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京城中流言四起
皇子:我有神機營很奇怪嗎? 作者:九月風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家便是如此,平時你我可以是對手,甚至是敵人,但在強勢的對手麵前,我們就是盟友。
這座皇城之中,說到底除了利益還是利益,殺人不吐骨頭的不一定是明刀明槍的武士。
淩淵不願此時迴京,北蠻隻是借口,真正的緣由還是想看看京城的局勢發展。
反正此時迴京,一個盧家和他的那些兵馬顯然是不一定能保得住他的,要防的人太多,他也沒那功夫在這鬥智鬥勇。
還有一點,如今靈州和流州他都在推行官學和私學,這是後世他將開恩科取士的根本,不能有半點差錯。
朝會散了以後,各懷心思的皇子們罕見的沒有走到一起,而是各自迴了各自的府中。
王麟更是下朝後直接迴了家,隨後便是閉府謝客,連幾個平日裏走得很近的官員都沒能入得了府。
城中到處都是城衛的人在巡邏,今日明顯增加了不少,城衛隸屬京城都衛府,都衛府與禁軍不同,一個管宮內的事,一個管宮外的安全。
都衛府是兵部的人,盧祥生在散朝後就增加了京城的巡邏力度,各個州府在京城中的探子都很活躍。
他們或多或少都跟京城的高官或是皇子們有關係,未來的儲君之位對他們來說,也會是關鍵。
大璃是皇權式微不假,畢竟受死的駱駝比馬大,誰都沒膽量明目張膽的大舉造反的大旗。
因此,站隊有時候就是一門學問,站對了隊就是飛黃騰達,站錯了難免會受到影響。
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絕不會站隊在淩淵這個沒有背景的皇子這邊。
南書房中,隻有明景帝和劉炳業在,書房外的守衛清一色都是皇城司的高手。
“韓君生那邊的消息怎麽說?”明景帝很喜歡他的躺椅,隻有躺在這上麵,能讓他格外的安心。
劉炳業將懷中的密信取了出來,皇城司在流州是有人的,這次韓君生去的時候,其實還帶了一份皇城司的名單過去的。
起初是想要交給淩淵,隻要他選擇迴京城,皇城司就是他佐助。
隻是可惜韓君生發現,淩淵根本沒有要迴京的打算,這讓他選擇了沉默。
當然,這份名單並不是皇城司的全部,明景帝的性格擺在那,雖然不問朝政,但疑心病每個皇帝都不缺。
“陛下,殿下他不願迴京城,這次北蠻損失慘重,應該是在抵禦北蠻玄南下的事。”
“你說他手中的這些兵馬到底是哪兒來的?盧家也沒這份底蘊吧!”
這個問題不僅明景帝想知道,連號稱天下無所不知的皇城司也想知道。
玄騎兵、神機營、最近又出現的陌刀軍,每一支軍隊都不曾見到過。
甚至誇張點說,連武宗時期的那支軍隊,都沒淩淵手下的軍隊精銳。
“陛下,不如您下一道旨,將靈州王府的兵馬盡數調入京城,這樣一來,對朝廷來說絕對是好事。”
調靈州王府的兵馬入京城,明景帝不是沒想過,但他從未幫助過淩淵。
他擔心的是淩淵會擁兵自立,這次想要以太子的誘惑讓他迴京,然後再想辦法將他兵馬收了。
但淩淵卻不來,當然明景帝對他的謀劃還是很自信的,隻不過北蠻人南下的太不是時候。
“你呀,這麽多年還是個武夫,這件事若是能做,朕早就做了。”
明景帝的目光中很是明亮,看不出來是病入膏肓毒入骨髓。
“陛下,要不要召韓君生迴來!”
“迴來?迴來做什麽?讓他繼續留在靈州王身邊,而且要讓朕的這些兒子們都知道,這樣一來,他們才會鬥起來。”
似乎是想到了激動之事,明景帝忍不住的劇烈咳嗽起來,捂住口鼻的手帕拿開,一團黑色的血漬。
“朕沒多少日子了,哎,可惜啊,若是再給朕十年,朕一定會將他的兵馬盡數弄過來,誅滅了那些個亂臣賊子。”
明景帝的身體已經是強弩之末,不過是靠著劉炳業找的杏林高手在續命,但要真正逆天改命做不到。
“劉炳業,這幾日京城中各家的消息都勤快些,朕倒是想看看他們會怎麽動手?”
