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田穎,是一名企業的普通管理工作人員。


    今天我要講述的是我的同事老趙家的故事。


    老趙是我們公司的老員工了,平日裏沉默寡言,埋頭苦幹,是個非常實在的人。


    老趙兄弟姐妹共五人,他是家中老小。年輕時,老趙經人介紹,認識了前妻阿梅。兩人婚後育有一女,小名叫樂樂,寓意永遠快樂。


    然而,這段婚姻並沒有維持多久,在樂樂一歲多的時候,兩人因性格不合離婚。阿梅帶著樂樂遠走他鄉,之後再無交集。


    老趙是個癡情的人,離婚後,他再也沒有找過對象,孤身一人過了二十多年。


    老趙為人和善,在公司裏和大家的關係都不錯。他平時生活節儉,不亂花錢,工作之餘最大的愛好就是喝酒。


    我們時常打趣他:“老趙啊,該找個伴兒了,一個人喝悶酒有啥意思?”


    老趙總是笑笑說:“一個人挺好的,習慣了。”


    時間一晃而過,老趙也步入了中年。


    大約在老趙四十五歲那年,一天上班時,他突然暈倒在地,不省人事。


    我們慌忙把他送往醫院,經檢查,老趙得的是腦血栓。由於送醫及時,經過治療,老趙的命是保住了,但留下了後遺症,他的腿腳變得不利索了。


    此後,老趙就請長假在家養病,公司念在他老員工,且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照發基本工資。


    老趙的大姐阿芳,比老趙大十多歲。阿芳是個熱心腸,看到弟弟生活不能自理,便主動承擔起照顧他的重任。


    阿芳每天都會去老趙家,幫他洗衣做飯,打掃衛生。老趙有四個兄弟姐妹,他們看大姐如此辛苦,便商量著輪流照顧老趙。


    就這樣,在老趙生病的那些年裏,他的四個兄弟姐妹輪流照顧他,從未有過怨言。


    老趙雖然身體不便,但好在有兄弟姐妹的悉心照料,日子也還算過得去。


    轉眼間,老趙已經邁入了花甲之年,由於長期臥床,他又患上了糖尿病。


    在老趙生病的那些年裏,阿芳他們也曾聯係過阿梅,想讓樂樂迴來看看老趙,但被阿梅拒絕了。


    阿梅說:“我們已經離婚了,我和他沒有任何關係了,你們不要再來打擾我。”


    無奈之下,阿芳他們隻能作罷。


    老趙的身體每況愈下,到了後來,他已經不能自理,生活起居完全靠兄弟姐妹照顧。


    老趙是個要強的人,他不願一直拖累兄弟姐妹,便萌生了輕生的念頭。


    一天夜裏,趁著大家都睡著了,老趙偷偷爬起來,拿起一瓶農藥就要喝。幸好阿芳起夜上廁所,及時發現,才救下了老趙一命。


    經過這件事後,阿芳他們更加小心地照顧老趙,生怕他再做傻事。


    然而,天不遂人願,在老趙六十歲那年,他還是因病去世了。


    老趙的離世,讓阿芳他們悲痛不已。在料理完老趙的後事後,阿芳在整理老趙的遺物時,發現了一張存折,上麵有二十多萬元。


    這是老趙一生的積蓄,阿芳他們商量著,這些錢就給老趙辦後事用,多餘的就留著給樂樂。


    畢竟,樂樂是老趙唯一的骨肉,雖然她從未盡過孝,但血濃於水,阿芳他們還是希望樂樂能夠過得好。


    然而,讓阿芳他們沒想到的是,樂樂竟主動找上門來了。


    在老趙去世半年後,有一天,阿芳家的大門被敲響了。


    開門一看,竟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身邊還跟著一個中年婦女,正是阿梅。


    阿芳愣住了,她沒想到阿梅和樂樂竟會找上門來。


    阿梅開門見山地說:“阿芳,我這次來,是想和你們說說樂樂的事。”


