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若凇想到席蓉刁蠻霸道的性格,如果卓若凝當時提出來,她肯定會倒打一耙。她也不知道該說什麽,轉念道:“那些公子們在遠香堂開詩會,去了肯定會讓你寫詩,我猜左不過那幾個題目,不如我作幾首你先記著,萬一到時候卡殼作不出來,好歹能頂一頂。”
“好啊。”
卓若凇以當季的花、樹、景還有今天的壽宴各作一首詩,讓她盡量背熟了。
卓若凝背得火氣直冒,抱怨道:“這也太奇怪了,你們讀書不是吟詩作賦就是練毛筆字,這對社會進步有什麽用啊?我真弄不明白,這裏的人為什麽這麽愛作詩?”
卓若凇一愣,沒想到她會問這樣的問題,她就從沒懷疑過。
“古人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皇上和功臣勳貴都曾是窮苦人,他們用武力打下這片江山,卻不能用武力治理天下,所以要求子孫讀書。到了我們這一代,就形成這樣空前學習熱情高漲的局麵。讀書人不切磋詩文,那比什麽呢?”
她一說卓若凝就懂了,大朗朝建國才十幾年,社會秩序還在緩慢建設中,隨著戰事平定,國家經濟恢複,皇上需要治世之臣,開始打壓那些因戰功享受特權的勳貴。武將的地位也越來越弱,文臣開始在朝中大放異彩,功臣名將們想要延續家族的繁榮,必然要順勢而為,培養符合朝廷和社會要求的後代。
現在社會的主流思想是儒學,其他學科屬於偏門,隻要是於考科舉無益的東西,很少有人會去學的。
“我是覺得,席蓉這麽大個人,都訂婚了,生理衛生完全不懂,連人是怎麽懷孕的都不知道,看樣子,連江都郡主都相信詛咒能使人懷孕,太不可理喻了。”
卓若凇笑道:“女子一般是在出嫁前夕,母親才會教那些道理。別光說她,好像你挺懂似的,難道母親已經教過你?”
“這是常識啊,就算不教,自己看書也會懂的吧。”
“哪有這樣的書,就算有,那是姑娘家能看的東西嗎?”
卓若凝對曆史知之甚少,想了想問:“我聽母親說不能隨便見外男,遠香堂裏那麽多外男,咱們過去合適嗎?”
“按照女四書上的規定是不合適的,不過前朝是外族當政,民風開放,沒有男女大防一說,漢人慢慢也跟著改變了一些觀念。聽說現在有些官員提議恢複漢家倫理道德,皇上也批準了,實際推行過程中卻阻礙重重,最直觀的一點就是,男女當眾比試技藝,是很平常之事。若是孤男寡女獨處,自然是不行的。”
卓若凝點頭表示懂了。
說著話,前麵就是遠香堂,過堂風帶來男女說笑聲,卓若凝的手突然被捏了一下,迴頭見卓若凇溫柔的衝她笑:“這迴可要好好表現,你的名聲是否能恢複,就看今天了。”
“放心,絕對不會讓人看扁我們卓家的姑娘。”
鄭國公府的遠香堂是一座四麵廳,靠山而築,麵闊三間,結構精巧,周圍掛著竹簾子,簾子卷起來時可以從裏麵看到周圍景色。
廳裏麵的陳設精雅,正中間有一塊匾額,上麵寫著“遠香堂”三字,兩邊楹柱上刻有燙金對聯。
一眾公子小姐分坐兩邊的長凳上,正談笑風生。兩姐妹從走廊過來,說笑聲頓時停下,大家都看向他們,有好奇的,有不屑的,當然也有高興的——比如耿侃。
“四姑娘,念念,坐這裏。”他起身讓出位置。
卓曉往旁邊讓了讓,兩人挨著他坐下,之前那起哄的少年道:“輪到誰了?”
