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開設工坊學科
皇子:我有神機營很奇怪嗎? 作者:九月風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為何書院中沒有更多的女學子呢?”
這個問題一出,孔琳不敢再說下去了,她不是莽撞的人,今日她也是被父親說動,才在天子麵前教學生的。
“你如實說便是,陛下不會怪罪你的。”盧佳在一旁說道。
“陛下問你,你就直說吧!”
孔琳輕輕點頭,給淩淵微微施禮後才開口。
“陛下,江南書院曆來隻招收男學子,朝廷官員也都是男子,女子們就算入了書院,學了儒門聖賢書,也無法博得一個前途。”
這句話是實話,女子在家相夫教子,似乎是這個時代的女子烙印。
不說官場,就連商賈們也會很少用女子,除非是自己家裏人。
淩淵點頭,迴道:“你說的不錯,但如今朝中可是有女官了,比如江州於大人。”
“奴家知道,於大人的能力,讓奴家歎為觀止,奴家還是想說,請陛下準允女子參加科舉。”
這個話孔玄語目光一僵,孔琳可是從來沒跟自己說過這話。
“胡鬧!”反應過來的孔玄語出聲嗬斥道,“還不快給陛下認罪。”
“孔先生,你多慮了,朕覺得孔姑娘說的沒錯。”
孔琳目光中閃過一抹驚訝,她隻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說的,沒想到陛下不但不生氣,還竟認同自己的說法。
不由自主的看向盧佳,她覺得這是盧佳的功勞,隻有她才能說動陛下。
“孔姑娘,請坐吧,今日書院的各位大儒都在,朕倒是有些問題,想要與眾位聊聊。”
孔玄語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孔琳的大膽在他看來有些冒失。
“眾位,第一次的恩科之後,朕覺得這條路沒錯,以後科舉規模會越來越大,但這次江南書院似乎去參加科舉的人並不多。”
孔玄語咯噔一下,他沒料到淩淵上來就說這個,科舉的時候,他在書院中說過要靜觀其變。
上來就要清算嗎?
“陛下,科舉之事都是臣一人之錯,臣願意領罪。”
“孔院正,不必如此,科舉畢竟是第一次,你們觀望,朕是不會怪你們的。”
“陛下,下次科舉,江南書院將全力參加。”
孔玄語連忙表態,其實從第一次科舉結束的消息傳來後,江南書院中就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
他們有的不認可,有的則認為這是江南書院揚名天下的機會。
畢竟,這些年來,江南書院過於低調了些,導致生源越來越少。
甚至有些入不敷出,讓孔玄語不得不去找於初冬,想要得到一些官府的幫助。
“這件事以後再說,朕還想問問,江南書院中開設了一些別的書院沒有的學科,朕倒是很感興趣。”
這些才是江南書院這些年來一直低調的原因,他們擔心會被其他人瞧不起。
開設的這些學科,其實與讀書並沒有多大關係。
比如,他們開設的織造學科,就是在書院中,教人學習織造技巧。
還有其他一些與商賈相關的學科,也都是如此。
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缺銀子了,在曲縣的他們,與東州府離得還是遠了些。
就算裴峰是江州州牧,也沒辦法一直從府庫中掏銀子。
不得不求助於江南的富商們,一來二去的情況下,外加上富商們出的主意。
這些學科就自然而然的冒了出來,為書院省去了不少麻煩的同時,還能增收不少。
但這些畢竟是旁門左道,為朝廷所不容,堂堂的大璃四大書院,教這些傳出去就會成為笑話。
孔玄語緊張起來,裴峰在與他商議的時候,可沒說過這些。
他還不知道,這些都是裴峰告訴淩淵的。
“陛下,臣有罪,願辭去江南書院的院正,立馬解散這些學科。”
淩淵擺擺手,說道:“朕沒有怪罪你們的意思,你們的這些學科,也並沒有什麽不好。”
孔玄語疑惑,他本以為淩淵會借此機會大發雷霆,但好像淩淵並沒有生氣。
“江南書院給其他書院都開了一個好頭,什麽是人才?讀書是人才,難道其他的就不算是人才了嗎?”