    阿芳把阿梅和樂樂請進屋,倒上水後,阿梅繼續說道:“樂樂現在也大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她爸爸雖然不在了,但她畢竟是老趙唯一的骨肉,老趙的遺產,她理應有一份。”


    阿芳聞言,心中五味雜陳。她沒想到,阿梅和樂樂竟然是衝著老趙的遺產來的。


    老趙生前並未留下遺囑,他的遺產,按照法律規定,應由直係親屬繼承。而樂樂,作為老趙唯一的女兒,確實有權繼承。


    但阿芳心裏清楚,老趙生前,樂樂從未盡過一天孝,如今人死了,卻來爭遺產,這讓阿芳心裏很不是滋味。


    但阿芳是個明白事理的人,她知道,這件事,她和兄弟姐妹們說了不算,得按法律來辦。


    於是,阿芳說道:“阿梅,我明白你的意思。但老趙生前並未留下遺囑,他的遺產怎麽分配,我們說了不算,得按法律來。”


    阿梅聞言,心中一喜,她沒想到阿芳會如此通情達理。


    阿芳繼續說道:“老趙生前有套房子,是他的個人財產。他去世後,這套房子就歸我們兄弟姐妹五人所有。但考慮到樂樂是老趙唯一的骨肉,我們可以分給樂樂一部分。”


    阿梅一聽,連忙說道:“那我們不要房子,就要錢。”


    阿芳皺了皺眉,她沒想到阿梅會如此貪心。老趙留下的積蓄,已經用來辦後事了,哪裏還有多餘的錢給他們?


    但阿芳沒有直接拒絕,而是說道:“這個我們得商量一下,你們先迴去吧。”


    阿梅和樂樂離開後,阿芳把這件事告訴了其他兄弟姐妹。大家一聽,都氣不打一處來。


    二哥阿強說道:“他們還有臉來爭遺產?老趙生病那些年,他們在哪裏?現在人死了,卻來爭房子,真是豈有此理!”


    大姐阿芳歎了口氣說道:“我也知道他們不應該來爭遺產,但樂樂畢竟是老趙唯一的骨肉,我們得按法律來辦。”


    三姐阿麗說道:“那也不能全給他們啊,我們也得留一部分。”


    四哥阿明說:“要不這樣,我們把房子賣了,分錢的時候,給樂樂一部分,剩下的我們平分。”


    阿芳覺得這個辦法可行,便同意了。


    幾天後,阿芳聯係了阿梅,告訴了她他們的決定。阿梅一聽,非常高興,連忙同意了。


    很快,老趙的房子就賣了出去,一共賣了一百多萬。在分錢的時候,阿芳他們留了一半,剩下的給了樂樂。


    阿梅拿著錢,滿心歡喜地帶著樂樂離開了。


    然而,讓阿芳他們沒想到的是,樂樂竟會卷土重來。


    一年後,阿芳他們所在的村子要拆遷,按照政策,他們每人可以分到一套安置房。


    阿芳他們一共有五個人,所以可以分到五套安置房。


    然而,就在安置房快要下來的時候,阿梅和樂樂竟再次找上門來了。


    這次,阿梅的態度非常強硬,她說:“樂樂是老趙的女兒,她有權繼承老趙的遺產。這次拆遷分的安置房,樂樂也有份。”


    阿芳聞言,氣不打一處來。她沒想到,阿梅和樂樂竟然如此厚顏無恥。


    阿芳說道:“你們還有沒有良心?老趙生前,樂樂從未盡過一天孝,如今人死了,你們卻來爭房子,你們還有臉嗎?”


    阿梅卻說道:“我們有沒有臉不重要,重要的是,樂樂是老趙的女兒,她有權繼承老趙的遺產。”


    阿芳被阿梅的話氣得說不出話來。這時,四哥阿明站了出來。


    阿明說道:“你們不要臉,我們還要臉呢。老趙生前,樂樂從未盡過孝,都是我們兄弟姐妹在照顧他。如今你們來爭房子,真是豈有此理!”


