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虎陵之戰大獲全勝以後,太辰國的大軍便趁機攻克漢中道。南華國因此損兵折將,半壁江山再度淪陷。君守樂懼怕他們進攻關京道,遣人攜帶重金前來議和。
鑒於鬼戎國主淵啟已然歸國,正在召集諸部的首領們集結兵力,道治皇帝獨孤弘以為北方的戰爭即將開始,同意跟南華國進行議和。
左、右大將班師迴朝之後,道治皇帝龍顏大悅,諸位將領僉有封賞。
然而,右大將嬴成殷雖然遷任大司馬,卻因此被削去掌管夷州的兵權,並且賜宅京中以便上朝。至於右大將一職,則由二皇子獨孤湛接任,率領鬼武騎前往北方駐軍。
而獨孤燁雖然在第二次食日戰爭中戰功卓著,卻因在進攻北冥鬼穀關之後下落不明,致使凜州的兵馬損失慘重而獲罪,被削去左大將的稱號跟掌管凜州的兵權,從此除為雲州牧。
聞言後,眾位大臣莫敢進言,隻能將此歸咎於聖意難測。
在那之後不久,道治皇帝獨孤弘便因病重在宮中常臥不起,隨即降旨立北靖王獨孤煊為太子,並且令其代為監國,從此不理朝政。
數月之後,道治皇帝獨孤弘日漸病重,崔禦醫探病後搖頭歎息,乾照城籠罩在一片陰鬱的氣息裏。
原來,在當年的那場食日戰爭之後,獨孤弘便已重疾纏身。當獨孤弘在夷延城斬殺鬼戎國主淵昌的時候,卻又因此而舊疾複發,使得他的身體每況愈下。
獨孤煊在子夜時分蒙受陛下的召見,衣不解帶地趕往宮中。後來,道治皇帝向大相國蕭稹與國師李道成以目示意,他們會意後隨即施禮告退。懿貞皇後凝望著他們父子相見時的身影,含淚掩上了朱紅的隔扇門。
“煊兒,你終於來了。”道治皇帝對他說:“而今孤大限將至,恐不久於人世。你若是晚來一步,便見不到為孤了。”
獨孤煊聞言後深受感動,頓時泫然而泣,道:“父皇洪福齊天,定會安然無恙的。”
“各有天命,何須傷懷?你且上來,我有話與你說。”道治皇帝向他招了招手,太子獨孤煊神色恭順地走上前來,向對方俯身傾耳。
“在你的心裏,是不是也覺得孤年邁昏庸了?”道治皇帝說,“嬴成殷跟獨孤燁此番功不可沒,孤卻沒有對他們繼續委以重任。”
“兒臣不敢。父皇馭人有方,自然另有深意。”
“哦,那你倒是說說是何緣故。”
“嬴成殷功高震主,夷州的鬼武騎卻又所向披靡。”獨孤煊迴答道:“父皇實乃憂心他擁兵自重,故而此番將其明升暗降。至於獨孤燁無端獲罪,卻是叫兒臣一時間摸不著頭腦。”
“說得極是,但不全對。”道治皇帝說,“難道你以為前任左大將滕岐蠻真的是噬宗的人嗎?倘若誠如其言,那匹夫當年又怎麽會不認得獨孤燁後頸上的轉生印?”
“父皇此言何意?”
“個中隱情說來話長,日後國師自會跟你道明一切。”道治皇帝解釋說,“總而言之,滕岐蠻並不是噬宗中人。那麽他為何要投靠鬼戎國?而且僅憑在他麾下的那些兵馬,便有膽量在淮州舉兵造反?”
“難道父皇疑心嬴成殷暗中意圖謀反,並且慫恿滕岐蠻隨他揭竿而起?”獨孤煊說,“可是他在第二次食日戰爭中,斬殺鬼戎國的妖怪不計其數,為我立下太辰立下赫赫戰功,又怎麽會勾結敵國?”
