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迴京之後的大朝會
皇子:我有神機營很奇怪嗎? 作者:九月風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內閣這幾日天天都在加班,從各地來的奏報紛至遝來,楚州、越州、蜀州叛亂被平定後,官員的缺口,新政的推行,都是大問題。
而此刻陛下又在武安縣,尚未迴來京城,內閣沒辦法,隻能每天日夜加班。
尤其是宋林書,甚至是搬到了東暖閣旁邊的廂房中住。
沒辦法,從各地送過來的稅報中看,新政的推行並不是很順利。
各地的稅官都在叫苦不迭,新政要推行,到處都是花銀子的地方,而這些銀子要麽是朝廷戶部調撥,要麽是就地解決。
還有真州、靈州、流州三地的坊市建造,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朝廷,如今還看不到迴頭的銀子。
能勉強收賦稅的地方,也隻有江南、直隸、禹州等地。
但國政的推行,是陛下和內閣共同商議的結果,他也不好反對。
宋林書如今接任內閣首輔,考慮的不僅僅是一個戶部的問題,還有各地官員的選拔,他與楊鳳清商議了很多日子。
始終是人不夠,無奈隻能用一些老臣,這樣一來,先帝在位時候的一些弊端又冒了出來。
尤其是越州這地方,原本大璃對這地方根本不看重,但陛下卻對此地極為欣賞,甚至要把這裏打造成第二個江南。
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越州人口少,從蜀州和楚州征調了不少人過去。
還有在香山縣的碼頭,按照陛下的說法,要打造成整個大璃最大的碼頭。
還給這個碼頭改了個說法,說是叫什麽港口。
剛開始的時候,宋林書沒覺得有什麽不妥,畢竟就一個碼頭,能花多少銀子嘛。
可在建了一段時間後,每天都能收到越州香山縣來求銀子的折子。
前前後後已經投入了上千萬兩銀子,可如今好像還沒什麽大動靜。
一度讓宋林書覺得,是不是那邊出了大貪官。
但如今主持港口修建的是自己兒子,宋子嚴能貪汙,他早就提刀殺到那邊去了。
“宋閣老,越州那邊又來要銀子的折子了。”
“哎,戶部府庫中隻剩下不到兩千萬兩,照這麽下去,估計也撐不過多長時間。”
“但也是陛下主持的,必須要做的,要不你上個折子,跟陛下說說這事。”
宋林書無奈一笑,“楊大人,你跟陛下時間長,要不你試試?”
“聽說陛下要迴來京城了。”
“嗯,草原的事解決得很快,鐵山與楊二虎都去了,鮮卑人堅持不了多久。”
“從草原上能弄出來銀子嘛?”
如今的宋林書哪裏都在想搞銀子,楊鳳清倒是很理解,畢竟宋林書當的是一個國家的家。
“對了,江親王那邊還沒消息嗎?”
“沒有,出海之後,就沒有消息傳來。”宋林書搖搖頭迴道。
楊鳳清皺眉,他在擔心一件事,江親王若是在海外自行建國,那這次朝廷花費大量銀子搞的事,可就成了一個笑話。
關鍵海外建國之後,對大璃來說,遲早是個威脅。
而且,朝廷也沒辦法去征討,因為朝廷記載的海路圖不全,說不定還沒出海,就被人家給滅了。
“這件事要不要上奏給陛下?”楊鳳清沉思片刻後問道。
“陛下應該知道,寧州那邊有陛下的人,江親王的身邊,也會有陛下的人。”
“但我們不說,陛下會不會?”
宋林書恍然大悟,重重點頭道:“好,本官這就去起折子。”
“嗯!”
內閣之中,宋林書與楊鳳清商議的時間會多一些,其他人都在各自的衙門做事。
陛下自從登基之後,大部分時間都不在京城之中。
這讓整座皇宮都看上去並不熱鬧,淩淵擔心後世宦官亂權,下過明旨,不讓宦官參政的。
一旦有這個苗頭,輕則下半輩子在詔獄之中,重則被砍頭。
東暖閣伺候的太監,若是放在先帝在位之時,這個老太監足夠讓朝中的人對他俯首稱臣的。
但如今的他,卻要看朝中人的臉色,陛下從態度上不太喜歡太監。
皇後和景妃也是如此,她們更多喜歡用宮女,對太監也是不怎麽喜歡。
時間一晃而過,淩淵從武安縣迴到京城,與他一同迴來的,還有從流州迴來的皇後和景妃。
景妃的肚子越來越大,皇後盧佳的還沒顯懷。
淩淵在第二天舉辦了大朝會,在京城三品以上的官員都被召集了去。
北蠻安護使哲裏,也出現在朝堂之上,這讓內閣中的其他人都頗為不解。
“傳旨吧!”
