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高振邦死了
皇子:我有神機營很奇怪嗎? 作者:九月風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日的大朝會上,戰報被讀出來後,引得朝中一片嘩然,紛紛表示不能理解。
周先決是見過陌刀軍的,自問他的城衛軍和禁軍都絕不是對手。
盧興洲也無法理解,在他們看來,安州可是魚腩之地,怎麽可能會擋住陌刀軍。
“這不太可能,陌刀軍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安州並沒有精銳大軍,蜀王府的人不是也撤了嗎?”
“會不會是蜀王府並未撤離,是他們在蹲守陌刀軍。”
“也有可能是楚州出兵了?否則北蠻人怎麽會在安州中毒?”
朝臣們不相信,陌刀軍會被安州的那群魚腩打成這樣,就算是中毒,陌刀軍也絕不是他們能比的。
“肅靜!”
內侍的聲音響起,朝堂之上瞬間安靜了下來,淩淵從龍椅上站起來,向前走到玉階上。
“眾位愛卿,陌刀軍被打敗,朕倒是覺得不是什麽壞事,我們順風順水太久了。”
淩淵從玉階上走下,在盧興洲等人麵前停了下來。
“陛下,臣願請兵,前往安州支援陌刀軍。”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周先決,態度十分堅決。
荊紫衣見狀,也出來說道:“臣也願往,不破安州誓不迴都。”
“臣願去安州!”
“臣也願去!”
一時間朝堂上的將軍們個個請命,要去安州為陌刀軍複仇。
如今站在朝堂上的將軍,大都是年輕人,出自城衛軍和北境流州、靈州的比較多。
都有一股子的衝勁,想要立軍功。
淩淵製止眾人道:“陌刀軍要相信他們,鐵山一定會一雪前恥的。”
陌刀軍不過是部分人中毒才導致的大敗,如果相同的方式,鐵山能中兩次計。
他並不打算再增派援兵,安州的戰事,他還是想要交給鐵山自己來處理。
“朕今日就是想告訴你們,驕兵必敗,如果你們輕敵,陌刀軍就是前車之鑒。”
“臣等謹遵聖諭!”
“退朝吧,閣臣們都留下。”
“是,陛下!”
東暖閣如今是成了大璃權力最高機構,原本的六部尚書,也全部都入了內閣。
隻是首輔不在,淩淵會每日在東暖閣多待一些時間。
盧興洲雖然不是閣臣,但他身份特殊,被淩淵特許入內閣行走。
“今日朝堂上朕說了不會增派援兵,但安州的事不能拖,盧興洲你去一趟安州吧!”
“臣,領旨。”
“宋大人,安州所需要的補給物資,全部由朝廷調派,北蠻人飯量大,多增派一些。”
“臣,領旨!”
宋林書猶豫了一下,還是如實稟告道:“陛下,高家那邊臣已經查出了一些眉目,江親王府有人是參與其中的。”
“江親王?是那個高家的側妃還是?”
宋林書搖頭道:“不是,是江親王的母妃一族,他們在高家入了份的。”
淩淵眉頭微皺,牽扯的人越來越多,這不是一個好兆頭。
對江親王府,淩淵一直都是想要將他們立在明處,告訴世人一個兄弟相親的佳話。
“既然已經查了,那就一查到底,還有皇家商行的人,也好好查一查。”
“是,陛下!”
皇家商行畢竟是掛著皇家的招牌在的,要說真的會遵照淩淵牌子上的話,也不太現實。
但查是很有必要的,於初冬離開後,皇家商行歸在戶部,宋林書對商行的事並不太了解。
“傳旨,讓劉阿福來京城,將皇家商行的事擔負起來。”
“是,陛下!”
劉阿福在流州一直做的就是商行的事,他出身寒門,對百姓們的需求很了解。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流州種植出來的那些的食物,都是劉阿福組織種植的。
他一定會大力推銷玉米、番薯這種食物的。
“張愛卿,商行的事在劉阿福沒來京城之前,你先接過來。”
張甫卿,入朝之後任禮部尚書,這幾日一直在國子監,準備科舉的事宜。
在流州的時候,他一直負責整個大軍的後勤補給,於初冬當初就是跟在他身邊學習的。
“臣,領旨!”
