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水榭、綠樹環繞,花草點綴其中,荷塘兩岸書舍處處,朗朗的讀書聲此起彼伏。


    鶴翔書院的景色宜人,但陳恪卻看到它的最大優勢,比鄰太學院就能近水得月。


    那位張夫人確實很有商業頭腦,辦學也要找個好地方。


    這是一位財大氣粗的地頭蛇,而他卻不是強龍,還是實施上策為好。


    打定這個主意他就要麵對高適山長了。


    高適在那個世界是中唐名臣,但大家記得的卻是他的邊塞詩。


    而這裏的高適卻是鶴翔書院的山長,一位圓臉長須的中年人。


    在他旁邊的瘦臉短須中年人名叫劉複,鶴翔書院的直講。


    雙方見禮落座,高適坐在他的書桌後麵,他與王涼坐在左側的椅子上,對麵坐著劉複。


    而王韶站在王涼的右手邊,門口、窗邊露出的十餘顆小腦袋應該是他的同學。


    劉複陳述王韶罪行:“王韶公然與師辯駁,並否定前世大儒注解,實為不尊師不重道的言行。”


    待劉複陳述完畢,陳恪卻拱手一禮方才鄭重迴道:“聽劉師所言,足以證明劉師的教學方法深合夫子的教學之風。”


    這是典型的順勢反駁法,先肯定這一點然後否定那一點。


    這種方法出於《答疑解惑三百六十八個技巧》一書,這本書在那個世界挺暢銷,大家都會答疑解惑的各種招式,他如使出這一招,對方會順勢使出誘敵深入之策。


    可在這裏就不同了,沒有這本書的世界讓他占點優勢,此話一出,讓高適和劉複一齊訝異地看著他,而王諒也轉過臉來,他們不解。


    隻有王韶的目光裏帶著堅定的信心,在他心裏,先生所言必有深意。


    果聽陳恪說道:“我們知道夫子與子路、子貢等學生經常發生爭論,沒想劉師也是這樣的教學風格,在下佩服。”


    這話讓劉複無語,而高適卻緩緩問道:“佩服在哪?”


    陳恪鄭重迴道:“自夫子之後,師將自己放在強者之位、高高在上,以俯視的目光看著學生,言出法隨而不準學生擁有自己的想法。”


    “幸劉師不是這樣,王韶能與劉師爭論,可見劉師的教學風格效法夫子,像夫子那樣聽取學生的意見,否則借王韶十個膽也不敢當堂與劉師爭論。”


    他死死咬住孔夫子的教學風格,讓劉複還是無法否定,高適隻能再次上陣,緩緩說道:“夫子之後已無人能達此境界,不應以嚴格的紀律來維護秩序嗎?”


    陳恪迴道:“學堂首在傳道解惑,想夫子當年,以屋舍為學堂,也會以野地為學堂,采用師生問答、討論的方式來授課,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我等不及夫子的境界,以學堂困之、以紀律束之並無不可,但禁錮學生的思維則在下不敢認同。”


    這話觸動了高適,他傾向陳恪的教學態度。


    而劉複則找到反駁的理由:“《論語》注解乃曆代大儒的心血,豈容質疑?”


    陳恪正色迴道:“這要從儒學的曆史發展來看,夫子之後,有子張之儒、顏氏之儒、孟氏之儒等八家,這八家對夫子的言論和思想的理解各不相同。”


    “直至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從教書育人轉變為王朝治理國家的工具,被各大門閥世家所掌握。”


    “於是對《論語》的解釋漸趨統一,不再考慮夫子的本意,而將之做為世家控製學識的手段,普通百姓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這種趨勢一直持續到大盛末年,因世家的覆滅、大盛王朝的滅亡,我大興立國後興起教學之風,百姓才有受教的機會,也能通過科考進入朝堂。”


    “這時再抱著那些世家大族做出的注解已不合適,注解應充分體現夫子的本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解釋才符合夫子有教無類的本意。”


    陳恪知道王韶與劉複的爭論在哪,坦然說出,堅持自己的注解。


    而劉複冷笑道:“年紀輕輕竟敢給夫子所言重新注解,那你說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夫子的本意為何?”


