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分封諸王
長生不死從九龍奪嫡開始 作者:天貴帝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宮大門前。
有一隊隊氣勢肅戈,佩刀衣甲俱黑的大夏甲士急速地馳出皇宮,手持金色玉帛,麵上帶著猙獰鐵麵,看起來就不好招惹。
“陛下聖諭,金牌加急!”
軍隊的正前方,帶隊將軍赫然是大名鼎鼎的三皇子顧龍象。
隻不過此時的他,看向身後的方向,臉上有複雜、擔憂、沉重等諸多神色。
他牽著馬,匆匆出了了皇宮的太平門。
隨後,便是一封封聖諭從皇宮傳往盛京的各個地方。
第一個收到聖諭的人,正是身處皇城門口的皇家書齋,在與一位中年讀書人對弈的顧恪。
“八皇子殿下,陛下聖諭,還請聽旨。”
一襲青衣儒衫的顧恪,看到一眾錦衣衛和禦前太監穿過圓形拱門,來到他的身前。
心生疑慮。
“發生了什麽?”
他已無心繼續對弈,隻得半跪接旨。
禦前太監捧著金色聖旨,緩緩念道:“八皇子才智過人,文略超群,品質卓越,即日起,封顧恪為文昌王,領一郡俸祿,開府自治。”
顧恪神情古怪,可還是將聖諭接了下來。
“兒臣接旨。”
他實在是不清楚其中深意,於是向禦前太監問道:“父皇這是何意?”
禦前太監卻搖了搖頭:“具體事情,還要問聖上,我等隻是傳話的,並不知曉。”
“聖上......父皇他怎麽了?”
顧恪微微驚訝,他很了解父皇,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是不會動用聖諭這個東西。
聖諭一般用於帝王私人的吩咐,對比起聖旨,要粗糙一些。
當然,也更保密。
既然是聖諭,說明情況十分緊急。
“還有其他皇子需要通知,奴才先告退。”
錦衣衛很快離開了書齋,顧恪扶起衣袖,跪在書齋的聖人雕像前,詢問道:
“先生,京城似乎有變數,我該如何做?”
書齋大院的正中央,祀堂內供奉著一尊高大石像,香火緩緩燃燒。
那是一位素衣儒袍,腳踏文字金蓮,在書卷上揮筆灑墨的老者,在書卷之上赫然寫著幾個大字——“格物致知”。
神聖的青紫文氣閃爍,形成一道紫色桑樹的虛影。
“天理在上,不逾矩。”
這七個字宛若天音流轉,落入顧恪的耳中。
顧恪恭敬叩拜,緩緩道:“知道了,先生。”
此人正是他的老師,當今文廟的兩位副教主之一。
.....
而此刻。
身處靈隱殿的顧景炎,還是一臉懵逼,等待著眼前太監的宣布聖諭,伴隨最後一句話說出:
“朕念及舊情,特封顧景炎為平安王,領一郡俸祿。”
顧景炎朝太監問道:“父皇此舉何意?”
太監淡淡迴複道:“聖上並未解釋,而是派人傳聖諭出去,冊封九王。”
“冊封九王?”
顧景炎聽到這,迴想到昨天在宮裏偷聽的話語。
父皇的身體好像不太好啊。
難道父皇要駕崩了嗎?
大夏要變天了。
可是父皇冊封九王的目的在哪呢?
除了多了一個名頭,多了一些靈石之外,他並沒有其他好處。
“其他兄長被封了什麽?”
顧景炎忍不住好奇問道。
領事太監搖頭:“咱家也是奉命行事,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說完,便帶人轉頭離去。
“看來父皇確實時日不多了。”
顧景炎低頭沉思,想到的第一個可能就是這個。
大夏龍脈動蕩,冊封九王。
難道是為了安定人心?
不過他覺得聖乾大帝出意外的概率比較小,畢竟有大夏龍運加身,妖魔不侵,誰能殺的了他。
應該是壽元的問題,大限快到了。
半柱香之後,陳淑圓神色匆匆的跑入宮中,找到了顧景炎,臉上慌張道:
“炎兒,你也收到了聖諭?”
她眼神希冀道:“是什麽王?”
“平安王。”
顧景炎撓撓的後腦勺,老實迴複道。
“平安王...”陳淑圓微微喃喃一句,“隻是二字王,看來還是機會不到,不過平平安安的,倒也不錯。”
“怎麽了娘?”
