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秉筆直書辨是非 禍從口出惹麻煩
九死一生獨行俠侯明明的傳奇故事 作者:梅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七十年代初,中國大地風雲變幻。
大紅大紫的中國二號人物一夜間成了叛徒,隨著他一家子出逃,備戰的唿聲減弱了,屏山中學防空洞的挖掘聲漸漸停息。
批陳整風、批林批孔運動接踵而來。
工作組進校了。
工宣隊撤走了。
世事難料。
初中生侯明明匪夷所思:毛澤東的政治秘書、中共首席理論家、中央文革小組組長陳伯達見風使舵,投靠林彪謀反:九大黨章法定的接班人、副統帥林彪急想當國家主席,搞“五七一”工程,謀害偉大統帥,被一舉粉碎。文革的舞台上,政治失敗者猶如走馬燈急轉,劉、鄧、陶倒了,倒劉、鄧、陶的急先鋒林、陳集團土崩瓦解,數百萬文革的功臣紅衛兵,統統開赴農村戰天鬥地,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透過現象看本質,帶著問題,初三學生侯明明課餘飯後到學校圖書館和縣裏文化館翻閱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書,翻閱毛主席的書,咬文嚼字,苦苦思索。思索中,17歲的青少年卻對這場轟轟烈烈、全民參與的文化大革命百思不解,產生了懷疑。
侯明明把懷疑告訴了政治老師艾能,以求解答。
娃娃臉上架副眼鏡的艾老師在屏山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他川大哲學係畢業,分在屏山縣農場勞動,任務是賣牛奶。他每天挑擔牛奶,早出晚歸,到離場5裏地的屏山城,穿街過巷,不停地吆喝,“牛奶、牛奶、鮮牛奶,5分錢一提。大人愛,娃兒喜歡,牛奶……”天天如此,風雨無阻。後來,到屏山中學教政治,讀書娃娃很多都喝過他的牛奶,叫他牛奶老師。他上課,少說多寫,老是整版整版的榜書,粉筆用了一支又一支。學生在下麵抄筆記抄得直皺眉頭。
艾老師聽了侯明明對文革懷疑的話,紅潤的圓臉拉成了雪白的長臉,小聲說,“文革運動,史無前例,是個創舉,老九走了,工農兵登上了上層建築,政治地位空前提高,這是事實。當然,有人趁渾水摸魚,爬上台來另搞一套,魚目混珠,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頭有數。但對文革運動千萬不能懷疑,不要到處亂說喲!不然要惹禍哦!不被打成反革命,都要脫層皮,這些事情多得很。在我們國家,政治粘惹不得。曆次運動,都是學文史哲、搞文史哲的人倒黴。當然,張春橋、姚文元列外,你找他們的文章看看,對你的認識有用。”
侯明明找來這兩人文革中的文章細細琢磨,發覺文章除了拉虎皮作大旗,套話連篇,堆砌詞語,上崗上線,強詞奪理外,更是一個殺威棒,沒有道理可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他激憤了,一度還提起筆,闡述自己對文革的觀點,並用馬、恩、列斯、毛主席的理論對兩人的文章進行批駁,標題是《致張春橋、姚文元的一封公開信》,想發到北京去,不過,在家裏被母親苦苦阻擋,這封信始終沒發成。
母親說:“你腦殼簡單,不曉得利害關係。曉得張春橋、姚文元是啥子人不?咳!中央領導,紅得發紫,一手遮天。”
“咋不曉得呢?他們還是理論家,筆杆子,政策水平高。電影上有他們,廣播頭有他們的講話,報紙上有他們的文章。我就是有疑問,要請他們解答,給他們辯個是非。”侯明明嘀咕道:“道理是以理服人,真理是越辯越明。”
“真理真理,現在哪兒有啥子真理?你書是越讀越迂,腦殼鑽牛角尖,曉得不?你這篇文章寄出去,隻會招來禍事,說不定把你抓進監獄,打成反革命不說,還要牽連媽老漢兒。城隍廟的事,你搞忘了啊?現在好好兒讀你的書,吃你的飯,政治上的事情不要過問。”邊說,邊把侯明明手裏的信封一把抓過來,撕了個稀爛。
“撕了好,免得惹禍!”父親迴來了,一進門就把當月的工資遞到母親手裏,報數,“這個月啥子加齊,領了55塊錢,拿了10塊錢給蘇婆婆……”
“咋個拿十塊,不是說好的,每個月給5塊?”姚賢圖說,“你解放初期,從底壩出來,在她家頭吃了幾天飯,你報恩,月月從自己的工資頭拿5塊錢給她,夠意思了。雖然蘇婆婆解放前死了丈夫,但她把幾個兒女拉扯大了,現在還有孫子,他們曉得管。你同情她老人家,個個月給她5元,已經好多年了,咋個還要增加5元?”