一個女孩手裏拿著箭起身,卓若凝這才看到廳中的圓桌旁立了個雙螭紋投壺。
另一個女孩按住她,眼睛在卓若凝臉上掃過,笑道:“投壺有什麽好玩的,今日卓府雙姝都在,自然是要作詩比字呀。”
她意有所指,大家都笑起來,卓若凝臉色一紅,往兄長身後縮了縮。
卓曉轉頭,見卓若凇衝他微不可察的點了下頭,遞了個“放心”的眼神。兩人心照不宣,靜觀其變。
那起哄的少年道:“既然是比試,總要有點彩頭,我聽說富樂院裏有新玩法,誰出彩頭,誰就可以出一個題。”
餘承教別有意味的瞧著他:“每次富樂院裏出了什麽新玩法,你都是最早知道的。”
眾人哄笑起來,那少年也不惱,嘻嘻哈哈隨他們鬧。
耿侃道:“於兄見多識廣,我們不及你。”
卓若凝用手肘捅捅他:“這人是誰啊?”
耿侃湊到她耳邊小聲道:“他叫於良疇,閩國公之孫,鄭國公夫人的堂侄,招貓逗狗,最會尋樂子。”
“他旁邊那女孩呢?”就是提議作詩那個,之前在大報恩寺就羞辱過卓若凝。
“她閨名叫於凡柔,蜀國公的孫女,於良疇的堂妹。她旁邊坐的是涼國公的孫女,閨名叫荊虹。”
耿侃簡單的介紹了在場的眾人,卓若凝越聽越心驚,都是一些公侯之家的少爺小姐,難怪那幾個小娘子看她時都鼻孔朝天。
他倆說話時,開國公府的四公子拿出一塊玉牌來,“今日是祖母過壽,就以祝壽為題,每人作詞一首,作完需得唱出來。
卓若凝傻眼了,剛剛是背了祝壽的詩,沒想到他們不安排理出牌,居然改為作詞。
丫頭很有眼色的拿托盤接了那玉牌,四公子道:“餘世子也添點什麽?”
餘承教取下隨身玉佩,放在托盤上,哈哈笑道:“既然席兄說要唱出來,沒音樂怎麽行,我的題目是音樂,不拘什麽樂器。”
音樂也是卓若凝的弱項,她倒是會鋼琴、小提琴、薩克斯之類幾十種西洋樂器,傳統樂器隻會編鍾、編磬,這裏他們應該沒準備編鍾吧,就算有,黃鍾大樂是國家祭祀曲目,太常寺才有資格演奏,她可不敢拿出來賣弄。
信國公府的一位公子見狀,也拿出一個玉扳指放在上麵:“有詞有音樂,今日俊男靚女齊聚一堂,怎麽能少了畫呢,我出題是美人圖。”
大家紛紛笑起來,嘲笑他心術不正。
“好啊。”
卓若凇以當季的花、樹、景還有今天的壽宴各作一首詩,讓她盡量背熟了。
卓若凝背得火氣直冒,抱怨道:“這也太奇怪了,你們讀書不是吟詩作賦就是練毛筆字,這對社會進步有什麽用啊?我真弄不明白,這裏的人為什麽這麽愛作詩?”
卓若凇一愣,沒想到她會問這樣的問題,她就從沒懷疑過。
“古人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皇上和功臣勳貴都曾是窮苦人,他們用武力打下這片江山,卻不能用武力治理天下,所以要求子孫讀書。到了我們這一代,就形成這樣空前學習熱情高漲的局麵。讀書人不切磋詩文,那比什麽呢?”
她一說卓若凝就懂了,大朗朝建國才十幾年,社會秩序還在緩慢建設中,隨著戰事平定,國家經濟恢複,皇上需要治世之臣,開始打壓那些因戰功享受特權的勳貴。武將的地位也越來越弱,文臣開始在朝中大放異彩,功臣名將們想要延續家族的繁榮,必然要順勢而為,培養符合朝廷和社會要求的後代。
現在社會的主流思想是儒學,其他學科屬於偏門,隻要是於考科舉無益的東西,很少有人會去學的。
“我是覺得,席蓉這麽大個人,都訂婚了,生理衛生完全不懂,連人是怎麽懷孕的都不知道,看樣子,連江都郡主都相信詛咒能使人懷孕,太不可理喻了。”
卓若凇笑道:“女子一般是在出嫁前夕,母親才會教那些道理。別光說她,好像你挺懂似的,難道母親已經教過你?”
“這是常識啊,就算不教,自己看書也會懂的吧。”
“哪有這樣的書,就算有,那是姑娘家能看的東西嗎?”
卓若凝對曆史知之甚少,想了想問:“我聽母親說不能隨便見外男,遠香堂裏那麽多外男,咱們過去合適嗎?”
