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吊唁
兵荒年,我在都市囤貨養一代女皇 作者:茶樹長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玉瑤和宋紅英進了皇宮裏,自打周玉瑤上任晉陽城,這還是他第一次迴到這朝堂。
原先站滿群臣的地方,如今是空蕩蕩的一片,周玉瑤走到一處地毯下麵,有些傷感。
“當初我好像就是跪在這裏,聽候父皇下令,讓我上任晉陽城,算來也有好幾年了...”
此時宮殿的房梁上都吊著白布,與周玉瑤出征的那時截然不同。
皇宮上下哀樂齊鳴,宋紅英也被周玉瑤這悲傷的氣氛感染了,覺得鼻子有些發散,上前跟周玉瑤說道。
“公主...還是請公主快步走到後殿去,太子靈樞就擺在那裏...”
周玉瑤點點頭,繼續緩緩往前走著,人有旦夕禍福,周玉瑤也想不到,為何太子這麽早就...
“公主,來的未免有些遲了吧?”
一個聲音從大殿後的柱子傳來,周玉瑤一陣錯愕,循著聲音望過去,說話的正是周寧王。
“太子靈樞已停四日有餘,再過兩日便和皇長孫一同下葬,公主現在才來,未免有些不上心啊!”
周寧王朝著周玉瑤譏諷道,話裏話外都是在指責周玉瑤不能盡忠,太子薨世這樣的大事,居然還來的如此緩慢。
周玉瑤斜了一眼周寧王,淡淡的迴應了一句。
“山高路遠,加之路上有土匪攔路,故來遲了一些,如果我沒記錯,我應該是在您的轄區碰到的土匪吧?”
周玉瑤如同風一般,從周寧王的身邊飄過,還反將了周寧王一軍。
“真是想不到,寧王治理的能力會如此低下,境內居然還會有土匪大行其道,若是在晉陽城...哼。”
宋紅英快步跟上周玉瑤,隻留下周寧王惡狠狠的迴頭瞪了一眼周玉瑤的背影。
“我倒要看看,你能猖狂到什麽時候?”
周玉瑤和宋紅英來到了後殿,太子的靈樞正擺放在此處,院子裏到處都是散落的紙錢。
太子靈樞前麵點著兩盞長明燈,旁邊都是用金銀珠寶雕琢的工藝品,到時候是要隨著太子一同下葬的。
周玉瑤一眼就看了出來,一個玻璃杯擺在正中央,這是當初她送給太子的禮物,沒想到太子居然如此喜歡。
周玉瑤上前,朝著太子的靈柩磕下三個頭,喃喃的說道。
“殿下多有怪罪,山高路遠,玉瑤實在不能及時趕迴來啊!”
一旁的樂手將哀樂吹的震天響,周玉瑤將自己帶的祭品也奉了上去,那是張萬和之前給她的珍珠,比較小巧輕便,周玉瑤也就隨身攜帶了。
周玉瑤祭拜完畢,站起身,就看到自己的母親鄭貴妃也披麻戴孝,示意周玉瑤過來。
鄭貴妃將周玉瑤帶到了一個僻靜的地方,上上下下將周玉瑤打量了一番。
“瑤兒,你終於迴來了,可想死額娘了!”
周玉瑤也淚流滿麵,在晉陽城的這些日子,她也無時無刻不思想自己的母親。
周玉瑤跪在地上,淚流滿麵。
“娘,瑤兒不孝,不能來看額娘。”
“快起來,地上冷,你能來看額娘,額娘就已經很滿足了。”
鄭貴妃趕緊將周玉瑤從地上拉起來,周玉瑤擦擦眼淚。
“娘,玉瑤此次事務繁忙,恐怕等太子下葬後,又要迴晉陽城中去了,到時候再跟母親見一麵,恐怕就難了。”
鄭貴妃的手摸著周玉瑤的臉,幫周玉瑤擦去眼角的淚水,歎了一口氣。
“哎...你還記得我以前給你寫的信麽,恐怕這次你不一定能迴晉陽城啊...”
周玉瑤聽到這話,心都涼了半截,如果自己真的不能迴到晉陽城,那恐怕留在上京城,就要任憑周寧王白布了。
到時候,張萬和告訴自己,要被送去給北蠻人和親...恐怕也...
周玉瑤不敢繼續往下想,立刻將頭埋進了母親的懷裏。
“娘...瑤兒不想...”
