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三策可定國,公子想要什麽?
我是反賊,娶個公主很合理吧? 作者:水裏撈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是。”
白發太監應了一聲,出門而去。
不久。
趙紫薇孤身走入,見到趙徹三人正在耳語。
“父皇,柳叔父,鄭老。”
便先打了一聲招唿,而後接道:“父皇不是要召見李公子嗎?為何隻讓兒臣一人進來?”
三人相視一笑,扭頭將心中想法告知趙紫薇。
趙紫薇聽後,愣道:“什麽?父皇有意讓兒臣拜這個李公子為師,還要把阿狸許配給他?”
趙徹點頭,“蕊兒覺得父皇這個決定,欠缺考慮嗎?此人驚才,已是滿樓皆知之事。單憑他展現出來的才華,就堪為人師!若再能有些謀略和運籌大局的能力,便是朝廷棟梁之才。因何不能成為汝師?”
“鄭老亦有此想,你大可不必質疑。至於阿狸,男婚女嫁本是正常之事,她是你的閨房密友,你不也希望她有個好歸宿嗎?此子多才,阿狸貌美,豈非天生一對嗎?”
趙紫薇驚道:“可是,以阿狸那個性子,若知道父皇強行賜婚,隻怕會...”
話沒說完。
趙徹就打斷道:“哎,這隻是初步的想法,前提是此子得有入仕的資質,方才能成事。在此之前,無需過多考慮。再者,此事你柳叔父已經應允,想必阿狸是可能明白的。”
“倒是朕有個問題想問你,若此子可堪入仕,以你之見,應該把他放在何處啊?”
趙紫薇稍稍語塞,道:“這個要看他擅長什麽,因才擇用,方是上選。但若此子略有全才,當首選戶部。”
趙徹眼前一亮,似乎很讚同趙紫薇這個說法,追問道:“哦?為何是戶部?”
“因為我西楚戰亂多年,今雖大定,但朝野依舊呈現兵強民弱的局勢。國庫拮據,各行各業百廢待興,百姓生活困苦,一些偏遠州縣...尚且食不果腹,民眾怨聲載道。難為無米之炊,已成朝局的尖銳問題。”
趙紫薇鄭重道:“要想解決這個矛盾,唯有短時間內大力發展民生,首先解決百姓的飯碗問題。而父皇舉辦五朝盛會的初衷,便有兩點。其一,令周邊四國承認我趙氏正統的地位。其二,借此機會開放邊關貿易,促進商貿發展,改善底層民生,充實國庫,以安萬民。”
“但這是一個龐大的國策計劃,要想落實,絕非一人可以辦到,需要許多善於經濟的良臣謀士參與其中。戶部之責,便顯突出。父皇要舉賢納士,當則以此類人才為先。李公子若可用,自是首選入戶部。”
三人聽了,同時笑著點頭。
趙徹滿意道:“很好,蕊兒此言深得朕心,朕便是有此想法。卻不知此子是否也有你這樣見解,知道朝廷問題的症結所在。等下,朕會讓鄭老代為考驗他。他若有通過,此後便跟著你。”
“朕會將戶部交予你手,你可放開手腳大幹。而此子既為汝師,也是你公主府的謀士。可知?但朕和他之前有些交集,不便以帝君的身份相見,就暫且瞞著吧!”
趙紫薇見他一臉決然的樣子,也不好多說什麽,隻能點頭應是。
心中卻頗有詫異,父皇居然讓一個小年輕來做本宮的老師?
一開始,不是說是鄭老嗎?
這突然一變,難道是認為此子之才,可以與鄭老媲美?
正想著,趙徹就已經開口讓李宣進來,而後自己卻與柳風陽走到了房中的屏風後。
門外。
李宣聽見白發太監的叫喚後,邁步走進。
剛進門,就見到趙紫薇與鄭南端坐在主位兩側,一臉嚴肅之色。
令李大當家不覺有些狐疑,心道這二人怎麽一副麵試官的樣子,但嘴上沒有多說,隻是循例行了個禮。
鄭南倒也是個幹脆之人,直言道:“李小友不必多禮,咱們明人不說暗話。公主殿下既在此,你當也能猜到老朽是因何而來!你可有入仕報國之心?可知目前朝廷之難,在於何處?”