眾人紛紛看向淩淵,孔琳若有所思,她對書院中開設這些學科並不反感,隻是她很反感,父親會因為銀子去討好那些富商。
“江南三州之所以富有,並不是因為讀書讀的好吧,商賈成群,各種生意都有,每年給朝廷的稅收也是最高的,這才是朝廷想要看到的。”
淩淵沒有停下,繼續說道:“再說這些,在朕看來,絕不是什麽旁門左道,都是些能讓我大璃子民過上好日子的大好事。”
“朕覺得,以後江南書院不僅要繼續開設這些學科,還要擴大規模,朕會讓州府給你們補助銀子。”
孔玄語的心情跟雷雨天一樣,一會兒烏雲彌漫,一會兒豔陽高照。
“但是,朕也會要求,既然是學科,就要有考試,不達標的,一律不給結業。”
“陛下,您的意思是說,他們也會像讀書人一樣,會有功名在身?”有夫子問道。
“不,他們與功名無關,但是可以給他們設定等級,這決定他們在富商工坊的俸祿待遇。”
江南的富商何止萬千,他們的生意遍布整個大璃,甚至還能與海外有聯係。
工坊裏幹活的人不少,但他們的待遇並不高,都是富商家一言堂。
這樣一來,有很多黑工會出現,導致每年死在工坊裏的人很多,追查到最後,富商也是掏點銀子了事。
其實,富商們並不虧,他們從這些黑工身上已經將銀子賺迴來。
“陛下,但我們書院也交不了這麽多人吧?整個江南少說有數千個工坊!”
“恩,所以,朕要讓你們去江南三州各地的官學私學中,都開設這樣的學科,給百姓們一個討生活的手段。”
不得不說,江南的讀書人與其他地方的完全不一樣,他們對這種事物的接受程度。
要遠在其他地方的人之上,淩淵說得很明白,這些夫子們也聽得很明白。
“陛下,如此一來,江南書院的夫子隻怕也不夠吧?”孔玄語說道。
這個問題一出,孔琳不敢再說下去了,她不是莽撞的人,今日她也是被父親說動,才在天子麵前教學生的。
“你如實說便是,陛下不會怪罪你的。”盧佳在一旁說道。
“陛下問你,你就直說吧!”
孔琳輕輕點頭,給淩淵微微施禮後才開口。
“陛下,江南書院曆來隻招收男學子,朝廷官員也都是男子,女子們就算入了書院,學了儒門聖賢書,也無法博得一個前途。”
這句話是實話,女子在家相夫教子,似乎是這個時代的女子烙印。
不說官場,就連商賈們也會很少用女子,除非是自己家裏人。
淩淵點頭,迴道:“你說的不錯,但如今朝中可是有女官了,比如江州於大人。”
“奴家知道,於大人的能力,讓奴家歎為觀止,奴家還是想說,請陛下準允女子參加科舉。”
這個話孔玄語目光一僵,孔琳可是從來沒跟自己說過這話。
“胡鬧!”反應過來的孔玄語出聲嗬斥道,“還不快給陛下認罪。”
“孔先生,你多慮了,朕覺得孔姑娘說的沒錯。”
孔琳目光中閃過一抹驚訝,她隻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說的,沒想到陛下不但不生氣,還竟認同自己的說法。
不由自主的看向盧佳,她覺得這是盧佳的功勞,隻有她才能說動陛下。
“孔姑娘,請坐吧,今日書院的各位大儒都在,朕倒是有些問題,想要與眾位聊聊。”
孔玄語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孔琳的大膽在他看來有些冒失。
“眾位,第一次的恩科之後,朕覺得這條路沒錯,以後科舉規模會越來越大,但這次江南書院似乎去參加科舉的人並不多。”
孔玄語咯噔一下,他沒料到淩淵上來就說這個,科舉的時候,他在書院中說過要靜觀其變。
上來就要清算嗎?
