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蜀州城危機
皇子:我有神機營很奇怪嗎? 作者:九月風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都什麽時候了,還吞吞吐吐的!”
劉玄帶著怒意問道,嚴真藩似乎有難言之隱。
“是王爺讓我領來的,就埋伏在樂川城中,至於幹什麽,請恩師原諒,我不能說。”
以劉玄的聰明,他如何猜測不到目的,這五千騎兵隻怕是擔心自己會投降,用來對付自己的。
看來,從始至終,這位蜀王就從來沒相信過任何人。
哪怕是自己這個跟了他這麽多年的老臣。
“我們速速去樂川城,無論如何,要遲緩他們騎兵到蜀州城的速度。”
“是!”
齊雲舟率大軍在身後追擊,沒了騎兵以後,他們的速度慢了很多,再加上對蜀州的地形不如蜀軍熟悉,漸漸的拉開了距離。
劉玄在第二天天亮才進入樂川城,這還是他從周邊弄來的馬車,才這麽快迴來。
與嚴真藩進入城中後,嚴真藩很快帶來了五千騎兵。
果然都是個中精銳,戰馬也是上好的大月戰馬,全副盔甲倒是有些像玄騎兵。
這也讓劉玄頓時信心大增,來不及休息,便與嚴真藩兩人率軍出城,直奔蜀州城而去。
早在昨天戰敗之後,嚴真藩發了三次飛鴿迴蜀州城,每一次都是五隻信鴿。
這麽做的目的,就是防止有信鴿飛不到,這樣一來,總歸會有信鴿能到蜀州城。
不得不說,信鴿的速度是要比戰馬快上不少的,他們進入樂川城不久,消息就到了蜀王府。
蜀王淩峰坐在大殿之上,蜀王府原本是蜀國皇宮,在大璃滅蜀之後,一直被蜀王府所用。
其規格不小,淩峰滿眼的難以置信,十幾萬大軍說敗就敗了,竟然連會如此的快。
大殿中,還站著蜀州的文武和門閥,他們都將身家性命綁在了蜀王府這艘大船上。
嚴家最厲害的人物,嚴世宗,今日也到了大殿之中。
這位嚴家掌權人,自從嚴悠珊姐弟出仕後,他便一直在家中,不過問蜀王府的事。
“王爺,怎會敗得如此之快?前日不是還來消息說,我軍在南岸安置了大量箭塔。”
嚴世宗詢問道,他對此戰其實是有信心的,南岸的箭塔是蜀軍的優勢。
“朝廷動用了神機營,弄來了神機營大炮,我們的箭塔根本夠不著人家。”
淩峰沉聲無奈道,對神機營和玄騎兵,他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無論他蜀州什麽樣的精銳,都很難在他們身上占到便宜。
殿上的人竊竊私語,但每個人的臉色都不太好看,蜀州的文武門閥還是很團結的。
“眾位,都說說看,如今朝廷派了騎兵來蜀州城,城中空虛,當如何禦敵。”
眾人麵麵相覷,蜀州城中守軍不足萬人,所有的精銳都被調去了都江道前線。
還是嚴世宗站了出來,說道:“王爺,當務之急,動員城中百姓青壯,蜀州城城牆高大,朝廷的神機營不來,我們一定能守到大軍迴援。”
“另外,伊寧關還有三萬精銳,短時間內,盧元兵也無法攻破,調一萬人來蜀州城。”
“還有蜀南的土司,我們養了他們這麽多年,也是時候讓他們動動了。”
嚴世宗連說三道建議,其他人紛紛點頭,隻是蜀王淩峰照樣是眉頭緊鎖。
“嚴老大人,伊寧關的兵馬一旦動了,被盧元兵知曉,他會不會趁勢攻取。”
“王爺,伊寧關是依靠漓江而建,若真是到了盧元兵攻城之時,我們可引漓江水淹沒伊寧關。”
“但是嚴老大人,蜀南的土司們,就算是出兵,隻怕也來不及吧?”有人疑惑道。
“他們沒有神機營大炮,騎兵想要攻城,簡直是天方夜譚,最多也就是圍城而已,我們還有時間。”
嚴世宗說完沉思片刻,又繼續說道:“王爺,即刻傳令劉玄,讓他務必要拖住齊雲舟的大軍。”
“好,就依照老大人的意思辦。”
蜀王淩峰忽然又察覺到一個問題,直接開口問道:“嚴大人,蜀南土司誰去做說客合適?”
