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叔的兒子林壯壯,在康州上的大學,畢業後留在了康州工作。這次迴家,是因為林叔在地裏幹活時閃到了腰。林叔為了省幾個錢,沒去醫院看病,而是在家擦藥油。
林壯壯知道這件事後,向公司請了假,迴家帶林叔去醫院看病。本以為是門診的事,卻沒想到要住院做手術。一人生病,全家都得輪流去醫院。
家裏的一些事也隻能拜托左鄰右舍幫幫忙。呂家院子隻住了一對婆孫,呂阿奶還出遠門了。所以林壯壯也沒指望這戶鄰居幫忙,結果崔柯卻是幫上了大忙。
林嫂被林叔要做手術的事嚇壞了。好好的一個人進了醫院,怎麽就躺下了呢,還得在身上挨刀子。林嫂的情緒沒被父子倆發現,日常的洗衣服做飯還在幹,人的精神卻壞了。
人的精神壞了,有些東西就找上門來了。
一天傍晚,崔柯剛從鎮上溜達迴來呢,便看見了神情恍惚的林嫂後頭跟著一道影子。那道黑影已經有五分之一的寬度,貼在了林嫂的後背。
林嫂的背部原本就有些駝,這下又更彎了,像是黑影的重量沉沉壓住了她的雙肩。
黑影見到崔柯,有些瑟縮地擠在林嫂的左肩,並漸漸變淡。
崔柯當下神情未變,直接走上前去,邀請林嫂去家裏坐坐。林嫂為人內向,在鎮上也沒什麽說話的姐妹。但這陣子她心情抑鬱,十分需要跟人說說話
因此林嫂也就順著崔柯的話跟著她進了呂家院子。她雖然腳步隨著崔柯走,嘴上卻還不時說著話。
“……真是客氣了……小柯,你說你林叔平時身體多好啊……怎麽就……要不是我……”
一進院子,林嫂背上的黑影便想逃,奈何它有五分之一已緊緊貼牢在林嫂的身上,想走就得舍去這五分之一。它猶豫間,林嫂已徹底走進了呂家院子。
崔柯讓林嫂坐下,自己去沏壺茶。她去廚房燒水沏茶,迴大廳的路上順道將阿奶房間的桃木劍拿到手上。
崔柯一進大廳,背對著林嫂一手放下茶壺茶杯,一手拿起桃木劍砍下黑影。
黑影頃刻間消散,化作一縷散煙。崔柯麵朝林嫂坐下,給林嫂倒茶,兩人說了大半天。林嫂出門時,感覺心上連日來的想尋死的念頭消失了。
事後,她將這件事當作笑話講給兒子聽。
林壯壯一聽,嚇得頭皮發麻。林嫂的事可開不起玩笑,人的一念之差有時就是生與死的區別。林壯壯特意上門去感謝崔柯,崔柯擺擺手沒當迴事。
等林叔出院了,林嫂上門找崔柯說話時,說起了林壯壯過幾天迴康州上班的事。
於是今天早上,崔柯一大早去了林家。林嫂說林壯壯去鎮上買特產了。
崔柯又跑去了鎮上,找到林壯壯提出搭順風車的請求。林壯壯很爽快的答應了。崔柯沒出過遠門,最遠的一次也不過是初中的春遊,去了隔壁市,當日來迴。
她懷揣著春遊的心情,收拾好行李。臨睡前,她還給阿奶發了條信息。以通知的形式告知呂翠竹。
第二天,一大早。崔柯和梁維新就站在家門口等待林壯壯的車。
等到了康州,也不過是12點半。兩人揮別林壯壯,開始在康州的商業街找飯店解決午飯。時隔百來年再踏上康州的土地,梁維新的神情頗多感慨。
他試圖從街道兩旁找尋到熟悉的細節。
但街上的建築多是新建的樓房,刻意設計成近代洋樓的模樣,以此招攬遊客。街邊的遊客們,不時有人站在表麵做舊,實則嶄新的樓棟前抬手比耶拍照。
崔柯餓了,她全部的注意力都落在了琳琅滿目的食物上。她邊走邊買上了熱狗,烤魷魚,大肉串,吃兩口遞給梁維新。
梁維新心不在焉地接過若幹食物,一口沒吃。這些食物不用嚐,聞一聞就飽了。梁維新往前繼續走,他遠遠地望見了自己曾多次經過的老樹。
他經過垃圾桶,將崔柯給的食物丟進了垃圾桶,語氣興奮地說:“崔柯,你別再亂買了。我帶你去吃好吃的。”
崔柯正準備買馬蹄糕呢,聽到梁維新的話,收起手機,跟著梁維新往前走。
起先梁維新的步伐有些快,崔柯要集中注意力加快腳步跟隨,不然他們隨時會被擁擠的人群擠散。而後,穿過十幾米的人群,他們轉彎進入了一條破落的小巷。
