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流州女子書院的謠言
皇子:我有神機營很奇怪嗎? 作者:九月風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郡主,聽齊雲舟的意思,似乎並不會將你帶去京城。”
蜀王與齊雲舟說話的時候,他們兩人是不在當場的,因此,並不知道蜀王最後說的話。
“可我終究是女子!淩琪歎息道。
“齊雲舟能留郡主,應該是王爺的意思,朝廷不會讓世子們留下來的,郡主,老臣倒是有個提議,迴去蜀州城後,去峨眉吧!”
“入尼姑庵?”
“恩!”嚴世宗點頭,“想要為蜀王府留下血脈,這是唯一的選擇。”
尼姑庵是為了打消朝廷對蜀王府的念頭,雖然齊雲舟答應將她留下,但他代表不了朝廷。
一旦追查起來,勢必會來找,淩琪終究是活不下去的。
“尼姑庵裏待著吧,如果朝廷不再追究,郡主或許還有還俗的機會。”
“還俗!”淩琪呢喃著,她本不想參與其中,無奈人已經在其中。
“郡主,這是你的命!”嚴世宗說道。
兩人隨後不再說話,迴到了蜀州城中,蜀王府失敗後,牌匾被摘了下來。
換成了蜀州巡撫府,齊雲舟親自坐鎮,趙鴻煊在處理政務,安民的事,他在靈州做過。
城中大大小小的門閥商賈,都在等著拜見,但聖旨沒有來之前,他都不敢擅自做主。
而盧元兵在收到蜀王府投降的消息後,選擇了撤迴楚州。
西嵐和南洋那邊的人還在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可能會入侵。
蜀王府投降,八百裏邸報傳至京城,一片歡騰之聲。
從寧州迴來的淩淵,已經在朝中多日,每日也在探聽蜀州和大月的消息。
錦衣衛十分忙碌,劉炳業上任後,對錦衣衛進行了一次大的整改。
在淩淵的授意下,東南西北四大堂口在大璃的四個地方建立。
各地得到的消息,在四大堂口先行集中,分好輕重緩急後,才寄往朝廷。
同時,錦衣衛被裁撤了審判的權力,隻有探查的權力。
這是淩淵提出來的,否則的話,錦衣衛權勢過大。
“陛下,蜀王府降了,蜀王自戕在陣前,蜀王府一眾世子和王妃,皆已經押送來京城的路上,不過!”盧祥生欲言又止。
“不過什麽?”
“蜀王府的小郡主,被齊雲舟給放了,去了峨眉尼姑庵,嚴世宗也並未在押送入京的名單中。”
盧祥生接到消息後遲疑了很大一會兒,才來找淩淵。
主要還是齊雲舟的擅做主張,讓盧祥生察覺到了不對勁,恐陛下會降罪。
一旦降罪下來,那可就是大罪。
“嚴世宗?對了,那個叫劉玄的呢?”
淩淵對劉玄是有印象的,當初在靈州的時候,還給自己製造過一點小麻煩。
“劉玄已經撞死在蜀王的靈堂上!”
“倒是個不錯的人!”
見淩淵一直不說齊雲舟的事,盧祥生隻好硬著頭皮問道:“陛下,齊雲舟那邊,內閣當如何迴複?”
淩淵沉思了一會兒,整個東暖閣安靜得可怕,連一向大大咧咧的工部袁大人,都感覺到了一股不安的氣息。
“傳旨,裁撤蜀王府,嚴世宗等人雖有過錯,但能及時悔悟,可不追其罪責,但若是發現他有不法之舉,數罪並罰!”
“臣,領旨!”
“至於那個小郡主,畢竟是同胞所生,既然已經入了空門,就不要管了,找幾個人看著就是。”
“是!”
“齊雲舟此戰不錯,調令他即刻迴京,蜀州的軍務全部交給趙鴻煊。”
“陛下,趙鴻煊畢竟是玄女教降將,如今在蜀州的將軍中,有八成也都是,齊雲舟調迴來,會不會?”
盧祥生的擔憂不無道理,蜀州的情況複雜,又選擇了溫和的大赦。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若是他真有反心,朕會親自告訴他,什麽是王者之師,什麽是螳臂當車。”
“臣,領旨!”
“劉炳業,景妃還有多久能迴來京城?”
