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長論
穿越成廢皇子,隻想苟活! 作者:韓師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安。
秦王府內氣氛凝重。
一眾官員齊聚一堂,趙欽戰戰兢兢地坐在當中,額頭上隱隱有汗珠滲出,緊張地聽著下麵官員匯報延州和上郡的戰事。
“你們說了這麽多,到底有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來解決當前的困境?”
趙欽急切地問道,聲音中帶著明顯的焦慮。
他的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希望能有人給出一個讓他安心的答案。
孔思瑾見眾人都沉默不語,無人出主意,便上前一步說道:
“秦王,閆如象如今已經無奈退迴韓城,目前來看,隻有司馬彥將軍調集慶州大軍才有奪城的可能。”
“哼!說的倒是輕巧。”司馬酃冷哼一聲,臉色陰沉地說道,“如今定西城剛剛被收複,大軍全部壓在西邊,慶州能有多少可用之兵?”
被司馬酃這麽一懟,孔思瑾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怨念,但還是強壓著情緒說道:“再不濟讓閆將軍從韓城同步發兵,左右合圍,拿下延州。”
“定西的兵力絕對不能動,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將各州郡的人馬集結到長安,由韓城、慶州以及長安三麵圍攻,這樣或許才有一定的勝算。”
司馬酃的話擲地有聲,讓在場的許多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此刻的局麵,並非是無人可用,而是人員過於分散。
而且司馬彥把持兵權,閆如象被排擠到一邊,在這種情況下,再多的兵馬也隻是一個數字,難以形成有效的戰鬥力。
趙欽此時心慌意亂,完全不知該如何是好。
“秦王,現在安化城無需重兵把守,錢將軍在那裏有六萬人,我們抽調五萬人過來防守長安,再從其他地方抽調一些人,預計總兵力達到十五萬才好。”
孔思瑾這時候站了出來,慢條斯理地說道。
“目前看來,也隻能如此了。本王這就傳王令,讓各郡縣抽調人馬。”
趙欽深知定西以前的守將錢大壯作戰英勇,絕非貪生怕死之徒。
如今長安守城人數不足,又缺乏領兵的大將,錢大壯正是合適的人選。
司馬酃聽到孔思瑾的建議後,心裏很是不爽,但在這種場合也不好當場反對。
柴勁第一次兵敗後去了慶州,接到秦王的王令,要求他暫時代理慶州城防事務,同時也要做好收複延州的準備。
此時慶州的兵力,加上他撤退迴到慶州的人數,總兵力也有十萬人。
然而延州一戰,他手下的人幾乎已經喪失了戰鬥力。
相反,慶州原有的守軍,卻不清楚延州發生了什麽,他們不相信憑借高牆禦敵的延州會敗得如此慘烈。
柴勁深知其中緣由,果斷下達了封口令,誰敢說出延州的戰況,便以怯戰論處。
至此,在慶州很少有人再議論延州的戰況,後來閆如象收複了延州的消息傳來,才讓人們漸漸淡忘了那些恐懼。
錢大壯帶著五萬兵來到長安,被安排在長安城外西郊大營駐紮。
趙欽為了牢牢抓住兵權,特意前往大營會見錢大壯,孔思瑾一同陪同。
“末將見過秦王!”
錢大壯單膝跪地,聲音洪亮。因為定西城的失利,他原以為這次前來長安是要被治罪,心中忐忑不安,沒想到會被秦王親自接見。
“錢將軍,定西的事情本王已經清楚,罪不在你們,相反,將軍英勇禦敵,本王甚是滿意。”
趙欽既然是來拉攏人心,自然不會對錢大壯加以苛責。
“承蒙秦王不棄,本將定會為秦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錢大壯跪地不起,聽到趙欽的話,心中感動不已,當即表明自己的忠心。
“好,有大將軍這句話,本王放心了。即日起,錢大壯被任命為征討大將軍,屆時補齊五萬兵馬,統兵十萬,做好征討延州之戰的準備。”
趙欽遞上一塊兵符,說話時語氣堅定有力。
再次被重用,錢大壯心中充滿感激。
說實話,他本是朝廷邊軍,按道理說應受命於朝廷兵部。
不過藩王在戰時任命將領,也是可行的。
前提是為了本地區的防守防衛,否則隨意封一個大將軍是不合規矩的。這也是朝廷給予在外藩王的一種特權。
……
上郡戰敗的消息很快也傳到了欒城,與此同時,京都朝堂之上的眾人也得知了這一消息。
“趙生的大軍都抵擋不住,難道趙宏的聯軍兵器發展竟如此迅速?”