鄭貴妃歎了一口氣,國家大事,全憑皇上一人做主,她哪裏有能插手的機會?
鄭貴妃偷偷給周玉瑤支了一個招。
“太子薨世,你父皇這幾日茶飯不思,身體也是日漸消瘦,剛剛已經迴去休息了。”
“你這些日子少在你父皇眼前晃悠,興許你父皇想不起這茬,等你迴了晉陽城,我再勸一勸他,這事情說不定還能再往後拖一拖。”
鄭貴妃說完,又歎了一口氣。
“隻是可惜,這計謀不知道能不能成,就算能成,恐怕也管用不了多久。”
“你父皇既然已經動了這個心思,將你從晉陽城調任迴來,也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周玉瑤聽到這話,立馬感謝道。
“多謝額娘,不需時間太長,能讓我迴晉陽城去,和晉陽城的父老鄉親們道別,玉瑤無憾矣。”
鄭貴妃點點頭,她還有一個事情沒有說,也不想告訴周玉瑤。
但沒想到,周玉瑤居然主動說了出來。
“額娘在宮內也要小心,太子薨世,等父皇駕崩的時候,必然是周寧王上位,您和她的母親劉賢妃一向不和,若是有機會,還請額娘早日遠離宮內這是非之地。”
鄭貴妃有些驚訝的看著周玉瑤,沒想到她在晉陽城曆練了這麽些年,也有如此高的眼界?
“玉瑤,你不用擔心為你難過,你舅舅和你外公在外帶兵平定南方山越叛亂去了,就算那周寧王上位,也絕不敢拿我們一家子怎麽樣。”
鄭貴妃安慰周玉瑤道,其實她心裏也清楚,如果周寧王震的當了皇上,憑自己宗族的那些兵力,完全不可能撼動大夏的一根手指頭。
這是一個小太監慌慌張張的找來了,看到周玉瑤就下跪。
“公主,貴妃,原來您在這裏,可讓我一通好找!”
周玉瑤一臉疑惑,問那小太監是什麽事情。
“穿皇上的喻令,請公主祭拜完太子之靈猴,速到養心殿去,皇上在那裏等著您。”
周玉瑤看了慕青這貴妃一眼,點了一下頭。
“知道了,你去會告父皇,玉瑤這邊整理一下,立馬就去拜見父皇。”
原先站滿群臣的地方,如今是空蕩蕩的一片,周玉瑤走到一處地毯下麵,有些傷感。
“當初我好像就是跪在這裏,聽候父皇下令,讓我上任晉陽城,算來也有好幾年了...”
此時宮殿的房梁上都吊著白布,與周玉瑤出征的那時截然不同。
皇宮上下哀樂齊鳴,宋紅英也被周玉瑤這悲傷的氣氛感染了,覺得鼻子有些發散,上前跟周玉瑤說道。
“公主...還是請公主快步走到後殿去,太子靈樞就擺在那裏...”
周玉瑤點點頭,繼續緩緩往前走著,人有旦夕禍福,周玉瑤也想不到,為何太子這麽早就...
“公主,來的未免有些遲了吧?”
一個聲音從大殿後的柱子傳來,周玉瑤一陣錯愕,循著聲音望過去,說話的正是周寧王。
“太子靈樞已停四日有餘,再過兩日便和皇長孫一同下葬,公主現在才來,未免有些不上心啊!”
周寧王朝著周玉瑤譏諷道,話裏話外都是在指責周玉瑤不能盡忠,太子薨世這樣的大事,居然還來的如此緩慢。
周玉瑤斜了一眼周寧王,淡淡的迴應了一句。
“山高路遠,加之路上有土匪攔路,故來遲了一些,如果我沒記錯,我應該是在您的轄區碰到的土匪吧?”
周玉瑤如同風一般,從周寧王的身邊飄過,還反將了周寧王一軍。
“真是想不到,寧王治理的能力會如此低下,境內居然還會有土匪大行其道,若是在晉陽城...哼。”
宋紅英快步跟上周玉瑤,隻留下周寧王惡狠狠的迴頭瞪了一眼周玉瑤的背影。
“我倒要看看,你能猖狂到什麽時候?”