老太監將提前準備好的聖旨拿了出來,在朝堂之上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陛下詔曰,此次草原之戰,皆是北蠻安護使哲裏所謀劃,但卻不上奏,自即日起,免除其職務,罰俸一年,入國子監好好讀讀書。”
“臣,領旨!”
上來就是罷官,這讓在場的官員個個戰戰兢兢,淩淵沒說話,隻是冷冷的掃過在場所有人。
一股不寒而栗的氣息,瞬間在眾人心中浮現。
這是要整頓的節奏,陛下這才一迴來,就要對他們動手。
都在紛紛思考自己是不是有什麽問題。
接下來淩淵卻開了口,語氣很柔和,道:“眾位愛卿,朝廷推行新政以來,成績是有的!”
“不過!”淩淵話鋒一轉,繼續道:“但有些地方還是需要努力,朕覺得,這些事不在地方,而是在朝廷,朝中的愛卿們若是不做事,下麵的人就會很難做。”
“臣,知罪!”
宋林書身為朝廷首輔,也是百官之首,此時站出來,也是必要的。
其他人見宋林書如此,也都紛紛出列,跪地請罪。
“都起來吧,朕不要唯唯諾諾,也不要什麽請罪,朕要的是實打實的做事。”
“楊鳳清!”
“臣在!”
“你主管吏部,朝中官員考核的事,你們吏部要拿出個章程來。”
“迴陛下,目前吏部在各地推行的考核章程正在實施中,朝臣的考核章程也在製訂之中。”
“嗯,這件事讓袁澤承來配合你一起做。”
“臣,領旨!”
袁澤承領了左都禦史,這段時間也確實查出了一些事,他是有特權,可以直接給陛下上密奏的。
“陛下,臣還有奏!”
而此刻陛下又在武安縣,尚未迴來京城,內閣沒辦法,隻能每天日夜加班。
尤其是宋林書,甚至是搬到了東暖閣旁邊的廂房中住。
沒辦法,從各地送過來的稅報中看,新政的推行並不是很順利。
各地的稅官都在叫苦不迭,新政要推行,到處都是花銀子的地方,而這些銀子要麽是朝廷戶部調撥,要麽是就地解決。
還有真州、靈州、流州三地的坊市建造,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朝廷,如今還看不到迴頭的銀子。
能勉強收賦稅的地方,也隻有江南、直隸、禹州等地。
但國政的推行,是陛下和內閣共同商議的結果,他也不好反對。
宋林書如今接任內閣首輔,考慮的不僅僅是一個戶部的問題,還有各地官員的選拔,他與楊鳳清商議了很多日子。
始終是人不夠,無奈隻能用一些老臣,這樣一來,先帝在位時候的一些弊端又冒了出來。
尤其是越州這地方,原本大璃對這地方根本不看重,但陛下卻對此地極為欣賞,甚至要把這裏打造成第二個江南。
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越州人口少,從蜀州和楚州征調了不少人過去。
還有在香山縣的碼頭,按照陛下的說法,要打造成整個大璃最大的碼頭。
還給這個碼頭改了個說法,說是叫什麽港口。
剛開始的時候,宋林書沒覺得有什麽不妥,畢竟就一個碼頭,能花多少銀子嘛。
可在建了一段時間後,每天都能收到越州香山縣來求銀子的折子。
前前後後已經投入了上千萬兩銀子,可如今好像還沒什麽大動靜。
一度讓宋林書覺得,是不是那邊出了大貪官。
但如今主持港口修建的是自己兒子,宋子嚴能貪汙,他早就提刀殺到那邊去了。
“宋閣老,越州那邊又來要銀子的折子了。”
“哎,戶部府庫中隻剩下不到兩千萬兩,照這麽下去,估計也撐不過多長時間。”
“但也是陛下主持的,必須要做的,要不你上個折子,跟陛下說說這事。”
宋林書無奈一笑,“楊大人,你跟陛下時間長,要不你試試?”
