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六皇子不會有事的。”見朱氏哭得如此傷心,柳夢妍隻得告訴她道:“您忘了他府中的徐大夫,有徐大夫在,六皇子必然會平安脫險。”
朱氏自然聽出了柳夢妍的弦外之音,心領神會道:“你的意思是?”
柳夢妍點點頭,做出小心隔牆有耳的手勢,接著道:“所以,娘,你就放心吧,不會出事的。”
“妍兒,你沒騙我?”雖說朱氏隱隱猜到了,但攸關女兒一輩子的幸福,自然還是再三確認道。
“我是您的女兒,不會做讓您傷心的事。”柳如璃道,“妍兒會想法子讓娘和弟弟能過上更好的日子,至少比現在好。”
朱氏聞言這才放心一點兒。
翌日清早,柳夢妍在丫鬟的服飾下,一身鳳冠霞帔穿戴整齊。朱氏昨晚徹夜為眠,早早跟是扶著丫鬟往儲秀軒去。
望著鏡子裏人比花嬌的女兒,朱氏恍然怔住。她的妍兒,如今終於要脫離這個深淵般死氣沉沉的柳府了。
“娘,您怎麽過來了?”忽然發現銅鏡裏多了一張臉,柳夢妍一臉驚喜得轉過身。
“你的好日子,娘當然得看著你出嫁啊!”朱氏溫柔地笑道,眉宇間卻難掩憂愁,看著高興待嫁的女兒,強忍著眼淚珠子道:“娘還記得你剛出生的時候,就這麽一點點大,這不知不覺就出落成大姑娘了。”
柳夢妍自然知朱氏心中不好受,拉著她的手安慰道:“娘,我會時常迴府看您的。”
“又說胡話了,一如宮門深似海,你嫁的是天家皇子,如何還能女兒家的小性子。”朱氏說著伸手接過丫鬟手中的梳子,一縷一縷梳起來。
“妍兒,倘或今天六皇子的花轎來不了,你想過怎麽辦嗎?”
柳如璃對著銅鏡裏的自己,粲然一笑:“娘,我相信他定然會來。”
朱氏哪能不明白她眼裏的情誼,嘴角彎了彎笑道:“好,娘跟你一塊兒等著。”
這廂母女倆一派溫馨,那廂酒醒的柳二爺洗漱完,便等不及往榮德迴稟柳老太太,老太爺一事如何處理。
“兒子給娘請安。”
“你想好了?”柳老太太端坐在榻上,正由嬤嬤伺候著用早膳。方才聽下人迴稟柳二爺過來請安的時候,她便知這個兒子心中已經有了決定。算算時間,三日已過,也差不多了。
知子莫若母。
柳二爺點點頭道:“入土為安,兒子認為府中此時應給老太爺發喪。”
柳老太太眯起渾濁的眼直直盯了柳二爺一會兒,見他確實拿定主意,便擺擺手道:“如此,你就去預備著吧。”
“是,兒子不會讓娘,讓柳家失望的。”柳二爺應聲退出榮德堂。
柳府預備喪禮的同時,六皇子府中,拓跋澤言已經讓三福提前預備好喜事。
三福自是知道殿下心中重視此事,一心愛慕柳家小姐,如今終於可以抱的美人歸,遂大清早便起來,與管家差人將府中的紅彩都掛了起來。及至此刻,雖比不得其他皇子大婚時的盛景,但已然是一片喜慶。
拓跋澤言瞧著滿園紅色,心中已經按耐不住,倘或不是顧忌著先前做局欺瞞宣帝,便是刺此刻身子還沒養好,他也想親自去接柳夢妍。
不過也罷,此番他隻能暫且先委屈她了,等到有一天自己不需要仰他人鼻息,必還她一個盛大的婚禮。
“拓跋峰,今日你代本殿去迎夢妍進府。”
話音落下,從暗處悄無聲息走出一個人影。
想到今早收到的消息,拓跋峰不由擔心道:“殿下,柳府到此刻沒有一點兒準備,會不會太過冒然?”
