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聽聞是心齋的學生,所有人的唿吸都輕鬆了一分,尤其是匆忙趕來的羅慶豐與邱誌兩人,畢竟這兩人也是心齋的門生。
但羅慶豐聽到這些名字,總感覺有些不對,他心念一動,問:“你說你叫什麽?”
他問的是應天長。
應天長眯起眼,看向這個偉明城太守,說:“應天長。”
“可是那個應四?”邱誌問。
應天長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名不見經傳的逃荒少年,而是譽滿天下的心齋的學生,更是儒家聖人張元春的四弟子。
他隱約記起許鹿曾提過老書蟲將自己是他徒弟的事昭告天下,隻是那時的應天長並不覺得這對自己有什麽影響,也就沒有去多想一想。而且在書院裏,若非許鹿或是張元春出現在應天長身邊,幾乎沒人拿他當作書院的應四先生,屬於入眼也當不見的那種。
應天長點了點頭,倒是羅慶豐和邱誌兩人開始狐疑起來。
而城頭上那名來自欽天監的白衣仙師,臉上除了因青山一拳打破囚籠的些微不滿,眼裏也多了一點別的東西。
“何以證明?”羅慶豐走向前來說。
應天長三人各自拿出自己的身份文牒與路引。
這些東西都是許鹿交給應天長,再由應天長轉交給青黃兩兄弟。青黃青山本是青牛成精,自然不可能會有大唐的身份戶籍。而應天長的家鄉自己在出生時便毀於窮奇手下,如今大唐版圖內早已沒有太平鎮這麽一個地方,更別說登記他的身份信息。
雖然這些身份文牒都出自許鹿,卻也並非偽造,是由那位老皇帝親自下發擬造的身份文牒。
以往應天長逃荒時,從來不敢靠近這類需要身份文牒與路引才能進入的大城。
應天長的身份文牒上戶籍那一處,寫得是江南心齋,印有大唐國璽與心齋文印。
能讓書院文印與一國玉璽並列蓋印的儒家書院,唯有心齋。
而青黃青山的身份文牒則與應天長的文牒有些不同,是由心齋自己擬定製作,文牒內僅有心齋的文印。這類文牒既是以書院之名於世間庇護青黃青山這類的妖怪身份,同時也相當於承認心齋會為青黃青山所做一切負責。
從許鹿那裏應天長知曉還有一種由大唐通靈司與欽天監共同簽發的官方憑證。在通靈司記錄在冊的妖怪精魅,是由大唐朝廷認可並允許其存在的,這類妖怪同意並遵守朝廷設定的一些規矩與義務,即可不被朝廷通緝與江湖義士的追殺,偶爾還需為朝廷出一份力。隻是相較那些官方言語,即使是在通靈司記錄在冊,妖怪於世間的處境依舊沒有什麽本質改變,頂多不會被一些能人異士危及性命而已,但還是免不了世人的白眼與歧視,當然,還有中傷。在通靈司雖然得了些安穩,可活得更像是奴隸,所以極少會有去通靈司記錄登記的妖怪精魅。其餘野修妖怪或許會羨慕在三教內或是在一些大山頭的仙家宗門修行的妖怪,但肯定瞧不起去往通靈司的同族。
兩邊不是人,應天長不知道用這句話形容通靈司記錄在冊的妖怪是否妥當。
換作應天長自己,也絕不會去通靈司。
羅慶豐同樣出身心齋,認得心齋的獨有印章,更知道因為天地規矩與道理的加護,就算是天上仙人也仿製不了心齋刻印。
所以當打開文牒後,羅慶豐便喜笑顏開:“兩位師弟,應小先生,請隨我進城吧。”
青黃與青山互看一眼,應天長滿頭黑線。
“我們也是心齋門生,老羅還在書院的時候是文院四十三席。”邱誌笑道,“我是武院的。”
聽這話,青山來了興致,往前走道:“師兄,武院十七席,牛妖青山。”
