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恪失蹤了,王韶立刻召集少年們出動。


    可他們隻有十餘個少年,麵對偌大的興京城,撒出去也是石子丟進了大海。


    於是王韶決定再發動一些人,指揮少年們分頭行動,一道道身影奔向楚國公府、曲昌候府以及各衙內的府邸。


    在他的操作下這事鬧大了,沒多久,各府邸的家丁仆役傾巢而出,燈籠火把滿大街都是。


    而曾毅很快就與曹休等衙內碰上頭,大家緊急商議一番,隨後馬蹄聲響起,一支支馬隊分成數個方向衝出城去。


    興京城雖不實行宵禁,但晚間八時各城門緊閉。


    可在這時卻城門大開,一隊隊騎兵與衙內的家丁們一起奔向各個方向。


    他們得到死命令,“務必找到陳恪。”


    朝廷出動了天武軍的騎兵,還是劉太後與李禎一起下的出兵命令。


    而天武軍的步兵同時出動,會同左右廂軍、興國府的巡捕進行全城搜尋。


    據說劉太後震怒、李禎臉色鐵青。


    但走進慈寧宮的包拯卻發現傳言不實,事實是劉太後和李禎都是臉色鐵青。


    這時的慈寧宮裏站著幾位重臣,左丞相範泰、右丞相譚遠忠、兵部尚書向善誌、刑部尚書顧時、新任左武衛大將軍長興侯劉藝、右武衛大將軍宜春侯鄧鎮、天武軍統製常繼祖、禦龍衛都虞候楚國公世子曹睿、殿前司司監馬忠。


    看到這些人,包拯以為劉太後和李禎準備禦駕親征。


    好在劉太後沒這個想法,隻是說話的聲音都哆嗦了,“包卿、詳細情況到底如何?”


    劉太後這是氣的,一向歌舞升平的興京城竟發生如此大案讓她氣憤難消,心裏也響起了警鍾。


    而包拯的臉色也不好看,陳恪能想到的他也想到了,專門安排兩名巡捕住進王員外精舍,還緊鄰陳恪的客房,結果卻被迷暈了。


    而那兩名潛入陳恪客房的黑衣人也是王員外精舍的住客,但兩具屍體不能張嘴。


    這是一個陰謀,但參與者太多,竟有四夥黑衣人。


    包拯介紹了具體情況,繼續說道:“從旁觀者的嘴裏了解一些情況,可以判斷有兩夥黑衣人是想帶走陳恪,而另兩夥黑衣人卻想殺了陳恪。”


    “臣分析,最先動手的黑衣人原想帶走陳恪,偽造陳恪辯論前潛逃的假象。”


    “因又出現三夥黑衣人,他們就想殺人了。”


    “而後來出現的三夥黑衣人中有想保護陳恪的,也有想帶走他的,還有想殺人的。”


    “因目的不同,最終分為兩個陣營展開激烈廝殺。”


    “此是臣暫時了解的情況,但臣認為,發生此案說明有陰謀者進入興京,陳恪隻是恰逢其會而已。”


    包拯最後一句話將本案上升到一個高度,完全符合劉太後與李禎的所思所想。


    自李禎生母養母誰重要的傳言發生以來,他倆就聞到一股陰謀的味道,這時再聽包拯肯定,立刻認定了陰謀論。


    想到陰謀劉太後就認定是衝自己來的。


    在生母養母傳言中她沒懷疑李禎,這個陰謀將李禎也陷入到窘境之中,若不是陳恪一語破陰謀,這時娘倆還不知怎麽辦好。


    而長興侯劉藝給她分析的很清楚,這個陰謀就是為破壞他娘倆的感情。


    長興侯是她的親弟弟,他說話劉太後自然相信。


    而在這時包拯也提出了陰謀論,讓劉太後看包拯很順眼,沉吟一下緩緩說道:“此案重大,由包卿全權負責...”


    說到這劉太後轉眼看向李禎、輕聲說道:“請皇上下旨,由包拯全權負責此案,不管涉及到誰一查到底,不管涉及到哪個衙門必須全力配合,懈怠者嚴懲,並盡快救出陳恪。”


    這是給包拯極大的權力,其意就是除了太後和皇帝,你隨便查。


    劉太後說話了,李禎立刻拱手迴道:“遵母後懿旨。”


    他完全讚同劉太後的安排,立刻傳令承旨司擬旨。


    這件事安排下去,就要研究第二件事了,陳恪失蹤,辯論會還開不開?


