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勤工儉學挑重擔 領導講課出洋相
九死一生獨行俠侯明明的傳奇故事 作者:梅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得對,要時刻擦亮眼睛。我們的同學學習毛主席著作越來越有水平了。”
“羅工宣”上前打斷了尹同學的話,對他說:“你就代表學校參加縣上的講用會,下去做好準備。”接著,他對台下說:“今天的講用會,講出了水平,講得非常好!雖然有的同學演講不當,不要緊,不要背包袱,放了錯誤不要怕,要允許改正,改了就是好同學,好學生嘛……”
“尹娃娃,為了掙表現來這一手。”侯明明心裏想到:上次在劇場開批判會,他用紅纓槍對準沒有向毛主席像鞠躬的“眼鏡”,使“眼鏡”倒了大黴,今天又出風頭,看這小子以後出得了多久。
“尹娃娃”的風頭出得斷斷續續。不久,他離開校門,到大乘當知青,風頭出得上了天。他被縣裏樹立為紮根山村的先進典型,知青的先進代表,到處開會、到處演講。風光了一陣後,隨著知青迴城風,他迴到了城裏釀造廠,頂替死去的父親當了工人,後工廠蕭條倒閉,趕場天便在街上擺了個地攤,賣幾瓶豆油醋為生。98年,侯明明迴屏山過春節在街上遇見了他,他發出感歎:“雖然現在擺地攤賣豆油謀生,生活惱火,迴想這前半輩子還是值,跟毛澤東幹革命,沾了毛澤東的光,當過先進,入了黨,又當書記,上縣、上地區、上省城風光過,坐了小車、住過高級賓館,到處吃油大。雖說迴城進工廠,工廠垮了,但分了一大筆錢,一大批東西,比你值得。你侯明明從小就吹捧鄧小平,80年代初就寫鄧小平的報告文學,吹改革開放,全國獲獎。文化比我高得多,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不說重用你,好事一件都輪不到你。你工作再積極,多次拿了宜賓地區先進個人獎狀有何用?相反,人家不用你,還一腳把你蹬了,幹了幾十年,一分錢都不拿給你,比資本家還黑。枉自幹了20多年,20多年奮鬥,20多年心血等於零,比我還倒黴。我跟著毛澤東幹,值!你跟著鄧小平幹,賣力地吹捧鄧小平,有何用?飯碗都給你端了!”說得侯明明啞口無言。
人生就是拋物線,時低時高很正常。
初中的生活猶如萬花筒,五彩繽紛。既學習,又勞動,還演戲,又畫畫,使人興奮。
同學們除了學文化課,還要關心時事政治,開展大批判,向封、資、修開戰,搞教育改革。班上每周出黑板報、宣傳欄的任務,落在了侯明明頭上。畫畫使他著迷,他畫的刊頭畫:工農兵握著毛著,雄赳赳,氣昂昂。畫的漫畫,一隻大拳頭握著倒立的牛鬼蛇神,惟妙惟肖。侯明明的畫在全校出名了,就連工宣隊、校革委主辦的毛澤東思想宣傳欄,其刊頭畫、插圖也交給他來辦。他的畫被張貼在校門口展覽,引來無數人圍觀。他受到校革委的通報表揚,並被評為三好學生了。紅紙黃字的表揚喜報貼在了縣城大十字街旁的牆壁上,分外醒目。班主任倪老師在朝會上說:“侯明明同學思想進步,不僅僅是政治表現上,而且勞動積極,開門辦學,走毛主席光輝的五、七道路,還為學校的勤工儉學做出了貢獻。”
為學校的勤工儉學做貢獻,指的是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社會勞動活動表現突出,做出了成績。
侯明明不好意思地說,“啥子貢獻喲,算不了啥子!我到方家村砍柴,一挑都是五、六十斤。”勤工儉學跟為家裏砍柴不能相提並論。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從縣城運鹽巴到30多裏地的富榮,初一的同學及教師多是運二、三十斤,侯明明一個人就運50多斤。那是滴水成冰的隆冬季節,當天是風又是雨,山道泥濘,亂七八糟。他在路上又餓、又冷、又累,在風雨中挑起50多斤的鹽巴擔子,邊摔跤、邊哭,不要別人幫忙,硬是咬緊牙關,一身汗一身泥,把鹽巴一斤不少,交到了富榮供銷社。供銷社職工說:“這個學生丁點兒小,挑這麽多鹽巴,走溜路,這麽厲害,有把蠻力。”