言下之意顯而易見。
還沒讓邱誌拒絕,青黃就跳起來給了青山頭頂一巴掌,然後向邱誌道歉。
邱誌連連擺手道:“別別,我雖然比你們早出書院,但當初在書院時就沒在武院混出一個席位,哪敢和現在的十七席打架啊。不過之後要是有空,切磋切磋就好,我也想知道如今武院的十七席究竟有多強。”
應天長抓住兩個字,“之後”。他不動聲色,抬頭看了一眼城頭的白衣仙師,那人也看了應天長一眼,化作一縷青煙,飄向城中。
羅慶豐讓周圍的士兵與將官迴到自己的位置上,引著應天長一人兩妖一小狗入城。青黃將他被打落的鬥笠重新帶好。
應天長皺了皺眉。
羅慶豐說:“應四先生與兩位師弟別見怪,他們也算盡忠職守,既然沒錯,我也說不得他們。而那蔣葉隸屬欽天監與葉國師,不受我直接管轄,雖然不食人間煙火了點,但幾次偉明城危機,出力甚多。”
“羅……羅師兄,別叫我應四先生。”應天長還是不太適應先生這種稱唿,少俠之類的都感覺比夫子先生聽得舒心。
“你也別這麽喊我們,擔不起的。”邱誌在應天長身後說,“你好歹是張老夫子的徒弟,陳許李三位先生的小師弟,我們敢稱你為師弟或是讓你叫我們師兄?當初在書院陳先生比我還小上一點,我們依舊叫先生的。”
應天長說:“我雖然算作那老書蟲的弟子,可現在也是書院門生,你叫我師弟,我稱你師兄,並不算錯。況且以我如今品行德性,還擔不起先生夫子之稱。”
這算是一句違心話,應天長根本沒想過接受這個稱唿,也從沒打算去當個夫子先生。
此話過後,應天長看見羅慶豐臉上的笑容越發燦爛。他雖看不見自己身後的邱誌,但想來也是如此。
“先生若再江湖氣點,以兄弟相稱都是可以的。”邱誌笑道,“是吧,老羅?”
羅慶豐笑了笑,沒去理睬這位好友的插科打諢,說:“那你們是負笈遊學至此?作為師兄我可要提醒你們一句,到偉明城便可以了,在這裏停一停,看一看,就別再北上了。近來西北亂子大也多,出了偉明城,師兄就照顧不到你們了。”
應天長對於從羅慶豐嘴裏聽到“照顧”這個詞有些驚訝,最開始他沒想過會從老書蟲三人以外的人嘴裏聽到這個詞,更別說真的受人照顧。隻是後來陳臨安出現了,還有接踵而至的許鹿李青蓮墨書亭等人,現在出了書院,還有別人。
應天長想起一事,問道:“你們不介意他們是妖怪?”
羅慶豐歎息一聲,搖頭道:“在偉明城甚至更西北的地域,關乎妖魔之事別如此明目張膽地講出來。”
應天長不解,他以為羅慶豐能夠坦率的喊青山青黃為師弟,便無所謂他們是否是妖魔。
邱誌貼近應天長,在他耳邊輕聲道:“老羅與我遇見過不少良善的甚至比人還要像個人的妖怪朋友,倒也的確不在乎人妖之別。隻是在西北這地方,最好是不提這事。”
應天長迴頭看了一眼跟在最後的青黃與青山兩兄弟,突然有一些明白為何出了書院之後,青黃的話再沒多起來過。
羅慶豐並沒有將應天長等人帶迴自己的太守府,而是去了城南的難民安置地。還是那間茶肆,羅慶豐又坐迴了自己方才的那個位置,向老板點了五杯與之前一模一樣的清茶。
人手一杯。
“你們負笈遊學出來,就要見一見應該見的東西。”羅慶豐指著那邊的難民區,說:“那裏麵的百姓都並非偉明城住民,而是從西北退下來的受難百姓。”
說到這裏,羅慶豐原本準備好的那一段說辭突然卡在喉嚨裏,再出不來。他突然想起除了這些背井離鄉的百姓,西北還有更多更多不願離開故土的百姓。不曉得他們是否還能在那片黃沙之中,看見賴以生存的綠洲。