“剛才我到輪船碼頭的蘇婆婆家去,屋頭惱火得很,一間偏偏房要倒要倒,河壩頭的冷風從半截竹泥巴牆唿唿灌進來,屋頭冷得很。他的女婿前幾天跳河自殺了,女兒帶著娃兒天天到三渡水背煤炭,沒有人管她。她害病躺在床上呻喚,沒吃沒喝,喂的個豬兒到處拱,弄得滿地都是豬屎。太造孽了!我看不下去了,到醫院請了個醫生給她看病,解了些藥,又向他老人家許願,每個月多增加5塊生活費,一直到他入土為安。”
姚賢圖笑著說:“多拿就多拿嘛!反正你侯平發是學雷鋒學到家了,寧願自己不吃都要拿給別人吃,寧願自己不穿都要拿給別人穿。家頭幾個娃兒都在吃長飯,經濟這麽緊,現在這點工資,更要計劃安排啦,以後賣東西,不要爽手。”她見侯平發不作聲,又說,“明娃兒你要好好兒管一下,要不,要給家頭惹禍哦!他對文革有看法,寫了封信,要寄給北京,幸好我給他撕了。”“信就不要寄了,撕了要得。對文革,我們要冷眼相看,以後會看出結果來的。”父親深知兒的心思,說,“文革這場運動,來勢兇猛,沒有人性,傷人之多,害人之深,破壞之大,違背中華之美德,違反社會發展之規律,遲早要被否定,最終要被定在曆史的恥辱柱上。別看現在到處都在唱:文化大革命好,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歌,這支歌,唱不長。”
侯明明還是憋不住嘴。在班上,他把對文革的看法告訴了同窗學友、人稱“政治家”的“洋娃娃”。當時,班裏的風氣是同學間互取外號,如誰的語文好,稱之“文學家”,誰的數學好,稱之“數學家”,入了團的或喜歡政治課的,稱之“政治家”。
侯明明說:“文革被利用了,是有些人打著反修防修的旗幟,爭權奪利。混水摸魚,亂中奪權,挑起群眾鬥群眾。一窩蜂鬥,鬥對立派。你鬥我鬥大家鬥,鬥過沒完,主席台上坐的那些中央領導,說不定也在鬥,過段時間又要遭幾個……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過七八年又來一次,牛鬼蛇神自己跳出來,來一次就是鬥一批人,整一批人,都倒黴了,工農業生產怎麽上去,國家怎麽能強盛,我們的前途在哪裏?我們……”
“咦,你這些話,很反動。要是在以前,肯定遭起。”“政治家”驚愕之後,張大著嘴巴,“畫家呀!畫家!你腦殼硬是不一般,東想西想,虧你想得出。是不是當了畫家,想當文學家,又想當哲學家?”
話這樣說就算了。侯明明也沒記在心頭,照樣上課、讀書、做作業。
第二天,工作組找侯明明談話了,說是了解運動的新動向,把握鬥爭的新方向。來自縣委黨校的工作組組長表情嚴肅,“侯明明同學,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發動和領導的、在人類曆史上舉世無雙的運動。這場運動,對於反修防修,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是非常及時的、非常必要的。我們要把對毛主席的忠誠,融化在血液中,銘刻在腦海裏,落實在行動上。對領袖忠不忠看行動,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作為一個中學生,對這場運動,對毛主席司令部的人,隻能擁護,絕不能懷疑,更不能反對。不然,犯了方向性錯誤還不知道,前途受了影響,也不知道。”班主任接著說:“工作組對文革的態度,對毛主席司令部的態度,旗幟鮮明,是我們廣大師生學習的榜樣。工作組對侯明明錯誤認識的批評,是對學生負責任的,是為我們班級體好。侯明明思索問題、考慮問題是對的。但是,問題暴露了是好事,錯誤的認識和想法要糾正,要改正,改了還是好學生,前途光明嘛!”