小巷兩旁的建築,牆麵幾乎都已剝落,該有玻璃的窗口隻剩一口黑洞洞,亂拉的電線密密麻麻地纏繞在頭頂上空。
梁維新在小巷裏穿梭,腳步越來越快,像是一隻即將要起飛的小鳥。崔柯跟著他,小跑起來,眼角不時瞥見牆麵,木門上大大的紅圈裏頭一個拆字。
“到了,就是這裏。”梁維新停下腳步,眼睛亮亮的閃著光,嘴角不自覺上翹。
崔柯一路小跑,微微有些氣喘。猛然停下,她雙手叉腰,抬頭看向前方。前方是一棟單獨落成的樓房,裝修老舊,收銀台上坐了一位上年齡的阿奶。
黑麵金字的牌匾寫了店名——同清樓,旁邊有一行小字,始於1904年。崔柯望見店裏頭的顧客,全是老爺爺老太太,便扭頭跟梁維新說:“這家店肯定好吃。”
兩人落座後,梁維新拿起菜牌沒有詢問崔柯的意見,就已熟門熟路開始點菜。梁維新等服務員離開後,立即向四周張望。
他想從熟悉的酒樓中尋找當年留存的細節碎片。說不定,這裏還有他當年留下的痕跡,比如他用鞋底不小心蹭黑的牆麵,或是有一次他無意間撞裂的欄杆扶手。
“看來這裏重新裝修了好幾次。”梁維新轉臉扭頭許久,並沒有找到當年的痕跡,不禁有些失落地說道。
崔柯吹吹熱茶,說:“你那時候還是封建王朝,現在可是現代社會了。你別說裝修了,說不定這裏的老板都換了好幾個了。隻剩下名字還在。”
路過的老人聽見崔柯的話尾,本來已經從他們桌前走出幾步了,又掉頭走了迴來,站在兩人身前,慢聲慢氣地說:“後生仔。同清樓百年老店啦,從來沒換過老板。我今年80歲了,從小吃到大的啦,”
老人扞衛了同清樓的名聲後,也不等兩人做出迴應就仰起頭,邁出大步走了。這個插曲讓崔柯噗嗤笑出聲,她覺得這個老人很可愛。
“梁振華,是個很有平等意識的人,他讓我和他同桌吃飯。這點在當時很罕見。每次來同清樓,他總會點這幾樣,說這些是同清樓做得最好的幾個點心。”
梁維新用公筷夾起一個鮮菇燒麥,放進崔柯的碗裏。
林壯壯知道這件事後,向公司請了假,迴家帶林叔去醫院看病。本以為是門診的事,卻沒想到要住院做手術。一人生病,全家都得輪流去醫院。
家裏的一些事也隻能拜托左鄰右舍幫幫忙。呂家院子隻住了一對婆孫,呂阿奶還出遠門了。所以林壯壯也沒指望這戶鄰居幫忙,結果崔柯卻是幫上了大忙。
林嫂被林叔要做手術的事嚇壞了。好好的一個人進了醫院,怎麽就躺下了呢,還得在身上挨刀子。林嫂的情緒沒被父子倆發現,日常的洗衣服做飯還在幹,人的精神卻壞了。
人的精神壞了,有些東西就找上門來了。
一天傍晚,崔柯剛從鎮上溜達迴來呢,便看見了神情恍惚的林嫂後頭跟著一道影子。那道黑影已經有五分之一的寬度,貼在了林嫂的後背。
林嫂的背部原本就有些駝,這下又更彎了,像是黑影的重量沉沉壓住了她的雙肩。
黑影見到崔柯,有些瑟縮地擠在林嫂的左肩,並漸漸變淡。
崔柯當下神情未變,直接走上前去,邀請林嫂去家裏坐坐。林嫂為人內向,在鎮上也沒什麽說話的姐妹。但這陣子她心情抑鬱,十分需要跟人說說話
因此林嫂也就順著崔柯的話跟著她進了呂家院子。她雖然腳步隨著崔柯走,嘴上卻還不時說著話。
“……真是客氣了……小柯,你說你林叔平時身體多好啊……怎麽就……要不是我……”
一進院子,林嫂背上的黑影便想逃,奈何它有五分之一已緊緊貼牢在林嫂的身上,想走就得舍去這五分之一。它猶豫間,林嫂已徹底走進了呂家院子。
崔柯讓林嫂坐下,自己去沏壺茶。她去廚房燒水沏茶,迴大廳的路上順道將阿奶房間的桃木劍拿到手上。
崔柯一進大廳,背對著林嫂一手放下茶壺茶杯,一手拿起桃木劍砍下黑影。
黑影頃刻間消散,化作一縷散煙。崔柯麵朝林嫂坐下,給林嫂倒茶,兩人說了大半天。林嫂出門時,感覺心上連日來的想尋死的念頭消失了。
事後,她將這件事當作笑話講給兒子聽。