偉明城其實不大,羅慶豐清楚這一點,如今的這些難民就已經讓偉明城官府的財政吃緊,更別說還有源源不斷從西北下來的難民加入其中。就算那些難民百姓在街上將“青天大老爺”與“在世活菩薩”吼得再大聲,羅慶豐也清楚地知曉,自己的這種舉動,根本算不得一個好太守,甚至在其他文人士子眼裏,自己就是一個白癡傻蛋。
如此下去,偉明城遲早得垮掉。
羅慶豐猜得到朝廷的欽差與監察使已經在趕赴偉明城的路上。
對於大唐來說,就算西北死再多人,這座偉明城也不能跨。
別說羅慶豐自己,就連他老爹和爺爺那裏,都會受到牽連。
除非羅慶豐自己在此打住,關閉城門,才算明智之舉,也是名利雙收。來此的朝廷欽差與監察使就不會是興師問罪,而是安撫難民,並為自己的仕途填上算得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是相比做一個好官,羅慶豐更想做一個好人,否則自己也不會結識邱誌這般俠肝義膽的好友。
想是一迴事,怎麽做又是另一迴事。
西北的百姓是天下百姓,偉明城中不明就裏的百姓就不是?偉明城後億萬中原百姓就不是?羅慶豐清楚偉明城一旦崩潰的恐怖後果。
他從沒如此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讀書人。
文人思慮重,從來都不算是一句好話。
應天長看了青黃與青山一眼,發現他們眼神都有一抹憂鬱。
青黃問:“他們,是因為西北妖患?”
羅慶豐眼裏迸發出如同旭日東升般的光芒,邱誌也看向青黃,有著一絲期盼。
在應天長眼裏,說是祈求可能要更準確些。
應天長說:“我們本就不是負笈遊學,是書院安排我們來的。來西北,便是要解決西北妖患。”
應天長想起了許鹿所說的一句話,說:
“讀書人口中的平天下,就是平天下不平事,助天下太平。”
</p>
聽聞是心齋的學生,所有人的唿吸都輕鬆了一分,尤其是匆忙趕來的羅慶豐與邱誌兩人,畢竟這兩人也是心齋的門生。
但羅慶豐聽到這些名字,總感覺有些不對,他心念一動,問:“你說你叫什麽?”
他問的是應天長。
應天長眯起眼,看向這個偉明城太守,說:“應天長。”
“可是那個應四?”邱誌問。
應天長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名不見經傳的逃荒少年,而是譽滿天下的心齋的學生,更是儒家聖人張元春的四弟子。
他隱約記起許鹿曾提過老書蟲將自己是他徒弟的事昭告天下,隻是那時的應天長並不覺得這對自己有什麽影響,也就沒有去多想一想。而且在書院裏,若非許鹿或是張元春出現在應天長身邊,幾乎沒人拿他當作書院的應四先生,屬於入眼也當不見的那種。
應天長點了點頭,倒是羅慶豐和邱誌兩人開始狐疑起來。
而城頭上那名來自欽天監的白衣仙師,臉上除了因青山一拳打破囚籠的些微不滿,眼裏也多了一點別的東西。
“何以證明?”羅慶豐走向前來說。
應天長三人各自拿出自己的身份文牒與路引。
這些東西都是許鹿交給應天長,再由應天長轉交給青黃兩兄弟。青黃青山本是青牛成精,自然不可能會有大唐的身份戶籍。而應天長的家鄉自己在出生時便毀於窮奇手下,如今大唐版圖內早已沒有太平鎮這麽一個地方,更別說登記他的身份信息。
雖然這些身份文牒都出自許鹿,卻也並非偽造,是由那位老皇帝親自下發擬造的身份文牒。
以往應天長逃荒時,從來不敢靠近這類需要身份文牒與路引才能進入的大城。
