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涼國出兵
穿越成廢皇子,隻想苟活! 作者:韓師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爭的殘酷往往令人毛骨悚然。
尚未滿一個時辰,柯基澤的軍隊便在趙宏的塢堡前丟下了三萬具冰冷的屍體,而對方的塢堡城牆卻依舊堅如磐石,毫發未損。
這是羌族人首次遭遇熱武器,正因如此,他們才會慘敗得如此淒慘狼狽。
當他們如喪家之犬般撤退迴定邊城後,當夜趙宏的人馬竟毫不留情,發動了夜襲。
那些羌兵已然成了驚弓之鳥,可謂是聞風喪膽。
隻聽得炮聲一響,他們便集體逃出了定邊城。
實際上,被打死的不過千人,逃散的卻足有一兩萬之多。
那些受傷未能逃走的,盡數被趙宏的人馬收拾幹淨,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羌兵們一口氣遠遁三十裏,這才感覺沒有人在後追擊。
望著歸來時隻剩下一半的人馬,柯基澤大軍的將領心如刀割,卻也隻能忍痛下令撤離。
洛桑還未走遠,就聽聞了這個驚人的消息。
他喜不自禁,對著那些逃跑的人說道:“都迴去吧,羌兵都被打跑了,這一仗結束得可真快。”
迴城的官兵和當地百姓也不過區區幾千人。
此時的趙宏突發奇想:“洛縣令,將你城中的百姓武裝起來,混編成一個城防軍,萬一羌兵再度來襲,我們也能有一戰之力。”
經曆了先前趙宏對羌族的大勝,洛桑頓時信心倍增,毫不猶豫地滿口答應道:“好!”
三萬多羌兵遺留下來的武器、衣物皮甲,以及他們倉皇而逃時丟下的諸多物資等,暫時養活新組建的士兵並非難事。
隻是可惜,即便放寬了條件,百姓中也隻能挑選出千餘人,加上以前的老兵,勉強湊成了一個約四千人的隊伍。
李捕頭作為趙宏較為信任的人,被調任為城防軍的都尉。
羌兵失利的這件大事,很快就被達拉烏爾布所知曉。
十萬人攻打對方五萬人,卻折損了三萬兵馬,對於當時強盛的羌族而言,這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恥辱。
此時的羌族地域遼闊寬廣,北至祁連山,南至東拉山山脈,皆在羌族的掌控之中。
一個小小的定邊,在柯基澤家族的帶領下,居然還能戰敗,他怎能容忍他人看自己的笑話?
於是,他號召手下幾個大家族,迅速集結擁兵高達三十萬,後勤輔兵二十萬,東進三百裏,妄圖將秦地生生割下一塊作為補償。
羌族與涼國接壤,若要強行橫推,必然要經過涼國,如此一來,勢必會遭受氐族的頑強防禦。
所以,羌族的計劃是從自己與大周的交界處攻入,拿下秦地的幾個州郡,然後再北上攻打定邊。
……
羌族發生了如此重大的事件,作為涼國之主的黎偉澤又怎會不知?
在一座仿效周朝的宏偉宮殿裏,黎偉澤緊急召來了大祭司烏利普,共同商討應對之策。
“大王,羌族竟敢如此放肆,我們為何還要讓礙手礙腳的定邊存在,不如由我們取而代之。”
大周西北邊境兵力薄弱,涼國早就有拿下定邊的想法,隻是礙於仿效周朝的體製,一時間找不到出兵的正當理由罷了。
聽到烏利普這般言語,黎偉澤心中已有了盤算。
“康尼可達將軍送來的炮,此次我們也能派上用場,不如就依此行事。”
黎偉澤沉思良久,最終覺得應當順應這難得的時機。
他迅速修書一封給了康尼可達,表明自己要向定邊出兵,與羌兵一道行動,讓他們做好充分的準備。
收到書信的康尼可達,瞬間明白了黎偉澤的意圖,當即整軍備戰。
他的手下有兩員猛將。
一個叫哈穆爾,另一個叫覃天柱。
皆是身高七尺的彪形大漢。
“哈穆爾,你率領五萬大軍防守東邊可能來犯之敵,尤其是要警惕匈奴的侵襲。”
“是的,將軍,我定會按照您的指示行事。”
哈穆爾抱拳行禮,聲音洪亮。
“嗯,本將相信你,東邊務必給我守好。”
康尼可達說完,轉頭看向另一側的覃鐵柱。
“覃鐵柱,你的任務相對簡單,你與我組建一支精銳隊伍,隨時準備拿下綏德之地。”
“本將領命。”覃鐵柱同樣抱拳應答,目光堅定。
……
羌族很快就完成了兵馬的調集,三十萬大軍如洶湧的潮水般,浩浩蕩蕩地朝著定西城洶湧而去。
定西,素有“隴中”之稱,其地理位置險要,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嶺交匯的咽喉要衝。
這裏是通往秦地的最為關鍵的戰略要地。
此地駐紮著秦王趙欽派出的五萬守軍,守將錢大壯在此地堅守已有十餘年之久。
從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曆經歲月的磨礪,如今已成為一位飽經風霜的四十歲中年將軍。
當得知有大軍壓境的危急軍情,他毫不猶豫,立即派出飛騎傳令兵,快馬加鞭向長安的秦王緊急求援。
秦王趙欽在王宮得知這一十萬火急的情況,頓時如熱鍋上的螞蟻,心急如焚,趕忙召集王宮的諸位大臣。
“諸位愛卿,如今這危急局勢,你們可有應對良策?”
