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彈劾太子
通古今:帶國家隊下場營救大將軍 作者:清塵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庭第,正四品禦史大夫。
“太子擔任經略使,去各地征糧募兵,貪墨三百萬兩銀的事,在座的各位都忘了嗎?”
太子和戰風淵對視一眼,做出一個了然的表情。
攻擊戰風淵也好,質問太子也罷,總目的都是針對太子。
張大夫這句話一問出口,喧嚷之聲戛然而止。
“張大人,你這是質疑陛下的判斷?”刑部郎中崔旺出言替太子擋住火力。
張庭第朝陛下拱手後,再看向崔旺,冷笑道:“崔大人,刑部案牘庫走水一事,本官還沒參你管理不力,你倒是先跳出來替別人說話。”
“唉...你...”這件事情崔旺理虧,你半天,沒有後文。
言官主要負責監督朝政、彈劾官員、向皇帝進諫,這位張庭第是出了名的正直,自上任禦史以來,參人無數。
連皇帝也被他懟得啞口無言過。
“刑部走水,那是有人故意為之,並非崔郎中管理不善導致。張大夫沒收到朝廷的簡報嗎?”
崔郎中勇敢站出來替太子說話,戰風淵也不吝為他爭辯。
禮尚往來嘛。
“什麽人敢在刑部放火?滑天下之大稽,不是他崔旺自己沒管好手下,是什麽?”
戰風淵很少呆在玉京,一向嚴於律己,以前迴京中述職呆幾天就迴宣城。很少直麵文官的彈劾。
今晚這一波三折的針對,怒火是燃了又滅,滅了又燃。
“張大夫,戰某佩服你剛直不阿,疾惡如仇,可事情的真相你都不管,就要彈劾別人,是不是過於草率?”
“草率?戰節帥,本大夫問你。你說崔旺管理的案牘庫走水是歹人所為,老夫不該參他是不是?”
戰風淵凝眉,總覺得張大夫這句話裏有坑,沒有直接迴答。
張大夫一撩衣袍,走到大殿中部。手指崔旺。
“崔旺管理不善,才讓歹人有機可乘,抓住漏洞進入刑部,放火燒庫。刑部案牘庫,管理嚴格,又不是街邊書鋪,內部沒有人暗中幫襯,怎麽能大搖大擺放空院內所有水缸裏的水?若非崔旺管理不善,時刻讓人留意水缸,又怎會坐視被人放掉水,還不自知?”
張大夫一串質問,把戰風淵在內所有人都問住了。
這位禦史大夫的話很有道理。刑部案牘庫水缸不少,放空所有缸中水絕非易事,過程也不短,而在整個過程中,竟沒人發現異常。崔旺確實逃不開管理不善之責。
主位上的皇帝陛下麵沉如水,他並不願言官這個時候跳出來參太子,更不想崔旺之流在當值時疏忽大意。
選擇旁觀,當個合格的聽眾。
這個禦史張庭第是個秒人。
戰風淵看向太子,又掃了一眼永王和辰王。
那兩人同陛下一樣,表情淡然,不悲不喜。心神遊離,似乎這場爭論和自己無關,便高高掛起。
誰知道永王和辰王此刻的心思?
兩人不約而同在心底祈禱,張大夫,參了太子,可就別參孤了。
崔旺自知理虧,離席來到殿中央,撩衣擺雙膝跪下:“微臣崔旺,確實有罪,請陛下重罰。”
“崔旺。”皇帝淡淡喚一聲。
“臣在。”
“你管理案牘庫有失責之嫌,因你過失,案牘庫走水,罰兩年俸祿,迴去抄寫一百遍《太一經》,為南境百姓祈福。”
“微臣多謝陛下開恩。”崔旺眼含熱淚,這點處罰確實不算重。
崔旺領了責罰,退出大殿,迴去抄經。
而殿內,沒人再敢站出來為太子辯駁幾句,身上都不幹淨,怕啊。
“太子,”張大夫高舉手裏畫稿,言辭嚴厲,“貪墨一事你該作何解釋?”
太子起身,朝張大夫拱手,朗聲道:“孤沒做過的事,不怕任何人汙蔑。”
“你沒貪腐?”
“孤沒有。”
“都是誣告?”
“正是。”
“那這些畫稿又作何解釋?”
