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幽


    ——仿張九齡感遇其三


    丙叔佩史


    山中探幽靜,林下覓清溪。


    撫琴待陶潛,舉杯邀李白。


    心神若未亂,何懼世塵埃?


    再進則雲深,遂行必煙海。


    賞析


    想象一下,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裏,咱們這位詩人卻選擇了“山中探幽靜,林下覓清溪”的慢生活模式,簡直是現代版的“逃離都市計劃”啊!他可能是在說:“嘿,城市裏的朋友們,你們天天加班加到天荒地老,我呢?我就在這兒,跟大山小河做鄰居,享受我的‘綠色氧吧’時光。”


    緊接著,我們的詩人開始幻想自己成為古代文壇的大咖:“撫琴待陶潛,舉杯邀李白。”這簡直就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藝沙龍邀請函嘛!試想一下,如果真的能把東晉的陶淵明和唐代的李白拉入群聊,他們會不會討論起“如何優雅地躺平”和“飲酒賦詩的最佳姿勢”呢?


    當他說“心神若未亂,何懼世塵埃?”時,簡直像是個超級英雄在發表宣言:“隻要我的心夠淡定,管你是股市暴跌還是老板咆哮,我都穩如泰山!”這份自信,讓人不禁想要給他點讚。


    至於“再進則雲深,遂行必煙海”……哎呀,這可真是個冒險家的夢想啊!他似乎在告訴我們:“別怕路難走,即使前麵是濃霧彌漫的山嶺或者一望無際的大海,隻要有勇氣,咱就一路向前衝!”這股子闖勁兒,是不是讓你也想背上背包,跟著他的腳步去看看世界的盡頭呢?


    總的來說,這首詩就像是一部喜劇電影的預告片,既有令人捧腹的橋段,也有鼓舞人心的情節,讓人笑中帶淚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無限可能。它提醒我們,在忙碌和壓力之中找尋一片屬於自己的清淨之地,無論是心靈上的還是現實中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哦!


    附:


    張九齡感遇其三


    魚躍蓮東出,鳥鳴桑上飛。


    攜琴侍叔夜,載酒問嵇康。


    四體苟不疲,庶無身與殃。


    再往則昏墊,遂往必榛莽。


    這詩詞出自張九齡的《感遇其三》,盡管在常見的版本中《感遇》詩通常包含十二首,但這幾句並未直接歸屬於其中任何一首,可能是流傳過程中的一些變化或版本差異所致。不過,這幾句話仍然很好地體現了張九齡詩歌的風格與內涵,下麵我們來逐一解析:


    1. **魚躍蓮東出,鳥鳴桑上飛。**


    - 這兩句描寫了自然界的生機勃勃,魚兒躍出水麵,在蓮花之間穿梭,鳥兒在桑樹之上歡快歌唱。這裏采用了典型的自然景象來營造一種寧靜和諧的氛圍,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向往的是一種遠離塵囂、接近自然的生活狀態。


    2. **攜琴侍叔夜,載酒問嵇康。**


    - “叔夜”指的是三國魏晉時代的阮籍,阮籍字嗣宗,號叔夜,是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以放浪形骸、不拘禮法著稱,同時也是優秀的音樂家。而嵇康也是竹林七賢之一,以才情出眾、性格剛直而聞名。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古代賢士生活方式的向往,希望自己能夠像他們一樣,帶著琴聲相伴,攜酒暢飲,過著灑脫自在的日子。


    3. **四體苟不疲,庶無身與殃。**


    - 如果身體四肢沒有疲憊不堪,大概就能避免遭遇不幸和災禍。這裏“四體”泛指整個身體,這句詩體現了詩人認為健康的身體是一切的基礎,隻有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才能免遭病痛和災難的侵襲。


    4. **再往則昏墊,遂往必榛莽。**


    - “昏墊”形容昏暗不明的狀態,而“榛莽”則指雜亂叢生的灌木叢。這兩句意味著如果繼續前行,道路將會變得越來越昏暗難辨,最終會陷入一片混亂之中。這是對過度勞累或是迷失方向可能導致後果的警告,提醒人們應當適時停下腳步,審視自己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綜合來看,這段詩歌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對古代賢士的追憶,表達了詩人對於自然、健康、自由和智慧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時也蘊含了對人生選擇和未來走向的深刻思考。它鼓勵人們追求內心的平和與身體的健康,警示不要盲目前進,以免走入迷霧或荊棘之地。張九齡的這種人文關懷和對生活哲理的探索,在他的詩歌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詩宋詞漫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丙叔佩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丙叔佩史並收藏唐詩宋詞漫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