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恪的名聲已經傳到宮裏來了,今日進宮一路走來,不時有太監、宮女迎過來看他一眼,然後走到遠處議論紛紛。


    “他就是陳恪,也沒什麽出奇的地方啊!”


    “他出奇的又不是相貌,怎可如此說他?”


    她們說得很有道理,陳恪也沒覺得自己的相貌有何出奇之處。


    如將相貌排為上中下三等,他的相貌最多算是中等偏上,與柳乘風的相貌沒法比。


    但他不在意這點,男人在於這股男人勁。


    他一向這麽認為,不在意那些太監、宮女的議論聲,掃一眼周邊環境,收迴目光看向前方。


    大興王朝的皇宮在麵積上與那個世界的紫禁城沒法比,但精美程度卻遠遠超過紫禁城,每一座建築都是一道景觀。


    樓台亭榭高低起伏、花草石柱點綴其中,一幅龐大的優美景觀圖就是對這座宮城的評價。


    陳恪知道這座宮城的景色很美,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淡然跟在張孜身後走進慈寧宮。


    李禎和劉太後就在這裏接見他,母子倆坐在一張寬大的坐榻上,中間隔著一張矮幾,待陳恪見過禮後,劉太後嚴肅地說道:“陳卿可是查封了廣平糧。”


    劉太後知道這事,廣平王主動進宮向皇上、太後請罪。


    說是請罪,其實是哭訴陳恪欺人太甚,連他這位皇叔都不放在眼裏,就是不將皇上、太後放在眼裏。


    所以劉太後說這話就有問罪的意思了。


    而陳恪緩緩迴道:“臣不知廣平糧的東主是誰,隻知廣平糧哄抬物價,不執行官府的禁令,還毆打執行禁令的官府派出人員,這是將官府赤裸裸地踩在腳下。”


    “而官府代表大興王朝的地方治理,更是代表皇上、太後治理這片區域,一個掌櫃就敢將興國府衙踩在腳下,其東主就可想而知了。”


    陳恪的這席話就是赤裸裸的挑撥,聽其言李禎和劉太後的臉色都不好看。


    而陳恪卻還在說:“包大人參加早朝,判官、推官等大人還在堤壩上管控水情,身為興國府衙的幕僚,包大人責成臣代其處理一些事務。”


    “而臣認為實地處理事務最好,於是先去災民安置點查看,再去街路了解情況,現場見到執行禁令的官府派出人員被打得鼻青臉腫,而圍觀百姓上千人,此時臣已不能退縮,否則興國府的威信蕩然無存,朝廷的威信也大受打擊。”


    “當時臣就想,權當將那些人當成狗,不敢去打狗的主人,還不敢打狗嗎?”


    這句話讓周圍的太監、宮女急忙低頭,努力板住臉不讓自己笑出聲來。


    而李禎緊緊閉著嘴,臉上卻露出笑容。


    唯有劉太後冷哼一聲說道:“下令責打五十軍棍,特別是責打那個掌櫃七十軍棍,豈不是要人命?”


    這是他的漏洞,卻不能說被那個世界的影視劇誤導了。


    隻能緩緩迴道:“臣見其掌櫃的氣焰十分囂張,於是心存疑慮,下令責打七十軍棍以觀後效,如未出現什麽情況,最多二十軍棍就會停止。”


    這個解釋暗藏玄機,他為保自己,將掌櫃及其夥計列入刺殺協助者之列。


    這個罪名可就大了,廣平王身份敏感,能觸發許多聯想。


    他不是君子,不會掌握證據才去說事,這是許多君子死得很快的主要黑手。


    他已得罪了廣平王,就不會夢想廣平王會對他充滿善意,坦然將兩件事連在一起,心裏毫無愧疚感。


    他很坦然,而李禎和劉太後的臉色卻變了,他倆聽到密報,順著陳恪的話就將兩件事連在了一起。


    劉太後相信陳恪的話,沉吟一下緩緩問道:“他們為何要刺殺你?”


