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晉陽城的百姓
兵荒年,我在都市囤貨養一代女皇 作者:茶樹長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早上,宋紅葉站在張萬和的房間外麵,聽到裏麵鼾聲如雷。
周玉瑤走到張萬和的門口,疑惑的問道。
“這都快到辰時了,萬和真君還沒醒來麽?”
宋紅葉點點頭。
“嗯,聽說昨夜萬和真君的屋裏到了子時才熄燈。”
周玉瑤苦笑了一聲。
“好吧,莫要驚擾了萬和的清夢,等他醒了之後再向我稟報,吩咐夥房不要熄了灶台,給萬和溫一碗粥。”
張萬和一覺睡到了上午十點鍾,周玉瑤給他鋪的被子實在是太軟和了,張萬和整個人都陷進去,完全不想出來。
張萬和看到手機上的時間從九點跳到十點,實在是不情不願餓從被窩裏爬起來,穿好衣服,準備出門去洗漱。
“萬和真君。”
在門口等候多時的丫鬟遞上毛巾和水盆,水盆裏還往外冒著熱氣。
剛才她聽到屋裏的動靜,便猜到張萬和將要起床了,早早的把熱水準備好,供張萬和洗漱。
張萬和洗漱完畢,立馬又有仆人把準備好的膳食送了上來。
周玉瑤也匆匆趕來,張萬和此時正坐在屋裏喝粥,那粥裏添加了一些肉沫,還有鮑魚之類的東西。
周玉瑤笑盈盈的湊到張萬和的旁邊。
“萬和,我已經把今天的事務處理完了,一會兒陪你在晉陽城逛逛怎麽樣?”
周玉瑤的笑容傳染了張萬和,他跟著笑了起來,放下手中的勺子,同樣微笑的看著周玉瑤。
“那就麻煩你了?”
張萬和看著眼前這個年紀跟自己相仿小姑娘,雖然貴為公主,一城之主,居然也有這樣古靈精怪的一麵?
張萬和的內心一下子軟了,周玉瑤平日裏得端著公主的架子,或許隻有在張萬和的麵前,她才可以返璞歸真。
周玉瑤用力的點了點頭。
“不麻煩,一點都不麻煩。”
張萬和很快就把周玉瑤準備好的早飯一掃而光,另一邊的周玉瑤也早已備好了車馬。
周玉瑤之前給張萬和送過北蠻戰馬,張萬和也因此有一點騎馬的本事在身上。
張萬和走到周玉瑤給他準備的高頭大馬旁邊,周玉瑤則在一旁小心的扶著張萬和。
張萬和心裏暗自吃了一驚,這周玉瑤與其他弱女子不同,雙臂極其結實,藏著千鈞之力,兩隻手似乎很輕鬆的就能把張萬和托起來。
張萬和爬上了馬匹,反觀比他矮半個頭的周玉瑤,走到馬旁邊,腳一蹬,一套操作行雲流水,直接就上了馬。
張萬和在一旁看的簡直是自愧不如,心裏暗暗感歎,周玉瑤真乃巾幗英雄。
周玉瑤和張萬和並排走在晉陽城的大街上,周玉瑤笑著跟張萬和解釋,之前靠著張萬和援助的那些東西,在外麵賣了不少錢迴來,所以把這晉陽城的街道拓寬了一下。
周玉瑤一邊說著,一邊有百姓紛紛前來跪拜,張萬和看著不禁感歎。
“你這個公主真得民心啊!這麽多百姓自發前來跪拜你。”
周玉瑤笑著搖了搖頭。
“非也,他們都是來跪拜你的,昨天我已經將消息散布到晉陽城中去,說萬和真君要到晉陽城中來,百姓才自發到街上來看的。”
張萬和這才明白,為啥今天周玉瑤給自己準備的衣服格外的華麗,原來是要維護百姓心中萬和真君的形象啊!
張萬和看了看跪在周圍的百姓,不停的朝著他作揖磕頭,嘴裏念叨著萬和真君。
路邊還有一些百姓抱著大號的萬和真君神像,和之前張萬和剛穿越過來,在周玉瑤那裏看到的一模一樣。
張萬和感慨不已,沒想到自己隻是給晉陽城送了這麽些物資,就有這麽多的百姓對他感恩戴德。
張萬和頓時責任感爆棚,既然這麽多百姓把他張萬和奉若神明,他自然也不能虧待了這些百姓。
張萬和心裏暗自定下了一個目標,一定要讓晉陽城的百姓過上現代的物質生活。
張萬和跟周玉瑤在晉陽城內巡視了一圈,周玉瑤一邊走,一邊給張萬和講解。
“當初就是住這裏的百姓來給晉陽守軍送糧食,還有北蠻軍的奸細就在那裏被發現...”