拓跋澤言抬手不容置疑道:“這個你不無須理會,你隻需要領著迎親隊伍去柳府接親便可。皇上的聖旨應該馬上就要去柳府了,屆時就算一無準備,父皇賜婚,柳府滿門勢必會一應俱全得準備起來。若有差錯,便當眾打父皇的臉。”
拓跋峰領命,登時騎著掛著紅綢子的駿馬,領著迎親的隊伍吹吹打打來到柳府大門口。
門房嚇得不輕,知道事情緊急,連忙跑到書房稟報。
“二爺,六皇子的迎親隊伍來了。”
“什麽!”
手裏一頓,最後一張喪貼正寫到一半的紙麵上瞬間滴了濃厚的一點,柳二爺聽說六皇子迎親的隊伍來了,驚得頓時大失顏色。
管家幾乎沒見過柳二爺這般,小心翼翼道:“二爺,究竟如何,您得趕緊拿個主意。”
柳二爺雙手撐著書案,整個人已經從最初的震驚裏迴過理智。但怎麽可能,他明明聽說六皇子受了重傷,連床榻都下不來,怎麽會這個時候來迎親?
重要的是,婚期未到,一個是天家皇子,一個是皇上親封的縣主,如何私自行婚?柳二爺越想越不對勁,隻覺得隱隱有什麽脫離了自己的控製。
“在前麵帶路。”
收起心裏的疑惑,柳二爺決定去前廳看看究竟怎麽迴事。
此時柳大爺和柳三爺已經趕到柳府大門,兩人麵麵相覷著,大門前正吹奏喜樂的迎親隊伍。
事關天家,兩人都不願做槍打出頭鳥,竊竊私語著直到柳二爺過來。
“這是怎麽迴事?”
柳大爺一看到柳二爺,立馬有了主心骨,忙道:“老二,他們說是來替六皇子來迎娶我們府中安平縣主的。”
柳二爺一眼沒看柳大爺,走出大門,對著騎在馬上的拓跋峰道:“你是何人?”
“六皇子重傷,屬下奉殿下之命恭候縣主進府。”說著,拓跋峰一躍從馬上而下。
柳二爺近前幾步道:“皇上的指婚日期還沒到,六皇子這是為何?”
話音剛落下,正在這時,宣帝的內侍帶著聖旨從門口來了。
“聖旨到。”
柳大爺跟柳三爺聞言頓時率領眾人跪下接旨,一旁的柳二爺先是一愣,然後趕緊跟著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長盛侯府安平縣主嫻熟大方、溫良敦厚,堪與逸王天設地造,為成佳人之美,擇今日為良辰特許完婚。”
內侍宣讀完旨意,柳二爺心裏一陣叫苦:如此該如何是好?旨意上說讓安平縣主立刻完婚,不得拖延。
“左督大人,為何不見安平縣主出來接旨?”內侍掐尖著嗓子問道。
柳二爺心中一顫,穩了穩心緒,小聲道:“迴公公,柳府家裏突然事情,隻怕不能讓安平縣主現在成婚。”
柳大爺和柳三爺聞言嚇出一身冷汗。
內侍沉著臉,怒懟:“柳二爺,你這是公然抗旨不遵嗎?”
“下官不敢。”
柳二爺連聲道,但心裏卻清楚,此刻若是讓柳夢妍嫁了,三皇子肯定再也不會相信自己了。柳二爺跪在地上,拱手道:“隻是家中老太爺驟然離世,按著大拓跋喪儀的規矩,家中兒女的婚事都要延遲三年,下官不敢有違祖宗法製。”
“左督大人慎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上的旨意以下,咱家隻知皇命不可違。”內侍見柳二爺似乎還有話想說,怒道:“不管如今府中有何事,皇上的旨意是現在令安平縣主立刻去逸王府成婚。”
柳二爺還想說什麽,可就在這時,柳夢妍已經一身紅妝由著幾個丫鬟扶著來了,朱氏和拓跋氏都來了。
柳夢妍徑直越過柳二爺,走到內侍跟前,跪道:“安平接旨,謝皇上聖恩。”
眼見事情越發脫離自己的掌控,想到再耽擱下去,真就沒辦法跟三皇子交代,柳二爺已經顧不上體統得大聲喝道:“璃丫頭,你明知道老太爺仙逝,如何能這個時候穿紅出嫁?你當真要如此大逆不孝!”