蜀南的土司要比苗疆的土司更加龐大,他們占據蜀南十五座縣城,向來與蜀王府井水不犯河水。
明麵上他們是尊蜀王府為主,但自主權極大,蜀王府也很難將手伸進去。
平日裏,蜀王府還會給他們安排一些賞賜,以此來籠絡人心。
他們的兵馬也被稱為土兵,明麵上都有四五萬人,還不說他們人人都可為兵。
少說也能動員出十萬大軍來。
“王爺,如果劉玄在,他去是最好的,但如今他在前線,需要一個能言善辯,且能彰顯我蜀王府氣魄的人去。”
眾人也都在心中揣測起人來,但似乎除了劉玄,其他人都不合適。
嚴世宗雖然可以,但他雙腿有殘,根本不能遠行,隻怕還沒到蜀南見到土司,就已經去了半條命。
“眾位大人,你們誰願意去一趟啊?”
大殿中鴉雀無聲,沒一人願意去蜀南那塊地方,蜀南的土司喜怒無常,動不動就是殺人為樂。
“哎!”蜀王淩峰歎息一聲,沉聲道:“既然沒人願去,隻好本王親自走一趟了。”
嚴世宗眼中精光一閃而過,沒想到蜀王淩峰倒是有這份魄力,其實他心中最完美的人選,自然是這位蜀王。
蜀王親自去蜀南,土司們隻會感受到蜀王府的誠意。
“王爺,多帶些糧食和財物過去,蜀南人貪財,空手而去隻怕他們會誤會。”
嚴世宗這是在提醒蜀王,既然滿殿的人都不願去,那就讓他們出出血。
“哎,嚴大人你是不知道,前線戰事吃緊,本王早已捉襟見肘。”
淩峰瞬間明白過來,跟著嚴世宗演了起來。
“我嚴家不是什麽大家族,但為了蜀州,臣願獻出五千石糧食給王爺。”
“嚴家大義,本王記下了。”
有了嚴世宗的頭陣,其他人也明白過來,對抗朝廷不能隻有一個蜀王府。
既然大家是站在一起的,那就都得出出力。
“我張家願意出兩千石糧食!”
“我李家願意出兩千石糧食!”
“我羅家願出五千石糧食!”
一時間整個大殿上出糧食的聲音此起彼伏,淩峰讓人記下了他們所承諾的糧食。
劉玄帶著怒意問道,嚴真藩似乎有難言之隱。
“是王爺讓我領來的,就埋伏在樂川城中,至於幹什麽,請恩師原諒,我不能說。”
以劉玄的聰明,他如何猜測不到目的,這五千騎兵隻怕是擔心自己會投降,用來對付自己的。
看來,從始至終,這位蜀王就從來沒相信過任何人。
哪怕是自己這個跟了他這麽多年的老臣。
“我們速速去樂川城,無論如何,要遲緩他們騎兵到蜀州城的速度。”
“是!”
齊雲舟率大軍在身後追擊,沒了騎兵以後,他們的速度慢了很多,再加上對蜀州的地形不如蜀軍熟悉,漸漸的拉開了距離。
劉玄在第二天天亮才進入樂川城,這還是他從周邊弄來的馬車,才這麽快迴來。
與嚴真藩進入城中後,嚴真藩很快帶來了五千騎兵。
果然都是個中精銳,戰馬也是上好的大月戰馬,全副盔甲倒是有些像玄騎兵。
這也讓劉玄頓時信心大增,來不及休息,便與嚴真藩兩人率軍出城,直奔蜀州城而去。
早在昨天戰敗之後,嚴真藩發了三次飛鴿迴蜀州城,每一次都是五隻信鴿。
這麽做的目的,就是防止有信鴿飛不到,這樣一來,總歸會有信鴿能到蜀州城。
不得不說,信鴿的速度是要比戰馬快上不少的,他們進入樂川城不久,消息就到了蜀王府。
蜀王淩峰坐在大殿之上,蜀王府原本是蜀國皇宮,在大璃滅蜀之後,一直被蜀王府所用。
其規格不小,淩峰滿眼的難以置信,十幾萬大軍說敗就敗了,竟然連會如此的快。
大殿中,還站著蜀州的文武和門閥,他們都將身家性命綁在了蜀王府這艘大船上。
嚴家最厲害的人物,嚴世宗,今日也到了大殿之中。
這位嚴家掌權人,自從嚴悠珊姐弟出仕後,他便一直在家中,不過問蜀王府的事。
“王爺,怎會敗得如此之快?前日不是還來消息說,我軍在南岸安置了大量箭塔。”
嚴世宗詢問道,他對此戰其實是有信心的,南岸的箭塔是蜀軍的優勢。