“迴陛下,最近景妃一直在女子書院中,並未告知幾時迴來,要不臣讓那邊的人問問。”
“女子書院是出什麽事了嗎?”淩淵問道。
女子書院是當初皇後和景妃在流州創辦的,當時與流州的士子們針鋒相對,如今在流州也算是一等一的書院了。
越來越多的女子去求學,甚至有不少流州和靈州的女子,跋涉千裏也要去學。
隻是,朝廷的首次恩科,女子書院的人並沒有出現。
似乎有點影響到書院的士氣,皇後也提出過,想要迴去看看。
“陛下,女子書院中,似乎是有些躁動的情緒在,有人在散播謠言,說是女子書院並不是真的讀書,而是陛下為自己造的選秀宮。”
劉炳業話音剛落,其他閣臣們紛紛心頭一顫,這個謠言一旦傳開,不僅會動搖女子書院的根基。
恐怕還會在大璃動蕩,出招的人果然夠狠。
“查出是誰做的嗎?”
“還在探查之中,景妃娘娘也在幫忙從女子書院中探查此事。”
“劉炳業,錦衣衛中,也可以多招收一些女子,她們探查消息要比男子更好。”
“臣,領旨!”
“陛下,散播謠言之人,包藏禍心,不可不防,臣建議暫時封停女子書院。”楊鳳清說道。
“不可,一旦封停,就更加坐實了散播的消息,此舉不妥。”宋林書阻止道。
“陛下,臣有一策,或許可以試試!”左都禦史袁澤辰開口道。
袁澤辰已經從江州迴來,統領左都禦史台的一眾事宜,他原本就是盧祥生的謀士。
“袁愛卿,你直說就是。”
“既然他們說女子書院是陛下的選秀宮嗎?那就在流州舉辦一次文宗盛會,讓自負才學的士子們,與女子書院的人鬥上一鬥,也正好可以打消女子書院無才學的謠言。”
“這個法子不錯,他們不是一直不服嗎?正好借此機會來比一比。”盧祥生說道。
“陛下,袁大人此舉不錯,臣附議!”
“臣,也附議!”
“那好,傳旨流州,日期就定在下月,在流州城舉辦第一次的文宗大比,凡能大比中勝出者,可入朝為官,免恩科,朕親自召見他們。”
“陛下聖明!”
蜀王與齊雲舟說話的時候,他們兩人是不在當場的,因此,並不知道蜀王最後說的話。
“可我終究是女子!淩琪歎息道。
“齊雲舟能留郡主,應該是王爺的意思,朝廷不會讓世子們留下來的,郡主,老臣倒是有個提議,迴去蜀州城後,去峨眉吧!”
“入尼姑庵?”
“恩!”嚴世宗點頭,“想要為蜀王府留下血脈,這是唯一的選擇。”
尼姑庵是為了打消朝廷對蜀王府的念頭,雖然齊雲舟答應將她留下,但他代表不了朝廷。
一旦追查起來,勢必會來找,淩琪終究是活不下去的。
“尼姑庵裏待著吧,如果朝廷不再追究,郡主或許還有還俗的機會。”
“還俗!”淩琪呢喃著,她本不想參與其中,無奈人已經在其中。
“郡主,這是你的命!”嚴世宗說道。
兩人隨後不再說話,迴到了蜀州城中,蜀王府失敗後,牌匾被摘了下來。
換成了蜀州巡撫府,齊雲舟親自坐鎮,趙鴻煊在處理政務,安民的事,他在靈州做過。
城中大大小小的門閥商賈,都在等著拜見,但聖旨沒有來之前,他都不敢擅自做主。
而盧元兵在收到蜀王府投降的消息後,選擇了撤迴楚州。
西嵐和南洋那邊的人還在虎視眈眈,隨時都有可能會入侵。
蜀王府投降,八百裏邸報傳至京城,一片歡騰之聲。
從寧州迴來的淩淵,已經在朝中多日,每日也在探聽蜀州和大月的消息。
錦衣衛十分忙碌,劉炳業上任後,對錦衣衛進行了一次大的整改。
在淩淵的授意下,東南西北四大堂口在大璃的四個地方建立。
各地得到的消息,在四大堂口先行集中,分好輕重緩急後,才寄往朝廷。
同時,錦衣衛被裁撤了審判的權力,隻有探查的權力。
這是淩淵提出來的,否則的話,錦衣衛權勢過大。
“陛下,蜀王府降了,蜀王自戕在陣前,蜀王府一眾世子和王妃,皆已經押送來京城的路上,不過!”盧祥生欲言又止。
“不過什麽?”
