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打算造紙
穿越成廢皇子,隻想苟活! 作者:韓師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欒城郡主府。
眼看是趙生來這第三個年頭。
目前唯一讓他感到心安的事情,就是擁有了自己的武裝,還有可進可退的勢力範圍。
李來喜和那蘭家完成酒水的采買後,同時也招攬了其它部族的覬覦。
定州其實屬於物資匱乏的地區,常年征戰,山上的樹都顯得荒蕪。
要不是有煤礦這些資源,這裏基本上沒有良性的發展。
遠離京師,趙生這小日子過得讓他頹廢。
下麵還能幹點啥呢?
趙勇生這一天過來,手裏拿著請柬。
“定州文壇近來凋敝,欒城也是三蘇故裏,有人士子提出在欒城搞一個新年元宵詩會。”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看來蘇家的文人挺厲害的啊!
為什麽在這搞詩會,需要通知我這個駙馬?我沒有文采的啊!
趙生內心呐喊,難道穿越者都要拚文采的嗎?
“公子,士子們說,我們駙馬府是最有錢的大戶,需要在詩會上打賞點東西。”
看著久久沒有答話的趙生,趙勇生提醒道。
“不過……這件事不應該直接找我們府上的管家,怎麽是你將請柬遞過來?”
忽然覺得不對,但又說不好,趙生瞪著趙勇生問道。
這不是郡主府他們搭不上,將請柬送到工坊,轉送過來的嗎?
“古人這時候都學會拉讚助了?”趙生內心抓狂,好佩服古人的智慧。
“他們是要打賞錢還是財物?”
“都可,一般是指酒水、吃食的較多,談錢就俗氣了。”
“假清高,有錢啥事辦不了?”
趙生現在還真的不為錢犯愁,隻是一時也不知道送什麽東西過去。
“我們有果酒、軍酒還有小食品和甜點,這都是這些學子愛吃的……”
“我是不是還要給她們一個奶瓶掛著?”
“奶,奶瓶是什麽?”
趙勇生一臉發懵地看著趙生,兩個字拆開他都知道是什麽,為什麽合在一起就不知道了呢?
《每日郵報》的概念忽然在腦海裏閃現。
其實華夏很早就有報紙,漢代(公元前 206~公元 220)就有各郡國在京都設邸,傳鈔詔令奏章、宮廷消息、政治新聞。
唐代出現“朝報”的名稱。
此種官報後來以“邸報”名稱繼續存在於宋、元、明、清各朝,1911年辛亥革命後成為《政府公報》。
“你說要是將這些文人的詩詞和盛況,寫在一張紙上,會不會有奇效?”
趙生將自己的想法問向趙勇生。
“公子,這個大概可以吧,不過,謄抄這些廢紙還廢人,出力未必討好。”
“我不打算謄抄,而是印刷……”
“印刷……?”
“是,索性我們來一個快速晨報。”
趙生打算將日報改寫晨報,一天一份。
“公子什麽叫晨報?”
趙勇生顯然是沒遇見過晨報,於是好奇地問道。
“有點類似每天的邸報,一天一份。”
“邸報駙馬,這也太那個……”
話沒有說完,但是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費錢費事,而且不賺錢。
“那麽我們改一個月一旬出一刊,效果要是好就縮短!”
知道原因就要改,趙生還是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初定正月十五,搞一個欒城詩會,正好欒城的商業街開了有段時間,這裏是免稅區,發展兩年了,沒有什麽好的效益。
索性趙生將這裏改成免稅區,專門讓做小商品的販子在此,裏麵隻有一家酒樓和茶社,當然這也是免稅。
其中茶樓就是蘇邱村的產業。
詩會也就被安排在此。
籌備這次詩會的發起人,實際上是蘇家的一個長房嫡女,字靈,表字白芷。
定州郡最大的林蔭書院也是蘇家產業,旨在傳道授業。
書院裏麵大多是蘇靈的叔伯在裏麵,且對這些社會活動關心甚少,而這個長房嫡女卻對此事獨愛。
“你是說駙馬說為我們詩會出刊?”