“是!”
第二日,京城中流言四起,更有玄乎的,說是陛下早已將自己底牌盡數給了靈州王,才讓靈州王在流州擊退北蠻。
而且說的有鼻子有眼,陛下這麽做的目的,就是要扶淩淵成為下一個天子。
更有甚者,說十三皇子的母妃其實不是凡人,那些手段都是她留下來的。
反正是越來越玄乎,不過,所有人似乎都已經相信,靈州王就是太子。
一些沒有皇子扶持的官員們,也開始蠢蠢欲動,畢竟對他們來說,這是他們的機會。
想要成為新的大璃門閥,站好隊是關鍵,當年的王家,不就是這樣起來的嘛。
盧祥生的府邸一早上就絡繹不絕的有人來遞上拜帖,盧家背後就是靈州王,前段時間陛下還賜過婚。
隻要搭上了盧家,也就等於是搭上了靈州王。
淩淵雖然人不在京城,但京城處處都有他的影子,可謂是人盡皆知。
誰曾想這樣一個沒有背景的皇子,會在短短這麽點時間內,整出這麽大的風波來。
盧祥生是見過淩淵憑空變出饅頭的神跡的,他一直深信不疑,淩淵得到了太祖的饋贈。
這也是盧家毫無顧忌選擇支持淩淵的目的,這次天子的舉動還是讓盧祥生嗅到了一絲危機。
他在朝中多年,與明景帝這是這麽多年的君臣,對明景帝還是了解的。
隻要沉下心來細細想一想,此時都不是立太子的時機,畢竟在他看來,淩淵除了兵馬外,靈州、流州的局勢還需要穩定。
“大哥,陛下這是有意要讓靈州王繼位啊!”
說話之人是盧祥生的親弟弟盧祥安,也是盧元兵的生父,隻不過他不在京城為官,而是被派去了南邊,這幾日迴來述職的。
“你也這麽覺得?可我總感覺哪裏不對!”
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兄弟兩人說話也沒那麽多的顧忌。
東宮儀仗,上殿佩劍,這怎麽看都是立太子的節奏。
這座皇城之中,說到底除了利益還是利益,殺人不吐骨頭的不一定是明刀明槍的武士。
淩淵不願此時迴京,北蠻隻是借口,真正的緣由還是想看看京城的局勢發展。
反正此時迴京,一個盧家和他的那些兵馬顯然是不一定能保得住他的,要防的人太多,他也沒那功夫在這鬥智鬥勇。
還有一點,如今靈州和流州他都在推行官學和私學,這是後世他將開恩科取士的根本,不能有半點差錯。
朝會散了以後,各懷心思的皇子們罕見的沒有走到一起,而是各自迴了各自的府中。
王麟更是下朝後直接迴了家,隨後便是閉府謝客,連幾個平日裏走得很近的官員都沒能入得了府。
城中到處都是城衛的人在巡邏,今日明顯增加了不少,城衛隸屬京城都衛府,都衛府與禁軍不同,一個管宮內的事,一個管宮外的安全。
都衛府是兵部的人,盧祥生在散朝後就增加了京城的巡邏力度,各個州府在京城中的探子都很活躍。
他們或多或少都跟京城的高官或是皇子們有關係,未來的儲君之位對他們來說,也會是關鍵。
大璃是皇權式微不假,畢竟受死的駱駝比馬大,誰都沒膽量明目張膽的大舉造反的大旗。
因此,站隊有時候就是一門學問,站對了隊就是飛黃騰達,站錯了難免會受到影響。
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絕不會站隊在淩淵這個沒有背景的皇子這邊。
南書房中,隻有明景帝和劉炳業在,書房外的守衛清一色都是皇城司的高手。
“韓君生那邊的消息怎麽說?”明景帝很喜歡他的躺椅,隻有躺在這上麵,能讓他格外的安心。
劉炳業將懷中的密信取了出來,皇城司在流州是有人的,這次韓君生去的時候,其實還帶了一份皇城司的名單過去的。
起初是想要交給淩淵,隻要他選擇迴京城,皇城司就是他佐助。
隻是可惜韓君生發現,淩淵根本沒有要迴京的打算,這讓他選擇了沉默。
當然,這份名單並不是皇城司的全部,明景帝的性格擺在那,雖然不問朝政,但疑心病每個皇帝都不缺。
“陛下,殿下他不願迴京城,這次北蠻損失慘重,應該是在抵禦北蠻玄南下的事。”
“你說他手中的這些兵馬到底是哪兒來的?盧家也沒這份底蘊吧!”
