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生氣袁紹不肯趁此時追擊董卓,但袁紹卻說此時各路諸侯已經疲乏,不宜再出兵。氣得曹操自己出兵去追了。】
天幕下的三國時期還活著的各路諸侯紛紛大罵:曹操果然奸臣!當年討伐董卓的時候,明明他最不出力了,如今卻顯得好似隻有他一個是忠臣似的!
真是可惡!
這天幕不會是收這廝好處了吧!
但不管他們怎麽罵,曹操本人看得今天這集,也不覺得頭疼了。
小五:“好了,我們接著看下一集,‘連環計’。”
【洛陽的宮殿被燒得隻剩斷壁殘垣了,孫堅進來後有人來報,說於井裏發現了個人。孫堅派人去查看,見從井裏撈出之人懷中抱著一樣東西,於是他們把東西拿給孫堅看。
孫堅打開包裹,取出裏麵的東西一看,正是玉璽!
程普馬上就恭喜他說,主公,這是傳國玉璽啊!
原來當年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便以此石進獻楚文王,楚王使人截之果然得玉,世稱和氏璧。後來秦始皇讓人把玉琢成玉璽,李斯篆於八字於其上。秦始皇巡狩於洞庭湖,風浪大作,舟船欲覆,急投此玉璽於湖中,風浪乃止。
八年後,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於路旁獻上此玉璽,玉璽便又複歸於秦,第二年始皇帝駕崩,其孫子嬰將玉璽獻與高祖,遂成為傳國玉璽。】
秦始皇:啥玩意兒???
【程普這邊還在跟孫堅說,主公既然得了傳國玉璽,咱們也不宜在此久留了,還是趕緊迴江東吧!
但這番話卻被一名小兵所聽見了,第二天孫堅跟袁紹辭行的時候,便被袁紹當場問起了傳國玉璽之事,而秘密正是被那人所告。】
孫權:!險些忘了,都是袁家人害得我們丟了傳國玉璽!!
這些姓袁的果然還是不得好死吧!
【孫堅當然不承認自己有傳國玉璽,他與袁紹本要動手,卻在此時有人來報,說曹操追擊董卓中了埋伏,大敗而歸了。
袁紹陰陽曹操不聽自己所言,果然敗了!接著便說要備酒宴,給孟德壓驚。】
小七:“哎?這又不管傳國玉璽啦?”
小五:“人孫堅不給啊!”
百姓們:所以呢?那傳國玉璽後來怎麽了?
【袁紹知道曹操心情不好,親自來給他斟酒,可曹操滿心惆悵,說自己始興大義、為國除賊,十八路兵馬仗義而來,他很是感激。
接著他說出了自己的本來方案,本來計劃得是特別好的,可是如今諸侯都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所望啊!
大嚷著“深感羞恥,深感羞恥”,曹操離開了這裏。】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小七:“這是,《蒿裏行》?”
小六百:“請不要忘了,我們曹老板是個經語文課本認證的大詩人!”
三國諸人:……
誰不會寫詩啊!就顯得他曹操憂國憂民了是吧!我這就寫個幾十首,比數我也壓過他!!
【董卓聽聞十八路諸侯散落,很是高興。他在大殿內請眾大臣吃飯,但請他們喝的酒,卻是殿外現殺之人的鮮血!
就在董卓逼著大家喝血酒的時候,呂布進來給他看了一封信。
董卓看完大怒,當即讓呂布抓起張溫砍了頭,還讓呂布把此人的頭扔進血酒壺中。接著告訴大家不要怕,張溫是因為勾結袁術被發現才被殺的,隻要他們沒有二心,自然沒事。】
百姓們:真狠啊!
【王允獨自看信,看完後就燒掉。他歎了聲“本初兄”,接著便哭了起來。】
小七:“不知道的還以為袁紹死了呢!”
三國諸人:……
【王允聽見庭院裏有人在吹樂器,出去一看,是個侍女在歎氣。便問她為何在此長籲短歎,是有私情嗎?