“倘若他才是真正的噬宗教眾,一直假借著鬼戎國細作的身份,接近滕岐蠻並且教唆著他叛變?要知道,噬宗之人為了發動戰爭,都是會不擇手段的。”
“然而這一切都是父皇的揣測,並無任何證據表明,嬴成殷便是噬宗的教眾。”
“若是那證據當真存在,嬴成殷的首級便已端進殿來了。”
“莫非貶謫獨孤燁,也是因為噬宗的緣故?”獨孤煊問道。
“他跟噬宗有些淵源,卻又與之不同。”道治皇帝說,“孤之所以將燁兒貶往雲州千櫻城,是因為想讓他在那兒秘密訓練新軍。如若嬴成殷日後起了謀反之心,汝可下命起用燁兒,自然能夠化險為夷。
“大相國蕭稹與國師李道成二人隨孤征戰多年,汝須敬之如父兄。還有三將穆達罕、四將公孫無忌跟戶部尚書紀思卓等人,悉為忠良之士,望汝知而善用。至於滿朝文武多鼠輩,凡事多思親察,不可輕信讒言。”
這時,道治皇帝突然劇烈地咳出血來。獨孤煊忙不迭地用手帕拂去嘴角的血跡,忽而潸然淚下,道:“兒臣謹記。”
“而今孤將帝位傳授給你。願汝布仁德於天下,光複先祖之榮光。皇天後土相佑,太辰千秋萬載。”道治皇帝解下君權的象征,即獨孤一族世代相傳的雷之魔書跟神器天澤鏡,並將它們交到太子的手裏。
“孤登基以來南征北戰,獨斷天下二十餘載,滅雲漢,略南華,開拓萬裏河山,文治武功遠邁前朝。從今往後,你便是這太辰國的皇帝了,莫要辱沒我獨孤一族的威名。
“老祖宗躬冒矢石打下的江山社稷,你就是死也得給我守住。再強大的王朝終有一天也會老去,而謀朝篡位之人則在其後虎視眈眈。”
聞言後,獨孤煊不禁默然垂淚,手裏捏緊著暗紫色的雷之魔書跟天澤鏡,鄭重其事地迴答道:“兒臣領旨。”
“孤有些乏了,你權且退下罷。”道治皇帝似乎並不想讓太辰的新君望見自己死去時的模樣,連忙揮手命他退下。
而後,道治皇帝儼然坐在養心殿內的病榻上,透過雕有花紋的窗欞盡覽皇宮外的月色。在那數不盡的青磚粉牆的底下,埋藏著獨孤王朝無盡輝煌的過往。
趁著今宵月色正好,獨孤弘沒有像往常一樣躺在病榻上,而是令仕女推著四輪車將他送到華緣宮的同清池旁。
麵對著已然幹涸的同清池,風燭殘年的道治皇帝又想起了年少的他,在長風山上與高陽念芸初見之時,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
當年天羽國內常有妖怪落草為寇,在鄉野間作奸犯科。而他身為劍宗弟子,自然得下山斬妖,匡扶正道。
豈料有一迴偏生遭遇伏擊,激戰多時後,那一夥盜賊折損了不少人馬,唯有為首的那名女妖毫發未傷,並且舔了舔嘴唇朝他走來。
隻見她身穿著秋香色對襟大袖,臉上塗著一層厚厚的胭脂,低束著的頭發裏微微露出尖尖的耳朵。
以此同時,有個武士裝束的中年男子在暗中觀戰已久,其麵龐則籠罩在濃重的陰影裏。此人乃是眥睚衛統領徐成達,已經奉命暗中守護獨孤弘多年。
眼見著獨孤弘已是強弩之末,而女妖卻是對他步步緊逼。那正是這般兇險萬分之時,徐成達連忙一步三丈,腳踏樹梢淩空飛起,抽劍下來替他迎戰。
隻見他麵對敵人嚴陣以待,雙手緊握著尺半長的劍柄,保持著隨時準備進攻的姿態,卻始終沒有輕舉妄動。而那女妖卻是後揮著衣袖衝上前來,劍刃斬落在她那漆黑的指尖時迸出點點火花。
徐成達頓時抽劍後退,拚盡全力斬出一劍,雪白的劍氣朝著敵人裂地而去,對方立即施展法術,麵前的土地在翻湧後結為盾牌,將那劍氣抵擋下來的同時,卻也遮擋住了她的視野。
然而此時,徐成達卻又忽而出現在那女妖的身後,並且揮劍從她的頭頂上斬落下來。豈料那女妖身首異處之後,斷首處忽而生出霧氣般的蛇形身軀,颯然朝著一旁的獨孤弘爬去,而後蹬地飛去,一口咬住了他的胳膊。