蘇靈得知此事心裏自有考量,他知道現在定州向外的幾條線,傳送速度極快,最遠的地方也就三天到達。
如果是刊印詩文,對學子的宣傳肯定是揚名大周。
“我們家公子說了,刊印這事後麵還有許多細節,可以從正月十五的詩會開始,駙馬府屆時會提供食品,以及部分酒水。”
趙生向趙勇生交代過,食物這玩意不一定全部是自己家的,酒水也要留有空間,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那就代我感謝你家公子,如果駙馬爺或者郡主有心情,本院會發函要求參加詩會。”
詩會學子都可以參加的,當然為了不冷場,肯定會有特邀的學子,或者是長輩前來,方便鎮住場子。
“那我就代表公子謝謝你們了,詩會前十天會將打賞的清單送來。”
“蘇靈謝過……。”
總算是了卻一樁心事,蘇靈每次主辦詩會都感到亞曆山大。
定州不是京師之地,學子但凡有需要府試,很少有留在家鄉,至於慕名而來的少之甚少。
很久蘇家沒有傳世之作了。
對於趙生來說,要想完成活字印刷,那就是要建文字模塊,將字一個個地雕刻出來。
時間緊任務重,他隻能先開始采用木塊開始。
大周文字常用的二千多,重複在一個版麵的不占三成,關鍵是紙張問題。
市麵上的能便宜的就算是黃紙和麻紙,蠶絲紙以及宣紙。
這裏麵麻紙為什麽便宜呢?
不是麻紙成本低,而是用麻造出來的紙強度不夠,而且表麵也不光滑。
後來有人用稻草等物做紙,結果價格更低,質量更差。
但是作為後世來的趙生,當然知道造紙的工藝,但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於是。
采買黃紙成了郡主府的第一件大事。
草紙也是因為強度問題,所以在麵積上都不是很大,最大也就三尺的樣子。
不過報紙可不需要三尺,二尺足矣!
看著采購來黃紙的價格,真貴!
“武思凱,要是我們工坊做紙,你覺得有沒有利潤?”
前院大總管武思凱聞言,放下手中的活道:“駙馬爺,我們這裏造紙都是稻草紙,做不出好紙,都在南方呢!”
趙生當然知道,宣紙就是從杭州一帶傳播工藝,最後宣州府下麵的一個縣城,做出了最好的紙張。
因為來自宣州,故而後麵人稱之為宣紙。
眼看是趙生來這第三個年頭。
目前唯一讓他感到心安的事情,就是擁有了自己的武裝,還有可進可退的勢力範圍。
李來喜和那蘭家完成酒水的采買後,同時也招攬了其它部族的覬覦。
定州其實屬於物資匱乏的地區,常年征戰,山上的樹都顯得荒蕪。
要不是有煤礦這些資源,這裏基本上沒有良性的發展。
遠離京師,趙生這小日子過得讓他頹廢。
下麵還能幹點啥呢?
趙勇生這一天過來,手裏拿著請柬。
“定州文壇近來凋敝,欒城也是三蘇故裏,有人士子提出在欒城搞一個新年元宵詩會。”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看來蘇家的文人挺厲害的啊!
為什麽在這搞詩會,需要通知我這個駙馬?我沒有文采的啊!
趙生內心呐喊,難道穿越者都要拚文采的嗎?
“公子,士子們說,我們駙馬府是最有錢的大戶,需要在詩會上打賞點東西。”
看著久久沒有答話的趙生,趙勇生提醒道。
“不過……這件事不應該直接找我們府上的管家,怎麽是你將請柬遞過來?”
忽然覺得不對,但又說不好,趙生瞪著趙勇生問道。
這不是郡主府他們搭不上,將請柬送到工坊,轉送過來的嗎?
“古人這時候都學會拉讚助了?”趙生內心抓狂,好佩服古人的智慧。
“他們是要打賞錢還是財物?”
“都可,一般是指酒水、吃食的較多,談錢就俗氣了。”
“假清高,有錢啥事辦不了?”
趙生現在還真的不為錢犯愁,隻是一時也不知道送什麽東西過去。
“我們有果酒、軍酒還有小食品和甜點,這都是這些學子愛吃的……”
“我是不是還要給她們一個奶瓶掛著?”
“奶,奶瓶是什麽?”
趙勇生一臉發懵地看著趙生,兩個字拆開他都知道是什麽,為什麽合在一起就不知道了呢?