女子迴過身來,說自己被大人養了十六年,很想報恩,近來見大人鬱鬱寡歡,想必是有國家大事讓大人煩憂,她不敢問,恨自己不能為大人分憂,故而在此長歎。接著便說,若大人有用她之處,貂蟬萬死不辭!】
小六:“這個妝,委實是有點不好看,總覺得哪裏怪怪的,不自然。”
小七:“全靠臉撐著啊!”
百姓們:這個的確是挺好看的,不容易啊,這麽久了,終於又看見美女了!
【王允盯著她的臉,說不想大漢天下竟然在你的手中啊!】
兩漢三帝:什麽玩意兒!!這話是亂說的嗎!!
【貂蟬也很是不解王允這話,王允便拉她進內室說話。
他對她說,董卓老賊,將欲篡漢,朝中文武皆無計可施。董卓有一個義子名叫呂布,驍勇異常。我見董卓、呂布都是好色之徒,今欲用連環計,先將你許嫁呂布,再將你獻給董卓,你於中取便,離間他父子反目,讓呂布殺死董卓,以絕大患!】
百姓們:謔!這麽難的事兒,讓個女子去幹,能成嗎?
小五也說:“這個事細想想,是真的不好幹啊!”
小六:“所以貂蟬是四大美女嘛!不就是因為她幹成了這麽難的事情嗎?”
三國諸人:哪裏來的這麽個女子?我怎麽沒聽過?
【貂蟬當然答應了此事。於是很快,王允便帶著呂布打獵,安排他看見了貂蟬。
貂蟬又是蕩秋千,又是在水中戲耍,讓呂布看得錯不開眼睛。王允見他上鉤,便邀請他改日去自己府裏一敘。
呂布也果然很快來到了王允的府上。王允吹噓了他幾句,就讓貂蟬出來給他倒酒,見呂布直勾勾盯著貂蟬,便趁機說這是我的女兒,貂蟬給呂布獻上一頂冠,還說這是自己親自為他做的。
王允便道我想將她許配給你,不知你可願意嗎?
呂布當即拜謝,嶽父大人在上,請受小婿大禮!】
小七:“王允:還好不是拜義父啊!”
三國諸人:……
天幕下的三國時期還活著的各路諸侯紛紛大罵:曹操果然奸臣!當年討伐董卓的時候,明明他最不出力了,如今卻顯得好似隻有他一個是忠臣似的!
真是可惡!
這天幕不會是收這廝好處了吧!
但不管他們怎麽罵,曹操本人看得今天這集,也不覺得頭疼了。
小五:“好了,我們接著看下一集,‘連環計’。”
【洛陽的宮殿被燒得隻剩斷壁殘垣了,孫堅進來後有人來報,說於井裏發現了個人。孫堅派人去查看,見從井裏撈出之人懷中抱著一樣東西,於是他們把東西拿給孫堅看。
孫堅打開包裹,取出裏麵的東西一看,正是玉璽!
程普馬上就恭喜他說,主公,這是傳國玉璽啊!
原來當年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便以此石進獻楚文王,楚王使人截之果然得玉,世稱和氏璧。後來秦始皇讓人把玉琢成玉璽,李斯篆於八字於其上。秦始皇巡狩於洞庭湖,風浪大作,舟船欲覆,急投此玉璽於湖中,風浪乃止。
八年後,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於路旁獻上此玉璽,玉璽便又複歸於秦,第二年始皇帝駕崩,其孫子嬰將玉璽獻與高祖,遂成為傳國玉璽。】
秦始皇:啥玩意兒???
【程普這邊還在跟孫堅說,主公既然得了傳國玉璽,咱們也不宜在此久留了,還是趕緊迴江東吧!
但這番話卻被一名小兵所聽見了,第二天孫堅跟袁紹辭行的時候,便被袁紹當場問起了傳國玉璽之事,而秘密正是被那人所告。】
孫權:!險些忘了,都是袁家人害得我們丟了傳國玉璽!!
這些姓袁的果然還是不得好死吧!