“不好,這女妖是落頭氏。”
徐成達頓時腳尖沾地飛身而起,雙手掿劍刺穿了它的脊椎骨,使得那女妖不禁鬆開口來,發出悲慘的尖叫聲。
這時,坐在地上的獨孤弘餘驚未定,忽而瞥見那女妖的身體忽而動了起來,心急如焚地指著徐成達的背後喊道:“徐大人小心……”
然而當他意識到這一點,卻是為時已晚。那無頭之屍從在他的背後探出手來,頓時破開他身上堅硬的護甲,並且帶著血跡從徐成達的腹部穿過。
溫熱的血液沿著黑色的指尖順流而下,點點滴滴落在獨孤弘的臉上。而後徐成達艱難地轉動了劍柄,那女妖的頭顱頓時灰飛煙滅。
“徐大人,你要振作一些。”獨孤弘對他說,“劍宗的人很快便會趕來,倒時候你會得到救治的。”
“我怕是等不到那個時候了。”徐成達忽而顯得憂傷起來,虛弱地說:“請恕卑職無能,接下來的路,殿下要一個人走了。”
而後他忽然眼前一黑,身子無力地傾倒下去。獨孤弘將他扶了起來,道:“徐成達你給我起來,我迴乾照後還要給你加官晉爵的,你怎麽能死在這種地方?”
葳蕤的草叢裏發出窸窣的聲響,雜遝的足音離這兒越來越近,使得獨孤弘頓時心頭一凜。莫不是那幫妖怪的同黨尚且潛伏其中,然而輸人不輸陣,縱使無力迎戰也得舉起劍來。
獨孤弘吃力地挪動身體,拔起徐成達留下的長劍,並將劍尖直直地指著麵前的草叢,道:“究竟是誰?趕緊出來。”
有道嬌小的人影忽然草叢裏竄了出來,繩掛在腳上的鈴鐺發出清脆的響聲。那個身穿杏黃交領短襖的少女為之嚇了一跳,站定在那兒遲遲不動。
那少女眼見著獨孤弘拿劍指著她,隻得緩緩舉起手來,秋波微轉,道:“你傷得很重。”
獨孤弘依舊執拗地舉著那把劍,問道:“方才你聽見了什麽?”
然而他卻並不在乎答案,已經下定決心要把對方殺了,方能以絕後患。
一旦此事走漏任何的風聲,不但會令他身陷囹圄,而且還會使父皇籌謀多年的計劃付諸東流。
獨孤弘提劍向她走去的時候,左下腹的傷口上流出更多的血來。
最終,他卻疲憊不堪地倒在她的腳邊,眼瞼變得愈發地沉重起來。大事不妙了,獨孤弘在沉睡前如此想著。而那少女凝望著這名眉目清秀的少年郎,忽而噗哧一聲笑了起來,
“公主殿下,那兒有什麽好玩的呀?聽說劍宗的弟子正在附近追捕妖怪。這兒太危險了,咱們還是趕緊迴宮吧。”
這時,有位宮女模樣的年輕女子舉著兔形的花燈走了過來,其後跟著雲漢國守衛京城的數十名羽林衛。
而那少女束發的紅緞帶在風中飄拂著,而後柔聲答道:“不,這兒什麽都沒有。”
多年以後,獨孤弘在雲漢國的劍宗武會中展露鋒芒,為觀戰的地方官員所看重,就此效忠朝廷。後來,他不但憑借著赫赫戰功封了侯,而且深受如意公主的垂青。
年輕的國君很是賞識他的才能跟膽魄,將自己的姊姊如意公主賜婚給他。而他成了駙馬爺之後官運亨通,最終晉升為雲漢國手掿軍權的兵馬大元帥。
殊不知,近年來從邊境頻頻傳來的捷報,其實是德隆皇帝跟他密謀已久的結果。誰也沒有料到,這位年輕的駙馬爺便是當年被眥睚衛暗中送往雲漢國的那位皇子。
德隆四十三年,獨孤弘在晉中郡起兵造反,跟太辰國的大軍裏應外合,一舉攻破了雲漢國的都城,最終獲得父皇的認可並登基稱帝。
獨孤弘這一生有過三個女人,分別是懿貞皇後、華妃跟高陽昭儀。她們一共為他留下了二男一女。
雖然他從未想要辜負其中的任何一個,但是她們後來卻都因他而變得不幸。至於他最為難忘的一位,便是大皇子獨孤煊的生母、高陽昭儀。
據獨孤秘史記載,高陽念芸於道治元年死於風寒,芳齡永駐二十六歲。然而不為人知的是,自從雲漢國為太辰國所滅,她曾多次起了輕生的念頭。