“蜀王府的小郡主,被齊雲舟給放了,去了峨眉尼姑庵,嚴世宗也並未在押送入京的名單中。”
盧祥生接到消息後遲疑了很大一會兒,才來找淩淵。
主要還是齊雲舟的擅做主張,讓盧祥生察覺到了不對勁,恐陛下會降罪。
一旦降罪下來,那可就是大罪。
“嚴世宗?對了,那個叫劉玄的呢?”
淩淵對劉玄是有印象的,當初在靈州的時候,還給自己製造過一點小麻煩。
“劉玄已經撞死在蜀王的靈堂上!”
“倒是個不錯的人!”
見淩淵一直不說齊雲舟的事,盧祥生隻好硬著頭皮問道:“陛下,齊雲舟那邊,內閣當如何迴複?”
淩淵沉思了一會兒,整個東暖閣安靜得可怕,連一向大大咧咧的工部袁大人,都感覺到了一股不安的氣息。
“傳旨,裁撤蜀王府,嚴世宗等人雖有過錯,但能及時悔悟,可不追其罪責,但若是發現他有不法之舉,數罪並罰!”
“臣,領旨!”
“至於那個小郡主,畢竟是同胞所生,既然已經入了空門,就不要管了,找幾個人看著就是。”
“是!”
“齊雲舟此戰不錯,調令他即刻迴京,蜀州的軍務全部交給趙鴻煊。”
“陛下,趙鴻煊畢竟是玄女教降將,如今在蜀州的將軍中,有八成也都是,齊雲舟調迴來,會不會?”
盧祥生的擔憂不無道理,蜀州的情況複雜,又選擇了溫和的大赦。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若是他真有反心,朕會親自告訴他,什麽是王者之師,什麽是螳臂當車。”
“臣,領旨!”
“劉炳業,景妃還有多久能迴來京城?”
“迴陛下,最近景妃一直在女子書院中,並未告知幾時迴來,要不臣讓那邊的人問問。”
“女子書院是出什麽事了嗎?”淩淵問道。
女子書院是當初皇後和景妃在流州創辦的,當時與流州的士子們針鋒相對,如今在流州也算是一等一的書院了。
越來越多的女子去求學,甚至有不少流州和靈州的女子,跋涉千裏也要去學。
隻是,朝廷的首次恩科,女子書院的人並沒有出現。
似乎有點影響到書院的士氣,皇後也提出過,想要迴去看看。
“陛下,女子書院中,似乎是有些躁動的情緒在,有人在散播謠言,說是女子書院並不是真的讀書,而是陛下為自己造的選秀宮。”
劉炳業話音剛落,其他閣臣們紛紛心頭一顫,這個謠言一旦傳開,不僅會動搖女子書院的根基。
恐怕還會在大璃動蕩,出招的人果然夠狠。
“查出是誰做的嗎?”
“還在探查之中,景妃娘娘也在幫忙從女子書院中探查此事。”
“劉炳業,錦衣衛中,也可以多招收一些女子,她們探查消息要比男子更好。”
“臣,領旨!”
“陛下,散播謠言之人,包藏禍心,不可不防,臣建議暫時封停女子書院。”楊鳳清說道。
“不可,一旦封停,就更加坐實了散播的消息,此舉不妥。”宋林書阻止道。
“陛下,臣有一策,或許可以試試!”左都禦史袁澤辰開口道。
袁澤辰已經從江州迴來,統領左都禦史台的一眾事宜,他原本就是盧祥生的謀士。
“袁愛卿,你直說就是。”
“既然他們說女子書院是陛下的選秀宮嗎?那就在流州舉辦一次文宗盛會,讓自負才學的士子們,與女子書院的人鬥上一鬥,也正好可以打消女子書院無才學的謠言。”
“這個法子不錯,他們不是一直不服嗎?正好借此機會來比一比。”盧祥生說道。
“陛下,袁大人此舉不錯,臣附議!”
“臣,也附議!”
“那好,傳旨流州,日期就定在下月,在流州城舉辦第一次的文宗大比,凡能大比中勝出者,可入朝為官,免恩科,朕親自召見他們。”
“陛下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