“聽說陛下要迴來京城了。”
“嗯,草原的事解決得很快,鐵山與楊二虎都去了,鮮卑人堅持不了多久。”
“從草原上能弄出來銀子嘛?”
如今的宋林書哪裏都在想搞銀子,楊鳳清倒是很理解,畢竟宋林書當的是一個國家的家。
“對了,江親王那邊還沒消息嗎?”
“沒有,出海之後,就沒有消息傳來。”宋林書搖搖頭迴道。
楊鳳清皺眉,他在擔心一件事,江親王若是在海外自行建國,那這次朝廷花費大量銀子搞的事,可就成了一個笑話。
關鍵海外建國之後,對大璃來說,遲早是個威脅。
而且,朝廷也沒辦法去征討,因為朝廷記載的海路圖不全,說不定還沒出海,就被人家給滅了。
“這件事要不要上奏給陛下?”楊鳳清沉思片刻後問道。
“陛下應該知道,寧州那邊有陛下的人,江親王的身邊,也會有陛下的人。”
“但我們不說,陛下會不會?”
宋林書恍然大悟,重重點頭道:“好,本官這就去起折子。”
“嗯!”
內閣之中,宋林書與楊鳳清商議的時間會多一些,其他人都在各自的衙門做事。
陛下自從登基之後,大部分時間都不在京城之中。
這讓整座皇宮都看上去並不熱鬧,淩淵擔心後世宦官亂權,下過明旨,不讓宦官參政的。
一旦有這個苗頭,輕則下半輩子在詔獄之中,重則被砍頭。
東暖閣伺候的太監,若是放在先帝在位之時,這個老太監足夠讓朝中的人對他俯首稱臣的。
但如今的他,卻要看朝中人的臉色,陛下從態度上不太喜歡太監。
皇後和景妃也是如此,她們更多喜歡用宮女,對太監也是不怎麽喜歡。
時間一晃而過,淩淵從武安縣迴到京城,與他一同迴來的,還有從流州迴來的皇後和景妃。
景妃的肚子越來越大,皇後盧佳的還沒顯懷。
淩淵在第二天舉辦了大朝會,在京城三品以上的官員都被召集了去。
北蠻安護使哲裏,也出現在朝堂之上,這讓內閣中的其他人都頗為不解。
“傳旨吧!”
老太監將提前準備好的聖旨拿了出來,在朝堂之上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陛下詔曰,此次草原之戰,皆是北蠻安護使哲裏所謀劃,但卻不上奏,自即日起,免除其職務,罰俸一年,入國子監好好讀讀書。”
“臣,領旨!”
上來就是罷官,這讓在場的官員個個戰戰兢兢,淩淵沒說話,隻是冷冷的掃過在場所有人。
一股不寒而栗的氣息,瞬間在眾人心中浮現。
這是要整頓的節奏,陛下這才一迴來,就要對他們動手。
都在紛紛思考自己是不是有什麽問題。
接下來淩淵卻開了口,語氣很柔和,道:“眾位愛卿,朝廷推行新政以來,成績是有的!”
“不過!”淩淵話鋒一轉,繼續道:“但有些地方還是需要努力,朕覺得,這些事不在地方,而是在朝廷,朝中的愛卿們若是不做事,下麵的人就會很難做。”
“臣,知罪!”
宋林書身為朝廷首輔,也是百官之首,此時站出來,也是必要的。
其他人見宋林書如此,也都紛紛出列,跪地請罪。
“都起來吧,朕不要唯唯諾諾,也不要什麽請罪,朕要的是實打實的做事。”
“楊鳳清!”
“臣在!”
“你主管吏部,朝中官員考核的事,你們吏部要拿出個章程來。”
“迴陛下,目前吏部在各地推行的考核章程正在實施中,朝臣的考核章程也在製訂之中。”
“嗯,這件事讓袁澤承來配合你一起做。”
“臣,領旨!”
袁澤承領了左都禦史,這段時間也確實查出了一些事,他是有特權,可以直接給陛下上密奏的。
“陛下,臣還有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