因為她始終無法忍受自己的夫君領兵攻破皇宮,並且殺害她的胞弟,雲漢國的末代皇帝高陽弈。
最終,這位出身高貴的女子懷揣著悲憤與羞愧,在夜半時分自溺於同清池中,隻為他留下那個尚在繈褓中的男嬰跟無盡的遺憾。
道治皇帝一直對此耿耿於懷,並在悔恨中度過了自己的餘生。
然而此刻,不久於人世的獨孤弘有那麽一瞬間,仿佛能夠看見那道窈窕的倩影在池中沐濯,烏黑而美麗的長頭在水裏飄動著。
而後,隻見她朝著交織著月光的水麵上遊去,渾圓的雙肩漸漸高出湛然的池麵。從頭頂落下的清水順著後背流向光滑而白皙的大腿,使得附近忽而響起一陣嘩嘩的水聲。
赤裸著後背的女子正在同清池上蓮步微挪,朝著薄霧彌漫的池畔走去,宛若洛神行走於水上。後來,她用腳尖撩起放在青石上蟬紗衣,默默低頭係著衣襟處纖細的羅帶。
她那紅潤的身體在月夜裏泛著幽光,搭在胸前的青絲發梢正在滴水。而後,那女子緩緩別過臉來望著他,嘴角揚起的弧度恰到好處。
道治皇帝注視著對方的臉龐,恍然失神地說:“念芸,你還在恨我嗎?”
“想來你已在此孤苦伶仃多年,而今便讓我隨你去罷。”獨孤弘不禁抬起手來,似是在隔空觸摸著她的臉頰。而後他忽而釋然一笑,那隻手隨即垂落在蓋在膝蓋上的紫貂皮氅裏。
鑒於鬼戎國主淵啟已然歸國,正在召集諸部的首領們集結兵力,道治皇帝獨孤弘以為北方的戰爭即將開始,同意跟南華國進行議和。
左、右大將班師迴朝之後,道治皇帝龍顏大悅,諸位將領僉有封賞。
然而,右大將嬴成殷雖然遷任大司馬,卻因此被削去掌管夷州的兵權,並且賜宅京中以便上朝。至於右大將一職,則由二皇子獨孤湛接任,率領鬼武騎前往北方駐軍。
而獨孤燁雖然在第二次食日戰爭中戰功卓著,卻因在進攻北冥鬼穀關之後下落不明,致使凜州的兵馬損失慘重而獲罪,被削去左大將的稱號跟掌管凜州的兵權,從此除為雲州牧。
聞言後,眾位大臣莫敢進言,隻能將此歸咎於聖意難測。
在那之後不久,道治皇帝獨孤弘便因病重在宮中常臥不起,隨即降旨立北靖王獨孤煊為太子,並且令其代為監國,從此不理朝政。
數月之後,道治皇帝獨孤弘日漸病重,崔禦醫探病後搖頭歎息,乾照城籠罩在一片陰鬱的氣息裏。
原來,在當年的那場食日戰爭之後,獨孤弘便已重疾纏身。當獨孤弘在夷延城斬殺鬼戎國主淵昌的時候,卻又因此而舊疾複發,使得他的身體每況愈下。
獨孤煊在子夜時分蒙受陛下的召見,衣不解帶地趕往宮中。後來,道治皇帝向大相國蕭稹與國師李道成以目示意,他們會意後隨即施禮告退。懿貞皇後凝望著他們父子相見時的身影,含淚掩上了朱紅的隔扇門。
“煊兒,你終於來了。”道治皇帝對他說:“而今孤大限將至,恐不久於人世。你若是晚來一步,便見不到為孤了。”
獨孤煊聞言後深受感動,頓時泫然而泣,道:“父皇洪福齊天,定會安然無恙的。”
“各有天命,何須傷懷?你且上來,我有話與你說。”道治皇帝向他招了招手,太子獨孤煊神色恭順地走上前來,向對方俯身傾耳。
“在你的心裏,是不是也覺得孤年邁昏庸了?”道治皇帝說,“嬴成殷跟獨孤燁此番功不可沒,孤卻沒有對他們繼續委以重任。”
“兒臣不敢。父皇馭人有方,自然另有深意。”
“哦,那你倒是說說是何緣故。”
“嬴成殷功高震主,夷州的鬼武騎卻又所向披靡。”獨孤煊迴答道:“父皇實乃憂心他擁兵自重,故而此番將其明升暗降。至於獨孤燁無端獲罪,卻是叫兒臣一時間摸不著頭腦。”
“說得極是,但不全對。”道治皇帝說,“難道你以為前任左大將滕岐蠻真的是噬宗的人嗎?倘若誠如其言,那匹夫當年又怎麽會不認得獨孤燁後頸上的轉生印?”