陳淑圓調整了一下臉色,認真道:“就在一個時辰前,聖龍殿就被禁軍封鎖,任何人都不得出入,好似是你父皇的身子出了問題,具體發生了什麽,不得而知,隻能知道你這幾個兄弟全部都被封了王,今夜內閣要緊急開始召開朝會了。”
“隻不過你是二字王,你的那些哥哥,大部分都是一字王,除了你,都有了開府的權力。”
顧景炎臉色詫異,“一字王,真的假的?”
陳淑圓嚴肅道:“自然是真的,大皇子顧臨風,被封為秦王,二皇子顧瑾年為晉王,三皇子為楚王,因為四皇子顧塵為趙王......”
“秦王,晉王,趙王...”
顧景炎沉吟一聲,思忖起來。
自從平反諸王之亂後,出生的皇子都沒有爵位在身,隻是享受領地俸祿而已,如今卻是破天荒的給了王爵頭名。
開府自治,意味著各個皇子都能光明正大招募自己的勢力,又沒有離開帝京,前往地方,不會成為威脅中央的藩王。
就像他的大哥顧臨風,本身沒有一點軍權,隻是靠著武將世家人脈的支持,所以才多了一些話語權。
支持的人太多,身邊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股勢。
而現在,大家都一樣了,大皇子和二皇子豈敢輕舉妄動。
看來父皇確實想要用這個辦法安撫天下人心,同時穩住帝京的局勢。
即使還沒死,帝王平衡術卻依舊老辣。
但是這樣,也同樣暴露了父皇的情況,好似並不是太好?
陳淑圓細心叮囑道:“咱們不跟他們爭,能保持如今的權勢就行,你隻要平平安安的,娘親就知足了”
顧景炎聽到這,不好意思笑了:“兒臣也是這樣認為,隻要活著就好,這些紛紛擾擾,我們就不必參和了。”
“對了娘,你說,大哥會不會成為太子,他乃是嫡長子,應該最有機會吧。”
陳淑圓聞言,歎了口氣:“以如今的局勢來看,是很有可能了。”
顧景炎看向窗外的天空,目光炯炯。
整個盛京,儼然化作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伴隨父皇告危,必然暗流湧動,屆時混亂即將到來。
他在冷宮,毫無疑問,是最沒人注意的一個。
若是能苟住,慢慢看戲,就是最大的勝利。
...
有一隊隊氣勢肅戈,佩刀衣甲俱黑的大夏甲士急速地馳出皇宮,手持金色玉帛,麵上帶著猙獰鐵麵,看起來就不好招惹。
“陛下聖諭,金牌加急!”
軍隊的正前方,帶隊將軍赫然是大名鼎鼎的三皇子顧龍象。
隻不過此時的他,看向身後的方向,臉上有複雜、擔憂、沉重等諸多神色。
他牽著馬,匆匆出了了皇宮的太平門。
隨後,便是一封封聖諭從皇宮傳往盛京的各個地方。
第一個收到聖諭的人,正是身處皇城門口的皇家書齋,在與一位中年讀書人對弈的顧恪。
“八皇子殿下,陛下聖諭,還請聽旨。”
一襲青衣儒衫的顧恪,看到一眾錦衣衛和禦前太監穿過圓形拱門,來到他的身前。
心生疑慮。
“發生了什麽?”
他已無心繼續對弈,隻得半跪接旨。
禦前太監捧著金色聖旨,緩緩念道:“八皇子才智過人,文略超群,品質卓越,即日起,封顧恪為文昌王,領一郡俸祿,開府自治。”
顧恪神情古怪,可還是將聖諭接了下來。
“兒臣接旨。”
他實在是不清楚其中深意,於是向禦前太監問道:“父皇這是何意?”
禦前太監卻搖了搖頭:“具體事情,還要問聖上,我等隻是傳話的,並不知曉。”
“聖上......父皇他怎麽了?”
顧恪微微驚訝,他很了解父皇,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是不會動用聖諭這個東西。
聖諭一般用於帝王私人的吩咐,對比起聖旨,要粗糙一些。
當然,也更保密。
既然是聖諭,說明情況十分緊急。
“還有其他皇子需要通知,奴才先告退。”
錦衣衛很快離開了書齋,顧恪扶起衣袖,跪在書齋的聖人雕像前,詢問道:
“先生,京城似乎有變數,我該如何做?”
