融合的美好願景。


    總結與評價


    《戍邊事》以豐富的自然景觀與深沉的曆史情懷交織,展現了邊塞風光的魅力與邊疆和平帶來的寧靜,反映了詩人對民族和諧共存、共同繁榮的美好願景。張喬通過精細的場景描繪與寓意深遠的語言,塑造了一幅邊疆的壯美畫卷,同時也透露出對曆史變遷與未來展望的感慨,讓人感受到詩人深厚的愛國情懷與文化自信。這首詩不僅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也為後人提供了關於邊疆、和平與民族融合的重要啟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詩宋詞漫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丙叔佩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丙叔佩史並收藏唐詩宋詞漫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