“父皇此言何意?”
“個中隱情說來話長,日後國師自會跟你道明一切。”道治皇帝解釋說,“總而言之,滕岐蠻並不是噬宗中人。那麽他為何要投靠鬼戎國?而且僅憑在他麾下的那些兵馬,便有膽量在淮州舉兵造反?”
“難道父皇疑心嬴成殷暗中意圖謀反,並且慫恿滕岐蠻隨他揭竿而起?”獨孤煊說,“可是他在第二次食日戰爭中,斬殺鬼戎國的妖怪不計其數,為我立下太辰立下赫赫戰功,又怎麽會勾結敵國?”
“倘若他才是真正的噬宗教眾,一直假借著鬼戎國細作的身份,接近滕岐蠻並且教唆著他叛變?要知道,噬宗之人為了發動戰爭,都是會不擇手段的。”
“然而這一切都是父皇的揣測,並無任何證據表明,嬴成殷便是噬宗的教眾。”
“若是那證據當真存在,嬴成殷的首級便已端進殿來了。”
“莫非貶謫獨孤燁,也是因為噬宗的緣故?”獨孤煊問道。
“他跟噬宗有些淵源,卻又與之不同。”道治皇帝說,“孤之所以將燁兒貶往雲州千櫻城,是因為想讓他在那兒秘密訓練新軍。如若嬴成殷日後起了謀反之心,汝可下命起用燁兒,自然能夠化險為夷。
“大相國蕭稹與國師李道成二人隨孤征戰多年,汝須敬之如父兄。還有三將穆達罕、四將公孫無忌跟戶部尚書紀思卓等人,悉為忠良之士,望汝知而善用。至於滿朝文武多鼠輩,凡事多思親察,不可輕信讒言。”
這時,道治皇帝突然劇烈地咳出血來。獨孤煊忙不迭地用手帕拂去嘴角的血跡,忽而潸然淚下,道:“兒臣謹記。”
“而今孤將帝位傳授給你。願汝布仁德於天下,光複先祖之榮光。皇天後土相佑,太辰千秋萬載。”道治皇帝解下君權的象征,即獨孤一族世代相傳的雷之魔書跟神器天澤鏡,並將它們交到太子的手裏。
“孤登基以來南征北戰,獨斷天下二十餘載,滅雲漢,略南華,開拓萬裏河山,文治武功遠邁前朝。從今往後,你便是這太辰國的皇帝了,莫要辱沒我獨孤一族的威名。
“老祖宗躬冒矢石打下的江山社稷,你就是死也得給我守住。再強大的王朝終有一天也會老去,而謀朝篡位之人則在其後虎視眈眈。”
聞言後,獨孤煊不禁默然垂淚,手裏捏緊著暗紫色的雷之魔書跟天澤鏡,鄭重其事地迴答道:“兒臣領旨。”
“孤有些乏了,你權且退下罷。”道治皇帝似乎並不想讓太辰的新君望見自己死去時的模樣,連忙揮手命他退下。
而後,道治皇帝儼然坐在養心殿內的病榻上,透過雕有花紋的窗欞盡覽皇宮外的月色。在那數不盡的青磚粉牆的底下,埋藏著獨孤王朝無盡輝煌的過往。
趁著今宵月色正好,獨孤弘沒有像往常一樣躺在病榻上,而是令仕女推著四輪車將他送到華緣宮的同清池旁。
麵對著已然幹涸的同清池,風燭殘年的道治皇帝又想起了年少的他,在長風山上與高陽念芸初見之時,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
當年天羽國內常有妖怪落草為寇,在鄉野間作奸犯科。而他身為劍宗弟子,自然得下山斬妖,匡扶正道。