林壯壯一聽,嚇得頭皮發麻。林嫂的事可開不起玩笑,人的一念之差有時就是生與死的區別。林壯壯特意上門去感謝崔柯,崔柯擺擺手沒當迴事。
等林叔出院了,林嫂上門找崔柯說話時,說起了林壯壯過幾天迴康州上班的事。
於是今天早上,崔柯一大早去了林家。林嫂說林壯壯去鎮上買特產了。
崔柯又跑去了鎮上,找到林壯壯提出搭順風車的請求。林壯壯很爽快的答應了。崔柯沒出過遠門,最遠的一次也不過是初中的春遊,去了隔壁市,當日來迴。
她懷揣著春遊的心情,收拾好行李。臨睡前,她還給阿奶發了條信息。以通知的形式告知呂翠竹。
第二天,一大早。崔柯和梁維新就站在家門口等待林壯壯的車。
等到了康州,也不過是12點半。兩人揮別林壯壯,開始在康州的商業街找飯店解決午飯。時隔百來年再踏上康州的土地,梁維新的神情頗多感慨。
他試圖從街道兩旁找尋到熟悉的細節。
但街上的建築多是新建的樓房,刻意設計成近代洋樓的模樣,以此招攬遊客。街邊的遊客們,不時有人站在表麵做舊,實則嶄新的樓棟前抬手比耶拍照。
崔柯餓了,她全部的注意力都落在了琳琅滿目的食物上。她邊走邊買上了熱狗,烤魷魚,大肉串,吃兩口遞給梁維新。
梁維新心不在焉地接過若幹食物,一口沒吃。這些食物不用嚐,聞一聞就飽了。梁維新往前繼續走,他遠遠地望見了自己曾多次經過的老樹。
他經過垃圾桶,將崔柯給的食物丟進了垃圾桶,語氣興奮地說:“崔柯,你別再亂買了。我帶你去吃好吃的。”
崔柯正準備買馬蹄糕呢,聽到梁維新的話,收起手機,跟著梁維新往前走。
起先梁維新的步伐有些快,崔柯要集中注意力加快腳步跟隨,不然他們隨時會被擁擠的人群擠散。而後,穿過十幾米的人群,他們轉彎進入了一條破落的小巷。
小巷兩旁的建築,牆麵幾乎都已剝落,該有玻璃的窗口隻剩一口黑洞洞,亂拉的電線密密麻麻地纏繞在頭頂上空。
梁維新在小巷裏穿梭,腳步越來越快,像是一隻即將要起飛的小鳥。崔柯跟著他,小跑起來,眼角不時瞥見牆麵,木門上大大的紅圈裏頭一個拆字。
“到了,就是這裏。”梁維新停下腳步,眼睛亮亮的閃著光,嘴角不自覺上翹。
崔柯一路小跑,微微有些氣喘。猛然停下,她雙手叉腰,抬頭看向前方。前方是一棟單獨落成的樓房,裝修老舊,收銀台上坐了一位上年齡的阿奶。
黑麵金字的牌匾寫了店名——同清樓,旁邊有一行小字,始於1904年。崔柯望見店裏頭的顧客,全是老爺爺老太太,便扭頭跟梁維新說:“這家店肯定好吃。”
兩人落座後,梁維新拿起菜牌沒有詢問崔柯的意見,就已熟門熟路開始點菜。梁維新等服務員離開後,立即向四周張望。
他想從熟悉的酒樓中尋找當年留存的細節碎片。說不定,這裏還有他當年留下的痕跡,比如他用鞋底不小心蹭黑的牆麵,或是有一次他無意間撞裂的欄杆扶手。
“看來這裏重新裝修了好幾次。”梁維新轉臉扭頭許久,並沒有找到當年的痕跡,不禁有些失落地說道。
崔柯吹吹熱茶,說:“你那時候還是封建王朝,現在可是現代社會了。你別說裝修了,說不定這裏的老板都換了好幾個了。隻剩下名字還在。”
路過的老人聽見崔柯的話尾,本來已經從他們桌前走出幾步了,又掉頭走了迴來,站在兩人身前,慢聲慢氣地說:“後生仔。同清樓百年老店啦,從來沒換過老板。我今年80歲了,從小吃到大的啦,”
老人扞衛了同清樓的名聲後,也不等兩人做出迴應就仰起頭,邁出大步走了。這個插曲讓崔柯噗嗤笑出聲,她覺得這個老人很可愛。
“梁振華,是個很有平等意識的人,他讓我和他同桌吃飯。這點在當時很罕見。每次來同清樓,他總會點這幾樣,說這些是同清樓做得最好的幾個點心。”
梁維新用公筷夾起一個鮮菇燒麥,放進崔柯的碗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