不久,學校又組織學生積肥,運到城外5裏地的縣農場。侯明明想了個辦法,把和幾個同學積的肥用板板車拉,這比肩挑背馱運的多得多,農場工人很感動。當周的作文課上,侯明明把這次運肥的活動以小說的形勢寫了出來。語文老師評價:“內容豐富,人物對話、心理描寫、景物描寫恰到好處。”給這篇作文打了滿分,又拿到全年級範讀。語文老師卜啟開——四川師範學院的高材生,在語文課上說:“侯明明很有文學天賦,是當作家的料子。”這句話說得不假,80年代初,二十多歲的青年作家侯明明以飽滿的革命熱情,采寫了反映鄧小平豐功偉績的報告文學——《希望在召喚》,榮獲了由中國作家協會江西分會等機構主辦的“駿彩馳星”全國報告文學大獎賽二等獎。文中,侯明明評價複出不久的鄧小平“堪稱世界第一流的政治家……在北京中南海運籌帷幄……指導全國改革開放,人民致富……”該文引起強烈反響,後由諸多出版社出版,刊物登載,電視報道,作家侯明明的名字在社會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接著,侯明明創作的散文、詩歌、話劇劇本、小說接連發表並獲獎,作為曾教過侯明明的初中語文老師,卜啟開自然引以為榮。這30多年來,卜啟開一直和侯明明保持良好的關係。不過,侯明明心裏還是有點內疚,那時剛剛上初中語文課,卜老師介紹自己,在黑板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卜啟開,他在座位上跟著一些同學起哄:“卜起開、卜起爬、卜起走……”雖然他和起哄的同學被叫到辦公室受訓,但卜老師並沒有為難這些學生。班上的語文課,卜老師喜歡抽學習成績差或者家裏貧窮的同學提問,並給以熱情的鼓勵。而對那些自認為學習成績好或者家庭優越的幹部子弟,他要麽嚴厲批評,要麽熱潮冷諷。同學們說:“卜老師公正,不嫌貧愛富。”83年,卜啟開從屏中調入宜賓市九中當教導主任,發明了無塵黑板擦,申請了國家專利,報道的文章就是侯明明寫的,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反響。可惜,卜老師後來不得誌,從九中提前退休,患病而終。
為了鞏固教育改革成果,工宣隊深入基層,深入班級,調查研究,聽課來了。工宣隊長徑直走到侯明明旁邊的空座位上,座位上放著侯明明的一本白皮紙包裝的現代漢語八百詞,上麵寫著呂叔湘三個字。工宣隊長關切地問:“呂叔湘沒有來啊?”侯明明答:“呂叔湘在清華。”工宣隊長站起來,表情嚴肅,向任課老師講:“把呂叔湘從清華叫迴來,這個同學課不上,無組織無紀律,既然……”侯明明解釋道:“呂叔湘不是我們學校的,人家是清華大學的教授,教語文的。”大家笑起來了,笑得意味深長。
“羅工宣”上前打斷了尹同學的話,對他說:“你就代表學校參加縣上的講用會,下去做好準備。”接著,他對台下說:“今天的講用會,講出了水平,講得非常好!雖然有的同學演講不當,不要緊,不要背包袱,放了錯誤不要怕,要允許改正,改了就是好同學,好學生嘛……”
“尹娃娃,為了掙表現來這一手。”侯明明心裏想到:上次在劇場開批判會,他用紅纓槍對準沒有向毛主席像鞠躬的“眼鏡”,使“眼鏡”倒了大黴,今天又出風頭,看這小子以後出得了多久。
“尹娃娃”的風頭出得斷斷續續。不久,他離開校門,到大乘當知青,風頭出得上了天。他被縣裏樹立為紮根山村的先進典型,知青的先進代表,到處開會、到處演講。風光了一陣後,隨著知青迴城風,他迴到了城裏釀造廠,頂替死去的父親當了工人,後工廠蕭條倒閉,趕場天便在街上擺了個地攤,賣幾瓶豆油醋為生。98年,侯明明迴屏山過春節在街上遇見了他,他發出感歎:“雖然現在擺地攤賣豆油謀生,生活惱火,迴想這前半輩子還是值,跟毛澤東幹革命,沾了毛澤東的光,當過先進,入了黨,又當書記,上縣、上地區、上省城風光過,坐了小車、住過高級賓館,到處吃油大。雖說迴城進工廠,工廠垮了,但分了一大筆錢,一大批東西,比你值得。你侯明明從小就吹捧鄧小平,80年代初就寫鄧小平的報告文學,吹改革開放,全國獲獎。文化比我高得多,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不說重用你,好事一件都輪不到你。你工作再積極,多次拿了宜賓地區先進個人獎狀有何用?相反,人家不用你,還一腳把你蹬了,幹了幾十年,一分錢都不拿給你,比資本家還黑。枉自幹了20多年,20多年奮鬥,20多年心血等於零,比我還倒黴。我跟著毛澤東幹,值!你跟著鄧小平幹,賣力地吹捧鄧小平,有何用?飯碗都給你端了!”說得侯明明啞口無言。
人生就是拋物線,時低時高很正常。
初中的生活猶如萬花筒,五彩繽紛。既學習,又勞動,還演戲,又畫畫,使人興奮。