周玉瑤和宋紅英來到了後殿,太子的靈樞正擺放在此處,院子裏到處都是散落的紙錢。
太子靈樞前麵點著兩盞長明燈,旁邊都是用金銀珠寶雕琢的工藝品,到時候是要隨著太子一同下葬的。
周玉瑤一眼就看了出來,一個玻璃杯擺在正中央,這是當初她送給太子的禮物,沒想到太子居然如此喜歡。
周玉瑤上前,朝著太子的靈柩磕下三個頭,喃喃的說道。
“殿下多有怪罪,山高路遠,玉瑤實在不能及時趕迴來啊!”
一旁的樂手將哀樂吹的震天響,周玉瑤將自己帶的祭品也奉了上去,那是張萬和之前給她的珍珠,比較小巧輕便,周玉瑤也就隨身攜帶了。
周玉瑤祭拜完畢,站起身,就看到自己的母親鄭貴妃也披麻戴孝,示意周玉瑤過來。
鄭貴妃將周玉瑤帶到了一個僻靜的地方,上上下下將周玉瑤打量了一番。
“瑤兒,你終於迴來了,可想死額娘了!”
周玉瑤也淚流滿麵,在晉陽城的這些日子,她也無時無刻不思想自己的母親。
周玉瑤跪在地上,淚流滿麵。
“娘,瑤兒不孝,不能來看額娘。”
“快起來,地上冷,你能來看額娘,額娘就已經很滿足了。”
鄭貴妃趕緊將周玉瑤從地上拉起來,周玉瑤擦擦眼淚。
“娘,玉瑤此次事務繁忙,恐怕等太子下葬後,又要迴晉陽城中去了,到時候再跟母親見一麵,恐怕就難了。”
鄭貴妃的手摸著周玉瑤的臉,幫周玉瑤擦去眼角的淚水,歎了一口氣。
“哎...你還記得我以前給你寫的信麽,恐怕這次你不一定能迴晉陽城啊...”
周玉瑤聽到這話,心都涼了半截,如果自己真的不能迴到晉陽城,那恐怕留在上京城,就要任憑周寧王白布了。
到時候,張萬和告訴自己,要被送去給北蠻人和親...恐怕也...
周玉瑤不敢繼續往下想,立刻將頭埋進了母親的懷裏。
“娘...瑤兒不想...”
鄭貴妃歎了一口氣,國家大事,全憑皇上一人做主,她哪裏有能插手的機會?
鄭貴妃偷偷給周玉瑤支了一個招。
“太子薨世,你父皇這幾日茶飯不思,身體也是日漸消瘦,剛剛已經迴去休息了。”
“你這些日子少在你父皇眼前晃悠,興許你父皇想不起這茬,等你迴了晉陽城,我再勸一勸他,這事情說不定還能再往後拖一拖。”
鄭貴妃說完,又歎了一口氣。
“隻是可惜,這計謀不知道能不能成,就算能成,恐怕也管用不了多久。”
“你父皇既然已經動了這個心思,將你從晉陽城調任迴來,也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周玉瑤聽到這話,立馬感謝道。
“多謝額娘,不需時間太長,能讓我迴晉陽城去,和晉陽城的父老鄉親們道別,玉瑤無憾矣。”
鄭貴妃點點頭,她還有一個事情沒有說,也不想告訴周玉瑤。
但沒想到,周玉瑤居然主動說了出來。
“額娘在宮內也要小心,太子薨世,等父皇駕崩的時候,必然是周寧王上位,您和她的母親劉賢妃一向不和,若是有機會,還請額娘早日遠離宮內這是非之地。”
鄭貴妃有些驚訝的看著周玉瑤,沒想到她在晉陽城曆練了這麽些年,也有如此高的眼界?
“玉瑤,你不用擔心為你難過,你舅舅和你外公在外帶兵平定南方山越叛亂去了,就算那周寧王上位,也絕不敢拿我們一家子怎麽樣。”
鄭貴妃安慰周玉瑤道,其實她心裏也清楚,如果周寧王震的當了皇上,憑自己宗族的那些兵力,完全不可能撼動大夏的一根手指頭。
這是一個小太監慌慌張張的找來了,看到周玉瑤就下跪。
“公主,貴妃,原來您在這裏,可讓我一通好找!”
周玉瑤一臉疑惑,問那小太監是什麽事情。
“穿皇上的喻令,請公主祭拜完太子之靈猴,速到養心殿去,皇上在那裏等著您。”
周玉瑤看了慕青這貴妃一眼,點了一下頭。
“知道了,你去會告父皇,玉瑤這邊整理一下,立馬就去拜見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