對於上郡所發生的一切,不僅僅是趙暉感到吃驚,整個朝堂都彌漫著一股畏戰的氣氛。
禦書房中。
韋榮和範文淵,以及兵部的秦廉、郭自修等人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書案麵前,趙暉將內心的擔憂說了出來:
“不瞞諸位,上郡還擔負著為朝廷打造新式武器的重任,如今這般失守,定會給敵軍提供更厲害的武器。就連設計武器的趙生新軍都戰敗了,朕真的是憂心忡忡啊!”
這一番話,在場的人又豈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一旦趙宏的實力進一步壯大,必定會對朝廷構成巨大的威脅。
“陛下,奏報上說,這次作戰,發揮最大作用的就是大炮,這個大炮對方竟然能遠程攻擊,其次還有他們使用的小型虎樽炮,一個人就能操作,機動性極強。”
韋榮在內閣中曾經對此事進行過討論,所以此刻將眾人的爭議說了出來。
秦廉也看過奏報,心裏多少對這些事情有所看法,他躬身說道:
“同等戰備情況下,對麵的兵力數倍於我方守軍,人數上的巨大差距實在難以抗衡,他們被迫撤軍也是無奈之舉。”
趙暉久經沙場,對秦廉所說的自然是認可的。
關鍵是閆如象兵敗後,武器難以得到補充,想要奪迴失守的兩座城池,可謂是難上加難。
“兩位說的都有道理,問題是現在閆如象撤迴了韓城,那裏根本不具備補充武器的條件。據奏報上說,單寧帶著幾千人去了河東岸。”
這一句話,讓在場的人一下子被拉迴了殘酷的現實。
如果趙宏占領了上郡,繼續大力發展武器,而己方又沒有足夠的應戰能力,繼續等待下去隻能是不斷丟失城池。
想到這裏,趙暉牙關緊咬,他深知朝廷這次必須派出重兵,並且用上重型武器,狠狠打擊敵軍,才有獲勝的可能。
接下來,他開始盤算著自己手中的武器是否能夠滿足這場大戰的需求。
秦王府內氣氛凝重。
一眾官員齊聚一堂,趙欽戰戰兢兢地坐在當中,額頭上隱隱有汗珠滲出,緊張地聽著下麵官員匯報延州和上郡的戰事。
“你們說了這麽多,到底有沒有切實可行的辦法來解決當前的困境?”
趙欽急切地問道,聲音中帶著明顯的焦慮。
他的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希望能有人給出一個讓他安心的答案。
孔思瑾見眾人都沉默不語,無人出主意,便上前一步說道:
“秦王,閆如象如今已經無奈退迴韓城,目前來看,隻有司馬彥將軍調集慶州大軍才有奪城的可能。”
“哼!說的倒是輕巧。”司馬酃冷哼一聲,臉色陰沉地說道,“如今定西城剛剛被收複,大軍全部壓在西邊,慶州能有多少可用之兵?”
被司馬酃這麽一懟,孔思瑾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怨念,但還是強壓著情緒說道:“再不濟讓閆將軍從韓城同步發兵,左右合圍,拿下延州。”
“定西的兵力絕對不能動,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將各州郡的人馬集結到長安,由韓城、慶州以及長安三麵圍攻,這樣或許才有一定的勝算。”
司馬酃的話擲地有聲,讓在場的許多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此刻的局麵,並非是無人可用,而是人員過於分散。
而且司馬彥把持兵權,閆如象被排擠到一邊,在這種情況下,再多的兵馬也隻是一個數字,難以形成有效的戰鬥力。
趙欽此時心慌意亂,完全不知該如何是好。
“秦王,現在安化城無需重兵把守,錢將軍在那裏有六萬人,我們抽調五萬人過來防守長安,再從其他地方抽調一些人,預計總兵力達到十五萬才好。”
孔思瑾這時候站了出來,慢條斯理地說道。
“目前看來,也隻能如此了。本王這就傳王令,讓各郡縣抽調人馬。”
趙欽深知定西以前的守將錢大壯作戰英勇,絕非貪生怕死之徒。
如今長安守城人數不足,又缺乏領兵的大將,錢大壯正是合適的人選。
司馬酃聽到孔思瑾的建議後,心裏很是不爽,但在這種場合也不好當場反對。
柴勁第一次兵敗後去了慶州,接到秦王的王令,要求他暫時代理慶州城防事務,同時也要做好收複延州的準備。
此時慶州的兵力,加上他撤退迴到慶州的人數,總兵力也有十萬人。
然而延州一戰,他手下的人幾乎已經喪失了戰鬥力。
相反,慶州原有的守軍,卻不清楚延州發生了什麽,他們不相信憑借高牆禦敵的延州會敗得如此慘烈。
柴勁深知其中緣由,果斷下達了封口令,誰敢說出延州的戰況,便以怯戰論處。
至此,在慶州很少有人再議論延州的戰況,後來閆如象收複了延州的消息傳來,才讓人們漸漸淡忘了那些恐懼。
錢大壯帶著五萬兵來到長安,被安排在長安城外西郊大營駐紮。
趙欽為了牢牢抓住兵權,特意前往大營會見錢大壯,孔思瑾一同陪同。
“末將見過秦王!”
