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三日,通傳捷報的鑼鼓聲就沒有停過。


    捷報裏,消滅蝗災的地區以梧州為中心,向四麵八方擴散開來。


    陛下大喜,命人在四座城門口廣場懸掛巨幅畫卷,把肅州、化州、興洲、梧州四地幾十座縣城輿圖繪製其上。


    每有捷報銅鑼敲響,就用紅色顏料把對應縣城塗紅。


    原本空蕩蕩的四地輿圖,不過短短三日,就有近五分之一塗紅。


    百姓士氣大振。


    在華軒舍,還有一個沙盤。同城門口那張巨大輿圖畫卷一樣,隻是規模小很多。捷報一進宮,大伴呂萍就在某塊區域插上小旗。


    “戰節帥和太子的治蝗策略大顯成效,再有個五六天,蝗災定會徹底消滅。這一切都是陛下禦下有方,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呂萍的一通馬屁,拍得皇帝哈哈大笑,作為皇帝身邊最信任心腹之一,呂萍自然清楚,蝗災消息傳來之後,皇帝肩頭的壓力有多大。


    早晨給皇帝梳頭,抓下來十幾根白頭發。呂萍把白頭發偷偷塞進袖中,不敢聲張。


    捷報傳迴來之前,皇帝已經連續好幾天夜不能寢。那些言官雖然沒敢再要皇帝下《罪己詔》,可勸諫的帖子還是不斷往宮裏送。


    真是一群隻知道動嘴皮子,沒點實際用處的愣臣直臣愚臣!


    坊間傳聞暗湧,說是有人又在煽動輿論,直指禦史房寧直的冤屈。


    “報~~~”


    “陛下,又有捷報傳來。”


    皇帝精神十足,都不用大伴攙扶,站在舍門,親自迎接通傳捷報的兵卒。


    “陛下,梧州大捷,全境七座縣城以及四十七個村子,蝗蟲全滅。這是鴿報。”


    “鴿道也打通了?”皇帝雙眸神采奕奕,接鴿報的手都在微微顫抖。


    他太激動了。鴿道的打通,象征整個地界不再有蟲蝗作亂。


    放飛以及降落鴿子,都不能有空域阻礙。蝗蟲貪吃,情報中稱,它們連蓋房的稻草和木頭都啃食,小兒也死了不少。


    飛舞的鴿子更不在話下。


    鴿道打通,信息的傳遞速度大大提升。


    “興洲十九縣,已經有八座縣城消滅蝗蟲。”


    “哈哈哈哈,很好,戰卿智謀無雙。治蟲手段驚人。”


    皇帝大悅,立刻傳太監上膳。


    “大伴,去後廚問問,有沒有油酥蝗蟲啊?”


    自上次品嚐過六隻之後,皇帝開始想念起那小東西的特殊滋味。油酥之後,酥脆的口感,和焦黃的烤雞肉差不多。


    比那個味道更濃鬱。


    捷報裏,各地治理蟲災的官員還把節度使戰風淵傳授他們的手段一一詳寫。


    真令皇帝高興的不僅是蟲蝗被消滅,而是因治理蝗蟲帶來的後續進展。


    官員捷報裏稱:“節度使戰大人分發給各縣數百張錐形網兜,用於捕捉蝗蟲。一百隻蝗蟲換一碗小米粥。一千隻換錢五文。網兜損害後,能花十文購買新的。原先,也有官員懷疑銅板不夠支付兌換的蝗蟲,可隻用了一天時間,就有不少人用蝗蟲或銀錢來購買新的捕蟲工具。”


    “另,下官按照節帥大人信中吩咐,將收上來的蝗蟲統一晾曬,再用石磨碾子將其打磨成細粉,放入小米粥裏熬煮,百姓吃下後,增長了不少體力。”


    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捕蟲-晾曬-碾碎-煮粥-食用-漲體力-更多人加入捕蟲隊伍。


    這官員還抱怨來著,說百姓們因為抓蟲的事還大鬧爭執,都是因為蝗蟲數量不夠,他們沒東西換錢換食物。


    縣城裏和周邊田埂裏的蝗蟲抓完了,還自發組隊,前往偏僻的村子裏去抓蟲。


    因為大旱缺少食物,許多百姓就算苟活至今,也沒什麽氣力幹活,整日躺在家中挨餓等死。


    縣衙每天隻能供應一頓稀粥,能保住命已屬困難,


    有了蝗蟲小米粥,體力逐漸恢複,不光抓蟲,還在官員指揮下,去完成更多建設任務。


    捷報裏消息稱,梧州百姓已經開始開通水渠,引瀾江水入梧,灌溉良田。


    若是能在半月內開通水渠,這一年的冬小麥便可以種下去。


    冬小麥成熟,來年百姓們的食物就不缺了。


    看著看著,皇帝眼底布滿淚水。


    呂萍上來關心,被皇帝揮手退了出去。


    短短四五個彈指之間,呂萍掃到皇帝書案上一本帖子。


    豁然是“罪己詔”三個字。


    呂萍大驚,退至房門外時神色大變。


    暗道:陛下真要給自己下《罪己詔》嗎?


    心中對皇帝更加心疼之外,他抹掉額頭上虛汗,連忙去廚房找禦廚做油酥蝗蟲給陛下壓驚。


    ...


    玉京,永王府。


    “三弟很少來我府上做客啊。”


    辰王撩衣袍坐在蒲團上,飲盡杯中苦澀的茶水。


    “二哥,太子和他的左率戰風淵在梧州等地治理蝗災,屢屢得手,捷報是一個接一個傳來,我不明白,為什麽你還坐得住?”


    “三弟,你太心急了。”永王最能掩藏自己內心,他打小就知道,自己是太子的磨刀石,便悄悄藏起對那個位子的覬覦之心。


    “二哥,我怎能不急,城門口懸掛的畫卷都要被紅色填滿了。”


    永王手裏動作頓了頓,盡管心中諸多不爽,但他始終保持著溫潤賢良的外表。


    人設立得很穩。


    他表情淡淡,勸倒:“三弟,等你妹妹嫁去辛國做了太子妃,你我兩人在承滸關把節度使位置坐穩。和辛國人打通商道,源源不斷的辛國物資由商旅帶入玉京,有錢賺,國力雄厚,父皇才會真正愉悅。”


    “可辛國國主的婚書還沒著落。”


    “放心吧,再有三日,你就會看到辛國的驛卒入京。”


    “二哥,你怎麽知道?”


    永王自知說錯話,連忙解釋。


    “父皇昨日告訴我的。”


    辰王沒有起疑心,繼續抱怨道:“倉辛兩國開通商道之事,短時間內無法達成,可太子那邊捷報頻傳,父皇會不會覺得我們無能啊?”


    “二哥,我知道你一向聰慧,快想想辦法啊,哪怕落落他們威風也好。”


    “自從戰風淵迴京述職之後,太子行情又有重迴巔峰之勢,”


    永王用喝茶掩飾內心情緒變化。


    思忖許久,永王終於開口。


    “三弟,二哥記得,肅州刺史林童是你母親那邊的人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通古今:帶國家隊下場營救大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塵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塵離並收藏通古今:帶國家隊下場營救大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