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盛王朝後期,儒家思想逐漸從開放轉為保守,再經大興王朝六十餘年來的保守教育,閉門讀書成為儒生的主要學習方式。


    而偶爾出去遊曆的儒生,也是從京城去江寧府看看,那裏也很繁華。


    由此培養出來的官員,很少有知道大興王朝疆域以外具體情況的,縱對軍事強盛的大律王朝也是知道一點皮毛。


    他們知道大律王朝南部疆域的情況,因為那裏曾屬於漢人活動的區域。


    而對以外的疆域,像東北、蒙古、新疆等地區的情況卻是一無所知。


    更對大律王朝境內的民族結構沒有一絲的了解。


    這是律宗明的底氣,以為陳恪也不知道。


    但陳恪卻是真知道,還對他詳細解釋,“律國境內包括漢人、契丹人、渤海人、高麗人、女真人和蒙古人,這些民族除了漢族外,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


    “從貴國的統治形式上看,契丹人是統治民族,卻沒實現中央集權,實際上是各族的宗主而已。”


    “而從人口結構看,貴國人口隻有九百餘萬人,契丹一族的人口也隻有一百五十餘萬人。”


    “據我所知,我大興王朝的人口已達到一億人,其中漢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以從人口比例來說,貴國也不能代替我國成為中國正統。”


    這個結論一出,李禎和劉太後的臉上露出笑容,譚遠忠摸著胡須後悔一件事,“談判時將陳恪叫來就好了。”


    他後悔,轉臉看看律宗明的鐵青臉就更後悔。


    而陳恪竟還在說著,“中國這個稱唿脫胎於華夏,意為世界中心,所以除了人口以外,還需要幾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陳恪舉起右手的食指朗聲說道:“需要在文化傳承上不斷往前發展,這一點貴國沒做到。”


    “第二個條件...”陳恪舉起了中指朗聲說道:“需要格物致知的大發展,在物質上高度先進,這一點貴國也沒做到。”


    “第三個條件...”陳恪又伸出了無名指朗聲說道:“是政治的高度包容、經濟的高度繁榮,這一點我就不說了吧。”


    說到這陳恪放下手指,總結道:“這四個條件是體現中國正統的主要條件,可貴國沒有。”


    他的四大要件理論讓大興王朝坐穩了中國正統的寶座,不論是李禎、劉太後以及大興官員、師生們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但律宗明也不是無能之輩,及時發現陳恪所言的漏洞,大聲說道:“陳助講是忘了一個條件還是不敢說?除了政治上的包容、經濟上的繁榮外,還有一項就是軍事上的強大。”


    這個條件確實應該有,而陳恪也確實沒法說,大興王朝的軍事實力確實不如大律王朝。


    而他不說的主要原因卻是等律宗明說,缺點嗎,外人提出更容易讓內部人接受。


    但譚遠忠卻絕不接受,冷冷說道:“安定城一戰不知是誰贏了?”


    他揭律宗明的傷疤,律宗明怒道:“若不是這小子...”


    他吼一聲還手指陳恪,而陳恪立刻朗聲說道:“律相所言有理...”


    這一聲讓律宗明立刻反應過來,收迴手指閉上嘴,聽陳恪繼續說道:“四大條件中的第四項,確實是政治上的包容、經濟上的繁榮和軍事上強大。”


    他承認律宗明說得對,立刻引來全場觀眾的注意,聽他朗聲說道:“大律王朝也是中國的一部分,但隻是拿走了軍事上強大的這一小項,仍然不是中國的正統。”


    這個結論一出將正統的標準確定了,按這個標準來確定大家沒有異議,連律宗明都張張嘴然後閉上。


    而坐在他身邊的一名中年官員卻高聲說道:“這些年律興兩國進行了五次大戰,均是我大律王朝獲勝,唯有安定城一戰因氣候變化而失利,陳助講所言的中國標準,不知大興王朝還能堅持多久?”


    這是一個唯武力至上的官員,但在這時說此話,卻是要為律國爭迴一點麵子。


    但陳恪不想讓他爭迴這個麵子,拱手一禮禮貌地問道:“大人貴姓?”


    中年官員向他迴了一禮,高聲迴道:“張儉。”


    他又見到一個熟人,張儉、那個世界遼國的賢相。


    但這位未來的賢相還是出現了政治眼光的局限性,陳恪覺得有必要提醒他一下,拱手說道:“在下見過張大人。”


    然後朗聲再說:“張大人隻看到貴國的武力,卻未看到貴國將要麵臨的危機,請允許在下分析一番。”


    “請講。”張儉不僅對他嘴上客氣,還拱手一禮。


    然後靜聽他朗聲說道:“正如大人所言,興律兩國先後發生五次大規模戰役,縱然貴國獲勝四次,可在我大興王朝這,除了獲得一些紋銀外又獲得什麽?”