眾人都以為張大夫是為彈劾太子,誰知道他伸手去懷裏一掏,掏出另一遝畫稿。
戰風淵事先給太子提過,今夜玉京城會有人散發傳單,煽動輿情,也說了處理辦法,還問他借了三百名弓箭手。但太子還沒見過戰風淵弄出來的另一分畫稿。
祈雨之後,他一直陪在父皇身邊,沒得空處理它務。
太子下意識轉頭,望向戰風淵。
兩人的視線交匯,都從對方眼中讀到凝重。
這張大夫不是為了自己貪腐一事發言嗎?為何話鋒會轉向畫稿?
“這是?”
張大夫冷諷一聲:“太子,陛下祈雨的同時,有遊街人偶散發傳單,就是下官右手的這一份。”
太子接了傳單,快速瀏覽一遍。
“看樣子,太子確實知道內情,那這一份呢?”
在場官員都不知道張大夫接下來要做什麽,狐疑看戲同時,也快速分析場上局勢。
屬於太子陣營的官員自然做好隨時戰鬥的準備,而永王和辰王陣營的人,則準備好添柴,助長火勢。
太監小跑接了第二份。
這一次,太子看得比較慢。
這些畫稿確實用心,筆觸精妙,內容感人至深,隻要見過第一版畫稿的,再大怒火,再見第二版,就要落淚。
“太子沒見過這些畫稿?”
太子一直在思考,此人迴從哪個角度攻堅自己,有一些猜想和準備,選擇不迴答。
“那節帥大人呢?”
“這些畫稿是戰某一位友人所畫。”
張大夫繼續問:“友人所畫?節帥大人,據老夫所知,您才迴京五日,那您是什麽時候知道遊街人偶的畫稿內容?”
戰風淵唿吸停頓片刻,大腦快速運轉,思考應對之策。
“就在昨日。”戰風淵選擇如實迴答。
“玉京街市上,出現了四十九個遊街人偶,散發出來的傳單豈止萬份。且不論幕後之人想要做什麽,什麽時候開始準備的傳單,但節帥大人你呢?昨日方才知曉有人煽動輿情,卻準備了至少三萬份傳單進行反擊,請問節帥大人,您用了什麽通天的本事,在短短一日內準備了這些傳單?”
問題一出,太子、戰風淵麵色肅沉,眸光裏迸發著不明的意味。
就連主座上的皇帝臉也不好看,如鷹般凝視張禦史。
“太子擔任經略使,去各地征糧募兵,貪墨三百萬兩銀的事,在座的各位都忘了嗎?”
太子和戰風淵對視一眼,做出一個了然的表情。
攻擊戰風淵也好,質問太子也罷,總目的都是針對太子。
張大夫這句話一問出口,喧嚷之聲戛然而止。
“張大人,你這是質疑陛下的判斷?”刑部郎中崔旺出言替太子擋住火力。
張庭第朝陛下拱手後,再看向崔旺,冷笑道:“崔大人,刑部案牘庫走水一事,本官還沒參你管理不力,你倒是先跳出來替別人說話。”
“唉...你...”這件事情崔旺理虧,你半天,沒有後文。
言官主要負責監督朝政、彈劾官員、向皇帝進諫,這位張庭第是出了名的正直,自上任禦史以來,參人無數。
連皇帝也被他懟得啞口無言過。
“刑部走水,那是有人故意為之,並非崔郎中管理不善導致。張大夫沒收到朝廷的簡報嗎?”
崔郎中勇敢站出來替太子說話,戰風淵也不吝為他爭辯。
禮尚往來嘛。
“什麽人敢在刑部放火?滑天下之大稽,不是他崔旺自己沒管好手下,是什麽?”
戰風淵很少呆在玉京,一向嚴於律己,以前迴京中述職呆幾天就迴宣城。很少直麵文官的彈劾。
今晚這一波三折的針對,怒火是燃了又滅,滅了又燃。
“張大夫,戰某佩服你剛直不阿,疾惡如仇,可事情的真相你都不管,就要彈劾別人,是不是過於草率?”
“草率?戰節帥,本大夫問你。你說崔旺管理的案牘庫走水是歹人所為,老夫不該參他是不是?”
戰風淵凝眉,總覺得張大夫這句話裏有坑,沒有直接迴答。
張大夫一撩衣袍,走到大殿中部。手指崔旺。
“崔旺管理不善,才讓歹人有機可乘,抓住漏洞進入刑部,放火燒庫。刑部案牘庫,管理嚴格,又不是街邊書鋪,內部沒有人暗中幫襯,怎麽能大搖大擺放空院內所有水缸裏的水?若非崔旺管理不善,時刻讓人留意水缸,又怎會坐視被人放掉水,還不自知?”