李宣聽了,倒也明白這二人是想招攏自己,也是幹脆道:“略懂。朝廷目前之難,難在沒錢。百姓之難,難在果腹。而鄭老與公主之難,就在於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以安社稷。”
他直截了當,毫不拖泥帶水。
直接點出問題的同時,又顯灑脫。
趙紫薇二人對視一眼,互有驚訝,儼然想不到他竟能一語中的。
趙氏皇庭問鼎京都已有十年之間,朝野大局趨於穩定,再無大麵積的戰亂。
但這戰後遺留的諸多問題卻在不斷地凸顯,首當其衝便是沒有錢,舉國上下百廢待興,各地隱有民怨。
鄭南目光微閃道:“李小友倒是看得通透,卻不知...你若有權,當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
李宣笑道:“很簡單,施以三策可定國!其一,開放與四國的邊關互市,取長補短,棄足補缺,充盈國庫。其二,重農重商,輕賦稅,保民生。其三,嚴於法度,施仁政,以法治國,從嚴治國,凝聚民心。”
鄭南露出驚喜的神情:“小友可否說得具體些?”
“可以是可以,但...小生隻是無名小卒,無品無官,豈敢妄議朝廷大事?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事。此番已是多言,不敢再僭越。”
他嘴上這麽說,心中卻奸笑起來:嗬嗬,想拉攏我,試探我,還套我的話?倒也不是不行,但總得給點好處,付出點代價吧?
想著,一條妙計在李大當家的心中油然而生...
卻已聽趙紫薇開口道:“那如果本宮可允公子權位呢?”
李宣笑容一收,頓時搖頭:“謝公主抬愛,但小生並無入仕之心,亦誌不在此。”
令趙紫薇臉色微沉:“公子大才,又正值韶華,當是胸懷抱負,馳騁天下之年,卻說不想入仕為國盡忠?那公子想要什麽?”
白發太監應了一聲,出門而去。
不久。
趙紫薇孤身走入,見到趙徹三人正在耳語。
“父皇,柳叔父,鄭老。”
便先打了一聲招唿,而後接道:“父皇不是要召見李公子嗎?為何隻讓兒臣一人進來?”
三人相視一笑,扭頭將心中想法告知趙紫薇。
趙紫薇聽後,愣道:“什麽?父皇有意讓兒臣拜這個李公子為師,還要把阿狸許配給他?”
趙徹點頭,“蕊兒覺得父皇這個決定,欠缺考慮嗎?此人驚才,已是滿樓皆知之事。單憑他展現出來的才華,就堪為人師!若再能有些謀略和運籌大局的能力,便是朝廷棟梁之才。因何不能成為汝師?”
“鄭老亦有此想,你大可不必質疑。至於阿狸,男婚女嫁本是正常之事,她是你的閨房密友,你不也希望她有個好歸宿嗎?此子多才,阿狸貌美,豈非天生一對嗎?”
趙紫薇驚道:“可是,以阿狸那個性子,若知道父皇強行賜婚,隻怕會...”
話沒說完。
趙徹就打斷道:“哎,這隻是初步的想法,前提是此子得有入仕的資質,方才能成事。在此之前,無需過多考慮。再者,此事你柳叔父已經應允,想必阿狸是可能明白的。”
“倒是朕有個問題想問你,若此子可堪入仕,以你之見,應該把他放在何處啊?”
趙紫薇稍稍語塞,道:“這個要看他擅長什麽,因才擇用,方是上選。但若此子略有全才,當首選戶部。”
趙徹眼前一亮,似乎很讚同趙紫薇這個說法,追問道:“哦?為何是戶部?”