錢大壯單膝跪地,聲音洪亮。因為定西城的失利,他原以為這次前來長安是要被治罪,心中忐忑不安,沒想到會被秦王親自接見。
“錢將軍,定西的事情本王已經清楚,罪不在你們,相反,將軍英勇禦敵,本王甚是滿意。”
趙欽既然是來拉攏人心,自然不會對錢大壯加以苛責。
“承蒙秦王不棄,本將定會為秦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錢大壯跪地不起,聽到趙欽的話,心中感動不已,當即表明自己的忠心。
“好,有大將軍這句話,本王放心了。即日起,錢大壯被任命為征討大將軍,屆時補齊五萬兵馬,統兵十萬,做好征討延州之戰的準備。”
趙欽遞上一塊兵符,說話時語氣堅定有力。
再次被重用,錢大壯心中充滿感激。
說實話,他本是朝廷邊軍,按道理說應受命於朝廷兵部。
不過藩王在戰時任命將領,也是可行的。
前提是為了本地區的防守防衛,否則隨意封一個大將軍是不合規矩的。這也是朝廷給予在外藩王的一種特權。
……
上郡戰敗的消息很快也傳到了欒城,與此同時,京都朝堂之上的眾人也得知了這一消息。
“趙生的大軍都抵擋不住,難道趙宏的聯軍兵器發展竟如此迅速?”
對於上郡所發生的一切,不僅僅是趙暉感到吃驚,整個朝堂都彌漫著一股畏戰的氣氛。
禦書房中。
韋榮和範文淵,以及兵部的秦廉、郭自修等人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書案麵前,趙暉將內心的擔憂說了出來:
“不瞞諸位,上郡還擔負著為朝廷打造新式武器的重任,如今這般失守,定會給敵軍提供更厲害的武器。就連設計武器的趙生新軍都戰敗了,朕真的是憂心忡忡啊!”
這一番話,在場的人又豈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一旦趙宏的實力進一步壯大,必定會對朝廷構成巨大的威脅。
“陛下,奏報上說,這次作戰,發揮最大作用的就是大炮,這個大炮對方竟然能遠程攻擊,其次還有他們使用的小型虎樽炮,一個人就能操作,機動性極強。”
韋榮在內閣中曾經對此事進行過討論,所以此刻將眾人的爭議說了出來。
秦廉也看過奏報,心裏多少對這些事情有所看法,他躬身說道:
“同等戰備情況下,對麵的兵力數倍於我方守軍,人數上的巨大差距實在難以抗衡,他們被迫撤軍也是無奈之舉。”
趙暉久經沙場,對秦廉所說的自然是認可的。
關鍵是閆如象兵敗後,武器難以得到補充,想要奪迴失守的兩座城池,可謂是難上加難。
“兩位說的都有道理,問題是現在閆如象撤迴了韓城,那裏根本不具備補充武器的條件。據奏報上說,單寧帶著幾千人去了河東岸。”
這一句話,讓在場的人一下子被拉迴了殘酷的現實。
如果趙宏占領了上郡,繼續大力發展武器,而己方又沒有足夠的應戰能力,繼續等待下去隻能是不斷丟失城池。
想到這裏,趙暉牙關緊咬,他深知朝廷這次必須派出重兵,並且用上重型武器,狠狠打擊敵軍,才有獲勝的可能。
接下來,他開始盤算著自己手中的武器是否能夠滿足這場大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