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創商部女子入閣
皇子:我有神機營很奇怪嗎? 作者:九月風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淩淵眉頭緊鎖,劉炳業重新迴來後,錦衣衛改製後,如果真如淩桐所說,那隱藏的這個人,可能就會成為錦衣衛堂口的高層。
“來人,傳旨讓劉炳業過來見朕。”
“是!”
不多時劉炳業進來後,見淩桐也在,連忙上前給兩人行禮。
“好了,讓皇兄給你說說情況!”
淩桐將他在大月查出的事大概的說了一遍後,劉炳業頓感背後一涼。
“陛下,錦衣衛的堂口剛剛建立,如果這個時候大張旗鼓的去查,隻怕會適得其反啊!”
“陛下,臣也建議秘密查探,如今大月局勢不穩,他們暫時不會動手,等到他們再度出手的時候,我們必能查到。”
“恩,劉炳業,你找點自己人,暗中查探。”
“臣,領旨!”
淩桐似乎還有話說,淩淵卻打斷了他,“你們下去吧,劉炳業,將宋林書給找來。”
“是!”
宋林書還在東暖閣中的,最近開海後,每天要處理的事實在太多,台麵上擺滿了各種文書。
聽到劉炳業來找他,他開始微微一愣,想要詢問下。
劉炳業低聲說道:“宋大人,陛下著急,您還是趕緊過去吧!”
東暖閣的內閣會已經結束好大一會,一般這種情況下,淩淵是不會召見閣臣的。
再加上剛剛大王爺淩桐進宮見駕,宋林書有些迷惑。
自從自己接管戶部,事越來越多,動不動就出點事來。
宋林書心懷忐忑走了進來,淩淵正在查看奏折,如今有了內閣後,很多奏折都是內閣挑選後給他的。
見宋林書進來,淩淵放下手中奏折,笑著問道:“宋愛卿,如今戶部的擔子重,要不要休息個幾日。”
宋林書一聽,心中咯噔一下,這是要罷我的官嗎?
“陛下,臣有罪!”
不管怎麽樣,先跪下認錯準沒錯,淩淵連忙將他扶起來。
“愛卿,朕隻是擔心愛卿身體,不必如此緊張。”
宋林書在努力思索,自己這段時間是不是做錯什麽事了。
“最近收到不少線報,上一次與愛卿說的,大月那邊走私鐵器的事。”
由於開海的事,又加上對南方和蜀州的作戰,宋林書將這件事拋諸腦後了。
連忙說道:“陛下,臣迴去查過,走私的絕不是皇家商行的人。”
“朕知道,朕也相信你,但這件事不能不查,皇兄從大月帶迴來的消息,有大食的人參與其中。”
“大食?可我們與大食的商路並未打開啊?”
“戶部的這些主事中,愛卿覺得誰最有問題?”
宋林書沉思片刻後,說出了一個名字,戶部靈州清吏司郎中沈貞和戶部右侍郎吳家宣。
“說說你的理由?”
“陛下,東西是從靈州出去的,那戶部在靈州的清吏司就脫不了幹係,而沈貞與吳家宣有一層姻親的關係。”
清吏司是戶部在各州的衙門堂口,專門負責各地的賦稅、戶籍、商路等問題。
清吏司的主事,一般是被稱為郎中,也就是個正五品的官。
與當地官府的正二品的巡撫比起來,差了不止一點半點。
“這個吳家宣乃是前朝留下來的,一直不溫不火,做事也頗為上心,臣找人查過他,沒有參與過偽帝的造反中,也沒有與南方和西蜀的關係。”
“吳家宣、沈貞,好,這兩個人你盯好了,暫時不要打草驚蛇。”
“陛下,臣也隻是推測,若真的是他們,臣隻怕也難辭其咎。”
“正好你來了,朕有個想法,你倒是可以聽聽,朕想要在戶部在獨立出一個衙門來,就叫商部。”
“商部?陛下,是來管理大璃所有的商人的嗎?”
“可以這麽說,這樣一來,就將地稅和商稅分開了,你也能輕鬆一些。”
“陛下,那您覺得商部的尚書,讓誰來做比較合適呢?”
淩淵扭頭問道:“愛卿有推薦的人選?”