    這個疑問一出,律宗明和張儉的臉上立刻現出沉思的神態。


    李禎和劉太後及譚遠忠等官員也在思考。


    而全場也進入到靜寂狀態,人們沒想到一場辯論會竟發展到辯論興律兩國的綜合實力上。


    他們在思索,而陳恪按照老習慣等待一分鍾後繼續說道:“貴國除了勞民傷財之外什麽也沒得到,由此可知,興律兩國已進入到勢均力敵的狀態中。”


    “在這種狀態下兩國再戰,不論誰輸誰贏,都會進入到戰爭相持階段,這時就看誰的經濟發達、誰的物資充沛了,而最重要的是看誰的國內更穩定。”


    當他說到這時,張儉高聲說道:“元遷叛亂,貴國穩定嗎?”


    而他輕笑一聲迴道:“元遷隻能在西北折騰,他的地域過於狹小,被我大興、貴國、清塘、黃頭迴紇牢牢地圍在中間,其人口也就兩百萬人,又是各個部落組成,您認為他能折騰出多大的浪花?”


    “而且其與貴國相鄰,難道就不會與貴國為敵嗎?張大人別忘了,那個地方很窮。”


    他說出自己的看法,而張儉駁斥道:“貴國比我國富,元遷還能掐斷貴國的絲綢之路。”


    他的說法沒錯,但陳恪有辦法解決,朗聲迴道:“元遷仗著其地利的險惡,可用沙漠擺脫我大興的追軍,但我國可用建築堡壘的方式步步推進,逐步縮小元遷的地利空間。”


    “對元遷我們可以不急,隻要封閉貿易市場就能讓他的經濟全麵崩潰。”


    “而海上貿易卻可以替代我國陸上的絲綢之路,不知元遷有何辦法來要挾我國?”


    他在萬人麵前侃侃而談對付元遷的戰略戰術,就是想讓李禎和劉太後接受這一辦法。


    這是明謀,就算在元遷麵前喊出來他都沒辦法解決。


    所以李禎和劉太後聞之欣喜,而律宗明和張儉卻臉上變色,興國如真采取這個辦法,必然逼著元遷去劫掠律國。


    這已是無解的局,但陳恪竟然還有話說:“元遷對貴國而言也是跳梁小醜一個,但貴國的危害卻在民族問題上。”


    “我在前麵說過,貴國人口有九百餘萬人,而契丹族隻有一百五十萬人,這個人口比例非常危險。”


    “設想一下,如東北的女直人、草原的蒙古人出現一位像我興太祖或貴國律太祖一樣的英雄人物,統合了女真族或蒙古族,再連結其他民族,不知對貴國會有什麽影響?”


    這個設想讓律宗明和張儉的臉色一齊變了,震驚、恐懼、無奈等表情一一閃現,勉強恢複平靜的表情後律宗明冷哼一聲以示不屑,張儉卻衝他拱拱手表示感謝。


    而他卻輕歎一聲,他泄露了天機,不知一道閃電會不會劈下來?


    但他必須這麽做,能避免那場慘劇的發生,被一道閃電劈在腦門上他也認了。


    作為曆史生,他最不喜歡的就是近代史,其次就是靖康恥,學這段曆史必須進行擴胸運動,否則喘不過氣來。


    這是那時的他,而現在的他好像有機會改變這段曆史,就必須試試。


    他這麽做了,然後就要考慮自己的安全問題了。


    大興王朝突然冒出一個青年戰略戰術家,對敵對勢力和有些人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這個人的存在對他們有威脅,唯一的辦法就是除掉他。


    絞殺青年戰略戰術家的辦法有很多,但最好最快的辦法就是一刀抹了他的脖子。


    他能想到,自然有人也能想到。


    林毅之想到了,走過來拜見皇上、太後。


    他想解決一件事、實現一件事,如實稟告:“皇上、太後,那晚保護陳恪的短劍黑衣人就是小女林韻寧......”


    隨著他的稟告解決了一件事,包拯不用調查短劍黑衣人了,未婚妻保護未婚夫天經地義。


    這個問題解決了,林毅之就要實現一件事,“小女從小習武,可保護陳恪。”


    林毅之謙虛,可李禎和劉太後知道那晚出現了四個高手,而短劍高手的武力值最高。


    於是林毅之的目的達到了,李禎和劉太後批準他的請求,陳恪今晚搬進林府居住。


    這個安排讓林毅之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拴住陳恪、表現林韻寧。


    -


    但為達到這個目的林毅之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可他想好了,決心已定就這麽辦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晴陽照行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落雖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落雖頻並收藏晴陽照行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