同學們除了學文化課,還要關心時事政治,開展大批判,向封、資、修開戰,搞教育改革。班上每周出黑板報、宣傳欄的任務,落在了侯明明頭上。畫畫使他著迷,他畫的刊頭畫:工農兵握著毛著,雄赳赳,氣昂昂。畫的漫畫,一隻大拳頭握著倒立的牛鬼蛇神,惟妙惟肖。侯明明的畫在全校出名了,就連工宣隊、校革委主辦的毛澤東思想宣傳欄,其刊頭畫、插圖也交給他來辦。他的畫被張貼在校門口展覽,引來無數人圍觀。他受到校革委的通報表揚,並被評為三好學生了。紅紙黃字的表揚喜報貼在了縣城大十字街旁的牆壁上,分外醒目。班主任倪老師在朝會上說:“侯明明同學思想進步,不僅僅是政治表現上,而且勞動積極,開門辦學,走毛主席光輝的五、七道路,還為學校的勤工儉學做出了貢獻。”
為學校的勤工儉學做貢獻,指的是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社會勞動活動表現突出,做出了成績。
侯明明不好意思地說,“啥子貢獻喲,算不了啥子!我到方家村砍柴,一挑都是五、六十斤。”勤工儉學跟為家裏砍柴不能相提並論。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從縣城運鹽巴到30多裏地的富榮,初一的同學及教師多是運二、三十斤,侯明明一個人就運50多斤。那是滴水成冰的隆冬季節,當天是風又是雨,山道泥濘,亂七八糟。他在路上又餓、又冷、又累,在風雨中挑起50多斤的鹽巴擔子,邊摔跤、邊哭,不要別人幫忙,硬是咬緊牙關,一身汗一身泥,把鹽巴一斤不少,交到了富榮供銷社。供銷社職工說:“這個學生丁點兒小,挑這麽多鹽巴,走溜路,這麽厲害,有把蠻力。”
不久,學校又組織學生積肥,運到城外5裏地的縣農場。侯明明想了個辦法,把和幾個同學積的肥用板板車拉,這比肩挑背馱運的多得多,農場工人很感動。當周的作文課上,侯明明把這次運肥的活動以小說的形勢寫了出來。語文老師評價:“內容豐富,人物對話、心理描寫、景物描寫恰到好處。”給這篇作文打了滿分,又拿到全年級範讀。語文老師卜啟開——四川師範學院的高材生,在語文課上說:“侯明明很有文學天賦,是當作家的料子。”這句話說得不假,80年代初,二十多歲的青年作家侯明明以飽滿的革命熱情,采寫了反映鄧小平豐功偉績的報告文學——《希望在召喚》,榮獲了由中國作家協會江西分會等機構主辦的“駿彩馳星”全國報告文學大獎賽二等獎。文中,侯明明評價複出不久的鄧小平“堪稱世界第一流的政治家……在北京中南海運籌帷幄……指導全國改革開放,人民致富……”該文引起強烈反響,後由諸多出版社出版,刊物登載,電視報道,作家侯明明的名字在社會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接著,侯明明創作的散文、詩歌、話劇劇本、小說接連發表並獲獎,作為曾教過侯明明的初中語文老師,卜啟開自然引以為榮。這30多年來,卜啟開一直和侯明明保持良好的關係。不過,侯明明心裏還是有點內疚,那時剛剛上初中語文課,卜老師介紹自己,在黑板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卜啟開,他在座位上跟著一些同學起哄:“卜起開、卜起爬、卜起走……”雖然他和起哄的同學被叫到辦公室受訓,但卜老師並沒有為難這些學生。班上的語文課,卜老師喜歡抽學習成績差或者家裏貧窮的同學提問,並給以熱情的鼓勵。而對那些自認為學習成績好或者家庭優越的幹部子弟,他要麽嚴厲批評,要麽熱潮冷諷。同學們說:“卜老師公正,不嫌貧愛富。”83年,卜啟開從屏中調入宜賓市九中當教導主任,發明了無塵黑板擦,申請了國家專利,報道的文章就是侯明明寫的,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反響。可惜,卜老師後來不得誌,從九中提前退休,患病而終。
為了鞏固教育改革成果,工宣隊深入基層,深入班級,調查研究,聽課來了。工宣隊長徑直走到侯明明旁邊的空座位上,座位上放著侯明明的一本白皮紙包裝的現代漢語八百詞,上麵寫著呂叔湘三個字。工宣隊長關切地問:“呂叔湘沒有來啊?”侯明明答:“呂叔湘在清華。”工宣隊長站起來,表情嚴肅,向任課老師講:“把呂叔湘從清華叫迴來,這個同學課不上,無組織無紀律,既然……”侯明明解釋道:“呂叔湘不是我們學校的,人家是清華大學的教授,教語文的。”大家笑起來了,笑得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