【孫堅當然不承認自己有傳國玉璽,他與袁紹本要動手,卻在此時有人來報,說曹操追擊董卓中了埋伏,大敗而歸了。
袁紹陰陽曹操不聽自己所言,果然敗了!接著便說要備酒宴,給孟德壓驚。】
小七:“哎?這又不管傳國玉璽啦?”
小五:“人孫堅不給啊!”
百姓們:所以呢?那傳國玉璽後來怎麽了?
【袁紹知道曹操心情不好,親自來給他斟酒,可曹操滿心惆悵,說自己始興大義、為國除賊,十八路兵馬仗義而來,他很是感激。
接著他說出了自己的本來方案,本來計劃得是特別好的,可是如今諸侯都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所望啊!
大嚷著“深感羞恥,深感羞恥”,曹操離開了這裏。】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小七:“這是,《蒿裏行》?”
小六百:“請不要忘了,我們曹老板是個經語文課本認證的大詩人!”
三國諸人:……
誰不會寫詩啊!就顯得他曹操憂國憂民了是吧!我這就寫個幾十首,比數我也壓過他!!
【董卓聽聞十八路諸侯散落,很是高興。他在大殿內請眾大臣吃飯,但請他們喝的酒,卻是殿外現殺之人的鮮血!
就在董卓逼著大家喝血酒的時候,呂布進來給他看了一封信。
董卓看完大怒,當即讓呂布抓起張溫砍了頭,還讓呂布把此人的頭扔進血酒壺中。接著告訴大家不要怕,張溫是因為勾結袁術被發現才被殺的,隻要他們沒有二心,自然沒事。】
百姓們:真狠啊!
【王允獨自看信,看完後就燒掉。他歎了聲“本初兄”,接著便哭了起來。】
小七:“不知道的還以為袁紹死了呢!”
三國諸人:……
【王允聽見庭院裏有人在吹樂器,出去一看,是個侍女在歎氣。便問她為何在此長籲短歎,是有私情嗎?
女子迴過身來,說自己被大人養了十六年,很想報恩,近來見大人鬱鬱寡歡,想必是有國家大事讓大人煩憂,她不敢問,恨自己不能為大人分憂,故而在此長歎。接著便說,若大人有用她之處,貂蟬萬死不辭!】
小六:“這個妝,委實是有點不好看,總覺得哪裏怪怪的,不自然。”
小七:“全靠臉撐著啊!”
百姓們:這個的確是挺好看的,不容易啊,這麽久了,終於又看見美女了!
【王允盯著她的臉,說不想大漢天下竟然在你的手中啊!】
兩漢三帝:什麽玩意兒!!這話是亂說的嗎!!
【貂蟬也很是不解王允這話,王允便拉她進內室說話。
他對她說,董卓老賊,將欲篡漢,朝中文武皆無計可施。董卓有一個義子名叫呂布,驍勇異常。我見董卓、呂布都是好色之徒,今欲用連環計,先將你許嫁呂布,再將你獻給董卓,你於中取便,離間他父子反目,讓呂布殺死董卓,以絕大患!】
百姓們:謔!這麽難的事兒,讓個女子去幹,能成嗎?
小五也說:“這個事細想想,是真的不好幹啊!”
小六:“所以貂蟬是四大美女嘛!不就是因為她幹成了這麽難的事情嗎?”
三國諸人:哪裏來的這麽個女子?我怎麽沒聽過?
【貂蟬當然答應了此事。於是很快,王允便帶著呂布打獵,安排他看見了貂蟬。
貂蟬又是蕩秋千,又是在水中戲耍,讓呂布看得錯不開眼睛。王允見他上鉤,便邀請他改日去自己府裏一敘。
呂布也果然很快來到了王允的府上。王允吹噓了他幾句,就讓貂蟬出來給他倒酒,見呂布直勾勾盯著貂蟬,便趁機說這是我的女兒,貂蟬給呂布獻上一頂冠,還說這是自己親自為他做的。
王允便道我想將她許配給你,不知你可願意嗎?
呂布當即拜謝,嶽父大人在上,請受小婿大禮!】
小七:“王允:還好不是拜義父啊!”
三國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