豈料有一迴偏生遭遇伏擊,激戰多時後,那一夥盜賊折損了不少人馬,唯有為首的那名女妖毫發未傷,並且舔了舔嘴唇朝他走來。
隻見她身穿著秋香色對襟大袖,臉上塗著一層厚厚的胭脂,低束著的頭發裏微微露出尖尖的耳朵。
以此同時,有個武士裝束的中年男子在暗中觀戰已久,其麵龐則籠罩在濃重的陰影裏。此人乃是眥睚衛統領徐成達,已經奉命暗中守護獨孤弘多年。
眼見著獨孤弘已是強弩之末,而女妖卻是對他步步緊逼。那正是這般兇險萬分之時,徐成達連忙一步三丈,腳踏樹梢淩空飛起,抽劍下來替他迎戰。
隻見他麵對敵人嚴陣以待,雙手緊握著尺半長的劍柄,保持著隨時準備進攻的姿態,卻始終沒有輕舉妄動。而那女妖卻是後揮著衣袖衝上前來,劍刃斬落在她那漆黑的指尖時迸出點點火花。
徐成達頓時抽劍後退,拚盡全力斬出一劍,雪白的劍氣朝著敵人裂地而去,對方立即施展法術,麵前的土地在翻湧後結為盾牌,將那劍氣抵擋下來的同時,卻也遮擋住了她的視野。
然而此時,徐成達卻又忽而出現在那女妖的身後,並且揮劍從她的頭頂上斬落下來。豈料那女妖身首異處之後,斷首處忽而生出霧氣般的蛇形身軀,颯然朝著一旁的獨孤弘爬去,而後蹬地飛去,一口咬住了他的胳膊。
“不好,這女妖是落頭氏。”
徐成達頓時腳尖沾地飛身而起,雙手掿劍刺穿了它的脊椎骨,使得那女妖不禁鬆開口來,發出悲慘的尖叫聲。
這時,坐在地上的獨孤弘餘驚未定,忽而瞥見那女妖的身體忽而動了起來,心急如焚地指著徐成達的背後喊道:“徐大人小心……”
然而當他意識到這一點,卻是為時已晚。那無頭之屍從在他的背後探出手來,頓時破開他身上堅硬的護甲,並且帶著血跡從徐成達的腹部穿過。
溫熱的血液沿著黑色的指尖順流而下,點點滴滴落在獨孤弘的臉上。而後徐成達艱難地轉動了劍柄,那女妖的頭顱頓時灰飛煙滅。
“徐大人,你要振作一些。”獨孤弘對他說,“劍宗的人很快便會趕來,倒時候你會得到救治的。”
“我怕是等不到那個時候了。”徐成達忽而顯得憂傷起來,虛弱地說:“請恕卑職無能,接下來的路,殿下要一個人走了。”
而後他忽然眼前一黑,身子無力地傾倒下去。獨孤弘將他扶了起來,道:“徐成達你給我起來,我迴乾照後還要給你加官晉爵的,你怎麽能死在這種地方?”
葳蕤的草叢裏發出窸窣的聲響,雜遝的足音離這兒越來越近,使得獨孤弘頓時心頭一凜。莫不是那幫妖怪的同黨尚且潛伏其中,然而輸人不輸陣,縱使無力迎戰也得舉起劍來。
獨孤弘吃力地挪動身體,拔起徐成達留下的長劍,並將劍尖直直地指著麵前的草叢,道:“究竟是誰?趕緊出來。”
有道嬌小的人影忽然草叢裏竄了出來,繩掛在腳上的鈴鐺發出清脆的響聲。那個身穿杏黃交領短襖的少女為之嚇了一跳,站定在那兒遲遲不動。
那少女眼見著獨孤弘拿劍指著她,隻得緩緩舉起手來,秋波微轉,道:“你傷得很重。”
獨孤弘依舊執拗地舉著那把劍,問道:“方才你聽見了什麽?”