宋林書的臉色有些難看,以為是淩淵對他不滿,淩淵寬慰道:“宋大人,張大人對商行之事了解頗深,你專心查好此事。”
“是!”
“張愛卿,皇後那邊做的如何了?”
張甫卿迴道:“皇後娘娘與景妃娘娘十分辛苦,我朝傳承四百年,已經有百餘年的史書比較混亂,需要大量時間來修訂。”
“恩!”淩淵點點頭繼續問道:“國子監那邊怎麽說?會抵觸此事嗎?”
“陛下,修史可是大事,可名垂青史的,他們自然願意,黃興華等人也都十分樂意。”
“那就好,你看他們需要多久,能將史書修好。”
“臣估計最起碼得要兩三年的時間。”
淩淵微微詫異,居然要這麽長的時間,他本以為最多有個兩三個月,怎麽也能修好。
“陛下,史書乃國之重器,馬虎不得的!”
“好吧,等科舉後,多選派人手去幫助修史。”
“是!”
東暖閣的內閣會議結束後,淩淵將盧興洲單獨留了下來。
“興洲,此去安州,除了幫助陌刀軍拿下安州外,楚州那邊的動靜,你也要密切注意。”
“臣,明白!”
“朕為你準備了一萬套玄甲,戰馬朕就不給你了,你可在安州自行招兵,遇事多與鐵山商議。”
“是!”
淩淵對盧興洲十分看重,年輕有朝氣,身上沒有半點門閥世家公子的驕縱,文武都十分出色。
對自己也足夠的忠誠,假以時日,盧興洲的成就,絕不在盧祥生之下。
玄甲淩淵每天都會兌換,倉庫裏存了不少。
當天傍晚,宋林書急匆匆進宮,手裏拿著一本折子,從神情上看,似乎是有大事。
“你是說高振邦與那個胖子都死了?”淩淵難以置信道。
宋林書請罪道:“陛下,臣未拿下高振邦,而是將他留在了府中,那個惹事的胖子,臣將他關在了刑部大獄中。”
“刑部?為何不是錦衣衛的詔獄?”淩淵問道。
“迴陛下,刑部大獄是昨晚進去的,臣打算今日審問過後,便交給錦衣衛,今天早上的時候,人還活著,下午再去查看的時候,人就死了。”
周先決是見過陌刀軍的,自問他的城衛軍和禁軍都絕不是對手。
盧興洲也無法理解,在他們看來,安州可是魚腩之地,怎麽可能會擋住陌刀軍。
“這不太可能,陌刀軍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安州並沒有精銳大軍,蜀王府的人不是也撤了嗎?”
“會不會是蜀王府並未撤離,是他們在蹲守陌刀軍。”
“也有可能是楚州出兵了?否則北蠻人怎麽會在安州中毒?”
朝臣們不相信,陌刀軍會被安州的那群魚腩打成這樣,就算是中毒,陌刀軍也絕不是他們能比的。
“肅靜!”
內侍的聲音響起,朝堂之上瞬間安靜了下來,淩淵從龍椅上站起來,向前走到玉階上。
“眾位愛卿,陌刀軍被打敗,朕倒是覺得不是什麽壞事,我們順風順水太久了。”
淩淵從玉階上走下,在盧興洲等人麵前停了下來。
“陛下,臣願請兵,前往安州支援陌刀軍。”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周先決,態度十分堅決。
荊紫衣見狀,也出來說道:“臣也願往,不破安州誓不迴都。”
“臣願去安州!”
“臣也願去!”
一時間朝堂上的將軍們個個請命,要去安州為陌刀軍複仇。
如今站在朝堂上的將軍,大都是年輕人,出自城衛軍和北境流州、靈州的比較多。
都有一股子的衝勁,想要立軍功。
淩淵製止眾人道:“陌刀軍要相信他們,鐵山一定會一雪前恥的。”
陌刀軍不過是部分人中毒才導致的大敗,如果相同的方式,鐵山能中兩次計。
他並不打算再增派援兵,安州的戰事,他還是想要交給鐵山自己來處理。
“朕今日就是想告訴你們,驕兵必敗,如果你們輕敵,陌刀軍就是前車之鑒。”
“臣等謹遵聖諭!”
“退朝吧,閣臣們都留下。”
“是,陛下!”