柳夢妍手持聖旨在前,嘴角微微勾出一抹淡淡的淺笑:“二叔,難道沒聽過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嗎?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命。”
柳三爺見狀,跟著道:“縣主此言甚為有理。再者二哥身為左督,這是說的什麽話。此刻是皇上令妍兒現在出嫁,便是老太爺猝然仙逝,咱們府中此刻也沒發喪呀。隻要沒發喪,就不妨礙婚嫁吧?”
柳二爺被兩人的話堵得無話可說,漲紅著一張陰沉的臉,心底壓抑著滔天的怒火。
身為天子內侍,自幼學的就是察言觀色。察覺到柳二爺的不滿,內侍嘲諷得瞪了眼對方,而後扭頭故意抬高柳三爺道:“柳府之中,幸虧還有幾個明白人,三爺此話甚至在理。聖旨已下,請安平縣主現在就與迎親的人去吧。奴才剛從逸王府中過來,縣主安心出府,六皇子府中一切已準備就緒。”
“多謝公公。”
柳夢妍虛虛施了一禮,然後扶著碧桐秋芸的手隨著拓跋峰和迎親的樂隊,跨過柳府的大門。
隨後趕來的吳氏、顧姨娘、柳若玫和柳若柳等人,看到柳如璃就這樣出嫁了,皆是滿臉目瞪口呆。
“大爺,這是怎麽一迴事?璃丫頭怎麽就這麽出閣了?”吳氏最先憋不住問道。
柳大爺拱手朝天道:“皇上特意來了旨意,令安平縣主即刻去逸王府成親。聖恩之下,誰敢違逆。”
聽到是皇帝的旨意,頓時無人再敢質疑一句。
朱氏自然聽出了柳夢妍的弦外之音,心領神會道:“你的意思是?”
柳夢妍點點頭,做出小心隔牆有耳的手勢,接著道:“所以,娘,你就放心吧,不會出事的。”
“妍兒,你沒騙我?”雖說朱氏隱隱猜到了,但攸關女兒一輩子的幸福,自然還是再三確認道。
“我是您的女兒,不會做讓您傷心的事。”柳如璃道,“妍兒會想法子讓娘和弟弟能過上更好的日子,至少比現在好。”
朱氏聞言這才放心一點兒。
翌日清早,柳夢妍在丫鬟的服飾下,一身鳳冠霞帔穿戴整齊。朱氏昨晚徹夜為眠,早早跟是扶著丫鬟往儲秀軒去。
望著鏡子裏人比花嬌的女兒,朱氏恍然怔住。她的妍兒,如今終於要脫離這個深淵般死氣沉沉的柳府了。
“娘,您怎麽過來了?”忽然發現銅鏡裏多了一張臉,柳夢妍一臉驚喜得轉過身。
“你的好日子,娘當然得看著你出嫁啊!”朱氏溫柔地笑道,眉宇間卻難掩憂愁,看著高興待嫁的女兒,強忍著眼淚珠子道:“娘還記得你剛出生的時候,就這麽一點點大,這不知不覺就出落成大姑娘了。”
柳夢妍自然知朱氏心中不好受,拉著她的手安慰道:“娘,我會時常迴府看您的。”
“又說胡話了,一如宮門深似海,你嫁的是天家皇子,如何還能女兒家的小性子。”朱氏說著伸手接過丫鬟手中的梳子,一縷一縷梳起來。
“妍兒,倘或今天六皇子的花轎來不了,你想過怎麽辦嗎?”