“按照女四書上的規定是不合適的,不過前朝是外族當政,民風開放,沒有男女大防一說,漢人慢慢也跟著改變了一些觀念。聽說現在有些官員提議恢複漢家倫理道德,皇上也批準了,實際推行過程中卻阻礙重重,最直觀的一點就是,男女當眾比試技藝,是很平常之事。若是孤男寡女獨處,自然是不行的。”
卓若凝點頭表示懂了。
說著話,前麵就是遠香堂,過堂風帶來男女說笑聲,卓若凝的手突然被捏了一下,迴頭見卓若凇溫柔的衝她笑:“這迴可要好好表現,你的名聲是否能恢複,就看今天了。”
“放心,絕對不會讓人看扁我們卓家的姑娘。”
鄭國公府的遠香堂是一座四麵廳,靠山而築,麵闊三間,結構精巧,周圍掛著竹簾子,簾子卷起來時可以從裏麵看到周圍景色。
廳裏麵的陳設精雅,正中間有一塊匾額,上麵寫著“遠香堂”三字,兩邊楹柱上刻有燙金對聯。
一眾公子小姐分坐兩邊的長凳上,正談笑風生。兩姐妹從走廊過來,說笑聲頓時停下,大家都看向他們,有好奇的,有不屑的,當然也有高興的——比如耿侃。
“四姑娘,念念,坐這裏。”他起身讓出位置。
卓曉往旁邊讓了讓,兩人挨著他坐下,之前那起哄的少年道:“輪到誰了?”
一個女孩手裏拿著箭起身,卓若凝這才看到廳中的圓桌旁立了個雙螭紋投壺。
另一個女孩按住她,眼睛在卓若凝臉上掃過,笑道:“投壺有什麽好玩的,今日卓府雙姝都在,自然是要作詩比字呀。”
她意有所指,大家都笑起來,卓若凝臉色一紅,往兄長身後縮了縮。
卓曉轉頭,見卓若凇衝他微不可察的點了下頭,遞了個“放心”的眼神。兩人心照不宣,靜觀其變。
那起哄的少年道:“既然是比試,總要有點彩頭,我聽說富樂院裏有新玩法,誰出彩頭,誰就可以出一個題。”
餘承教別有意味的瞧著他:“每次富樂院裏出了什麽新玩法,你都是最早知道的。”
眾人哄笑起來,那少年也不惱,嘻嘻哈哈隨他們鬧。
耿侃道:“於兄見多識廣,我們不及你。”
卓若凝用手肘捅捅他:“這人是誰啊?”
耿侃湊到她耳邊小聲道:“他叫於良疇,閩國公之孫,鄭國公夫人的堂侄,招貓逗狗,最會尋樂子。”
“他旁邊那女孩呢?”就是提議作詩那個,之前在大報恩寺就羞辱過卓若凝。
“她閨名叫於凡柔,蜀國公的孫女,於良疇的堂妹。她旁邊坐的是涼國公的孫女,閨名叫荊虹。”
耿侃簡單的介紹了在場的眾人,卓若凝越聽越心驚,都是一些公侯之家的少爺小姐,難怪那幾個小娘子看她時都鼻孔朝天。
他倆說話時,開國公府的四公子拿出一塊玉牌來,“今日是祖母過壽,就以祝壽為題,每人作詞一首,作完需得唱出來。
卓若凝傻眼了,剛剛是背了祝壽的詩,沒想到他們不安排理出牌,居然改為作詞。
丫頭很有眼色的拿托盤接了那玉牌,四公子道:“餘世子也添點什麽?”
餘承教取下隨身玉佩,放在托盤上,哈哈笑道:“既然席兄說要唱出來,沒音樂怎麽行,我的題目是音樂,不拘什麽樂器。”
音樂也是卓若凝的弱項,她倒是會鋼琴、小提琴、薩克斯之類幾十種西洋樂器,傳統樂器隻會編鍾、編磬,這裏他們應該沒準備編鍾吧,就算有,黃鍾大樂是國家祭祀曲目,太常寺才有資格演奏,她可不敢拿出來賣弄。
信國公府的一位公子見狀,也拿出一個玉扳指放在上麵:“有詞有音樂,今日俊男靚女齊聚一堂,怎麽能少了畫呢,我出題是美人圖。”
大家紛紛笑起來,嘲笑他心術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