“於初冬,她心思細膩,在地方也做過主官,與江南商賈們的關係也不錯,是最合適的人選。”
“那這樣一來,她可就是第一個進入朝廷內閣的女閣臣,你就不怕她被朝中的大臣們罵嗎?”
宋林書連忙正色道:“陛下,此舉乃是為我大璃江山社稷,臣倒是想看看哪個宵小敢胡亂說。”
“好,商部的事,你來幫忙打理,要盡快解決。”
“臣,領旨!”
第二日的大朝會上,內侍宣旨,調寧州巡撫於初冬入朝,在六部之外增設一部商部,於初冬為商部尚書,領內閣閣臣,授東暖閣大學士。
朝中一片嘩然,女子入朝為官也就罷了,居然是入閣,這讓大殿之上站著的不少老臣們心中也有了波瀾。
這才剛剛宣布要在流州女子書院舉辦文宗大比,朝中又立馬出現內閣女閣臣。
有些人已經在揣測陛下的意思,這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訴天下人,女子為官的時代將會全麵到來。
但也有人眉頭緊皺,於初冬領寧州、江州巡撫的時候,他們就曾上書過,隻是被淩淵給駁迴了。
“陛下,此舉不妥,女子入朝為官,會有損我天朝上國氣度!”
“陛下,翻遍史書,也不曾有女子入朝為中樞過,更別提這是在拜相啊!”
東暖閣大學士,內閣閣臣,確實在私底下,都會被尊稱一聲相爺。
要讓他們一眾大老爺們,去給一個他們眼中乳臭未幹的毛頭丫頭施禮,他們似乎有些做不到。
“陛下,商部事關國體,還請陛下慎重。”
淩淵打眼瞧了一下,都是些老臣,他們平日裏信奉中庸之道,在為社稷出主意的時候,他們一個個都是縮頭烏龜。
“哼!朕不是來征求你們意見的,這是朕的旨意,你們若是有人說朕錯了的,你們來領了商部的缺,辦好了,朕讓你們入閣,辦不好,朕親自將你們三族流放。”
淩淵的氣勢逼人,這件事是他鐵定要做的事,不管多大的阻力。
再說了朝中的這點阻力,對他來說也是聊勝於無。
“陛下,臣覺得此舉甚好,於大人為官清廉能力卓著,可為商部尚書。”
宋林書作為閣臣,第一個站出來選擇了支持。
“來人,傳旨讓劉炳業過來見朕。”
“是!”
不多時劉炳業進來後,見淩桐也在,連忙上前給兩人行禮。
“好了,讓皇兄給你說說情況!”
淩桐將他在大月查出的事大概的說了一遍後,劉炳業頓感背後一涼。
“陛下,錦衣衛的堂口剛剛建立,如果這個時候大張旗鼓的去查,隻怕會適得其反啊!”
“陛下,臣也建議秘密查探,如今大月局勢不穩,他們暫時不會動手,等到他們再度出手的時候,我們必能查到。”
“恩,劉炳業,你找點自己人,暗中查探。”
“臣,領旨!”
淩桐似乎還有話說,淩淵卻打斷了他,“你們下去吧,劉炳業,將宋林書給找來。”
“是!”
宋林書還在東暖閣中的,最近開海後,每天要處理的事實在太多,台麵上擺滿了各種文書。
聽到劉炳業來找他,他開始微微一愣,想要詢問下。
劉炳業低聲說道:“宋大人,陛下著急,您還是趕緊過去吧!”
東暖閣的內閣會已經結束好大一會,一般這種情況下,淩淵是不會召見閣臣的。
再加上剛剛大王爺淩桐進宮見駕,宋林書有些迷惑。
自從自己接管戶部,事越來越多,動不動就出點事來。
宋林書心懷忐忑走了進來,淩淵正在查看奏折,如今有了內閣後,很多奏折都是內閣挑選後給他的。
見宋林書進來,淩淵放下手中奏折,笑著問道:“宋愛卿,如今戶部的擔子重,要不要休息個幾日。”
宋林書一聽,心中咯噔一下,這是要罷我的官嗎?
“陛下,臣有罪!”