    劉複說不過陳恪就讓他當場解釋,這話列在《論語》的首頁,其注解已得到公認,縱王韶這樣的叛逆少年也知道學習之後再經常複習,是件很開心的事。


    這句話的意思很淺顯,劉複就用這句話來考陳恪,認定他沒有新的解釋。


    可他不知陳恪來自那個世界,更不知道那個世界的哲學家多如牛毛,《論語》的新解釋鋪天蓋地,就這句話他能說出三種意思。


    但他還是選擇自己喜歡的這個解釋,“當解釋這句話時,我們要從夫子的經曆談起。”


    “夫子一生都在教書育人,但他並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一間學堂,而是周遊六國以推廣和完善自己的學說,為此還請教過老子。”


    “從夫子所為來解釋這句話,學而、就是學習知識,時、則是經常,習之、就是用學到的知識進行實踐。”


    “而下麵這句話中的不亦、應解為忙碌,而樂乎則是非常充實。”


    “解釋起來應該是,努力學習知識,經常用學到的知識去進行實踐,這樣忙碌的生活不是很充實嗎?”


    他對這句話的新解讓外麵的學子一齊張大嘴巴,而高適和王諒也驚訝地看著他,王韶卻心裏歡喜,暗道:“先生真乃先生也。”


    而劉複怒道:“你這是歪曲。”


    陳恪正色迴道:“絕對不是歪曲,我有實證,‘三思而後行’這句話背後的故事可以證明我的解釋是對的。”


    “《論語.公治長》記述,‘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夫子讓季文子做事前想兩遍就行了,還會讓他捧著一本書沒完沒了的看嗎?”


    這話一出,站在門口、窗外的學子一起笑出聲來。


    笑聲驚醒了高適,抬眼看看窗外,擺手製止劉複繼續說話,緩緩說道:“道理不辯不明,各有所思本是發展學術之要,但此時不是辯論的時候,王韶、你做何想?”


    他將話題轉到王韶身上,讓室內的空氣頓時緊張起來。


    而王韶看向陳恪,見他朝自己眨眨眼,立刻想起他昨晚的話,躬身說道:“學生錯了。”


    他的態度讓眾人意外。


    高適摸摸胡須沉聲問道:“錯在哪裏?”


    王韶恭敬地迴道:“先生昨晚對學生說過,‘不要質疑直講先生的授課內容,這才是太學院判分的標準。’”


    他很聰明,將陳恪昨晚說的話進行了修改,這樣一說立刻讓劉複下了台階,自己講的課沒錯,考進太學院才是關鍵。


    而高適卻驚異地看一眼陳恪,收迴目光沉吟一番,在眾人緊張的目光下緩緩開口,“向劉師認錯。”


    這個決定讓眾人長出一口氣,劉複也欣然接受王韶的認錯,帶著他們迴去了。


    麵對這一結果王諒欣喜不已,卻見高適還在沉思,立刻端坐不動。


    而陳恪心中靈光一閃,正在考量中,聽高適說道:“足下可願來我學院任教?”


    聽其言王諒更加欣喜,陳恪卻沉吟一下緩緩迴道:“蒙山長抬愛在下欣喜不已,但在下得罪過貴書院的東主張夫人,恐無法任教。”


    他實話實說,而高適和王諒卻驚訝地看著他,他怎麽得罪了張夫人?


    高適低聲問道:“足下如何得罪了張夫人?”


    陳恪苦笑道:“在下前往秦關城探望表兄,恰逢律軍偷襲,於是參加了定遠軍的小部隊,在一次戰鬥中偶遇張夫人,因不知夫人的身份而將她羈押了幾天。”


    聽到這個迴答,高適和王諒同時舒口氣。


    高適笑道:“這是公事,夫人不會怪罪。”


    隨即好奇地問道:“足下在軍中擔任何職?”


    陳恪還是如實迴道:“擔任讚畫一職。”


    聽到這個迴答高適笑了,剛才的辯論讓他知道陳恪的才華極高,現在又知他曾在軍中擔任讚畫,充分證明他有謀劃能力,這樣的人才就應來鶴翔書院任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晴陽照行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落雖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落雖頻並收藏晴陽照行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