東暖閣如今是成了大璃權力最高機構,原本的六部尚書,也全部都入了內閣。
隻是首輔不在,淩淵會每日在東暖閣多待一些時間。
盧興洲雖然不是閣臣,但他身份特殊,被淩淵特許入內閣行走。
“今日朝堂上朕說了不會增派援兵,但安州的事不能拖,盧興洲你去一趟安州吧!”
“臣,領旨。”
“宋大人,安州所需要的補給物資,全部由朝廷調派,北蠻人飯量大,多增派一些。”
“臣,領旨!”
宋林書猶豫了一下,還是如實稟告道:“陛下,高家那邊臣已經查出了一些眉目,江親王府有人是參與其中的。”
“江親王?是那個高家的側妃還是?”
宋林書搖頭道:“不是,是江親王的母妃一族,他們在高家入了份的。”
淩淵眉頭微皺,牽扯的人越來越多,這不是一個好兆頭。
對江親王府,淩淵一直都是想要將他們立在明處,告訴世人一個兄弟相親的佳話。
“既然已經查了,那就一查到底,還有皇家商行的人,也好好查一查。”
“是,陛下!”
皇家商行畢竟是掛著皇家的招牌在的,要說真的會遵照淩淵牌子上的話,也不太現實。
但查是很有必要的,於初冬離開後,皇家商行歸在戶部,宋林書對商行的事並不太了解。
“傳旨,讓劉阿福來京城,將皇家商行的事擔負起來。”
“是,陛下!”
劉阿福在流州一直做的就是商行的事,他出身寒門,對百姓們的需求很了解。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流州種植出來的那些的食物,都是劉阿福組織種植的。
他一定會大力推銷玉米、番薯這種食物的。
“張愛卿,商行的事在劉阿福沒來京城之前,你先接過來。”
張甫卿,入朝之後任禮部尚書,這幾日一直在國子監,準備科舉的事宜。
在流州的時候,他一直負責整個大軍的後勤補給,於初冬當初就是跟在他身邊學習的。
“臣,領旨!”
宋林書的臉色有些難看,以為是淩淵對他不滿,淩淵寬慰道:“宋大人,張大人對商行之事了解頗深,你專心查好此事。”
“是!”
“張愛卿,皇後那邊做的如何了?”
張甫卿迴道:“皇後娘娘與景妃娘娘十分辛苦,我朝傳承四百年,已經有百餘年的史書比較混亂,需要大量時間來修訂。”
“恩!”淩淵點點頭繼續問道:“國子監那邊怎麽說?會抵觸此事嗎?”
“陛下,修史可是大事,可名垂青史的,他們自然願意,黃興華等人也都十分樂意。”
“那就好,你看他們需要多久,能將史書修好。”
“臣估計最起碼得要兩三年的時間。”
淩淵微微詫異,居然要這麽長的時間,他本以為最多有個兩三個月,怎麽也能修好。
“陛下,史書乃國之重器,馬虎不得的!”
“好吧,等科舉後,多選派人手去幫助修史。”
“是!”
東暖閣的內閣會議結束後,淩淵將盧興洲單獨留了下來。
“興洲,此去安州,除了幫助陌刀軍拿下安州外,楚州那邊的動靜,你也要密切注意。”
“臣,明白!”
“朕為你準備了一萬套玄甲,戰馬朕就不給你了,你可在安州自行招兵,遇事多與鐵山商議。”
“是!”
淩淵對盧興洲十分看重,年輕有朝氣,身上沒有半點門閥世家公子的驕縱,文武都十分出色。
對自己也足夠的忠誠,假以時日,盧興洲的成就,絕不在盧祥生之下。
玄甲淩淵每天都會兌換,倉庫裏存了不少。
當天傍晚,宋林書急匆匆進宮,手裏拿著一本折子,從神情上看,似乎是有大事。
“你是說高振邦與那個胖子都死了?”淩淵難以置信道。
宋林書請罪道:“陛下,臣未拿下高振邦,而是將他留在了府中,那個惹事的胖子,臣將他關在了刑部大獄中。”
“刑部?為何不是錦衣衛的詔獄?”淩淵問道。
“迴陛下,刑部大獄是昨晚進去的,臣打算今日審問過後,便交給錦衣衛,今天早上的時候,人還活著,下午再去查看的時候,人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