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白堯或書,十五,不,今年應該十六了。三年前和二仲師來到顓臾國,住在蒙村空空居,跟著二仲師學習醫術。”那名考官念完手上帛書介紹後,又看了白堯或書一眼繼續道:“上麵寫的可否正確?”


    白堯或書道:“正確”


    考官:“恩,總之學醫術是非常正確的,不管今天能否取的資格,希望你都不要放棄你心中所堅持的醫術!”


    白堯或書點點頭。


    考核官:“首先由醫師問答”


    一名異常和藹,看著讓人感覺很可親的白袍老者站了起來,隻見白袍老者已經白發蒼蒼,但是容顏確如中年人一般。


    “我叫無雲子,不用擔心,我不會為難你的,隻是問一些做基本的。”微微一笑望著或書道:


    “人為何生病”


    “飲食不節製,起居不規律,寒暑不避,風雨迎之。總之不知持滿、不知禦神,就會百病叢生。”或書侃侃道來,這些都是二仲師不知道說了多少遍了,天天要求自己這麽做,想不記住也難呀。


    無雲子道:“病分為幾種”


    白堯或書道:“三種,外因、內因、不內外因”。


    無雲子道:“具體詳說”


    白堯或書道:“外因,天地有六邪:風寒暑濕燥熱,從外入內,經絡受邪,傷於五藏。


    內因,七情六欲,五藏鬱發,直接從內而傷。


    不內外因,就是剩下的了,像天災人禍、蟲毒猛獸、刀傷車撞、等等想不到的這些都是了!”


    “恩”無雲子很是欣慰道來,捋了捋胡子繼續道“該如何區分呢?”。


    白堯或書道:“看似千變萬化,其實就二個字,分清楚陰陽而已”


    無雲子道:“再具體一點”


    白堯或書道:“黃帝雲,不,應該是岐伯天師說的,


    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


    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


    水是陰,是寒,是虛;


    火是陽,是熱,是實。


    分清陰陽寒熱就可以了,但寒熱體內變化,隻有心細察微之人可以判別。”


    無雲子點點頭道:“那五行,你是怎麽理解的?”


    白堯或書看了一眼無雲子道:


    “天地對應陰陽,天地之間有五行,五行不過春夏秋冬在加養育萬物的土”


    無雲子問道:“五行對應何種氣”


    白堯或書道:


    “木是敷和之氣,敷布和暢,散布溫和;


    火是升明,上升光明,萬物欣欣向榮;


    土是備化,土含萬物,無所不備,土生萬物,無所不化;


    金是審平,金主審伐,和則清寧公平;


    水是靜順,像水一樣清靜柔順。”


    “恩,還不錯.....那與五藏有何關聯”無雲子又問道


    “人體五髒腑藏有魂神魄意誌,對應外界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藏的形成不過外界五行木火土金水日積月累的結果。


    心無所貪,平淡虛無,元氣順從,五氣歸藏、精神內守,就不會生病”


    無雲子道:“如若生病,該如何診治?”


    白堯或書道:“得道之人,運轉元氣就可以把邪氣排出,未得道之人則需要借用針、藥等外物配合診治”


    無雲子道:“針遵循何法”


    白堯或書道:“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有三百六十五穴。一年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經脈。人體對應天地乾坤,用針也必遵循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也就是說虛則實之,滿則泄之,鬱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


    無雲子道:“用藥呢?”


    白堯或書道:“草藥生長在土裏,春夏秋冬四時受日月滋潤,也就有寒涼溫熱四種藥性。


    對症入藥,寒者溫之,熱著涼之。


    不過如此,千變萬化,也是探精求微之人才可以掌握的”


    無雲子道:“哈哈,也算略有見解”無雲子好像很開心,指著天和地繼續道“你看著天地之氣!”


    “恩”


    白堯或書道:“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


    雨出地氣,雲出天氣,


    天上雲雨不過天地二氣的顯象。


    天氣不升,地氣不降。


    天氣不降,地氣無以升


    就像西荒旱海,廣闊無垠,全是沙漠,雲雨很少。”


    無雲子道:“很好,你對陰陽的看法?”


    白堯或書道:“陰陽無處不在。


    高山白雪皚皚,陰達到極點,沒有陽氣,生命何談。


    烈火之中,陽達到極點,沒有陰氣,也沒有生命。


    唯有陰陽平衡的地方,才是孕育生命的地方”


    無雲子道:


    “不錯,可以借物形象說明一下嘛”


    白堯或書道:“比如說土,土隻有陽沒有陰的話,就會幹涸成沙漠


    土隻有陰沒有陽的話,則會冰天凍地,萬物不生”


    現場有的人聽的明白,有的人聽的恍惚,有的直接聽不懂走了。風淵辰總覺的這些話哪裏聽過,風輕輕卻聽的無味,想拉花之之去別處看看,可花之之卻聽的津津有味,臉上似有驚喜似有迷茫。


    “什麽都知道,你為什麽還沒有突破元氣屏障,難道你隻是嘴上很厲害,但是實際卻很懶惰的嘛”


    或書朝那一看原來是一名中年男子,看服飾應該是名大巫祝。或書也不在意,隻是微微一笑道:


    “以前確實是很刻意去領悟元氣,後來發現確實沒有天賦。其實領悟到元氣或者沒有領悟到元氣又有什麽區別呢?就像錢貝一樣,有一個錢貝與有很多錢貝又什麽區別呢?我隻是在做自己改做的事情,順應這天時。”


    “借口,這般年紀應該是不畏艱險,多多跟隨師長學習,不管什麽樣的宗科對方國有用都應該拚搏一番,所謂多多益善。”


    白堯或書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危殆也。人的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危險的。我現在主要學醫道有關的宗科,至於元氣隻能依靠機緣了。”


    大祝剛要說話。無雲子打斷了大祝


    “小友,醫理不錯,實踐不知道怎麽樣呢?”


    白堯或書心想以前都是二仲師在做,自己雖然很少單獨診治,但是基本的應該還是懂的。


    “學藝不精,但在需要之際可以略施一二”


    無雲子道:“小小年紀,也不容易了。看那邊有很多藥材與針具,簡述一下藥的配伍,並且可否做一二副丹藥來。”


    白堯或書道:“這有何難,


    一年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藥性也有寒、涼、溫、熱,


    丹藥在人體的趨向也不過升、降、浮、沉。


    春夏溫熱,丹藥在人體就是升浮;秋冬寒涼在人體就是沉降。


    五行則是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土居中化。


    藥也就有五種味道:酸、苦、甘、辛、鹹。


    丹藥配藥也不過君、臣、佐、使,寒者溫之,熱者涼之,達到陰陽平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元明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星之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星之流並收藏天元明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