    阿梅卻說道:“那是你們願意照顧他的,又不是我們逼你們的。反正樂樂是老趙的女兒,她有權繼承老趙的遺產。”


    雙方各執一詞,爭執不下。最後,阿芳他們決定走法律程序。


    在法庭上,阿梅和樂樂堅稱樂樂是老趙的女兒,有權繼承老趙的遺產。而阿芳他們則拿出了老趙生前的病曆和兄弟姐妹照顧他的證據,證明樂樂從未盡過孝。


    經過審理,法院認為,雖然樂樂是老趙的女兒,但她從未盡過孝,沒有履行過贍養義務。而阿芳他們作為老趙的兄弟姐妹,在老趙生病期間,盡到了照顧和贍養的義務。因此,法院判決,安置房歸阿芳他們所有,樂樂無權繼承。


    聽到判決結果,阿梅和樂樂愣住了。他們沒想到,自己竟然會敗訴。


    阿梅不甘心,她決定上訴。然而,二審法院維持了原判。


    阿梅和樂樂徹底死心了。他們沒想到,自己竟然會落得如此下場。


    阿梅帶著樂樂灰溜溜地離開了。而阿芳他們,則繼續過著平靜的生活。


    老趙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然而,它留給我們的思考,卻遠遠沒有結束。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貪婪和自私,也看到了親情的偉大和無私。老趙的兄弟姐妹,在老趙生病期間,盡到了照顧和贍養的義務,他們的行為,值得我們點讚。而阿梅和樂樂,則因為貪婪和自私,失去了原本可以得到的親情和財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太過自私和貪婪。否則,最終隻會害了自己。同時,也提醒我們,要珍惜身邊的親情和友情,因為這些東西,是用金錢買不來的。


    如今,阿芳他們已經搬離了那個充滿紛爭的老宅,選擇在一個寧靜的小鎮開始新的生活。老趙在兄弟姐妹的悉心照料下,病情漸漸穩定,雖然無法完全恢複如初,但家人的愛與陪伴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與安寧。他時常感慨,真正的財富不是那些身外之物,而是能夠相互扶持、共度難關的家人。


    阿梅和樂樂在失去老趙的信任與遺產後,生活陷入了困境。起初,他們還試圖通過法律手段爭取更多的利益,但法律的天平並未偏向貪婪與自私的一方。麵對空蕩蕩的房子和日益緊張的經濟狀況,兩人之間的關係也開始出現裂痕。阿梅終於意識到,建立在金錢之上的感情如同沙堡,潮水一來便瞬間崩塌。樂樂也後悔自己當初沒有珍惜與家人的情感紐帶,而是盲目追求物質上的滿足。


    隨著時間的流逝,阿芳和她的兄弟姐妹們偶爾會收到關於阿梅和樂樂的消息,但那些消息大多是關於他們的爭吵、失敗以及試圖重新開始的艱難嚐試。相比之下,阿芳一家人的生活雖然平凡,卻因充滿了愛與理解而顯得格外幸福。他們經常聚在一起,分享生活的點滴,幫助彼此解決困難,這份親情的力量成為了他們最堅實的後盾。


    老趙在晚年時,常常對著兒孫們講述這段過往,用自己的經曆告誡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不是金銀財寶,而是能夠相互理解、支持和愛護的家人。他鼓勵年輕一代要珍惜眼前人,不要因為一時的貪婪和自私,而失去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


    而阿梅和樂樂的故事,也在小鎮上流傳開來,成為了一個警示後人的反麵教材。人們談論起他們時,無不搖頭歎息,感歎於貪婪與自私如何摧毀了一個原本可以充滿愛與希望的家庭。這個故事,就像一麵鏡子,映照出人性的複雜多麵,也提醒著每一個人,在追求物質的同時,永遠不要忘記心靈的富足與親情的珍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情感軌跡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家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家奴並收藏情感軌跡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