柳如璃對著銅鏡裏的自己,粲然一笑:“娘,我相信他定然會來。”
朱氏哪能不明白她眼裏的情誼,嘴角彎了彎笑道:“好,娘跟你一塊兒等著。”
這廂母女倆一派溫馨,那廂酒醒的柳二爺洗漱完,便等不及往榮德迴稟柳老太太,老太爺一事如何處理。
“兒子給娘請安。”
“你想好了?”柳老太太端坐在榻上,正由嬤嬤伺候著用早膳。方才聽下人迴稟柳二爺過來請安的時候,她便知這個兒子心中已經有了決定。算算時間,三日已過,也差不多了。
知子莫若母。
柳二爺點點頭道:“入土為安,兒子認為府中此時應給老太爺發喪。”
柳老太太眯起渾濁的眼直直盯了柳二爺一會兒,見他確實拿定主意,便擺擺手道:“如此,你就去預備著吧。”
“是,兒子不會讓娘,讓柳家失望的。”柳二爺應聲退出榮德堂。
柳府預備喪禮的同時,六皇子府中,拓跋澤言已經讓三福提前預備好喜事。
三福自是知道殿下心中重視此事,一心愛慕柳家小姐,如今終於可以抱的美人歸,遂大清早便起來,與管家差人將府中的紅彩都掛了起來。及至此刻,雖比不得其他皇子大婚時的盛景,但已然是一片喜慶。
拓跋澤言瞧著滿園紅色,心中已經按耐不住,倘或不是顧忌著先前做局欺瞞宣帝,便是刺此刻身子還沒養好,他也想親自去接柳夢妍。
不過也罷,此番他隻能暫且先委屈她了,等到有一天自己不需要仰他人鼻息,必還她一個盛大的婚禮。
“拓跋峰,今日你代本殿去迎夢妍進府。”
話音落下,從暗處悄無聲息走出一個人影。
想到今早收到的消息,拓跋峰不由擔心道:“殿下,柳府到此刻沒有一點兒準備,會不會太過冒然?”
拓跋澤言抬手不容置疑道:“這個你不無須理會,你隻需要領著迎親隊伍去柳府接親便可。皇上的聖旨應該馬上就要去柳府了,屆時就算一無準備,父皇賜婚,柳府滿門勢必會一應俱全得準備起來。若有差錯,便當眾打父皇的臉。”
拓跋峰領命,登時騎著掛著紅綢子的駿馬,領著迎親的隊伍吹吹打打來到柳府大門口。
門房嚇得不輕,知道事情緊急,連忙跑到書房稟報。
“二爺,六皇子的迎親隊伍來了。”
“什麽!”
手裏一頓,最後一張喪貼正寫到一半的紙麵上瞬間滴了濃厚的一點,柳二爺聽說六皇子迎親的隊伍來了,驚得頓時大失顏色。
管家幾乎沒見過柳二爺這般,小心翼翼道:“二爺,究竟如何,您得趕緊拿個主意。”
柳二爺雙手撐著書案,整個人已經從最初的震驚裏迴過理智。但怎麽可能,他明明聽說六皇子受了重傷,連床榻都下不來,怎麽會這個時候來迎親?
重要的是,婚期未到,一個是天家皇子,一個是皇上親封的縣主,如何私自行婚?柳二爺越想越不對勁,隻覺得隱隱有什麽脫離了自己的控製。
“在前麵帶路。”
收起心裏的疑惑,柳二爺決定去前廳看看究竟怎麽迴事。
此時柳大爺和柳三爺已經趕到柳府大門,兩人麵麵相覷著,大門前正吹奏喜樂的迎親隊伍。
事關天家,兩人都不願做槍打出頭鳥,竊竊私語著直到柳二爺過來。
“這是怎麽迴事?”
柳大爺一看到柳二爺,立馬有了主心骨,忙道:“老二,他們說是來替六皇子來迎娶我們府中安平縣主的。”
柳二爺一眼沒看柳大爺,走出大門,對著騎在馬上的拓跋峰道:“你是何人?”