    範泰表示往後拖幾天再說,譚遠忠讚同,向善誌與顧時附議,武將們卻沒表態,這事跟他們沒關係。


    而包拯堅決反對,“朝廷的決定不能朝令夕改,臣建議辯論會正常進行,陳恪不能參加是他的問題,與朝廷無關。”


    這項建議再次說到劉太後和李禎的心裏去了,辯論會的時間是他倆確定了,往後拖幾天,他倆不要麵子嗎?


    於是劉太後和李禎看著包拯更順眼了。


    劉太後隨即轉向李禎問道:“皇上之意?”


    李禎拱手迴道:“請母後決定。”


    這一幕頓顯母慈子孝的感人景象。


    劉太後輕輕點頭,沉聲說道:“包卿所奏甚是合理,準。”


    她說包拯的建議甚是合理,就變相地說範泰的建議非常不合理,同時打了譚遠忠、向善誌和顧時的臉,讓他們的臉上露出訕訕的神態。


    劉太後的作風變了,一句“不生而養、一世難還”,讓她的心裏有底了。


    而李禎的態度也讓她的疑慮漸漸消失。


    再由自己的親弟弟長興侯掌管左武衛,劉太後的心裏很踏實。


    這種踏實感讓她對範泰等人的依賴逐漸消失,還對他們升起疑心,離間她與李禎母子關係誰能得利,劉太後的心裏很清楚。


    在這個問題上她很警覺,李禎是先帝的獨子,如李禎因為孝道失去皇帝寶座,就會從先帝的兄弟後代中選出一個來當。


    這是劉太後絕對不願的。


    李禎不是她生的,卻是她養大的,母子關係已經確立,加上“不生而養”這句話,他倆的母子關係牢不可破。


    想明白這個道理,劉太後對散布謠言者深恨不已,授予包拯極大的調查權,也是想將散布謠言者揪出來。


    她明白,暗殺陳恪與“不生而養”這句話有極大關係,等陳恪一死,無人再去推動“不生而養”這個倫理關係,過一段時間就會再次出現生母大於養母的傳言。


    這時的劉太後就極想讓陳恪活著。


    而李禎亦是如此,胡緩給他分析過,生母、養母不是問題,如生母尚在盡可盡孝,生母去世,前去祭拜也是應該。


    唯一不應該的是將此事政治化,生母養母隻能選擇一個是不對的。


    胡緩明確了李禎應盡的孝道,李禎的心裏也卸下了負擔。


    但胡緩卻明確自己想不到那席話,陳恪的一席話十分精辟,盡顯孝道的輕重主次,徹底化解了李禎和劉太後的尷尬。


    胡緩心底坦蕩,讚許陳恪的能力,最後給他下了一個極高的評價,“陳恪有國士之才。”


    而李禎肯定這個評價,並通過今晚多個陰謀者想要幹掉陳恪的舉動,再次肯定了陳恪的能力。


    他明白一個道理,陰謀者想要幹掉的那個人,自己一定要全力保護。


    而劉太後的想法與李禎一致,承旨司擬製的聖旨很快落在包拯手裏,劉太後還不放心,責令殿前司協助包拯查案。


    於是這個案件確實鬧大了,興京城的各條街路、小巷遍布官兵、軍巡鋪和巡捕。


    隨後殿前司的太監、邏卒參與進來,再加上衙內們的家丁、仆役,燈籠火把照得全城亮如白晝。


    一直鬧到早晨他們還在繼續查找,讓人們一早開門就得到一個爆炸式消息,“陳恪失蹤了。”


    消息很明確,陳恪不是自己跑的,是在四夥黑衣人的拚死廝殺中失蹤的。


    這四夥黑衣人都是高手,有想暗殺陳恪的,有想保護陳恪的,有想搶走陳恪的。


    而且此事鬧大了,據說太後和皇上震怒,連夜下旨一定要救迴陳恪,還派出禦龍衛、殿前司、左武衛、右武衛、天武軍分頭追查全城查找。


    而國子監、太學院的衙內們也是全員出動查找陳恪。


    傳言不斷擴大,眾人轟傳,太後、皇上為找迴陳恪,派出了興京的所有軍事力量。


    隨著一道道消息傳來,陳恪的名聲再次提升到一個高度,人們紛紛發出感歎,“這是一位什麽人物啊!”


    京城人見多識廣,卻從未見過一個小助講的失蹤引發這麽大反應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晴陽照行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落雖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落雖頻並收藏晴陽照行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