然而他卻並不在乎答案,已經下定決心要把對方殺了,方能以絕後患。
一旦此事走漏任何的風聲,不但會令他身陷囹圄,而且還會使父皇籌謀多年的計劃付諸東流。
獨孤弘提劍向她走去的時候,左下腹的傷口上流出更多的血來。
最終,他卻疲憊不堪地倒在她的腳邊,眼瞼變得愈發地沉重起來。大事不妙了,獨孤弘在沉睡前如此想著。而那少女凝望著這名眉目清秀的少年郎,忽而噗哧一聲笑了起來,
“公主殿下,那兒有什麽好玩的呀?聽說劍宗的弟子正在附近追捕妖怪。這兒太危險了,咱們還是趕緊迴宮吧。”
這時,有位宮女模樣的年輕女子舉著兔形的花燈走了過來,其後跟著雲漢國守衛京城的數十名羽林衛。
而那少女束發的紅緞帶在風中飄拂著,而後柔聲答道:“不,這兒什麽都沒有。”
多年以後,獨孤弘在雲漢國的劍宗武會中展露鋒芒,為觀戰的地方官員所看重,就此效忠朝廷。後來,他不但憑借著赫赫戰功封了侯,而且深受如意公主的垂青。
年輕的國君很是賞識他的才能跟膽魄,將自己的姊姊如意公主賜婚給他。而他成了駙馬爺之後官運亨通,最終晉升為雲漢國手掿軍權的兵馬大元帥。
殊不知,近年來從邊境頻頻傳來的捷報,其實是德隆皇帝跟他密謀已久的結果。誰也沒有料到,這位年輕的駙馬爺便是當年被眥睚衛暗中送往雲漢國的那位皇子。
德隆四十三年,獨孤弘在晉中郡起兵造反,跟太辰國的大軍裏應外合,一舉攻破了雲漢國的都城,最終獲得父皇的認可並登基稱帝。
獨孤弘這一生有過三個女人,分別是懿貞皇後、華妃跟高陽昭儀。她們一共為他留下了二男一女。
雖然他從未想要辜負其中的任何一個,但是她們後來卻都因他而變得不幸。至於他最為難忘的一位,便是大皇子獨孤煊的生母、高陽昭儀。
據獨孤秘史記載,高陽念芸於道治元年死於風寒,芳齡永駐二十六歲。然而不為人知的是,自從雲漢國為太辰國所滅,她曾多次起了輕生的念頭。
因為她始終無法忍受自己的夫君領兵攻破皇宮,並且殺害她的胞弟,雲漢國的末代皇帝高陽弈。
最終,這位出身高貴的女子懷揣著悲憤與羞愧,在夜半時分自溺於同清池中,隻為他留下那個尚在繈褓中的男嬰跟無盡的遺憾。
道治皇帝一直對此耿耿於懷,並在悔恨中度過了自己的餘生。
然而此刻,不久於人世的獨孤弘有那麽一瞬間,仿佛能夠看見那道窈窕的倩影在池中沐濯,烏黑而美麗的長頭在水裏飄動著。
而後,隻見她朝著交織著月光的水麵上遊去,渾圓的雙肩漸漸高出湛然的池麵。從頭頂落下的清水順著後背流向光滑而白皙的大腿,使得附近忽而響起一陣嘩嘩的水聲。
赤裸著後背的女子正在同清池上蓮步微挪,朝著薄霧彌漫的池畔走去,宛若洛神行走於水上。後來,她用腳尖撩起放在青石上蟬紗衣,默默低頭係著衣襟處纖細的羅帶。
她那紅潤的身體在月夜裏泛著幽光,搭在胸前的青絲發梢正在滴水。而後,那女子緩緩別過臉來望著他,嘴角揚起的弧度恰到好處。
道治皇帝注視著對方的臉龐,恍然失神地說:“念芸,你還在恨我嗎?”
“想來你已在此孤苦伶仃多年,而今便讓我隨你去罷。”獨孤弘不禁抬起手來,似是在隔空觸摸著她的臉頰。而後他忽而釋然一笑,那隻手隨即垂落在蓋在膝蓋上的紫貂皮氅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