    這是一句明知故問的話,但質量極高,從他的迴話中能聽出許多事。


    這句話不好迴答,但靈光一閃的他立即迴道:“臣想是因為聖上、太後欣賞臣、信任臣吧。”


    這話迴得好,李禎和劉太後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劉太後不再追究這事,沉聲問道:“‘諸葛大名垂宇宙’,陳卿可喜歡這首詩?”


    這句問話好似全無來頭,但又是一句高質量的問話。


    諸葛武侯是文人推崇的對象,人人都想效仿他,卻忽略了一個問題,他是權臣。


    他的光輝來自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身為權臣卻無權臣的言行,其高風亮節沒有幾個人能做到。


    那些文士不明白這個道理,而統治者卻非常清楚。


    而陳恪也非常清楚這些統治者的心理狀態,沉聲迴道:“武侯之節沒有幾人能夠做到,而無昭烈皇帝及後主的絕對信任,也無武侯之千古大名,所以此詩隻是懷念武侯而已,沒什麽借鑒價值。”


    陳恪所言讓李禎和劉太後大感意外,他對這首詩的評價不高,而且提到昭烈皇帝及後主的重要性。


    這是兩人從未聽說過的解釋,李禎好奇地問道:“難道後主很重要嗎?”


    陳恪緩緩迴道:“沒有後主就沒有武侯。”


    這個迴答讓李禎驚訝地問道:“後主不是昏君?”


    “不是...”陳恪堅定迴道:“但也不是雄主,後主的厲害之處就在絕對信任諸葛武侯,甚至在武侯去世後按‘出師表’提到的人名來任命官員。”


    “他很清楚,諸葛去世之後再無‘還於舊都’的機會了,所以在諸葛瞻戰死綿竹後果斷投降,以‘此間樂不思蜀’的傻話保住了全家性命。”


    這個迴答還是出乎大家的意料,李禎不由問道:“後主既知再無‘還於舊都’的機會,為何讓薑維九伐中原?”


    他還是緩緩地迴道:“因為攻擊是最好的防守。”


    這個迴答徹底推翻了後主昏君的定論,這位昏君竟然知道攻擊是最好的防守,而史上許多有名的皇帝都不知道這個理,包括大興王朝的太宗、文宗皇帝。


    所以陳恪利用這個機會繼續說道:“人類的曆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不做戰爭準備的那一方永遠是被動的。”


    他想說“是被消滅的”,但忍住了。


    而李禎和劉太後是何等聰明的人,知其所言的“被動”是什麽。


    這個問題過於沉重,劉太後岔開這個話題沉聲問道:“陳卿想效仿的古人是誰?”


    聽到這個問題陳恪動動嘴唇、又動動嘴唇,在李禎和劉太後好奇的目光下無奈地迴道:“非要效仿古人,臣還是喜歡留侯。”


    這個迴答可以有,李禎也可以問道:“你想修仙?”


    “不是臣想修仙...”陳恪鄭重迴道:“而是留侯遇到的是漢高祖。”


    這個迴答讓眾人不解,目光一齊看向陳恪。


    陳恪不得不解釋:“留侯和武侯是一類人,區別就在留侯遇到了漢高祖,而武侯卻遇到了後主而已。”


    這個解釋讓殿內眾人的腦子裏發出“轟”地一聲,這是一個極其新穎的說法。


    因為在曆史評價中留侯和武侯是兩個極端,一個風輕雲淡、一個鞠躬盡瘁。


    這個評價忽略了他倆所處的環境,僅從個人表現來予以評價。


    而陳恪卻從當時的綜合環境來予以評價,充分體現了君主的重要性。


    這個評價體現了他的君主觀,讓李禎和劉太後非常滿意,認定陳恪是個賢臣。


    對這位賢臣劉太後決定輕鬆點,溫和地問道:“哀家見陳卿猶豫一下方才迴答,不知陳卿真正想做的是什麽人?”


    劉太後問到他心裏去了,陳恪實話實說:“臣不想效仿古人,隻想生活得順意一些,睡覺睡到自然醒...”


    說到這他再次猶豫一下,還是決定實話實說:“數錢數到手抽筋,此生足矣。”


    這是他在那個世界的理想,卻在這個世界裏說了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晴陽照行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落雖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落雖頻並收藏晴陽照行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