工作組及班主任的一席話,語重心長。剛剛成長的初中生知道了打小報告的作用及禍從口出的後果。
體育課,“畫家”又與“政治家”相遇。為了搶奪一個籃球,兩者較量,在籃球場上互不相讓,大打出手,結果,“政治家”被“畫家”三拳擊倒在地,跑到醫院住院,“畫家”在校長責令下,承擔傷者住院醫療費5元而了結。多年後的同學聚會上,兩人為此事而津津樂道。
初中生的頭腦是求知的、充滿希望的。
初中的生活是天天向上的。
飛雪迎春,校園的梅花綻開了。
風雨送秋,南飛的大雁一行行遠去了。
侯明明在校園的天地裏,無拘無束,唱歌、演戲、學習、畫畫、勞動,不知不覺送走了三個春秋。
初中升高中,要實行考試了。考試前的一個月,全班學生處於臨戰狀態,加緊複習。侯明明搬來初中三年的語文、數學、政治課本,埋頭複習,熱炒熱賣。星期六、星期天,他不休息,夥著班上的一個同學——家住小南門的鄧三娃,溜到學校的高城牆上,相互出題考試,互相問答。為了有刺激性,兩人說定,就像正規的考試一樣,在約定的時間內交卷,迴答錯了、卷子上的題做錯了的就被對方彈奔蹬兒。然後互相改題,又布置下一輪的考試題目。這種方式很起作用,為了考贏對方,也不被對方考到,少被彈奔蹬兒,侯明明絞盡腦汁,押題、猜題、做題。早晨,他起床就背誦政治、語文有關篇章、段落,中午、下午放學後,對數學題,一遍遍演練,常常熬夜。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在初中畢業考試結束後,全年級6個班立馬進行了升高中考試。考場上,正如外麵的三伏天,熱氣騰騰。他見其他同學考得汗流浹背,焦眉愁眼,自己則胸有成竹,做題輕輕鬆鬆,忍不住地打趣道,“高中考題太簡單了,小考小好耍,大考大好耍”。
大紅大紫的中國二號人物一夜間成了叛徒,隨著他一家子出逃,備戰的唿聲減弱了,屏山中學防空洞的挖掘聲漸漸停息。
批陳整風、批林批孔運動接踵而來。
工作組進校了。
工宣隊撤走了。
世事難料。
初中生侯明明匪夷所思:毛澤東的政治秘書、中共首席理論家、中央文革小組組長陳伯達見風使舵,投靠林彪謀反:九大黨章法定的接班人、副統帥林彪急想當國家主席,搞“五七一”工程,謀害偉大統帥,被一舉粉碎。文革的舞台上,政治失敗者猶如走馬燈急轉,劉、鄧、陶倒了,倒劉、鄧、陶的急先鋒林、陳集團土崩瓦解,數百萬文革的功臣紅衛兵,統統開赴農村戰天鬥地,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透過現象看本質,帶著問題,初三學生侯明明課餘飯後到學校圖書館和縣裏文化館翻閱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書,翻閱毛主席的書,咬文嚼字,苦苦思索。思索中,17歲的青少年卻對這場轟轟烈烈、全民參與的文化大革命百思不解,產生了懷疑。
侯明明把懷疑告訴了政治老師艾能,以求解答。
娃娃臉上架副眼鏡的艾老師在屏山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他川大哲學係畢業,分在屏山縣農場勞動,任務是賣牛奶。他每天挑擔牛奶,早出晚歸,到離場5裏地的屏山城,穿街過巷,不停地吆喝,“牛奶、牛奶、鮮牛奶,5分錢一提。大人愛,娃兒喜歡,牛奶……”天天如此,風雨無阻。後來,到屏山中學教政治,讀書娃娃很多都喝過他的牛奶,叫他牛奶老師。他上課,少說多寫,老是整版整版的榜書,粉筆用了一支又一支。學生在下麵抄筆記抄得直皺眉頭。
艾老師聽了侯明明對文革懷疑的話,紅潤的圓臉拉成了雪白的長臉,小聲說,“文革運動,史無前例,是個創舉,老九走了,工農兵登上了上層建築,政治地位空前提高,這是事實。當然,有人趁渾水摸魚,爬上台來另搞一套,魚目混珠,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頭有數。但對文革運動千萬不能懷疑,不要到處亂說喲!不然要惹禍哦!不被打成反革命,都要脫層皮,這些事情多得很。在我們國家,政治粘惹不得。曆次運動,都是學文史哲、搞文史哲的人倒黴。當然,張春橋、姚文元列外,你找他們的文章看看,對你的認識有用。”