趙欽眉頭緊鎖,滿臉焦急憂慮,目光急切而期待地看向殿下的幾位大臣問道。
“秦王,如今司馬彥大將軍接管了延慶,唯有他手中掌控的大軍兵力較為雄厚,應當速速派遣他的人馬前去抵禦敵軍。”
孔思瑾神色凝重,向前一步,恭敬地拱手說道。
司馬酃則神態自若,老神在在地站在一旁,聽了孔思瑾的提議,依舊麵無表情,未發表任何意見。
趙欽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司馬酃,見其毫無表態,略作思考後,果斷點頭說道:“那就速速傳令給司馬彥,命他從慶州調集人馬,火速前去支援。”
說完,他還心懷忐忑地觀察著司馬酃的臉色。
見到司馬酃沒有流露出任何不滿的神情變化,他那顆高懸的心這才稍稍放下了一些。
自從閆如象被排擠,調往韓城之後,長安的大小事務隻要有司馬酃的插手和幹預,基本上都會變得錯綜複雜,棘手難辦。
長史官聞令後,不敢有絲毫怠慢,趕忙去起草王令,然後匆匆拿到大殿。
先是恭恭敬敬地呈給司馬酃過目,待其確認沒有異議後,才敢小心翼翼地蓋上秦王的大印。
尚未滿一個時辰,柯基澤的軍隊便在趙宏的塢堡前丟下了三萬具冰冷的屍體,而對方的塢堡城牆卻依舊堅如磐石,毫發未損。
這是羌族人首次遭遇熱武器,正因如此,他們才會慘敗得如此淒慘狼狽。
當他們如喪家之犬般撤退迴定邊城後,當夜趙宏的人馬竟毫不留情,發動了夜襲。
那些羌兵已然成了驚弓之鳥,可謂是聞風喪膽。
隻聽得炮聲一響,他們便集體逃出了定邊城。
實際上,被打死的不過千人,逃散的卻足有一兩萬之多。
那些受傷未能逃走的,盡數被趙宏的人馬收拾幹淨,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羌兵們一口氣遠遁三十裏,這才感覺沒有人在後追擊。
望著歸來時隻剩下一半的人馬,柯基澤大軍的將領心如刀割,卻也隻能忍痛下令撤離。
洛桑還未走遠,就聽聞了這個驚人的消息。
他喜不自禁,對著那些逃跑的人說道:“都迴去吧,羌兵都被打跑了,這一仗結束得可真快。”
迴城的官兵和當地百姓也不過區區幾千人。
此時的趙宏突發奇想:“洛縣令,將你城中的百姓武裝起來,混編成一個城防軍,萬一羌兵再度來襲,我們也能有一戰之力。”
經曆了先前趙宏對羌族的大勝,洛桑頓時信心倍增,毫不猶豫地滿口答應道:“好!”
三萬多羌兵遺留下來的武器、衣物皮甲,以及他們倉皇而逃時丟下的諸多物資等,暫時養活新組建的士兵並非難事。
隻是可惜,即便放寬了條件,百姓中也隻能挑選出千餘人,加上以前的老兵,勉強湊成了一個約四千人的隊伍。
李捕頭作為趙宏較為信任的人,被調任為城防軍的都尉。
羌兵失利的這件大事,很快就被達拉烏爾布所知曉。
十萬人攻打對方五萬人,卻折損了三萬兵馬,對於當時強盛的羌族而言,這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恥辱。
此時的羌族地域遼闊寬廣,北至祁連山,南至東拉山山脈,皆在羌族的掌控之中。
一個小小的定邊,在柯基澤家族的帶領下,居然還能戰敗,他怎能容忍他人看自己的笑話?