書齋大院的正中央,祀堂內供奉著一尊高大石像,香火緩緩燃燒。
那是一位素衣儒袍,腳踏文字金蓮,在書卷上揮筆灑墨的老者,在書卷之上赫然寫著幾個大字——“格物致知”。
神聖的青紫文氣閃爍,形成一道紫色桑樹的虛影。
“天理在上,不逾矩。”
這七個字宛若天音流轉,落入顧恪的耳中。
顧恪恭敬叩拜,緩緩道:“知道了,先生。”
此人正是他的老師,當今文廟的兩位副教主之一。
.....
而此刻。
身處靈隱殿的顧景炎,還是一臉懵逼,等待著眼前太監的宣布聖諭,伴隨最後一句話說出:
“朕念及舊情,特封顧景炎為平安王,領一郡俸祿。”
顧景炎朝太監問道:“父皇此舉何意?”
太監淡淡迴複道:“聖上並未解釋,而是派人傳聖諭出去,冊封九王。”
“冊封九王?”
顧景炎聽到這,迴想到昨天在宮裏偷聽的話語。
父皇的身體好像不太好啊。
難道父皇要駕崩了嗎?
大夏要變天了。
可是父皇冊封九王的目的在哪呢?
除了多了一個名頭,多了一些靈石之外,他並沒有其他好處。
“其他兄長被封了什麽?”
顧景炎忍不住好奇問道。
領事太監搖頭:“咱家也是奉命行事,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說完,便帶人轉頭離去。
“看來父皇確實時日不多了。”
顧景炎低頭沉思,想到的第一個可能就是這個。
大夏龍脈動蕩,冊封九王。
難道是為了安定人心?
不過他覺得聖乾大帝出意外的概率比較小,畢竟有大夏龍運加身,妖魔不侵,誰能殺的了他。
應該是壽元的問題,大限快到了。
半柱香之後,陳淑圓神色匆匆的跑入宮中,找到了顧景炎,臉上慌張道:
“炎兒,你也收到了聖諭?”
她眼神希冀道:“是什麽王?”
“平安王。”
顧景炎撓撓的後腦勺,老實迴複道。
“平安王...”陳淑圓微微喃喃一句,“隻是二字王,看來還是機會不到,不過平平安安的,倒也不錯。”
“怎麽了娘?”
陳淑圓調整了一下臉色,認真道:“就在一個時辰前,聖龍殿就被禁軍封鎖,任何人都不得出入,好似是你父皇的身子出了問題,具體發生了什麽,不得而知,隻能知道你這幾個兄弟全部都被封了王,今夜內閣要緊急開始召開朝會了。”
“隻不過你是二字王,你的那些哥哥,大部分都是一字王,除了你,都有了開府的權力。”
顧景炎臉色詫異,“一字王,真的假的?”
陳淑圓嚴肅道:“自然是真的,大皇子顧臨風,被封為秦王,二皇子顧瑾年為晉王,三皇子為楚王,因為四皇子顧塵為趙王......”
“秦王,晉王,趙王...”
顧景炎沉吟一聲,思忖起來。
自從平反諸王之亂後,出生的皇子都沒有爵位在身,隻是享受領地俸祿而已,如今卻是破天荒的給了王爵頭名。
開府自治,意味著各個皇子都能光明正大招募自己的勢力,又沒有離開帝京,前往地方,不會成為威脅中央的藩王。
就像他的大哥顧臨風,本身沒有一點軍權,隻是靠著武將世家人脈的支持,所以才多了一些話語權。
支持的人太多,身邊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股勢。
而現在,大家都一樣了,大皇子和二皇子豈敢輕舉妄動。
看來父皇確實想要用這個辦法安撫天下人心,同時穩住帝京的局勢。
即使還沒死,帝王平衡術卻依舊老辣。
但是這樣,也同樣暴露了父皇的情況,好似並不是太好?
陳淑圓細心叮囑道:“咱們不跟他們爭,能保持如今的權勢就行,你隻要平平安安的,娘親就知足了”
顧景炎聽到這,不好意思笑了:“兒臣也是這樣認為,隻要活著就好,這些紛紛擾擾,我們就不必參和了。”
“對了娘,你說,大哥會不會成為太子,他乃是嫡長子,應該最有機會吧。”
陳淑圓聞言,歎了口氣:“以如今的局勢來看,是很有可能了。”
顧景炎看向窗外的天空,目光炯炯。
整個盛京,儼然化作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伴隨父皇告危,必然暗流湧動,屆時混亂即將到來。
他在冷宮,毫無疑問,是最沒人注意的一個。
若是能苟住,慢慢看戲,就是最大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