“朝廷動用了神機營,弄來了神機營大炮,我們的箭塔根本夠不著人家。”
淩峰沉聲無奈道,對神機營和玄騎兵,他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無論他蜀州什麽樣的精銳,都很難在他們身上占到便宜。
殿上的人竊竊私語,但每個人的臉色都不太好看,蜀州的文武門閥還是很團結的。
“眾位,都說說看,如今朝廷派了騎兵來蜀州城,城中空虛,當如何禦敵。”
眾人麵麵相覷,蜀州城中守軍不足萬人,所有的精銳都被調去了都江道前線。
還是嚴世宗站了出來,說道:“王爺,當務之急,動員城中百姓青壯,蜀州城城牆高大,朝廷的神機營不來,我們一定能守到大軍迴援。”
“另外,伊寧關還有三萬精銳,短時間內,盧元兵也無法攻破,調一萬人來蜀州城。”
“還有蜀南的土司,我們養了他們這麽多年,也是時候讓他們動動了。”
嚴世宗連說三道建議,其他人紛紛點頭,隻是蜀王淩峰照樣是眉頭緊鎖。
“嚴老大人,伊寧關的兵馬一旦動了,被盧元兵知曉,他會不會趁勢攻取。”
“王爺,伊寧關是依靠漓江而建,若真是到了盧元兵攻城之時,我們可引漓江水淹沒伊寧關。”
“但是嚴老大人,蜀南的土司們,就算是出兵,隻怕也來不及吧?”有人疑惑道。
“他們沒有神機營大炮,騎兵想要攻城,簡直是天方夜譚,最多也就是圍城而已,我們還有時間。”
嚴世宗說完沉思片刻,又繼續說道:“王爺,即刻傳令劉玄,讓他務必要拖住齊雲舟的大軍。”
“好,就依照老大人的意思辦。”
蜀王淩峰忽然又察覺到一個問題,直接開口問道:“嚴大人,蜀南土司誰去做說客合適?”
蜀南的土司要比苗疆的土司更加龐大,他們占據蜀南十五座縣城,向來與蜀王府井水不犯河水。
明麵上他們是尊蜀王府為主,但自主權極大,蜀王府也很難將手伸進去。
平日裏,蜀王府還會給他們安排一些賞賜,以此來籠絡人心。
他們的兵馬也被稱為土兵,明麵上都有四五萬人,還不說他們人人都可為兵。
少說也能動員出十萬大軍來。
“王爺,如果劉玄在,他去是最好的,但如今他在前線,需要一個能言善辯,且能彰顯我蜀王府氣魄的人去。”
眾人也都在心中揣測起人來,但似乎除了劉玄,其他人都不合適。
嚴世宗雖然可以,但他雙腿有殘,根本不能遠行,隻怕還沒到蜀南見到土司,就已經去了半條命。
“眾位大人,你們誰願意去一趟啊?”
大殿中鴉雀無聲,沒一人願意去蜀南那塊地方,蜀南的土司喜怒無常,動不動就是殺人為樂。
“哎!”蜀王淩峰歎息一聲,沉聲道:“既然沒人願去,隻好本王親自走一趟了。”
嚴世宗眼中精光一閃而過,沒想到蜀王淩峰倒是有這份魄力,其實他心中最完美的人選,自然是這位蜀王。
蜀王親自去蜀南,土司們隻會感受到蜀王府的誠意。
“王爺,多帶些糧食和財物過去,蜀南人貪財,空手而去隻怕他們會誤會。”
嚴世宗這是在提醒蜀王,既然滿殿的人都不願去,那就讓他們出出血。
“哎,嚴大人你是不知道,前線戰事吃緊,本王早已捉襟見肘。”
淩峰瞬間明白過來,跟著嚴世宗演了起來。
“我嚴家不是什麽大家族,但為了蜀州,臣願獻出五千石糧食給王爺。”
“嚴家大義,本王記下了。”
有了嚴世宗的頭陣,其他人也明白過來,對抗朝廷不能隻有一個蜀王府。
既然大家是站在一起的,那就都得出出力。
“我張家願意出兩千石糧食!”
“我李家願意出兩千石糧食!”
“我羅家願出五千石糧食!”
一時間整個大殿上出糧食的聲音此起彼伏,淩峰讓人記下了他們所承諾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