《每日郵報》的概念忽然在腦海裏閃現。
其實華夏很早就有報紙,漢代(公元前 206~公元 220)就有各郡國在京都設邸,傳鈔詔令奏章、宮廷消息、政治新聞。
唐代出現“朝報”的名稱。
此種官報後來以“邸報”名稱繼續存在於宋、元、明、清各朝,1911年辛亥革命後成為《政府公報》。
“你說要是將這些文人的詩詞和盛況,寫在一張紙上,會不會有奇效?”
趙生將自己的想法問向趙勇生。
“公子,這個大概可以吧,不過,謄抄這些廢紙還廢人,出力未必討好。”
“我不打算謄抄,而是印刷……”
“印刷……?”
“是,索性我們來一個快速晨報。”
趙生打算將日報改寫晨報,一天一份。
“公子什麽叫晨報?”
趙勇生顯然是沒遇見過晨報,於是好奇地問道。
“有點類似每天的邸報,一天一份。”
“邸報駙馬,這也太那個……”
話沒有說完,但是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就是費錢費事,而且不賺錢。
“那麽我們改一個月一旬出一刊,效果要是好就縮短!”
知道原因就要改,趙生還是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初定正月十五,搞一個欒城詩會,正好欒城的商業街開了有段時間,這裏是免稅區,發展兩年了,沒有什麽好的效益。
索性趙生將這裏改成免稅區,專門讓做小商品的販子在此,裏麵隻有一家酒樓和茶社,當然這也是免稅。
其中茶樓就是蘇邱村的產業。
詩會也就被安排在此。
籌備這次詩會的發起人,實際上是蘇家的一個長房嫡女,字靈,表字白芷。
定州郡最大的林蔭書院也是蘇家產業,旨在傳道授業。
書院裏麵大多是蘇靈的叔伯在裏麵,且對這些社會活動關心甚少,而這個長房嫡女卻對此事獨愛。
“你是說駙馬說為我們詩會出刊?”
蘇靈得知此事心裏自有考量,他知道現在定州向外的幾條線,傳送速度極快,最遠的地方也就三天到達。
如果是刊印詩文,對學子的宣傳肯定是揚名大周。
“我們家公子說了,刊印這事後麵還有許多細節,可以從正月十五的詩會開始,駙馬府屆時會提供食品,以及部分酒水。”
趙生向趙勇生交代過,食物這玩意不一定全部是自己家的,酒水也要留有空間,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那就代我感謝你家公子,如果駙馬爺或者郡主有心情,本院會發函要求參加詩會。”
詩會學子都可以參加的,當然為了不冷場,肯定會有特邀的學子,或者是長輩前來,方便鎮住場子。
“那我就代表公子謝謝你們了,詩會前十天會將打賞的清單送來。”
“蘇靈謝過……。”
總算是了卻一樁心事,蘇靈每次主辦詩會都感到亞曆山大。
定州不是京師之地,學子但凡有需要府試,很少有留在家鄉,至於慕名而來的少之甚少。
很久蘇家沒有傳世之作了。
對於趙生來說,要想完成活字印刷,那就是要建文字模塊,將字一個個地雕刻出來。
時間緊任務重,他隻能先開始采用木塊開始。
大周文字常用的二千多,重複在一個版麵的不占三成,關鍵是紙張問題。
市麵上的能便宜的就算是黃紙和麻紙,蠶絲紙以及宣紙。
這裏麵麻紙為什麽便宜呢?
不是麻紙成本低,而是用麻造出來的紙強度不夠,而且表麵也不光滑。
後來有人用稻草等物做紙,結果價格更低,質量更差。
但是作為後世來的趙生,當然知道造紙的工藝,但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於是。
采買黃紙成了郡主府的第一件大事。
草紙也是因為強度問題,所以在麵積上都不是很大,最大也就三尺的樣子。
不過報紙可不需要三尺,二尺足矣!
看著采購來黃紙的價格,真貴!
“武思凱,要是我們工坊做紙,你覺得有沒有利潤?”
前院大總管武思凱聞言,放下手中的活道:“駙馬爺,我們這裏造紙都是稻草紙,做不出好紙,都在南方呢!”
趙生當然知道,宣紙就是從杭州一帶傳播工藝,最後宣州府下麵的一個縣城,做出了最好的紙張。
因為來自宣州,故而後麵人稱之為宣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