應天長的身份文牒上戶籍那一處,寫得是江南心齋,印有大唐國璽與心齋文印。
能讓書院文印與一國玉璽並列蓋印的儒家書院,唯有心齋。
而青黃青山的身份文牒則與應天長的文牒有些不同,是由心齋自己擬定製作,文牒內僅有心齋的文印。這類文牒既是以書院之名於世間庇護青黃青山這類的妖怪身份,同時也相當於承認心齋會為青黃青山所做一切負責。
從許鹿那裏應天長知曉還有一種由大唐通靈司與欽天監共同簽發的官方憑證。在通靈司記錄在冊的妖怪精魅,是由大唐朝廷認可並允許其存在的,這類妖怪同意並遵守朝廷設定的一些規矩與義務,即可不被朝廷通緝與江湖義士的追殺,偶爾還需為朝廷出一份力。隻是相較那些官方言語,即使是在通靈司記錄在冊,妖怪於世間的處境依舊沒有什麽本質改變,頂多不會被一些能人異士危及性命而已,但還是免不了世人的白眼與歧視,當然,還有中傷。在通靈司雖然得了些安穩,可活得更像是奴隸,所以極少會有去通靈司記錄登記的妖怪精魅。其餘野修妖怪或許會羨慕在三教內或是在一些大山頭的仙家宗門修行的妖怪,但肯定瞧不起去往通靈司的同族。
兩邊不是人,應天長不知道用這句話形容通靈司記錄在冊的妖怪是否妥當。
換作應天長自己,也絕不會去通靈司。
羅慶豐同樣出身心齋,認得心齋的獨有印章,更知道因為天地規矩與道理的加護,就算是天上仙人也仿製不了心齋刻印。
所以當打開文牒後,羅慶豐便喜笑顏開:“兩位師弟,應小先生,請隨我進城吧。”
青黃與青山互看一眼,應天長滿頭黑線。
“我們也是心齋門生,老羅還在書院的時候是文院四十三席。”邱誌笑道,“我是武院的。”
聽這話,青山來了興致,往前走道:“師兄,武院十七席,牛妖青山。”
言下之意顯而易見。
還沒讓邱誌拒絕,青黃就跳起來給了青山頭頂一巴掌,然後向邱誌道歉。
邱誌連連擺手道:“別別,我雖然比你們早出書院,但當初在書院時就沒在武院混出一個席位,哪敢和現在的十七席打架啊。不過之後要是有空,切磋切磋就好,我也想知道如今武院的十七席究竟有多強。”
應天長抓住兩個字,“之後”。他不動聲色,抬頭看了一眼城頭的白衣仙師,那人也看了應天長一眼,化作一縷青煙,飄向城中。
羅慶豐讓周圍的士兵與將官迴到自己的位置上,引著應天長一人兩妖一小狗入城。青黃將他被打落的鬥笠重新帶好。
應天長皺了皺眉。
羅慶豐說:“應四先生與兩位師弟別見怪,他們也算盡忠職守,既然沒錯,我也說不得他們。而那蔣葉隸屬欽天監與葉國師,不受我直接管轄,雖然不食人間煙火了點,但幾次偉明城危機,出力甚多。”
“羅……羅師兄,別叫我應四先生。”應天長還是不太適應先生這種稱唿,少俠之類的都感覺比夫子先生聽得舒心。
“你也別這麽喊我們,擔不起的。”邱誌在應天長身後說,“你好歹是張老夫子的徒弟,陳許李三位先生的小師弟,我們敢稱你為師弟或是讓你叫我們師兄?當初在書院陳先生比我還小上一點,我們依舊叫先生的。”
應天長說:“我雖然算作那老書蟲的弟子,可現在也是書院門生,你叫我師弟,我稱你師兄,並不算錯。況且以我如今品行德性,還擔不起先生夫子之稱。”
這算是一句違心話,應天長根本沒想過接受這個稱唿,也從沒打算去當個夫子先生。
此話過後,應天長看見羅慶豐臉上的笑容越發燦爛。他雖看不見自己身後的邱誌,但想來也是如此。
“先生若再江湖氣點,以兄弟相稱都是可以的。”邱誌笑道,“是吧,老羅?”