侯明明找來這兩人文革中的文章細細琢磨,發覺文章除了拉虎皮作大旗,套話連篇,堆砌詞語,上崗上線,強詞奪理外,更是一個殺威棒,沒有道理可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他激憤了,一度還提起筆,闡述自己對文革的觀點,並用馬、恩、列斯、毛主席的理論對兩人的文章進行批駁,標題是《致張春橋、姚文元的一封公開信》,想發到北京去,不過,在家裏被母親苦苦阻擋,這封信始終沒發成。
母親說:“你腦殼簡單,不曉得利害關係。曉得張春橋、姚文元是啥子人不?咳!中央領導,紅得發紫,一手遮天。”
“咋不曉得呢?他們還是理論家,筆杆子,政策水平高。電影上有他們,廣播頭有他們的講話,報紙上有他們的文章。我就是有疑問,要請他們解答,給他們辯個是非。”侯明明嘀咕道:“道理是以理服人,真理是越辯越明。”
“真理真理,現在哪兒有啥子真理?你書是越讀越迂,腦殼鑽牛角尖,曉得不?你這篇文章寄出去,隻會招來禍事,說不定把你抓進監獄,打成反革命不說,還要牽連媽老漢兒。城隍廟的事,你搞忘了啊?現在好好兒讀你的書,吃你的飯,政治上的事情不要過問。”邊說,邊把侯明明手裏的信封一把抓過來,撕了個稀爛。
“撕了好,免得惹禍!”父親迴來了,一進門就把當月的工資遞到母親手裏,報數,“這個月啥子加齊,領了55塊錢,拿了10塊錢給蘇婆婆……”
“咋個拿十塊,不是說好的,每個月給5塊?”姚賢圖說,“你解放初期,從底壩出來,在她家頭吃了幾天飯,你報恩,月月從自己的工資頭拿5塊錢給她,夠意思了。雖然蘇婆婆解放前死了丈夫,但她把幾個兒女拉扯大了,現在還有孫子,他們曉得管。你同情她老人家,個個月給她5元,已經好多年了,咋個還要增加5元?”
“剛才我到輪船碼頭的蘇婆婆家去,屋頭惱火得很,一間偏偏房要倒要倒,河壩頭的冷風從半截竹泥巴牆唿唿灌進來,屋頭冷得很。他的女婿前幾天跳河自殺了,女兒帶著娃兒天天到三渡水背煤炭,沒有人管她。她害病躺在床上呻喚,沒吃沒喝,喂的個豬兒到處拱,弄得滿地都是豬屎。太造孽了!我看不下去了,到醫院請了個醫生給她看病,解了些藥,又向他老人家許願,每個月多增加5塊生活費,一直到他入土為安。”
姚賢圖笑著說:“多拿就多拿嘛!反正你侯平發是學雷鋒學到家了,寧願自己不吃都要拿給別人吃,寧願自己不穿都要拿給別人穿。家頭幾個娃兒都在吃長飯,經濟這麽緊,現在這點工資,更要計劃安排啦,以後賣東西,不要爽手。”她見侯平發不作聲,又說,“明娃兒你要好好兒管一下,要不,要給家頭惹禍哦!他對文革有看法,寫了封信,要寄給北京,幸好我給他撕了。”“信就不要寄了,撕了要得。對文革,我們要冷眼相看,以後會看出結果來的。”父親深知兒的心思,說,“文革這場運動,來勢兇猛,沒有人性,傷人之多,害人之深,破壞之大,違背中華之美德,違反社會發展之規律,遲早要被否定,最終要被定在曆史的恥辱柱上。別看現在到處都在唱:文化大革命好,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歌,這支歌,唱不長。”
侯明明還是憋不住嘴。在班上,他把對文革的看法告訴了同窗學友、人稱“政治家”的“洋娃娃”。當時,班裏的風氣是同學間互取外號,如誰的語文好,稱之“文學家”,誰的數學好,稱之“數學家”,入了團的或喜歡政治課的,稱之“政治家”。
侯明明說:“文革被利用了,是有些人打著反修防修的旗幟,爭權奪利。混水摸魚,亂中奪權,挑起群眾鬥群眾。一窩蜂鬥,鬥對立派。你鬥我鬥大家鬥,鬥過沒完,主席台上坐的那些中央領導,說不定也在鬥,過段時間又要遭幾個……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過七八年又來一次,牛鬼蛇神自己跳出來,來一次就是鬥一批人,整一批人,都倒黴了,工農業生產怎麽上去,國家怎麽能強盛,我們的前途在哪裏?我們……”
“咦,你這些話,很反動。要是在以前,肯定遭起。”“政治家”驚愕之後,張大著嘴巴,“畫家呀!畫家!你腦殼硬是不一般,東想西想,虧你想得出。是不是當了畫家,想當文學家,又想當哲學家?”