這個問題不僅明景帝想知道,連號稱天下無所不知的皇城司也想知道。
玄騎兵、神機營、最近又出現的陌刀軍,每一支軍隊都不曾見到過。
甚至誇張點說,連武宗時期的那支軍隊,都沒淩淵手下的軍隊精銳。
“陛下,不如您下一道旨,將靈州王府的兵馬盡數調入京城,這樣一來,對朝廷來說絕對是好事。”
調靈州王府的兵馬入京城,明景帝不是沒想過,但他從未幫助過淩淵。
他擔心的是淩淵會擁兵自立,這次想要以太子的誘惑讓他迴京,然後再想辦法將他兵馬收了。
但淩淵卻不來,當然明景帝對他的謀劃還是很自信的,隻不過北蠻人南下的太不是時候。
“你呀,這麽多年還是個武夫,這件事若是能做,朕早就做了。”
明景帝的目光中很是明亮,看不出來是病入膏肓毒入骨髓。
“陛下,要不要召韓君生迴來!”
“迴來?迴來做什麽?讓他繼續留在靈州王身邊,而且要讓朕的這些兒子們都知道,這樣一來,他們才會鬥起來。”
似乎是想到了激動之事,明景帝忍不住的劇烈咳嗽起來,捂住口鼻的手帕拿開,一團黑色的血漬。
“朕沒多少日子了,哎,可惜啊,若是再給朕十年,朕一定會將他的兵馬盡數弄過來,誅滅了那些個亂臣賊子。”
明景帝的身體已經是強弩之末,不過是靠著劉炳業找的杏林高手在續命,但要真正逆天改命做不到。
“劉炳業,這幾日京城中各家的消息都勤快些,朕倒是想看看他們會怎麽動手?”
“是!”
第二日,京城中流言四起,更有玄乎的,說是陛下早已將自己底牌盡數給了靈州王,才讓靈州王在流州擊退北蠻。
而且說的有鼻子有眼,陛下這麽做的目的,就是要扶淩淵成為下一個天子。
更有甚者,說十三皇子的母妃其實不是凡人,那些手段都是她留下來的。
反正是越來越玄乎,不過,所有人似乎都已經相信,靈州王就是太子。
一些沒有皇子扶持的官員們,也開始蠢蠢欲動,畢竟對他們來說,這是他們的機會。
想要成為新的大璃門閥,站好隊是關鍵,當年的王家,不就是這樣起來的嘛。
盧祥生的府邸一早上就絡繹不絕的有人來遞上拜帖,盧家背後就是靈州王,前段時間陛下還賜過婚。
隻要搭上了盧家,也就等於是搭上了靈州王。
淩淵雖然人不在京城,但京城處處都有他的影子,可謂是人盡皆知。
誰曾想這樣一個沒有背景的皇子,會在短短這麽點時間內,整出這麽大的風波來。
盧祥生是見過淩淵憑空變出饅頭的神跡的,他一直深信不疑,淩淵得到了太祖的饋贈。
這也是盧家毫無顧忌選擇支持淩淵的目的,這次天子的舉動還是讓盧祥生嗅到了一絲危機。
他在朝中多年,與明景帝這是這麽多年的君臣,對明景帝還是了解的。
隻要沉下心來細細想一想,此時都不是立太子的時機,畢竟在他看來,淩淵除了兵馬外,靈州、流州的局勢還需要穩定。
“大哥,陛下這是有意要讓靈州王繼位啊!”
說話之人是盧祥生的親弟弟盧祥安,也是盧元兵的生父,隻不過他不在京城為官,而是被派去了南邊,這幾日迴來述職的。
“你也這麽覺得?可我總感覺哪裏不對!”
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兄弟兩人說話也沒那麽多的顧忌。
東宮儀仗,上殿佩劍,這怎麽看都是立太子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