羅慶豐笑了笑,沒去理睬這位好友的插科打諢,說:“那你們是負笈遊學至此?作為師兄我可要提醒你們一句,到偉明城便可以了,在這裏停一停,看一看,就別再北上了。近來西北亂子大也多,出了偉明城,師兄就照顧不到你們了。”
應天長對於從羅慶豐嘴裏聽到“照顧”這個詞有些驚訝,最開始他沒想過會從老書蟲三人以外的人嘴裏聽到這個詞,更別說真的受人照顧。隻是後來陳臨安出現了,還有接踵而至的許鹿李青蓮墨書亭等人,現在出了書院,還有別人。
應天長想起一事,問道:“你們不介意他們是妖怪?”
羅慶豐歎息一聲,搖頭道:“在偉明城甚至更西北的地域,關乎妖魔之事別如此明目張膽地講出來。”
應天長不解,他以為羅慶豐能夠坦率的喊青山青黃為師弟,便無所謂他們是否是妖魔。
邱誌貼近應天長,在他耳邊輕聲道:“老羅與我遇見過不少良善的甚至比人還要像個人的妖怪朋友,倒也的確不在乎人妖之別。隻是在西北這地方,最好是不提這事。”
應天長迴頭看了一眼跟在最後的青黃與青山兩兄弟,突然有一些明白為何出了書院之後,青黃的話再沒多起來過。
羅慶豐並沒有將應天長等人帶迴自己的太守府,而是去了城南的難民安置地。還是那間茶肆,羅慶豐又坐迴了自己方才的那個位置,向老板點了五杯與之前一模一樣的清茶。
人手一杯。
“你們負笈遊學出來,就要見一見應該見的東西。”羅慶豐指著那邊的難民區,說:“那裏麵的百姓都並非偉明城住民,而是從西北退下來的受難百姓。”
說到這裏,羅慶豐原本準備好的那一段說辭突然卡在喉嚨裏,再出不來。他突然想起除了這些背井離鄉的百姓,西北還有更多更多不願離開故土的百姓。不曉得他們是否還能在那片黃沙之中,看見賴以生存的綠洲。
偉明城其實不大,羅慶豐清楚這一點,如今的這些難民就已經讓偉明城官府的財政吃緊,更別說還有源源不斷從西北下來的難民加入其中。就算那些難民百姓在街上將“青天大老爺”與“在世活菩薩”吼得再大聲,羅慶豐也清楚地知曉,自己的這種舉動,根本算不得一個好太守,甚至在其他文人士子眼裏,自己就是一個白癡傻蛋。
如此下去,偉明城遲早得垮掉。
羅慶豐猜得到朝廷的欽差與監察使已經在趕赴偉明城的路上。
對於大唐來說,就算西北死再多人,這座偉明城也不能跨。
別說羅慶豐自己,就連他老爹和爺爺那裏,都會受到牽連。
除非羅慶豐自己在此打住,關閉城門,才算明智之舉,也是名利雙收。來此的朝廷欽差與監察使就不會是興師問罪,而是安撫難民,並為自己的仕途填上算得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是相比做一個好官,羅慶豐更想做一個好人,否則自己也不會結識邱誌這般俠肝義膽的好友。
想是一迴事,怎麽做又是另一迴事。
西北的百姓是天下百姓,偉明城中不明就裏的百姓就不是?偉明城後億萬中原百姓就不是?羅慶豐清楚偉明城一旦崩潰的恐怖後果。
他從沒如此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讀書人。
文人思慮重,從來都不算是一句好話。
應天長看了青黃與青山一眼,發現他們眼神都有一抹憂鬱。
青黃問:“他們,是因為西北妖患?”
羅慶豐眼裏迸發出如同旭日東升般的光芒,邱誌也看向青黃,有著一絲期盼。
在應天長眼裏,說是祈求可能要更準確些。
應天長說:“我們本就不是負笈遊學,是書院安排我們來的。來西北,便是要解決西北妖患。”
應天長想起了許鹿所說的一句話,說:
“讀書人口中的平天下,就是平天下不平事,助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