說著說著,周玉瑤不禁潸然淚下,當初的日子是何其的艱難,若非張萬和相助,現在晉陽城的百姓恐怕全部都化為了腳下的一捧黃土。
張萬和最看不慣女孩子掉眼淚,看到一顆淚珠從周玉瑤的眼眶滑落,張萬和瞬間就慌了神。
張萬和順手伸向了上衣口袋,平常他都會在那裏放一包紙,但現在換上了周玉瑤給他準備的衣服,那個位置連個口袋都沒有。
張萬和兩手往身上一拍,才反應過來自己換了衣服,身上根本就沒有帶紙巾。
周玉瑤用手指抹了抹眼淚,盡力的擠出一絲笑容。
“沒事了,現在晉陽城已經強盛起來了,北蠻人都跟我們簽訂互市的條約,海內升平,不用再糾結過去的苦日子了。”
張萬和跟周玉瑤迴了城主府,剛才周玉瑤的反應讓張萬和感觸頗深。
張萬和又問了晉陽城內的人口,錢財,糧食之類的基本情況,聽到晉陽城已經發展到二十五萬人的時候,張萬和明顯皺了一下眉頭。
張萬和覺得這個人口還是太少了,大夏國國內有將近六千多萬的人口,晉陽城隻單單占了二十五萬,這個比重實在有點少。
張萬和此言一出,周玉瑤立刻就上來握住張萬和的手。
“我也有此想法啊!隻可惜百姓似乎都無意來晉陽城,我也正為此苦惱啊。”
張萬和給周玉瑤提了“居有所,戶有田,民安樂,國盛安。”的口號,在大夏國內大肆宣傳。
周玉瑤覺得有些難以理解,之前她也不是沒有在大夏國宣揚過類似的話,但是效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好。
張萬和卻不這麽認為,如今大夏國跟北蠻人通商,地點就在晉陽城不遠處,到時候全國各地的商人都會到這裏來。
這時候再提出這個口號,必定能廣為傳頌,到時候不怕天底下其他的百姓過得不好。
周玉瑤也靜下心來想了一下,此舉也並無不行的道理。
周玉瑤走到張萬和的門口,疑惑的問道。
“這都快到辰時了,萬和真君還沒醒來麽?”
宋紅葉點點頭。
“嗯,聽說昨夜萬和真君的屋裏到了子時才熄燈。”
周玉瑤苦笑了一聲。
“好吧,莫要驚擾了萬和的清夢,等他醒了之後再向我稟報,吩咐夥房不要熄了灶台,給萬和溫一碗粥。”
張萬和一覺睡到了上午十點鍾,周玉瑤給他鋪的被子實在是太軟和了,張萬和整個人都陷進去,完全不想出來。
張萬和看到手機上的時間從九點跳到十點,實在是不情不願餓從被窩裏爬起來,穿好衣服,準備出門去洗漱。
“萬和真君。”
在門口等候多時的丫鬟遞上毛巾和水盆,水盆裏還往外冒著熱氣。
剛才她聽到屋裏的動靜,便猜到張萬和將要起床了,早早的把熱水準備好,供張萬和洗漱。
張萬和洗漱完畢,立馬又有仆人把準備好的膳食送了上來。
周玉瑤也匆匆趕來,張萬和此時正坐在屋裏喝粥,那粥裏添加了一些肉沫,還有鮑魚之類的東西。
周玉瑤笑盈盈的湊到張萬和的旁邊。
“萬和,我已經把今天的事務處理完了,一會兒陪你在晉陽城逛逛怎麽樣?”
周玉瑤的笑容傳染了張萬和,他跟著笑了起來,放下手中的勺子,同樣微笑的看著周玉瑤。
“那就麻煩你了?”
張萬和看著眼前這個年紀跟自己相仿小姑娘,雖然貴為公主,一城之主,居然也有這樣古靈精怪的一麵?