於是,他號召手下幾個大家族,迅速集結擁兵高達三十萬,後勤輔兵二十萬,東進三百裏,妄圖將秦地生生割下一塊作為補償。
羌族與涼國接壤,若要強行橫推,必然要經過涼國,如此一來,勢必會遭受氐族的頑強防禦。
所以,羌族的計劃是從自己與大周的交界處攻入,拿下秦地的幾個州郡,然後再北上攻打定邊。
……
羌族發生了如此重大的事件,作為涼國之主的黎偉澤又怎會不知?
在一座仿效周朝的宏偉宮殿裏,黎偉澤緊急召來了大祭司烏利普,共同商討應對之策。
“大王,羌族竟敢如此放肆,我們為何還要讓礙手礙腳的定邊存在,不如由我們取而代之。”
大周西北邊境兵力薄弱,涼國早就有拿下定邊的想法,隻是礙於仿效周朝的體製,一時間找不到出兵的正當理由罷了。
聽到烏利普這般言語,黎偉澤心中已有了盤算。
“康尼可達將軍送來的炮,此次我們也能派上用場,不如就依此行事。”
黎偉澤沉思良久,最終覺得應當順應這難得的時機。
他迅速修書一封給了康尼可達,表明自己要向定邊出兵,與羌兵一道行動,讓他們做好充分的準備。
收到書信的康尼可達,瞬間明白了黎偉澤的意圖,當即整軍備戰。
他的手下有兩員猛將。
一個叫哈穆爾,另一個叫覃天柱。
皆是身高七尺的彪形大漢。
“哈穆爾,你率領五萬大軍防守東邊可能來犯之敵,尤其是要警惕匈奴的侵襲。”
“是的,將軍,我定會按照您的指示行事。”
哈穆爾抱拳行禮,聲音洪亮。
“嗯,本將相信你,東邊務必給我守好。”
康尼可達說完,轉頭看向另一側的覃鐵柱。
“覃鐵柱,你的任務相對簡單,你與我組建一支精銳隊伍,隨時準備拿下綏德之地。”
“本將領命。”覃鐵柱同樣抱拳應答,目光堅定。
……
羌族很快就完成了兵馬的調集,三十萬大軍如洶湧的潮水般,浩浩蕩蕩地朝著定西城洶湧而去。
定西,素有“隴中”之稱,其地理位置險要,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嶺交匯的咽喉要衝。
這裏是通往秦地的最為關鍵的戰略要地。
此地駐紮著秦王趙欽派出的五萬守軍,守將錢大壯在此地堅守已有十餘年之久。
從當初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曆經歲月的磨礪,如今已成為一位飽經風霜的四十歲中年將軍。
當得知有大軍壓境的危急軍情,他毫不猶豫,立即派出飛騎傳令兵,快馬加鞭向長安的秦王緊急求援。
秦王趙欽在王宮得知這一十萬火急的情況,頓時如熱鍋上的螞蟻,心急如焚,趕忙召集王宮的諸位大臣。
“諸位愛卿,如今這危急局勢,你們可有應對良策?”
趙欽眉頭緊鎖,滿臉焦急憂慮,目光急切而期待地看向殿下的幾位大臣問道。
“秦王,如今司馬彥大將軍接管了延慶,唯有他手中掌控的大軍兵力較為雄厚,應當速速派遣他的人馬前去抵禦敵軍。”
孔思瑾神色凝重,向前一步,恭敬地拱手說道。
司馬酃則神態自若,老神在在地站在一旁,聽了孔思瑾的提議,依舊麵無表情,未發表任何意見。
趙欽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司馬酃,見其毫無表態,略作思考後,果斷點頭說道:“那就速速傳令給司馬彥,命他從慶州調集人馬,火速前去支援。”
說完,他還心懷忐忑地觀察著司馬酃的臉色。
見到司馬酃沒有流露出任何不滿的神情變化,他那顆高懸的心這才稍稍放下了一些。
自從閆如象被排擠,調往韓城之後,長安的大小事務隻要有司馬酃的插手和幹預,基本上都會變得錯綜複雜,棘手難辦。
長史官聞令後,不敢有絲毫怠慢,趕忙去起草王令,然後匆匆拿到大殿。
先是恭恭敬敬地呈給司馬酃過目,待其確認沒有異議後,才敢小心翼翼地蓋上秦王的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