張大夫一串質問,把戰風淵在內所有人都問住了。
這位禦史大夫的話很有道理。刑部案牘庫水缸不少,放空所有缸中水絕非易事,過程也不短,而在整個過程中,竟沒人發現異常。崔旺確實逃不開管理不善之責。
主位上的皇帝陛下麵沉如水,他並不願言官這個時候跳出來參太子,更不想崔旺之流在當值時疏忽大意。
選擇旁觀,當個合格的聽眾。
這個禦史張庭第是個秒人。
戰風淵看向太子,又掃了一眼永王和辰王。
那兩人同陛下一樣,表情淡然,不悲不喜。心神遊離,似乎這場爭論和自己無關,便高高掛起。
誰知道永王和辰王此刻的心思?
兩人不約而同在心底祈禱,張大夫,參了太子,可就別參孤了。
崔旺自知理虧,離席來到殿中央,撩衣擺雙膝跪下:“微臣崔旺,確實有罪,請陛下重罰。”
“崔旺。”皇帝淡淡喚一聲。
“臣在。”
“你管理案牘庫有失責之嫌,因你過失,案牘庫走水,罰兩年俸祿,迴去抄寫一百遍《太一經》,為南境百姓祈福。”
“微臣多謝陛下開恩。”崔旺眼含熱淚,這點處罰確實不算重。
崔旺領了責罰,退出大殿,迴去抄經。
而殿內,沒人再敢站出來為太子辯駁幾句,身上都不幹淨,怕啊。
“太子,”張大夫高舉手裏畫稿,言辭嚴厲,“貪墨一事你該作何解釋?”
太子起身,朝張大夫拱手,朗聲道:“孤沒做過的事,不怕任何人汙蔑。”
“你沒貪腐?”
“孤沒有。”
“都是誣告?”
“正是。”
“那這些畫稿又作何解釋?”
眾人都以為張大夫是為彈劾太子,誰知道他伸手去懷裏一掏,掏出另一遝畫稿。
戰風淵事先給太子提過,今夜玉京城會有人散發傳單,煽動輿情,也說了處理辦法,還問他借了三百名弓箭手。但太子還沒見過戰風淵弄出來的另一分畫稿。
祈雨之後,他一直陪在父皇身邊,沒得空處理它務。
太子下意識轉頭,望向戰風淵。
兩人的視線交匯,都從對方眼中讀到凝重。
這張大夫不是為了自己貪腐一事發言嗎?為何話鋒會轉向畫稿?
“這是?”
張大夫冷諷一聲:“太子,陛下祈雨的同時,有遊街人偶散發傳單,就是下官右手的這一份。”
太子接了傳單,快速瀏覽一遍。
“看樣子,太子確實知道內情,那這一份呢?”
在場官員都不知道張大夫接下來要做什麽,狐疑看戲同時,也快速分析場上局勢。
屬於太子陣營的官員自然做好隨時戰鬥的準備,而永王和辰王陣營的人,則準備好添柴,助長火勢。
太監小跑接了第二份。
這一次,太子看得比較慢。
這些畫稿確實用心,筆觸精妙,內容感人至深,隻要見過第一版畫稿的,再大怒火,再見第二版,就要落淚。
“太子沒見過這些畫稿?”
太子一直在思考,此人迴從哪個角度攻堅自己,有一些猜想和準備,選擇不迴答。
“那節帥大人呢?”
“這些畫稿是戰某一位友人所畫。”
張大夫繼續問:“友人所畫?節帥大人,據老夫所知,您才迴京五日,那您是什麽時候知道遊街人偶的畫稿內容?”
戰風淵唿吸停頓片刻,大腦快速運轉,思考應對之策。
“就在昨日。”戰風淵選擇如實迴答。
“玉京街市上,出現了四十九個遊街人偶,散發出來的傳單豈止萬份。且不論幕後之人想要做什麽,什麽時候開始準備的傳單,但節帥大人你呢?昨日方才知曉有人煽動輿情,卻準備了至少三萬份傳單進行反擊,請問節帥大人,您用了什麽通天的本事,在短短一日內準備了這些傳單?”
問題一出,太子、戰風淵麵色肅沉,眸光裏迸發著不明的意味。
就連主座上的皇帝臉也不好看,如鷹般凝視張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