“因為我西楚戰亂多年,今雖大定,但朝野依舊呈現兵強民弱的局勢。國庫拮據,各行各業百廢待興,百姓生活困苦,一些偏遠州縣...尚且食不果腹,民眾怨聲載道。難為無米之炊,已成朝局的尖銳問題。”
趙紫薇鄭重道:“要想解決這個矛盾,唯有短時間內大力發展民生,首先解決百姓的飯碗問題。而父皇舉辦五朝盛會的初衷,便有兩點。其一,令周邊四國承認我趙氏正統的地位。其二,借此機會開放邊關貿易,促進商貿發展,改善底層民生,充實國庫,以安萬民。”
“但這是一個龐大的國策計劃,要想落實,絕非一人可以辦到,需要許多善於經濟的良臣謀士參與其中。戶部之責,便顯突出。父皇要舉賢納士,當則以此類人才為先。李公子若可用,自是首選入戶部。”
三人聽了,同時笑著點頭。
趙徹滿意道:“很好,蕊兒此言深得朕心,朕便是有此想法。卻不知此子是否也有你這樣見解,知道朝廷問題的症結所在。等下,朕會讓鄭老代為考驗他。他若有通過,此後便跟著你。”
“朕會將戶部交予你手,你可放開手腳大幹。而此子既為汝師,也是你公主府的謀士。可知?但朕和他之前有些交集,不便以帝君的身份相見,就暫且瞞著吧!”
趙紫薇見他一臉決然的樣子,也不好多說什麽,隻能點頭應是。
心中卻頗有詫異,父皇居然讓一個小年輕來做本宮的老師?
一開始,不是說是鄭老嗎?
這突然一變,難道是認為此子之才,可以與鄭老媲美?
正想著,趙徹就已經開口讓李宣進來,而後自己卻與柳風陽走到了房中的屏風後。
門外。
李宣聽見白發太監的叫喚後,邁步走進。
剛進門,就見到趙紫薇與鄭南端坐在主位兩側,一臉嚴肅之色。
令李大當家不覺有些狐疑,心道這二人怎麽一副麵試官的樣子,但嘴上沒有多說,隻是循例行了個禮。
鄭南倒也是個幹脆之人,直言道:“李小友不必多禮,咱們明人不說暗話。公主殿下既在此,你當也能猜到老朽是因何而來!你可有入仕報國之心?可知目前朝廷之難,在於何處?”
李宣聽了,倒也明白這二人是想招攏自己,也是幹脆道:“略懂。朝廷目前之難,難在沒錢。百姓之難,難在果腹。而鄭老與公主之難,就在於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以安社稷。”
他直截了當,毫不拖泥帶水。
直接點出問題的同時,又顯灑脫。
趙紫薇二人對視一眼,互有驚訝,儼然想不到他竟能一語中的。
趙氏皇庭問鼎京都已有十年之間,朝野大局趨於穩定,再無大麵積的戰亂。
但這戰後遺留的諸多問題卻在不斷地凸顯,首當其衝便是沒有錢,舉國上下百廢待興,各地隱有民怨。
鄭南目光微閃道:“李小友倒是看得通透,卻不知...你若有權,當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
李宣笑道:“很簡單,施以三策可定國!其一,開放與四國的邊關互市,取長補短,棄足補缺,充盈國庫。其二,重農重商,輕賦稅,保民生。其三,嚴於法度,施仁政,以法治國,從嚴治國,凝聚民心。”
鄭南露出驚喜的神情:“小友可否說得具體些?”
“可以是可以,但...小生隻是無名小卒,無品無官,豈敢妄議朝廷大事?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事。此番已是多言,不敢再僭越。”
他嘴上這麽說,心中卻奸笑起來:嗬嗬,想拉攏我,試探我,還套我的話?倒也不是不行,但總得給點好處,付出點代價吧?
想著,一條妙計在李大當家的心中油然而生...
卻已聽趙紫薇開口道:“那如果本宮可允公子權位呢?”
李宣笑容一收,頓時搖頭:“謝公主抬愛,但小生並無入仕之心,亦誌不在此。”
令趙紫薇臉色微沉:“公子大才,又正值韶華,當是胸懷抱負,馳騁天下之年,卻說不想入仕為國盡忠?那公子想要什麽?”