不管怎麽樣,先跪下認錯準沒錯,淩淵連忙將他扶起來。
“愛卿,朕隻是擔心愛卿身體,不必如此緊張。”
宋林書在努力思索,自己這段時間是不是做錯什麽事了。
“最近收到不少線報,上一次與愛卿說的,大月那邊走私鐵器的事。”
由於開海的事,又加上對南方和蜀州的作戰,宋林書將這件事拋諸腦後了。
連忙說道:“陛下,臣迴去查過,走私的絕不是皇家商行的人。”
“朕知道,朕也相信你,但這件事不能不查,皇兄從大月帶迴來的消息,有大食的人參與其中。”
“大食?可我們與大食的商路並未打開啊?”
“戶部的這些主事中,愛卿覺得誰最有問題?”
宋林書沉思片刻後,說出了一個名字,戶部靈州清吏司郎中沈貞和戶部右侍郎吳家宣。
“說說你的理由?”
“陛下,東西是從靈州出去的,那戶部在靈州的清吏司就脫不了幹係,而沈貞與吳家宣有一層姻親的關係。”
清吏司是戶部在各州的衙門堂口,專門負責各地的賦稅、戶籍、商路等問題。
清吏司的主事,一般是被稱為郎中,也就是個正五品的官。
與當地官府的正二品的巡撫比起來,差了不止一點半點。
“這個吳家宣乃是前朝留下來的,一直不溫不火,做事也頗為上心,臣找人查過他,沒有參與過偽帝的造反中,也沒有與南方和西蜀的關係。”
“吳家宣、沈貞,好,這兩個人你盯好了,暫時不要打草驚蛇。”
“陛下,臣也隻是推測,若真的是他們,臣隻怕也難辭其咎。”
“正好你來了,朕有個想法,你倒是可以聽聽,朕想要在戶部在獨立出一個衙門來,就叫商部。”
“商部?陛下,是來管理大璃所有的商人的嗎?”
“可以這麽說,這樣一來,就將地稅和商稅分開了,你也能輕鬆一些。”
“陛下,那您覺得商部的尚書,讓誰來做比較合適呢?”
淩淵扭頭問道:“愛卿有推薦的人選?”
“於初冬,她心思細膩,在地方也做過主官,與江南商賈們的關係也不錯,是最合適的人選。”
“那這樣一來,她可就是第一個進入朝廷內閣的女閣臣,你就不怕她被朝中的大臣們罵嗎?”
宋林書連忙正色道:“陛下,此舉乃是為我大璃江山社稷,臣倒是想看看哪個宵小敢胡亂說。”
“好,商部的事,你來幫忙打理,要盡快解決。”
“臣,領旨!”
第二日的大朝會上,內侍宣旨,調寧州巡撫於初冬入朝,在六部之外增設一部商部,於初冬為商部尚書,領內閣閣臣,授東暖閣大學士。
朝中一片嘩然,女子入朝為官也就罷了,居然是入閣,這讓大殿之上站著的不少老臣們心中也有了波瀾。
這才剛剛宣布要在流州女子書院舉辦文宗大比,朝中又立馬出現內閣女閣臣。
有些人已經在揣測陛下的意思,這是在明明白白的告訴天下人,女子為官的時代將會全麵到來。
但也有人眉頭緊皺,於初冬領寧州、江州巡撫的時候,他們就曾上書過,隻是被淩淵給駁迴了。
“陛下,此舉不妥,女子入朝為官,會有損我天朝上國氣度!”
“陛下,翻遍史書,也不曾有女子入朝為中樞過,更別提這是在拜相啊!”
東暖閣大學士,內閣閣臣,確實在私底下,都會被尊稱一聲相爺。
要讓他們一眾大老爺們,去給一個他們眼中乳臭未幹的毛頭丫頭施禮,他們似乎有些做不到。
“陛下,商部事關國體,還請陛下慎重。”
淩淵打眼瞧了一下,都是些老臣,他們平日裏信奉中庸之道,在為社稷出主意的時候,他們一個個都是縮頭烏龜。
“哼!朕不是來征求你們意見的,這是朕的旨意,你們若是有人說朕錯了的,你們來領了商部的缺,辦好了,朕讓你們入閣,辦不好,朕親自將你們三族流放。”
淩淵的氣勢逼人,這件事是他鐵定要做的事,不管多大的阻力。
再說了朝中的這點阻力,對他來說也是聊勝於無。
“陛下,臣覺得此舉甚好,於大人為官清廉能力卓著,可為商部尚書。”
宋林書作為閣臣,第一個站出來選擇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