“陛下,科舉之事都是臣一人之錯,臣願意領罪。”
“孔院正,不必如此,科舉畢竟是第一次,你們觀望,朕是不會怪你們的。”
“陛下,下次科舉,江南書院將全力參加。”
孔玄語連忙表態,其實從第一次科舉結束的消息傳來後,江南書院中就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
他們有的不認可,有的則認為這是江南書院揚名天下的機會。
畢竟,這些年來,江南書院過於低調了些,導致生源越來越少。
甚至有些入不敷出,讓孔玄語不得不去找於初冬,想要得到一些官府的幫助。
“這件事以後再說,朕還想問問,江南書院中開設了一些別的書院沒有的學科,朕倒是很感興趣。”
這些才是江南書院這些年來一直低調的原因,他們擔心會被其他人瞧不起。
開設的這些學科,其實與讀書並沒有多大關係。
比如,他們開設的織造學科,就是在書院中,教人學習織造技巧。
還有其他一些與商賈相關的學科,也都是如此。
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缺銀子了,在曲縣的他們,與東州府離得還是遠了些。
就算裴峰是江州州牧,也沒辦法一直從府庫中掏銀子。
不得不求助於江南的富商們,一來二去的情況下,外加上富商們出的主意。
這些學科就自然而然的冒了出來,為書院省去了不少麻煩的同時,還能增收不少。
但這些畢竟是旁門左道,為朝廷所不容,堂堂的大璃四大書院,教這些傳出去就會成為笑話。
孔玄語緊張起來,裴峰在與他商議的時候,可沒說過這些。
他還不知道,這些都是裴峰告訴淩淵的。
“陛下,臣有罪,願辭去江南書院的院正,立馬解散這些學科。”
淩淵擺擺手,說道:“朕沒有怪罪你們的意思,你們的這些學科,也並沒有什麽不好。”
孔玄語疑惑,他本以為淩淵會借此機會大發雷霆,但好像淩淵並沒有生氣。
“江南書院給其他書院都開了一個好頭,什麽是人才?讀書是人才,難道其他的就不算是人才了嗎?”
眾人紛紛看向淩淵,孔琳若有所思,她對書院中開設這些學科並不反感,隻是她很反感,父親會因為銀子去討好那些富商。
“江南三州之所以富有,並不是因為讀書讀的好吧,商賈成群,各種生意都有,每年給朝廷的稅收也是最高的,這才是朝廷想要看到的。”
淩淵沒有停下,繼續說道:“再說這些,在朕看來,絕不是什麽旁門左道,都是些能讓我大璃子民過上好日子的大好事。”
“朕覺得,以後江南書院不僅要繼續開設這些學科,還要擴大規模,朕會讓州府給你們補助銀子。”
孔玄語的心情跟雷雨天一樣,一會兒烏雲彌漫,一會兒豔陽高照。
“但是,朕也會要求,既然是學科,就要有考試,不達標的,一律不給結業。”
“陛下,您的意思是說,他們也會像讀書人一樣,會有功名在身?”有夫子問道。
“不,他們與功名無關,但是可以給他們設定等級,這決定他們在富商工坊的俸祿待遇。”
江南的富商何止萬千,他們的生意遍布整個大璃,甚至還能與海外有聯係。
工坊裏幹活的人不少,但他們的待遇並不高,都是富商家一言堂。
這樣一來,有很多黑工會出現,導致每年死在工坊裏的人很多,追查到最後,富商也是掏點銀子了事。
其實,富商們並不虧,他們從這些黑工身上已經將銀子賺迴來。
“陛下,但我們書院也交不了這麽多人吧?整個江南少說有數千個工坊!”
“恩,所以,朕要讓你們去江南三州各地的官學私學中,都開設這樣的學科,給百姓們一個討生活的手段。”
不得不說,江南的讀書人與其他地方的完全不一樣,他們對這種事物的接受程度。
要遠在其他地方的人之上,淩淵說得很明白,這些夫子們也聽得很明白。
“陛下,如此一來,江南書院的夫子隻怕也不夠吧?”孔玄語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