話這樣說就算了。侯明明也沒記在心頭,照樣上課、讀書、做作業。
第二天,工作組找侯明明談話了,說是了解運動的新動向,把握鬥爭的新方向。來自縣委黨校的工作組組長表情嚴肅,“侯明明同學,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發動和領導的、在人類曆史上舉世無雙的運動。這場運動,對於反修防修,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是非常及時的、非常必要的。我們要把對毛主席的忠誠,融化在血液中,銘刻在腦海裏,落實在行動上。對領袖忠不忠看行動,階級鬥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作為一個中學生,對這場運動,對毛主席司令部的人,隻能擁護,絕不能懷疑,更不能反對。不然,犯了方向性錯誤還不知道,前途受了影響,也不知道。”班主任接著說:“工作組對文革的態度,對毛主席司令部的態度,旗幟鮮明,是我們廣大師生學習的榜樣。工作組對侯明明錯誤認識的批評,是對學生負責任的,是為我們班級體好。侯明明思索問題、考慮問題是對的。但是,問題暴露了是好事,錯誤的認識和想法要糾正,要改正,改了還是好學生,前途光明嘛!”
工作組及班主任的一席話,語重心長。剛剛成長的初中生知道了打小報告的作用及禍從口出的後果。
體育課,“畫家”又與“政治家”相遇。為了搶奪一個籃球,兩者較量,在籃球場上互不相讓,大打出手,結果,“政治家”被“畫家”三拳擊倒在地,跑到醫院住院,“畫家”在校長責令下,承擔傷者住院醫療費5元而了結。多年後的同學聚會上,兩人為此事而津津樂道。
初中生的頭腦是求知的、充滿希望的。
初中的生活是天天向上的。
飛雪迎春,校園的梅花綻開了。
風雨送秋,南飛的大雁一行行遠去了。
侯明明在校園的天地裏,無拘無束,唱歌、演戲、學習、畫畫、勞動,不知不覺送走了三個春秋。
初中升高中,要實行考試了。考試前的一個月,全班學生處於臨戰狀態,加緊複習。侯明明搬來初中三年的語文、數學、政治課本,埋頭複習,熱炒熱賣。星期六、星期天,他不休息,夥著班上的一個同學——家住小南門的鄧三娃,溜到學校的高城牆上,相互出題考試,互相問答。為了有刺激性,兩人說定,就像正規的考試一樣,在約定的時間內交卷,迴答錯了、卷子上的題做錯了的就被對方彈奔蹬兒。然後互相改題,又布置下一輪的考試題目。這種方式很起作用,為了考贏對方,也不被對方考到,少被彈奔蹬兒,侯明明絞盡腦汁,押題、猜題、做題。早晨,他起床就背誦政治、語文有關篇章、段落,中午、下午放學後,對數學題,一遍遍演練,常常熬夜。功夫不負有心人。期末,在初中畢業考試結束後,全年級6個班立馬進行了升高中考試。考場上,正如外麵的三伏天,熱氣騰騰。他見其他同學考得汗流浹背,焦眉愁眼,自己則胸有成竹,做題輕輕鬆鬆,忍不住地打趣道,“高中考題太簡單了,小考小好耍,大考大好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