“六皇子重傷,屬下奉殿下之命恭候縣主進府。”說著,拓跋峰一躍從馬上而下。
柳二爺近前幾步道:“皇上的指婚日期還沒到,六皇子這是為何?”
話音剛落下,正在這時,宣帝的內侍帶著聖旨從門口來了。
“聖旨到。”
柳大爺跟柳三爺聞言頓時率領眾人跪下接旨,一旁的柳二爺先是一愣,然後趕緊跟著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長盛侯府安平縣主嫻熟大方、溫良敦厚,堪與逸王天設地造,為成佳人之美,擇今日為良辰特許完婚。”
內侍宣讀完旨意,柳二爺心裏一陣叫苦:如此該如何是好?旨意上說讓安平縣主立刻完婚,不得拖延。
“左督大人,為何不見安平縣主出來接旨?”內侍掐尖著嗓子問道。
柳二爺心中一顫,穩了穩心緒,小聲道:“迴公公,柳府家裏突然事情,隻怕不能讓安平縣主現在成婚。”
柳大爺和柳三爺聞言嚇出一身冷汗。
內侍沉著臉,怒懟:“柳二爺,你這是公然抗旨不遵嗎?”
“下官不敢。”
柳二爺連聲道,但心裏卻清楚,此刻若是讓柳夢妍嫁了,三皇子肯定再也不會相信自己了。柳二爺跪在地上,拱手道:“隻是家中老太爺驟然離世,按著大拓跋喪儀的規矩,家中兒女的婚事都要延遲三年,下官不敢有違祖宗法製。”
“左督大人慎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上的旨意以下,咱家隻知皇命不可違。”內侍見柳二爺似乎還有話想說,怒道:“不管如今府中有何事,皇上的旨意是現在令安平縣主立刻去逸王府成婚。”
柳二爺還想說什麽,可就在這時,柳夢妍已經一身紅妝由著幾個丫鬟扶著來了,朱氏和拓跋氏都來了。
柳夢妍徑直越過柳二爺,走到內侍跟前,跪道:“安平接旨,謝皇上聖恩。”
眼見事情越發脫離自己的掌控,想到再耽擱下去,真就沒辦法跟三皇子交代,柳二爺已經顧不上體統得大聲喝道:“璃丫頭,你明知道老太爺仙逝,如何能這個時候穿紅出嫁?你當真要如此大逆不孝!”
柳夢妍手持聖旨在前,嘴角微微勾出一抹淡淡的淺笑:“二叔,難道沒聽過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嗎?食君之祿,自當忠君之命。”
柳三爺見狀,跟著道:“縣主此言甚為有理。再者二哥身為左督,這是說的什麽話。此刻是皇上令妍兒現在出嫁,便是老太爺猝然仙逝,咱們府中此刻也沒發喪呀。隻要沒發喪,就不妨礙婚嫁吧?”
柳二爺被兩人的話堵得無話可說,漲紅著一張陰沉的臉,心底壓抑著滔天的怒火。
身為天子內侍,自幼學的就是察言觀色。察覺到柳二爺的不滿,內侍嘲諷得瞪了眼對方,而後扭頭故意抬高柳三爺道:“柳府之中,幸虧還有幾個明白人,三爺此話甚至在理。聖旨已下,請安平縣主現在就與迎親的人去吧。奴才剛從逸王府中過來,縣主安心出府,六皇子府中一切已準備就緒。”
“多謝公公。”
柳夢妍虛虛施了一禮,然後扶著碧桐秋芸的手隨著拓跋峰和迎親的樂隊,跨過柳府的大門。
隨後趕來的吳氏、顧姨娘、柳若玫和柳若柳等人,看到柳如璃就這樣出嫁了,皆是滿臉目瞪口呆。
“大爺,這是怎麽一迴事?璃丫頭怎麽就這麽出閣了?”吳氏最先憋不住問道。
柳大爺拱手朝天道:“皇上特意來了旨意,令安平縣主即刻去逸王府成親。聖恩之下,誰敢違逆。”
聽到是皇帝的旨意,頓時無人再敢質疑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