張萬和的內心一下子軟了,周玉瑤平日裏得端著公主的架子,或許隻有在張萬和的麵前,她才可以返璞歸真。
周玉瑤用力的點了點頭。
“不麻煩,一點都不麻煩。”
張萬和很快就把周玉瑤準備好的早飯一掃而光,另一邊的周玉瑤也早已備好了車馬。
周玉瑤之前給張萬和送過北蠻戰馬,張萬和也因此有一點騎馬的本事在身上。
張萬和走到周玉瑤給他準備的高頭大馬旁邊,周玉瑤則在一旁小心的扶著張萬和。
張萬和心裏暗自吃了一驚,這周玉瑤與其他弱女子不同,雙臂極其結實,藏著千鈞之力,兩隻手似乎很輕鬆的就能把張萬和托起來。
張萬和爬上了馬匹,反觀比他矮半個頭的周玉瑤,走到馬旁邊,腳一蹬,一套操作行雲流水,直接就上了馬。
張萬和在一旁看的簡直是自愧不如,心裏暗暗感歎,周玉瑤真乃巾幗英雄。
周玉瑤和張萬和並排走在晉陽城的大街上,周玉瑤笑著跟張萬和解釋,之前靠著張萬和援助的那些東西,在外麵賣了不少錢迴來,所以把這晉陽城的街道拓寬了一下。
周玉瑤一邊說著,一邊有百姓紛紛前來跪拜,張萬和看著不禁感歎。
“你這個公主真得民心啊!這麽多百姓自發前來跪拜你。”
周玉瑤笑著搖了搖頭。
“非也,他們都是來跪拜你的,昨天我已經將消息散布到晉陽城中去,說萬和真君要到晉陽城中來,百姓才自發到街上來看的。”
張萬和這才明白,為啥今天周玉瑤給自己準備的衣服格外的華麗,原來是要維護百姓心中萬和真君的形象啊!
張萬和看了看跪在周圍的百姓,不停的朝著他作揖磕頭,嘴裏念叨著萬和真君。
路邊還有一些百姓抱著大號的萬和真君神像,和之前張萬和剛穿越過來,在周玉瑤那裏看到的一模一樣。
張萬和感慨不已,沒想到自己隻是給晉陽城送了這麽些物資,就有這麽多的百姓對他感恩戴德。
張萬和頓時責任感爆棚,既然這麽多百姓把他張萬和奉若神明,他自然也不能虧待了這些百姓。
張萬和心裏暗自定下了一個目標,一定要讓晉陽城的百姓過上現代的物質生活。
張萬和跟周玉瑤在晉陽城內巡視了一圈,周玉瑤一邊走,一邊給張萬和講解。
“當初就是住這裏的百姓來給晉陽守軍送糧食,還有北蠻軍的奸細就在那裏被發現...”
說著說著,周玉瑤不禁潸然淚下,當初的日子是何其的艱難,若非張萬和相助,現在晉陽城的百姓恐怕全部都化為了腳下的一捧黃土。
張萬和最看不慣女孩子掉眼淚,看到一顆淚珠從周玉瑤的眼眶滑落,張萬和瞬間就慌了神。
張萬和順手伸向了上衣口袋,平常他都會在那裏放一包紙,但現在換上了周玉瑤給他準備的衣服,那個位置連個口袋都沒有。
張萬和兩手往身上一拍,才反應過來自己換了衣服,身上根本就沒有帶紙巾。
周玉瑤用手指抹了抹眼淚,盡力的擠出一絲笑容。
“沒事了,現在晉陽城已經強盛起來了,北蠻人都跟我們簽訂互市的條約,海內升平,不用再糾結過去的苦日子了。”
張萬和跟周玉瑤迴了城主府,剛才周玉瑤的反應讓張萬和感觸頗深。
張萬和又問了晉陽城內的人口,錢財,糧食之類的基本情況,聽到晉陽城已經發展到二十五萬人的時候,張萬和明顯皺了一下眉頭。
張萬和覺得這個人口還是太少了,大夏國國內有將近六千多萬的人口,晉陽城隻單單占了二十五萬,這個比重實在有點少。
張萬和此言一出,周玉瑤立刻就上來握住張萬和的手。
“我也有此想法啊!隻可惜百姓似乎都無意來晉陽城,我也正為此苦惱啊。”
張萬和給周玉瑤提了“居有所,戶有田,民安樂,國盛安。”的口號,在大夏國內大肆宣傳。
周玉瑤覺得有些難以理解,之前她也不是沒有在大夏國宣揚過類似的話,但是效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好。
張萬和卻不這麽認為,如今大夏國跟北蠻人通商,地點就在晉陽城不遠處,到時候全國各地的商人都會到這裏來。
這時候再提出這個口號,必定能廣為傳頌,到時候不怕天底下其他的百姓過得不好。
周玉瑤也靜下心來想了一下,此舉也並無不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